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中展阔 笔下狂澜 —— 侯北人书法品评

 昵称974066 2014-05-24

胸中展阔 笔下狂澜
——侯北人书法品评


      侯北人先生以泼彩山水画的高度艺术成就驰誉中外,其绘画形式新奇、气势磅礴、意境深邃的创作手法,被世人奉为是现代中国画向前走的一个方面。每当读者欣赏侯先生色彩斑斓,形意瑰奇的画作时,又无不被其各种书体的题款的书法所吸引,纷纷赞叹侯北人先生书法技艺的精湛以及与画面的和谐与统一。

 

      由于侯北人是以山水画著称名世,因此侯北人山水画的艺术研讨近年来著述颇多,而对其书法的认识和了解尚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大凡画家的字,往往和书家的字有所不同,由于画家作画时产生的笔情墨趣,不自觉会混合进画家的书法创作,这个书画表现形式所使用的工具、技法,艺术原理产生的合流所致,不谋而合和不同而合的绘画视野为重新组织文字的间架结构章法提供更大施展的空间。当然这必须具备作者真正掌握了中国书法扎实的基本规律和技法达到一定高度之后,日久功成方可融合书与画之理的产物,再加上个人的对其它艺术的修养以及不懈的实践,自然能写出不同风格和趣味来,如近现代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等都是书画兼擅的书画大家。他们的绘画突破前人,别具风貌,他们的书法个性鲜明,别具一格。如今对侯北人先生的书法的研究也应在这个学术层面进行整理和发现。


      读侯北人先生生平纪略得知,侯先生六岁得祖父传授开始学习书法,打下楷书用笔间架的扎实基础。十四岁得河北李仲常先生教授中国山水画和梅兰竹菊四君子画,并专攻何绍基书法。听侯先生自述,他从小对何绍基的字十分喜欢,每天临摹不缀。十年下来的心摹手追可达乱真地步。从此何绍基书法的艺术养分和神韵成为侯先生一生书法成就的来源根底,并一直影响至今。清代何绍基书法成就很高,楷书取颜字结体的宽博,同时掺入北朝碑刻书法险峻茂密的特点和神韵,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尤其至晚年何绍基书法巳臻佳境,韵味极为醇厚,堪称一代宗师。


      侯先生力学的就是何绍基晚年功力深厚的字体,这本身就是一种难度。侯先生借助横溢的才华和敏锐的感悟以及数十年寒暑的勤奋临池,使侯先生书法出现笔笔中锋,圆劲古拙的气象。中锋运笔,其特点笔画饱满,富于力感和质感,有含蓄沉稳的审美意味,也是学习书法老生常谈的术语,但是真正能写出中锋落墨的迟涩凝重,温厚苍郁的神采和气度,书史上也不是很多。何绍基曾曰:“如写字如中锋然一笔到底,四而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这事切要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盘曲纵送,自运神明,方得此气,当真圆,大难!大难!”这种具有审美价值和质量的线条是书家功夫的一种象征,是功力的一种展现,书家如不注重这样的修养和训练,作品往往就会显得单薄轻忽,失去书法以神采为上的欣赏生命力。侯北人先生在长期甘于寂寞忍受失败,不断玩味,不断进取中终于跨入书法的高层次境界,得到了书法艺术根本法则和意蕴。更妙的是侯北人先生从何绍基书法中提取出来的线条气韵为其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意蕴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也是侯先生在画上题跋能于画面极为和谐统一的秘要之一。


      侯先生移居美国近六十多年,何绍基书意仿佛成了侯北人书法浓厚的乡音。现在我们还可以从侯先生一些绘画的题跋、手稿、信札中看到侯先生学习何绍基书法的影子,深深表现了何绍基书法淳朴、古拙、大度的中国式朴素温敦之美。


      何绍基书体成为了侯北人先生一生实用书写的书体并在个中尝到表现中国古典意趣的甜头。侯先生自然把书法的价值取向侧重碑学的关注。所谓碑学,就是研究学习碑刻的书法艺术。近代康有为为了探索碑学书法艺术,遍临历代名碑,还根据自己心得,写下提倡“尊碑论”的专著,影响了近现代书坛。或许因为侯先生长期研习何绍基书体在温良宁静自觉地走向纵深意境而物极必返,侯北人先生也记不起是何年突然回首对康有为充满激越飞动的用笔气势有了自然的需求和冲动,按侯先生意味深长的话说:“这种字不是拿来临的,完全是感觉对上才能写”。于是侯先生的书法又与康有为书体浑厚、险峻、奇崛、生涩结下不解之缘,也许心灵艺术的撞击对心摹手追式的临写来得更加直接和真实,康有为书体血性刚强铿锵的呼唤唤醒了侯先生身心深处对书写的一种喷发,在这难以抑压的喷发中,他书写的大字变得气势磅礴,开展雄阔,笔下突生的狂澜,让人击节赞叹。特别是近年来侯老偶而兴致所至所写的一些题字,如“大块丹青”“玉出昆冈”等,笔力之强,用墨之厚,气势之大,令人兴奋赞赏而字里行间透散出的宽舒高远朴真的艺术气息和文化内涵,更为当代书坛罕见。


