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盛宴

 茶香飘万里 2014-05-25

大唐盛宴

——唐饮食文化侧记

 大唐盛宴——唐饮食文化侧记

国人对吃最讲究。

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不但要吃好,还要吃贵;不但要吃贵,还要吃珍稀;不但要吃珍稀,还要吃摆场,方能显示生活美如画。

富有富讲究,穷有穷讲究。总之,一说到吃,个个唾沫飞扬,可以将自己的饮食经侃个三天三夜。若问为何如此疯狂?异口同声:民以食为天。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与吃有关。早上一起床,就得思忖今天吃什么,这有什么办法,饿了就要吃,吃饱了就要××个○○,孔夫子都说了:“食、色,性也。”凡夫俗子那个能免。

咱们的猿祖为了生存,茹毛饮血,饥不择食。自从燧人氏学会了钻木取火以后,烤野雉的飘香就彻底改变了洞穴前辈的饮食观。到如今,穿起了绵衣绸缎,口味也发生了质的转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数千年的历史纵横演变,数十个民族的贯通融汇,中华饮食文化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厨房七式“烧炒炖烤溜蒸拌”可变幻出无数种菜谱。八大菜系:鲁、川、粤、闽、苏、浙、湘、徽各呈风流。天候及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了地方饮食差异。东北人爱炖,小鸡炖蘑菇;西北人爱烤,烤全羊;江南人爱蒸,清蒸鲈鱼;南方人爱煲,煲老火靓汤;北京人还讲究涮,涮羊肉。有些菜还代表特定的地理位置,如桂林米粉,兰州拉面,哈尔滨饺子,北京烤鸭,福建云吞等等,全国各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辫子朝出了个“满汉全席”,路人皆知,据说是集中华美肴佳馔之大成,是我国最豪华的超级筵席,代表着我国烹饪的最高水平。可是鲜有人知,早在一千多年前,即在唐代初期,有一种“烧尾宴”,便已名震天下,乃盛唐的顶级国宴,“满汉全席”见了都得自惭形秽叫声“爷”。只是年代久远,近代又深受辫子文化影响,烧尾宴淡出江湖,满汉全席得以称霸武林。

 

忆昔当年全盛日

天下朋友皆胶漆

眼界无穷世界宽

安得广厦千万间

……

唐朝乐队一曲《梦回唐朝》又将思绪引入千年前的幻境中。

古书《黄帝内经》提出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膳食配伍原则,《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从中我们可得知自春秋战国以来,我们人民的饮食基本是以这五谷、五果、五畜、五菜为主。

五谷:麦、黍、稷、稻、菽。

五菜:韭、薤、葵、葱、藿。

五畜:牛、犬、羊、猪、鸡。

五果:李、杏、枣、桃、栗。

 

主食

唐人的主食主要是以米饭为主,有时也吃粥。

《释名》:“饭,分也,使其粒各自分也”。南北朝時期北方多食粟饭、黍饭、麦饭,新疆粟、黍皆有发现,应有粟饭、黍饭。
《新唐书》记载:“凡授田者,丁岁输粟二斛,稻三斛,谓之租。”那么可以看出,唐时农民纳税,主要以缴粟与稻为主,粟就是小米,稻即大米,唐人主食必然也是以小米与大米为主,即北粟南稻。

粥,《释名》:“糜,(煮米)使糜烂也”。多作老人、幼儿食品。又有肉糜,乃煮肉成粥状。史载晋代饥荒,惠帝惊曰:“何不食肉糜?”可见肉糜即粥是我国的传统食品。

 

肉食

上面提到的五畜牛、犬、羊、猪、鸡中除了牛,其他四畜犬、羊、猪、鸡基本上是唐人的主要肉食,为什么牛不在其中呢?因为在当时的农作生产中牛是最主要的生产力,杀牛无疑等同于杀鸡取卵,因此,在唐朝在法律明确禁宰牛,《唐律疏议》规定:“诸故杀官私牛马者,徒一年半”。当然,这并意味着吃不到牛肉,在当时应当有官方允许的定点宰牛卖肉的店铺,否则怎会有李白的“烹羊宰牛且为乐”,岑参的“浑炙犁牛烹野驼”。

 

菜蔬

唐代蔬菜品種已相當丰富,除了五菜:韭、薤、葵、葱、藿外,还有蒜、萊菔(萝卜)、白菜、菠菜等,炒菜的方法已普遍应用,腌菜也很盛行。此外,根據古藏文《翻译名义大集》,唐代不但有了豆腐,还有了粉条、粉丝。

 

水果

酸梅、梨、枣、桃、杏、李、核桃等多种水果在唐代也普遍种植,西州最盛产的水果是葡萄。

 

面食

唐人的面食种类就多了,大多是胡人传入。

饺子︰是一种带肉馅的水煮面食品,今天已是汉族传统的年节美点。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中发現了至今仍形制十分完好的饺子子,有两种包法,一种同今日相似的半月形,另一种则乃半月形饺子包成后,再弯成圆形,前留尖,《新疆考古三十年》图版277谓为馄饨,其实仍然是饺子。

