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的以感觉、运动、意识、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神经系统疾病,又称神经病。发生于骨骼肌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与神经系统本身受损所致的疾病往往不易区别,故肌肉疾病也往往与神经病一并讨论。
中枢神经系统受致病因素影响(尤其是未能查出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时)而以精神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称为精神病。神经病与精神病常可并存,如散发性脑炎往往以精神症状为首发症状,麻痹痴呆患者亦可早期即出现神经症状。
【【常见神经病】】
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多发性周围神经炎、带状疱疹、急性脊髓炎……
高血压脑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老年性痴呆 ……
癫痫、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偏头痛、丛集性头痛……
先天性脑积水、大脑性瘫痪、原发性震颤、 神经皮肤综合征、结节硬化症 ……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多发性肌炎、周期性瘫痪、内分泌性肌病、营养性肌病、重症肌无力 痛性肌痉挛等
【【病因】】
1、感染:包括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寄生虫侵染、真菌感染等。
2、中毒:包括金属中毒、有机物中毒、细菌毒素中毒、动物毒可致神经症状(肌肉软弱、瘫痪、抽搐、共济失
调等)。
3、遗传缺陷:如苯丙酸尿症、脑白质营养不良、帕金森氏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
4、营养障碍:如维生素A 缺乏或中毒均可致颅内高压症。维生素B族缺乏可影响神经系统,如维生素B1缺乏症
(脚气病)表现为多数周围神经损害,维生素B12缺乏可致亚急性联合性退行性变。
5、免疫损伤:如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结缔组织病属自身免疫病,可累及神经系统等。
重症肌无力也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6、代谢紊乱:如缺氧、高钠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尿毒症、低血糖等,均可伴神经系统症状。
7、内分泌紊乱: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可伴震颤及腱反射亢进。糖尿病时胰岛素分泌不足,致周围神经脱髓鞘,出
现神经障碍。
8、先天畸形:由病毒或毒素等致畸因子引起,或为遗传性。如脊柱裂、先天性脑积水、脑穿通畸形等。
9、血液循环障碍:血管疾患、血液成分致变、血流动力学紊乱、或栓子等可引起脑血管疾病。
10、异常增生:组织异常增生可形成肿瘤。可见于中枢神经及周围神经。
【【临床表现】】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可分为缺失症状、释放症状、刺激症状及休克症状。
神经系统遭受损伤时正常功能丧失,此即缺失症状。例如大脑内囊出血时运动及感觉传导束损伤,对侧肢体瘫痪,感觉消失。
正常情况下,高级中枢能抑制下级中枢的活动,高级中枢损伤后,对低级中枢的抑制解除,其功能活动便增加,此即释放症状。如内囊出血后,大脑皮质对皮质下运动中枢的抑制解除,皮质下中枢活动增加,引起瘫痪肢体的肌张力增高(痉挛性瘫痪)。锥体外系疾病时的不自主运动(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也是释放症状。
刺激症状指神经系统局部病变或全身性病变促使神经细胞活动剧烈增加,如周围神经损伤后产生的灼性神经痛,大脑缺氧时皮质细胞活动过度可致惊厥发作。
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急性病变时的暂时性功能缺失,如内囊出血时突然神志昏迷(脑休克),脊椎骨折后出现驰缓性截瘫(脊髓休克)。休克期过后,逐渐出现缺失症状或释放症状。
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体征可表现为意识障碍、感知觉障碍、运动障碍(如瘫痪、不自主运动、步态异常、共济失调等)、肌张力异常(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束病变、锥体外系疾病、僵人综合征、破伤风、手足搐搦症等,锥体外系时的肌张力增高称肌僵直;肌张力减低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肌炎,周围神经病变,脊髓后根、后索、前角灰质病变,肌萎缩侧索硬化,小脑病变等),头痛、头晕、眩晕、反射异常、肌萎缩以及排尿、排粪、性功能障碍等。神经系统疾病时除有各种异常体征外,脑脊液亦常有异常。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病损可表现不同的病变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