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抑郁症,要早治、能治好|医生|诊断

 向春阁 2014-05-24

抑郁症,要早治、能治好


来源:解放日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抑郁症,要早治、能治好

本报记者 孙刚

王女士是一名教师,有稳定的工作,还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可王女士自己却觉得整日开心不起来,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无法胜任教学工作,甚至有时候还想“离开这个世界”。起初,王女士也没往疾病的方面考虑,只觉得自己不开心,对不起丈夫、对不起女儿、对不起学生和单位领导。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女士看报纸,发现自己与报上文章所讲的抑郁症症状极为相似。经过多次思想斗争后,她来到专科医院求助,被确诊为抑郁症。经过规范的治疗,王女士如今已恢复了健康,回到了课堂。

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有哪些表现?得了抑郁症该怎么办?抑郁症治得好吗?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记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副主任医生洪武博士。

抑郁症极为常见

洪武说,10年前或20年前,人们普遍不太知道“抑郁症”,觉得这个疾病离我们非常遥远,甚至很多医疗工作者也不太了解。然而近年来,抑郁症就像一个不受欢迎的“精灵”一样,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目前抑郁症是全球第四大疾病负担,也是导致患者功能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有1/7的人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遭受抑郁症困扰。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病的第二大疾病。

专家介绍,综合国外调查资料,目前较公认的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20%,女性更多见。虽然国内的调查数据普遍低于国际上的数据,但也在逐年刷新。2004年报道,北京、上海人群抑郁 症 患 病 率 分 别 为 2.5%和1.7%,而在综合性医院就诊的患者中,伴有抑郁的比例就更高了。据调查,上海某综合医院内科 门 诊 的 抑 郁 症 患 病 率 为4.0%,恶劣心境为 0.6%,457例内科住院患者中 17.4%伴有抑郁,尤其是像糖尿病、帕金森病、肿瘤等疾病的患者,出现抑郁的比例就更高。

抑郁症有哪些症状

那么,是不是心情不好就是抑郁症?洪博士表示,人都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悲恐惊是所有人应该有的情绪,只有当抑郁情绪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达到一定程度,“我们才考虑抑郁症的可能性”。更准确地说,抑郁症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持续时间在两周以上,且呈现反复发作的特点。

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分别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下降和躯体不适症状——

1.心境低落。抑郁症的患者往往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常闷闷不乐、开心不起来、做很多事情都不感兴趣,严重者甚至觉得痛不欲生、悲观绝望、度日如年、生不如死。

2.思维迟缓。抑郁症患者往往觉得自己脑子很迟钝,反应慢,思路闭塞,自觉“脑子好像是生了锈的机器”,“脑子像涂了一层糨糊一样”。说话语速也比较慢,声音低沉,有时对答困难,严重者甚至无法顺利进行交流。

3.意志活动减退。抑郁症的患者可能一改往日的个性,变得特别内向和孤僻,做起事情来往往动作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常独坐一旁,或整日卧床,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严重时连吃、喝等生理需要和个人卫生都不顾,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甚至发展为不语、不动、不食,称为“抑郁性木僵”。

部分伴有焦虑的抑郁患者,会出现坐立不安、手指抓握、搓手顿足或踱来踱去等现象。

4.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症患者常表现有记忆差、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钝、抽象思维能力下降、学习能力的下降等,常被误以为“痴呆”,尤其是老年病人,甚至常被误诊为“老年痴呆”。

5.躯体症状:除了上述症状外,躯体症状是抑郁症非常常见的症状,如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躯体不适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

专家特别提醒,严重的抑郁患者,因消极悲观及自责自罪、缺乏自信心,可萌发绝望的念头,认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自己活在世上是多余的人”,并会使自杀企图发展成自杀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

抑郁症如何治疗

专家坦言,抑郁症是种复杂疾病,目前其病因仍不明确。 “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发生与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都密切相关,是遗传、神经内分泌等内因,以及环境、应激等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洪武同时也明确,抑郁症是可治疗的疾病。很多人觉得得了抑郁症,这辈子就完了,“天要塌下来了”,而事实上,目前的医学技术能让大部分抑郁症患者得到康复。

世界精神病学协会主办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抑郁倾向;同时,超过45%的网友表明患了抑郁症时“不会去看医生”;超过36%的人选择去“综合性医院,由全科医师诊断”,只有不到18%的人选择去专科精神病医院就诊。对此,洪武表示,抑郁症规范治疗非常重要。专科医生的建议是,应该做到早期、足量、足疗程以及个体化的原则。

目前,抑郁症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和社会康复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最重要。由于抑郁症容易复发,所以近年来国际上公认的抗抑郁药的疗程一般分为三期,即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维持治疗期。以首次发病为例,三期的时间分别为:6-8周、4-6个月、6个月-9个月;如果是抑郁症复发,则用药时间还要延长,如发作2次,建议2-3年,发作三次以上,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一些患者和家属担心药物有不良反应,其实,近十几年来不断涌现出各种新型抗抑郁药物,不良反应已经明显减少。 ”还有些患者无法接受比较长时间服用抗抑郁药物,专家表示这其实是心态上的问题。人们往往能够接受长期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抗抑郁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比降压药或是降糖药多,而且也不需要终身服药。

洪武,博士,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副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分会青年联盟会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特约编辑。长期从事精神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尤其擅长抑郁、焦虑、失眠、双相障碍的临床诊治。参加和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参与编写包括精神病学教材等多本著作的撰写,发表二十余篇中外文专业著作。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心理咨询门诊,周三下午精神科门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