分享

广东汕尾市海陆丰民间武术简介

 海陆丰文化遗产 2016-04-09
广东汕尾市海陆丰民间武术简介









目   录
序 言
一、海陆丰民间武术概况
福建南少
林五祖拳
峨嵋拳
武当拳
广东五大拳
咏春拳
南枝拳
青塘拳
罗山拳
八万周拳
陈四任拳
蔡莫派“三脚虎”拳
穿灯拳
刘阿梅拳
圆山拳
笏口拳
林田心拳
万仙拳(附吕睦水拳)
道山叶添拳
溪角山朱家拳
乌肩拳
逛花门拳
黄三凤阳拳
鹿境“蔡厝围”拳
一炁五行门“马德新”拳
杨古埔“刘乌镭”拳
虎鹤双形拳
妈丹易经拳
朱家阴阳拳
南少林罗汉拳                
海添武极拳    
草猴拳
北少林拳
北腿“戳脚拳”
刚柔鞭拳
大成拳
侠家拳
二、名师选辑  
(一)郭转大师与南少林拳
(二)南拳大师刘阿梅传记
(三)一代神拳“三脚虎”传奇
附:中国拳术门类(拳名)
三、民间动物舞(狮艺)
滚地金龙舞
青塘盖仔狮
五福狮舞
麒麟舞
狮猊舞
瑞象舞
醒狮舞
麒麟狮象舞
八兽舞
附:传统狮舞的规矩和礼节
民间武术(狮班)与祖师爷
四、附录
(一)武术与养生
(二)浅谈武术运动与中医伤科
(三)海陆丰地区部分伤科药图
(四)信仰民俗
  岁时节日
祭祀及崇神活动
编后语            
广东汕尾市海陆丰民间武术简介           (蔡惠进)中国拳术有“内外家”之说,就是把拳术分为外家拳和内家拳。外家主要讲究搏人(攻击)为主,内家主要讲究御敌(防守)为主。武术门派繁多,就其总体而论,有内外家、南北拳之区分。内家以太极、形意、八卦三门为代表(或称武当为内家);外家统称少林,分南北两大流派。外家的南北少林两大流派中,北派以长拳为代表,有潭、查、花、洪、炮五大门户。此外还有六合、通臂、劈挂、二郎、太祖、短打、迷踪、螳螂、八极、番子、地蹚、罗汉、戳脚等等派系。南派主流在福建、广东两省。福建有龙、虎、豹、蛇、鹤以及五祖拳等;广东有刘、洪、蔡、李、莫以及咏春拳等。还有长江以南各地(如浙江、江西、湖南、四川)所流传的武术门派,都归入南派(也称南拳)的范围。峨眉拳的分支很杂乱,如果非要说的话,那就是传统峨眉拳与形意拳混杂后产生的峨眉法象拳,峨眉拳既具有外家拳法技击精华,又具内家拳法之功力,勉强可以归到外家拳之内。
    少林南拳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以洪熙官、刘三眼、蔡九仪、李式开、莫遮蛟等五位少林弟子为代表人物的广东五大门派,它们各有专长,各有特色。 根据地方史志和乡谱、族谱及有关人士介绍,海陆丰传统武术驰名于世,传播于汕尾市(海丰、陆丰、陆河)、惠州、港澳及东南亚等地,历史久远,并以种类较多而出名。海陆丰民间武术种类多,内容丰富多彩,自南北佛教、道教、流民教(艺人)和四面八方的武术文化流入,形成了民间拳技流传下来,发展至今约有50多种拳术。流行于海陆丰最广泛的主要门派有峨嵋派和少林派:峨嵋派主要有“化门”、“僧门”、“洪门”和“会门”等拳;少林派主要有五祖拳、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李家拳、莫家拳、朱家拳、凤阳拳、雷家拳等。  
    峨嵋派中有五花(五大门派)、八叶(八种拳术);少林派中又分南北两派,南派以拳术见长,北派以腿功见长,各派之中也有分支,形成许多教派和家派;武当派(道家) 的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九宫的理学等。70年代传进本地的还有北腿戳脚、北少林罗汉拳、大成拳,80年代又传进了长拳、侠拳、形意拳、岳氏连拳、螳螂拳、猴拳、太极拳、峨嵋洪门拳、少林虎鹤双形拳、长拳等。
    自明洪武至今在汕尾海陆丰地区传播的常见拳种有:青塘拳、罗山拳、刘亚梅拳、万仙拳、八万周拳、圆山拳、笏口拳、蔡厝围拳、蔡清玩拳、刘乌镭拳、洪家拳、刘家拳、蔡家拳、莫家拳、钟家拳、朱家拳、李家拳、蔡莫拳(三脚虎拳)、逛花门拳、马德新拳、溪角山拳(朱家教)、南枝拳、叶添拳、陈四任拳、林田心拳、咏春拳、黄三拳(安徽凤阳拳)、武当派易经拳、硬马吞吐拳、软马吞吐拳、北门乌肩拳、虎鹤双形拳、南涂拳、草猴拳(螳螂拳)、北腿“戳脚”拳、北派嵩山少林拳、罗汉拳、流民拳、虎拳、蛇拳、穿灯拳、武极拳、刚柔鞭拳、大成拳、侠拳等等(还有部分尚未发掘的拳术)。
     汕尾市(海陆丰)传统武术来自四面八方的武术文化,经过千百年来的继承融合和创新,而形成地方特色的民间南拳武术流传下来。海陆丰大部分传统拳术传承峨嵋拳技法,它没有大开大合的动作,多以柔和、少巧为主,尤其擅用腕力。其连环手,有制化敌劲、引进落空,掌不离腮,肘不离怀(胸肋),吞吐消化的风格特点。技击突出吞吐连环,刚柔相济,虚实无定,应势而施,灵活多变,见招使招、变幻莫测、手沾脚绊,借力生力,顺势力导。它既有自己奇妙的技击之长,又荟萃南拳其它各派的格斗精华。技法全面,攻防严密,动作紧凑,练用结合。