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抑郁症:“心病”也需药物医

 鹩歌 2016-09-20

聚焦抑郁症:“心病”也需药物医

药师360合理用药专家 2016-09-19 16:19

聚焦抑郁症:“心病”也需药物医

近日,有媒体曝出,28岁男演员乔任梁意外死亡,经法医初步鉴定,已排除他杀可能,具体死因仍在调查之中。其生前所在的经纪公司发表声明,称乔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很可能不堪病痛折磨而自杀。

人们在为年轻生命的陨落感到愕惋的同时,不禁将视线再次聚焦在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抑郁症上来。“抑郁症”时常听到,但我们又真正了解多少呢?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离我们又有多远呢?如果不幸患上抑郁症,我们又该怎么办?作为一种心理疾病,难道抑郁症真的“心病只需心药医”吗?希望通过本文,能为大家寻找答案有所帮助。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又称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心境障碍的主要类型。

临床表现为心境与其处境不相称的低落,情绪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有自杀企图或行为;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至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发病原因

抑郁症的病因迄今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生物、心理及社会环境诸多因素有关。其中,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容易引发抑郁症的心理学因素称为心理学易患素质,又叫病前性格特征,如抑郁型气质。而成年期遭遇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是导致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发作的重要触发条件。

但以上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认为遗传与环境、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出现的时机在抑郁症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临床表现

抑郁症可表现为单次或反复多次的抑郁发作,发作表现为:

  • 心境低落: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感低落,抑郁悲观。典型的抑郁心境有晨重夜轻的节律变化。同时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产生无用感、无望感、无助感和无价值感,常伴有自责自罪,严重者出现罪恶妄想和疑病妄想,部分患者可出现幻觉。

  • 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联想速度缓慢,反应迟钝,思路闭塞。临床上可见主动言语减少,语速明显减慢,声音低沉,对答困难,严重者交流无法顺利进行。

  • 意志活动减退:患者意志活动呈显著持久的抑制。临床表现行为缓慢,生活被动、疏懒,不想做事,回避社交,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严重的常伴有消极自杀的观念或行为,这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

  • 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认为抑郁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害。主要表现为近事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障碍、反应时间延长、警觉性增高、抽象思维能力差、学习困难、语言流畅性差、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能力减退。认知功能损害导致患者社会功能障碍,而且影响患者远期预后。

  • 躯体症状:主要有睡眠障碍、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便秘、身体任何部位的疼痛、性欲减退、阳痿、闭经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也较常见。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早醒,一般比平时早醒2~3小时,醒后不能再入睡,这对抑郁发作具有特征性意义。有的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少数患者表现为睡眠过多。

临床检查及诊断

抑郁症的及时发现和诊断,是有效干预和治疗该种疾病的关键。抑郁症的确诊,应该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完成。首先,为了排除物质及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表现,一般需要进行两种实验室检查: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和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抑制试验(TRHST)。然后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程及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来进一步确诊。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诊断标准有ICD-10和DSM-IV,国内主要采用ICD-10。诊断时,需要判定患者是否具有心境低落、兴趣和愉快感丧失、精力不济或疲劳感等典型症状。此外,还应通过以下方面判断:

  • 集中注意和注意的能力降低;

  • 自我评价降低;

  • 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轻度发作也有);

  • 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 自伤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

  • 睡眠障碍;

  • 食欲下降。

流行病学特征

抑郁症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只是一个谈论的话资,不可能发生在自己和周边人身上,或者说离现实生活很远。实则不然,作为一种易发疾病,抑郁症相当普遍。据统计,约有10—30%的人一生中至少出现过一次抑郁症状;而WHO保守估计,全球至少有3.5亿人正遭受抑郁症的困扰,与此同时,抑郁症正日益成为造成失能寿命损失年(YLD)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由于自身对疾病认识不足或者担心被歧视,抑郁症的诊治率普遍较低。

抑郁症不应该遭受歧视,相反,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与支持!

大量证据显示,社会支持对精神健康具有保护效应,尤其是来自父母、配偶、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一方面通过社会关系直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则通过对应激情境的缓冲发挥间接的作用。

  • 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社会支持可降低80%的抑郁症/抑郁症状风险;

  • 对于青中年,社会支持可降低26%的抑郁症/抑郁症状风险;

  • 对于中老年,社会支持可降低44%的抑郁症/抑郁症状风险。

抑郁症的治疗

如果不幸患上抑郁症,我们又该怎么办?

抑郁发作的治疗要达到三个目标:

  • 提高临床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率和自杀率,关键在于彻底消除临床症状;

  • 提高生存质量,恢复社会功能;

  • 预防复发。

治疗原则

  • 治疗前知情告知;

  •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剂量逐步递增的原则,尽量从最小有效量开始给药,使不良反应减至最少,以提高服药依从性;

  • 足量足疗程治疗;

  • 尽可能单一用药,如疗效不佳可考虑转换治疗、增效治疗或联合治疗,但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 可联合心理治疗增加疗效;

  • 积极治疗与抑郁共病的其他躯体疾病、物质依赖、焦虑障碍等。

心理干预

对有明显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抑郁发作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常需合并心理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人际治疗、婚姻和家庭治疗、精神动力学治疗等,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已经得到公认。

物理治疗

有严重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及使用抗抑郁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采用改良电抽搐(MECT)治疗。电抽搐治疗后仍需用药物维持治疗。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物理治疗手段——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主要适用于轻中度的抑郁发作。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中度以上抑郁发作的主要治疗措施。但是很多人对此认识不足,认为精神/心理疾患应该以心理疏导为主,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实则不然,通过上述介绍不难发现,不论心理干预还是物理治疗,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抑郁症患者;即便在两者奏效的前提下,药物依然是治疗抑郁症的基础。

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

  •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

  •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

传统的三环类、四环类抗抑郁药和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由于不良反应较大,应用明显减少。

防止复发

在对抑郁症患者10年追踪的研究发现,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

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还应定期门诊随访观察。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抑郁症不可怕,可怕的是歧视和冷漠的眼光。尽早进行专业、科学的治疗和干预,是控制抑郁症症状、甚至防止自杀的有效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