      侯北人先生山水画色彩斑斓、诡姿雄放,侯北人先生书法笔生波澜、恣情自得。书风滋养了画风,画风也催发了书风。侯北人九十以后画风求变,书风随即也有了很大改变。他的书法打破了何绍基、康有为书体外形结构,向着更为狂放不羁,苍茫跌宕的方向走去,他以丝毫不加修饰,平淡天成心态完成书写过程,这是一种非常自由非常过瘾的书写状态,这种状态的发生产生于他以着实凭借其得到了何、康两家一静一动、一文一野下笔实力和本钱,此时书写无任何功利驱使和各家束缚,纯粹是那瞬间的心灵感受和心灵表达在笔下的展现。特别是在书写其自作诗时,更是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不计工拙,全凭意行,所有的才情、欢愉、悲愤、苦闷都在方圆粗细浓淡的盘结扭曲线条中任意挥洒……


      前人对中国经典书法品评“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性,则指是书写者思想、心念和字外功夫。功,当然是指书写的笔法、笔势和笔意技巧。这段话不仅讲了书法品赏的两个方面,还指出了两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不能偏废,缺一不可。这段话现在读来更是对侯先生九十年来对书法孜孜不倦追求的总结和体现。因为侯北人先生用其毕生的才智和旺盛的生命力成就了其书艺功性兼备的完美境界,使我们对侯北人先生的书法产生敬佩之心,在欣赏同时得到极大的审美满足和精神享受。


千年泼墨一挥间——读侯北人泼墨山水画


      在中国绘画史上,浙江天台曾出现过项容、厉归真、钟隐等书画名家,其中唐代项容在画史上影响较大。据五代荆浩《笔法记》记载:项容“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亦恨无墨”。时已将其与画圣吴道子相提并论,足见项容绘画艺术地位之显赫了。项容有一弟子,名王洽,师承和发扬项容山水画之长,其人游于江湖,性情疏野,作画前必先饮酒,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水洒,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随其形状,于观者莫名之间山石云水顷刻跃于绢素之上……因王洽善作泼墨,时人称为王墨,后被誉为泼墨画创始人。然而遗憾的是如此创作的渐入佳境与令人陶醉的山水画作,现只能在经史故实中藉以个人的想象加以揣摩和意造。因为千年以后的今天,根本无法目睹王墨原迹之玄机万变的风采了。


     但这种千古绝唱的绘画形式,在昆山侯北人美术馆的侯北人山水画作品中得以再现和确证,实在令人惊奇和激赏。侯北人先生晚年的泼墨泼彩画是现代绘画史上少见的艺术佳作,他是当代中国画坛上崛起的一位泼墨山水画大师。所谓泼墨,就是用笔与其它工具将墨落于纸或绢等材料上,水墨渗化,干湿兼施,然后审视形象,略施几笔勾提,使之完成。泼彩画就是在泼墨画的基础上,用墨彩交融手法或直接用色泼晕而成。泼墨山水画自唐以降,几乎绝迹。后经一代宗师张大千拈出重提,但泼墨山水仍被画家视为畏途,后继者唯刘海粟、朱屺瞻等几人而已。而侯先生自1956年结识张大千以后,艺术上一直保持亦师亦友之谊,他们于美国老杏堂栽花种竹,吟诗饮酒,兴致所至,挥毫终日,尽情享受创作的愉悦达十年之久。得天独厚的艺术环境且与生俱来的诗人气质,孕育并开启了侯先生的法性和悟性,也促使他在绘画上更快更早地走上了求新求变的归途。如今,大千、海粟、屺瞻皆化鹤仙去,侯北人先生健笔独扛,挥洒如志,不能自已。水到渠成把泼墨画这一古老的艺术推一个崭新的高度。


      尽管侯先生的晚年作品读来是那么天马行空、诡丽奇谲,不过这种高度自由的绘画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画家在长期的艺术生活和艺术实践中逐步发展形成的。纵观侯先生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阶段(40-60岁之间);2、中期阶段(60-80岁之间);3、晚期阶段(80岁以后)。三个阶段的作品既有单独的艺术理趣,又有一脉相承的风格关联,细细品来自有荡气回肠,一气呵成之感。


