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wdzajcx 2014-05-25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情境导入——旨在以景(或境)激情(情感和兴趣),吸引学生快速进入学科殿堂。教学情景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回到课堂,从时间维度来看是影响当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大因素。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的第520分钟为课堂教学的“黄金时段”(即在这一时段学生的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学习效率最高),而课堂教学的前5分钟为“思想的安顿和学科思维的转换期”,是教学效率较低的时段。如何尽可能缩短这个低效时段呢?这就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实现高效激趣导入。

我们要求教师以“情”为经,以“境”为纬,通过各种生动、具体的生活环境的创设,拉近学科教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大家知道“景”可以激“情”,“情”可以产生“力”。

学导结合——学导结合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一环“学”指的是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导”是指教师有效、恰当地指导和点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高效的课堂。学生自觉主动地学是第一位的,而教师的导要服务于学生的学。这里首要的问题是要求教师“走出传统单向灌输的误区”实现角色的转变。第一,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控制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参与者。第二,教师由一个学习的预设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合作者。第三,教师由一个学习的权威者转变为一个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将课堂变为自学、交流、研讨、探究、质疑的最佳场所。

学生的“学”要注重自觉性、主动性,使之乐学、会学且学会。

教师的“导”要体现这样两点理念:

第一,教师要做到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操作化”和“结构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自主探究,促进合作交流;将教学内容“操作化”,使“做”、“想”、“讲”结合,以“做”促进“想”,以“讲”梳理“想”,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将教学内容“结构化”,加强学科整合,揭示内容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第二,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概念是前苏联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提出来的,且为教育界普遍认同。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学生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个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显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从三维基础看,不同的学科,起点不一定在教学之初,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必须“最近”学生的起点。而且,一个教学班,几十个学生的起点也不尽相同,公共教学应该关注大部分学生起点,同时在教学中,尽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

探究深化——这一环节是高效课堂的关键。它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综合已有知识,发现并提出新问题,进行更深层次地探究拓展,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

首先,教师应对本次课教学内容中知识的深化点、思维的拓展点和能力的提升点进行准确定位。即综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学生综合素质的增长点在哪里,应对哪些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拓展。其次,本环节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对于那些典型的、共性的或学生对它的理解“相异构想”较多的问题,教师应大胆放手给足学生探究所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动脑设计探究方案、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和交流,实现对问题的认识由特殊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跨越。

总结反思——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表明,适时地总结、反思、沉淀是高效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课堂上要留一段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填充,我们称之为高效课堂上的“留白”。即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归纳提炼和总结,从而实现思路和方法的内化。我们总结出了学生学习层面上两点理念:方法不能移植,体系自己建构。

二、“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融合渗透了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即:情意原理、活动原理、序进原理和反馈原理。

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遵循有效教学的四条基本原理

三、“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操作策略

“主体滚动式”式操作策略——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但不是某一个或几个学生个体,而应该是全体学生。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制定了《济钢高中“四步十六字”主体滚动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操作规范》。规范指出:①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效指导,在学案上给出恰当的预习建议;②在课堂上教师必须将所学内容问题化,以导向明确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③学生是问题解决的第一主体,问题的解决应该遵循这样的程序: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全班展示与共享→教师适时点拨和引导。

自主→合作→交流→展示→提升基本流程图

问题解决的原则是:凡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进行合作讨论;凡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就不需要讲解;教师的讲解和点拨只发生在学生需要时。规范还指出:每次课学生展示与交流时间不得少于20分钟,教师连续的讲解不得超过20分钟(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学生的连续集中注意力时间不超过20分钟);课下尽量少留(或不留)硬性规定的书面作业以利于学生进行课前的自主预习和课后自主归纳和整理。

我们强调互助合作交流应预设在独立思考之后,应建立在自主的基础上。教师将问题呈现之后,必须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我们也称之为思维空间的“留白”),当学生有了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观点,再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时候,就是拿着自己的观点去和别人交流碰撞交织、取长补短、思辨感悟,而不是一个毫无思想和主见的看客。从而防止合作学习成为几个优等生的“包场”,更要杜绝合作探究的“形式化”。

四、“四步十六字”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从理念层面上看,该模式渗透了新课程的三大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有效提取了情境教学流派之“情境交融教学法”、尝试教学流派之“先试后导,先学后教”等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一个有机的融合体。

从操作层面上看,它改革课堂但不颠覆传统课堂,保留了传统课堂的精髓,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它转变了“教和学”的方式,变传统课堂上教师单向“灌输”为“双向和多向”交流与合作,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想学、乐学且会学。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很好地得到发挥。

从效果上看,在探索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已收获了许多……我们的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水平正逐步得到提高,已把提高效率和效益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自觉的意识;我们的课堂上无效或低效的行为正越来越少;教师们也有了读书和修炼专业的时间,他们渐渐走出了职业倦怠,找到了职业幸福感。推行这种教学模式,留出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的学生已学会了自主学习并享受着学习 ,学生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运动、去实践,阳光、微笑、自信又在学生们脸上绽放,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正逐步得到提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我想,这就是我们搞这项校本课题研究的初衷。

教育事业是充满阳光的,学校生活应该是快乐的,从事教师职业应该是幸福的。教育要服务于人的发展需要,必须摒弃那种“题海+汗水”的极端做法,必须超越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功利目标。在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更应该让他们获得身心和情愫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工作是神圣的,我们应该把教育工作提升到生命的高度去重视,去践行,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我们的教育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我们生命的诗意所在,彰显生命的灵动、个性的独特、成长的自由,并与我们的学生一起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