饼︰汉人传统的面制干食主要是餅,以平底锅烙成。亦称为胡饼,最先是胡人所食,因为胡人多是马背民族,居无定所,干饼便于携带。在汉代经由边关传入我国內地,元人胡三省《資治通鉴》注中谓︰“胡饼,今之蒸饼。”《齐民要术》的解释最详细:“面一斗,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盐,熬令熟,炙之,面当令起。”可見胡饼的最基本特点是“面当令起”即以起面(发面)制成的发酵饼,饼到了唐代就多种多样了,有煎饼、面饼、烧饼、夹心饼等等。

馒头:由于酵面的推广及其同蒸法的結合,出現了“馒头”。9世紀成书的藏文文献《翻译名义大集》中已出现了“馒头”一词,可见,馒头早已是古人主要面食之一,而唐代的馒头实即肉包子,“蒸笼”一词也出现于该书中。据经常在库车一带主持发掘的新疆考古研究所张平副研究员告知,同唐军將士有关的出土物还有笼篾,说明在唐代已开始食用蒸制食品了。

汤饼与面条:汤饼与面条在唐代也很普遍,汤饼如同现在的刀削面、羊肉泡沫,面条则是由汤饼演变而来。1968年吐鲁番阿斯塔那编号为68TAM104号墓出土了一件木碗,內有汤饼残跡,阿斯塔那古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吐鲁番市区东偏南约40公里处,距高昌故城6公里,是古代高昌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大约形成于公元3-8世纪,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辞海》解释汤饼为面条,该说法似乎欠妥,面条乃把和好之面压制后切成细条,湯饼则乃径直以手捏面下锅而成的汤食,始見于西晋束皙的《饼赋》,內云:“玄冬猛寒…充虛解战,汤饼为最”。最初的湯饼似乎是肉汤中下捏面片,其后出現了水引的分化。《齐民要术》记水引乃“细绢节面以成…--如箸大,一尺一断,…--令薄如韭叶,逐汤沸”,亦即今之薄皮拉面,则乃“--如大指许,二寸一断…盆中浸,宜以手向盆旁--,使极薄,急火逐沸熟煮,滑美殊常。”应即今新疆之揪片子,由此又進一步演变为压制而成,再切成条条的面条。

馄饨:在唐代民间是主要小吃之一,在一些唐代墓葬群里已相继挖掘出馄饨实物。

调味品

酱:乃唐代屯田兵必备食品,古代边防军大都携酱佐餐。酱乃腐败粮食所酿,味咸,体积小。魏晋后期简牍(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文字载体,在纸张发明前使用)中即记载有此食品,唐代规定士兵必有酱佐餐。

酱油:唐代主要的调味食品之一,距今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中国就已经比较普遍地酿制和食用酱油了,酱油起源于豆麦酱。按目前所知,最初记载豆麦酱的是西汉人史游。其《急救篇》中有“芜荑盐豉醢酢酱”。这里的酱是指以豆和面制成,自此之后,有关豆麦酱的记述大见增加。东汉崔实的《四民月令》说:“正月可作诸酱。至六七月之交,可以作……清酱”。根据酱油漫长的发展历史中所有的名称,此处的“清酱” 应当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酱油。在唐代,酱油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得到发展,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美味食品,而且在苏敬的《新修本草》、孙思邈的《千金宝要》、《外台秘要》等医书中已成为常用的药剂。

醋:醋,古汉字为“酢”,又作“醯”,亦是唐代主要的调味食品之一。《周礼》有“醯人掌共醯物”的记载,可以确认,我国食醋西周已有。晋阳(今太原)是我食醋的发祥地之一,史称公元前8世纪晋阳已有醋坊,春秋时期遍及城乡。至北魏时《齐民要术》共记述了大酢,秫米神酢等二十二种制醋方法。

糖:也是唐代主要调味食品之一。《異物志》曰(七):「甘蔗,遠近皆有。交趾所產甘蔗特醇好,本末無薄厚【一】,其味至均。圍數寸,長丈餘,頗似竹。斬而食之,既甘;迮取汁為(八)飴餳,名之曰『糖』,益復珍也。又煎而曝之,既凝,如冰,破如博棋(九),食之,入口消釋,時人謂之『石蜜』者也。」异物志成书于公元50-70年间,可见很早以前,古人便懂得制糖。

 

酒类

唐代酒风甚盛,几乎是无酒不成宴。主要有两种酒,一是粮食酒,二是葡萄酒。粮食酒是中原內地的传统酒种,在此不再赘述。葡萄酒则是西域的土产酒,唐代传入內地,太宗也学会了葡萄酒制法,用于宮廷宴饮。玄宗朝,葡萄酒更是广泛流行于上层社会。有诗云:“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據《中亚研究》1985年第1期所刊⑸·阿布杜罗耶夫《中亚古代葡萄种植业及酿造业》一文记品治肯特曾发现一套公元七—八世紀一套完整的榨酒设备,這一時期正是唐朝。西州汉人的葡萄酒酿造技术大约同其西域诸邻国沒有什么不同,至于唐中叶以后內地显贵所饮用的葡萄酒多是由西域运去的。