海陆丰群众性武术活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套路多、品种全、技艺高,远近闻名,这期间,人才荟萃,高手云集,为汕尾市民间武术的发展壮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海陆丰有众多武林名贤老前辈,如明清年代登科举人海丰县有:汪德政、汪继昌、虞庆、虞凤、姚惠忠、吕宴、吕初香、吕振玉、吕协国、蔡秉亮、魏王聘、魏连香、魏全才、江仲山、林奇猷、林是则、林邓略、林光录、黎梦连、黎宗翰、黎际会、黎继昌、黎际秦、黎遇雄、黎丹青、颜廷光、曾大勇、杨声、姚世英、姚廷柱、王成功、王复武、陈大伟、陈成章、陈昭仁、陈天顺、陈景新、戴廷浩、戴可宗、洪略、洪黄中、彭文派、邓勇赞、赖赓扬、林雄飞、何奋扬、何朝勇、何鉴赏、何泽珍、张世雄、陈大治、郭川、刘家驹、苏韬、吴占、吴再圆、吴萝中、吴英、钟标来、黄俊、黄应期、黄智略、黄鸿魁、黄见龙、黄金阶、黄重辉、黄殿元、黄维玉、李天花等;陆丰县有:李汪、江云龙、卢鼎铭、卢宏治、曾养滋、曾养深、陈启明、吴勇、吴大力、钟其辉、刘振英、李鹰扬、肖大武、许升、张景戴等(武秀才;见6页青塘拳);陆河县有:朱绍定、叶维录、叶初开、黎民铎、余向彬等。
    古近代八大名师有:海丰可塘罗山的郭转、海丰可塘下踏村的王铁手、海丰莲花崎岭的万维新、海丰公平的刘亚梅、陆丰西山的曾埠胄、陆丰甲子的刘仕忠、汕尾城区东冲镇石洲村的王绍良、汕尾的莫遮蛟(香港人称莫清矫)。近年来授于全市四位老拳师称号的有黎锦田、潘文发、杨流、陈治魁。藏龙卧虎,名师新秀,后来居上者众多,难以一一详尽。
    海陆丰各地拳馆有严格的师徒关系,薪火相传,传承不衰。民间武术有很多名拳及自创套路,拳术与棍术并重,如棍术有:海丰海城名园曾厝的“戽水上田棍”;海丰公平新埔村的“大斩四门棍”;海丰笏口村的“八寸扣棍”;海城桥东社的“倒地梅棍”、“双头棍”、“大缆棍”(其棍术曾流传于附城鹿境蔡族等);陆丰甲子刘远成(刘仕忠之子)的一手“阴阳弹箭棍”曾扬名港澳及东南亚地区;捷胜“三脚虎”传的“鸡仔啄粟棍”在海陆丰地区很有名气;海丰莲花甘洲坑的拳棍名师李金,其棍术曾折服不少行家(拳棍术流传于联安友冲乡等);海丰梅陇南山村罗标(潮州九)的“南山臼”、“贴地棍”很厉害,其特点是运用自如,变化多端;海丰陶河钟闸古的“钟厝棍”,尤以中銮及横镰棍为绝招;莲花山埔仔拳棍师曹福的“溜仔棍”,其力点集于棍尾,灵活多变(流传于鹿境吕族等);鹿境乡蔡明勋的“雪花盖顶棍” 在香港很出名;70年代在陆丰武术界属五虎之一的郑娘集,其拳棍术扬名海陆丰等。
    海陆丰民间拳术套路经蔡惠进搜集编成一句顺口溜:“罗山打马、圆山吊打、笏口桩步、青塘弓步、南塗滤(泻)肩、叶添龙肩、万仙双剑、三脚虎车手、八万周吊艮、蔡厝围硬马、林田心直马、刘阿梅吞吐、北门七寸金、马德新风吹柳、溪角山阴阳手”。这些俚语,高度浓缩了海陆丰地区各大门派武术之精华。
    新中国成立后,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的春风,更促进了汕尾民间武术的进一步发展。尚武精神得到弘扬,习武观念不断更新,门派传承后继有人,武术在创新中不断提高,不断发展。武术队伍不断壮大,习武人数不断增多。人们在投身于武术活动强身健体的同时,学会了如何恰当地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团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共同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彰显汕尾民间武人的风采,为汕尾民间武术谱写新的篇章,为汕尾民间武术冲出汕尾,走向世界而贡献力量。                                            
      如今,海陆丰武术界的仁人志士,怀揣着对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的共同热爱,携手欢聚一起组建武术协会,正是汕尾武术界的一次大团圆、大会师 。海陆丰传统武术内容不断创新、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在汕尾地区传播的拳种有50多个。武术队伍亦不断壮大,习武人数不断增多,现有的武术“馆”、“社”200多个;练武人数达到25000多人。武术学校10多所,学生5800多人;业余武术培训班25多班,学生近4000多人;狮(龙、象)班150多班,成员10000余人。还有不少不传外、不出名的家传拳术和习武者。随着武术交流的日益加强,不少自费到外地拜师学武的有志青年的回来,使武术的种类不断增多,一些传统的拳种、招式得到了创新,习武健身,可观性和实用性不断增强,武术的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海陆丰传统武术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意义,也是汕尾市“非物质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注:部分明清二朝武举名人录摘自《惠州府志》、《海丰县志》、《陆丰县志》、《鹿境风情录》等)  蔡惠进  搜集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