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币大小的桑黄菌就能卖150多元

 老刻刀 2014-05-26

   菌棒的上端长着一朵桑黄菌,颜色金黄,非常鲜艳,中间部分有点塌陷,颜色要淡一些;摸上去,有点干,有点硬,感觉像是人造的东西。就是这塌陷部分,令桑黄菌成了濒临绝迹的珍稀菌种。

  栽培食用菌40年上马桑黄菌

  424日上午,在东阳市南市街道安儒村,蒋伟龙小心翼翼的从培养室中拿出了一个菌棒,整个菌棒上只有一朵桑黄菌。蒋伟龙说,可千万别小瞧了这东西,这一朵桑黄菌,就能卖150多元呢。

  今年67岁的蒋伟龙只有初中文化。上世纪70年代,退伍回家后,他依靠自学,掌握了食用菌栽培技术,并且开始玻璃种植灵芝。1995年,蒋伟龙开始专业种植灵芝,从一个农民变成了一个研究员,他参与的《灵芝孢子粉生产与采集技术》研究课题曾获得199710月天津市科技委员会颁发的成果证书,还被确定为天津市科技成果。4年前,蒋伟龙又成功栽培仿野生灵芝,如今,他的灵芝栽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每年灵芝孢子粉产量100多公斤,年收入有20万元左右。

  现在不愁吃穿,该有的都有了,日子过得挺舒服的。到了这个年纪,原本早该退休了,可是蒋伟龙却闲不住。3年前,蒋伟龙看到国内市场桑黄菌紧缺,但是人工栽培技术却跟不上的报道后,就想到了人工栽培桑黄菌。

  桑黄菌是抗癌明星

  蒋伟龙说,据《食用菌》杂志介绍,桑黄菌又称桑黄,是一种寄生于腐烂桑树上的真菌,为多年生珍稀药用真菌,我国只有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少数地区能出产桑黄,产量极为有限。桑黄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生物抗癌领域中效果最好的真菌,可以有效抑制癌细胞转移,在药用菌中排名第一。但是野生桑黄菌几乎频临绝迹,而人工栽培桑黄菌很难,日本和韩国已经开始人工栽培桑黄菌,而国内才刚刚起步,主要原因就是很难掌握人工栽培的技术。也正因此,国内市场并没有桑黄菌销售,在韩国,桑黄菌曾卖到每克2.3美元,桑黄提取物干粉的售价更是高达每克2000多美元。

  桑黄菌巨大的药用价值与经济价值,特别是桑黄菌的栽培难题,极大地吸引了有着40余年食用菌栽培经验的蒋伟龙,蒋伟龙决定迎难而上,攻下这道难关。他引进了桑黄菌菌种,开始栽培试验。由于是初次尝试,蒋伟龙决定采取不同的方法栽培,第一种是传统的方法,在附近山上,仿照桑黄菌野生成长条件与环境栽培,这是最原始的方法;第二种是人工合成法,利用木屑、麦麸等材料栽培;第三种是仿野生栽培法。经过整整两年不懈的努力,经过很多次实验,去年8月,蒋伟龙终于成功栽培出了桑黄菌。

  蒋伟龙拿出一个玻璃瓶子,里面装着去年采集下来的几块桑黄菌,看上去,个头要比今年栽培出来的小很多。蒋伟龙从里面取出一块放在天平上一称,只有10克重。不过,蒋伟龙对此已经很满意,因为这一小块桑黄菌就能卖到150多元钱。蒋伟龙说,去年,他申报的《桑黄菌人工栽培技术研究》课题,成为东阳市科技局2011年第一批计划项目。

  桑黄菌的人工栽培,其他方面和一般的食用菌差不多,难就难在它的菌实体形成子实体这一环节,为此,我足足实践了两年才突破技术难关。蒋伟龙说,这也是野生桑黄菌濒临绝迹的主要原因,由于外商需求量大,价格高,致使国内各产地进行掠夺性开采,子实体孢子无法大量形成,以致野生桑黄菌越采越少,甚至枯竭。

  资金有限渴望扶持

  在成功栽培出桑黄菌后,蒋伟龙就考虑进行规模栽培,为此,他特意到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高新农业科技园进行考察。蒋伟龙说,规模栽培桑黄菌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赚钱,他决定进行大规模栽培,走科技化、工厂化之路。现在,蒋伟龙已在村子东面承包了一块山地,准备投资百万元,建设具有温控设备的仿野生栽培桑黄菌生产基地,按照生产流程分成8个室,即原材料堆放室、切割室、装袋室、锅炉房、灭菌锅、冷却室、无菌接种室、培菌室,还有400平方米的智能微电脑控制生产栽培房。

  现在的难题主要是种植场地受到限制,目前村里已经同意,但是用地涉及有关农户,土地还是不容易解决。蒋伟龙说,这些年种植灵芝,销售灵芝孢子粉,虽然积累了一些本钱,但是,如果要大规模进行栽培桑黄菌,投入比较大,希望政府一如既往支持种植业,在政策和资金上有所倾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