唐代各地的名酒,据《唐国史补》载共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葡萄,岭南之灵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浆类酒等。其中有些酒如乌程若下酒,河东之乾和,宜城之九酝,都是历史名酒。

其他名酒还有:

兰陵酒:李白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客中行》使兰陵酒家喻户晓。诗曰:“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新丰酒:长安附近的新丰在唐代也是著名酿酒产地,李白诗中有“买酒入新丰”。王维诗中有“新丰美酒斗十干”。储光羲有一首诗《新丰主人》,对新丰酒倍加称赞。诗云:“新丰主人新酒熟,旧客还归旧堂宿。满酌香含北砌花,盈樽色泛南轩竹。云散天高秋月明,东家少女解秦筝。醉来忘却巴陵道,梦中疑是洛阳城。”

新州酒:《投荒杂录》云:“新州多美酒。”新州酒是用米曲,糯米酿造的酒。

灞陵酒:这是灞陵众多名酒的统称。灞陵是唐长安出城东行的必经之地。众多酒家聚集于此。《类要》记载:“皇度大历八年,赐郭子仪桑落火炙酒八瓮,灞水酒二瓮。”作为皇帝赏赐的酒必是佳酒无疑。在众多的诗文中也可见灞陵酒名气非凡。韦庄《灞陵道中作》诗云:“秦苑落花零露湿,灞陵新酒拔醅浓。”岑参《喜韩樽相过》诗云:“三月灞陵春已老,故人相逢耐醉倒,瓮头春酒黄花酯,禄米只充沽酒资。”

荔枝酒:在唐代也称“荔枝烧”。据《南越笔记》载,荔枝烧在唐时最为有名。白居易诗云:“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春。”荔枝酒以新鲜荔枝为原料酿制,当别有一番风味。从宋代以后,荔枝酒一直是酒中珍品。

 

茶的流行在唐代自是不必说了,大名鼎鼎的茶圣陆羽便是唐代人,其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据唐代陆羽《茶经》和唐代李肇《唐国史补》(806~820年)等历史资料记载,唐代名茶计有下列50余种,大部分都是蒸青团饼茶,少量是散茶。有阳羡茶产于常州(现江苏宜兴)、方山露芽产于福州、香雨产于夔州(现四川奉节、万县)、仙人掌茶产于荆州(现湖北当阳)、小蚬春产于寿州盛唐(现安徽六安)、峨眉白芽茶产于眉州峨眉山(现四川乐山地区)等。

 

菜肴

唐代饮食文化异常讲究。这一时期的菜肴分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为宫廷宴用菜,中档为一般官吏日用菜,低档为市民普遍用菜。高档菜如韦巨源烧尾宴食单所列的58种菜肴,以及唐玄宗时奸相李林甫家所用甘露羹、唐懿宗同昌公主所食“消灵炙”、唐玄宗请安禄山所食野猪宴、唐玄宗时虢国夫人家厨邓连所制灵沙、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嗜好的“鹅鸭炙”、安禄山向唐玄宗所献鹿尾酱、唐文宗时的宦官仇士良家所用“赤明香”、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同食的驼蹄羹、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所用李公羹。中档菜有隋代流传下来的鱼干脍、咄嗟脍、浑羊殁忽、金齑玉脍,以及白沙龙、串脯、生羊脍、飞鸾脍、红虬脯、汤丸、寒具、昆味、撺双丞、葫芦鸡、黄金鸡、族味、鲵鱼炙、剔缕鸡、羊臂、热洛河、菊香齑、芦服、含凤、石首含肚、清风饭、无心炙等。低档菜是一些大众食品,有千金圆、乌雌鸡汤、黄耆羊肉、醋芹、杂糕、百岁羹、鸭脚羹、酉羹、杏酪、羊酪、黄儿、黑儿、黄粱饭、青精饭、雕胡饭、庾家粽子、防风粥、神仙粥、麦饭、槐叶冷淘、松花饼、长生面、面茧、五福饼、消灾饼、古楼子、赍字五色饼、玉尖面、细供没忽羊羹等。这些食品的制作很有特色,充分反映了唐代饮食习俗的丰富多彩以及高超的烹饪制作水平。

 

大唐盛宴

大内名厨网罗世上珍稀,献上一桌名闻天下的烧尾宴,夜光杯中盛着西域进贡的葡萄美酒,臣子高呼万岁,诗仙当场洒墨挥毫,赋清平乐三首,龟年大师即兴作乐,贵妃着霓裳羽衣翩跹舞于庭。几杯美酒下肚,醉眼蒙胧,正是: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即遇安史之乐,流离蜀中,回眸此刻,亦死而无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