      侯北人先生早期作品受中国传统绘画熏陶至深,自幼年起,他严格接受中国传统课徒式绘画的传授,山水自清四王入手,渐入绘画堂奥。弱冠后,经黄宾虹拔引,画技大进。三十以后专从绘事,于明清山水烂熟于胸,犹对石涛画法颇为心折。从其40岁所作《山村晚晴》图来看,笔墨章法均有清湘遗意,画中屋舍和竹林的画法还一直延续至晚年作品当中。现代绘画史上有一位也受石涛影响的重要人物傅抱石的作品亦是侯北人情有所钟的。可能是性相近之故,侯先生在70年代创作的《秋山图》,散锋破笔,将山水画披麻,解索、荷叶、卷云、乱柴、折带等皴法融于一笔,大似抱石气度。并题曰:“用墨之法分浓墨、破墨、积墨、淡墨、泼墨、焦墨、宿墨,各法均可巧妙运用画面。倘能极其自然,则纸上云烟,即可得生动之奥秘也。”他对中国传统墨法优良法乳的认知无疑构筑了其绘画底蕴,不断滋养了其日后风格蜕变的资质和耐力。

      侯北人绘画在60岁以后,作品出现了明显的转折。画面上开始有大面积色块对比,虽然这时期泼墨泼彩还处于草创阶段,但画境雄秀清丽之间奔放不羁的气局已开端倪。其间他曾多次回国赴名山大川,寻山问水,体察自然云雨晴昏的变幻,汲取造化之神髓。同样受师友的耳濡目染,侯先生对雄奇的黄山心驰神往。在黄山道中,朝看日出,晚观云归。挥之不去的黄山情怀,让侯北人先生在一次不经意落日夕照中,倏然触发其盘郁多年的胸中逸气。太阳余晖的返照,尽染山松云泉,青翠欲滴的黄山,梦幻般变成红紫耀目的天仙处子,刹那的奇景,使侯北人先生情不可遏,展楮和色,解衣盘礴。挥泼之间,山色紫丽瑰红,气象奇崛万千·······“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终于侯北人先生在大自然金光四射的怀抱中,打通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创作通道。成功泼写了《黄山印象》《黄山落日》《梦到黄山绝顶行》等一系列道法自然的写生作品。张大千在领略其黄山作品后,欣然赠诗:“三到黄山绝顶行,年来烟雾暗晴明,平生几两秋风屐,尘躐苔痕梦里情”。

      侯先生晚年曾经去胆手术,后诙谐请人制印“无胆老人”。抑或去胆后,真能激发画家放胆画去?老先生八十以后,一改从前山水明快清腴的面目,作品扑面而来的全是画境雄浑,构图宏大,技法精多的激情力作。画面深暗郁勃,浑沌原始,在质和量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现代特征。侯北人晚期绘画灵如泉涌,似有神助,他把千年泼墨绝技真实自如地演绎无遗:干裂秋风的躁泼,润含春雨的湿泼;重如崩云的粉泼,轻若蝉翼的飞泼,所有的泼法相合在水和胶的作用下,产生不同形意和节奏趣味,有水渍流动的,有积叠斑斓的;有水乳交融的,有斩钉截铁的,不仅如此,他还运用冲、刷、弹、吹等现代制作手法,自然和谐地将新技法揉入到传统泼墨中去。让人不解的是,他画中的光影不是凭借渲染出来的,而是一下子泼出来的,虚象的墨块竟能达到如此实象的效果,简直是出神入化,不可思议的。这也是侯北人先生不只是有丰富多变的手法,更有情理和谐的结合,他把无生命的墨彩赋于画面鲜活的载体,不堆砌,不重复,块块有物,头头是道。

      侯先生八十以后的绘画,已不求细节奇巧,旨在体现宏观气势,他把微观情韵藏于画中,解脱以形写神的桎梏,落实主观创造力与自然美的节律的契合,以神写形,直指人心,使作品的渲泄冲击力和感染力更易与观众波动共鸣,他用直觉和情感的扩张把现代泼墨泼彩发扬光大至更高、更自由的美学境界。

      侯北人先生历时三十年对中国泼墨泼彩传道解惑。他不仅宏扬和发展了张大千泼彩画法,而且技法上较刘海粟更丰富,画意上较朱屺瞻更恣奇。他的作品寄托了中国人对人生的领悟和对整个宇宙的沉思。因此,侯北人的画,虽然画得深实和动感,但在赏读时你却会感到大自然的虚空和静谧。他的彩情墨趣能与宇宙自然形成一种微妙联系,他的线条透发的情态意义,都是靠语言无法直接加以表述的。他的画以意象诱发思索,以激情促发想象,这种言所不能尽得其妙,正是侯北人绘画的一种以神写形,似而又极不相似的耐人寻味无穷的艺术魅力。由于身处时代、环境、积学与同时国内画家迥别,侯先生绘画艺术即体现了中国形神论的美学范畴,又包含了西方表现主义等美学思想,他即不同中国传统的写意绘画,也不同西方抽象艺术。它有传统,又很现代,有西方,又很东方。他以个人的学力修养从本质上把西方美学与中国古老美学进行融合,和谐表现了中西美学类通的共存点,并在绘画形式上得以示范,亦中亦西,左右逢源。故侯北人先生的泼墨绘画艺术为推动中国现代绘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