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草原雄鹰网站 巴尔虎甘珠尔庙

 戈壁白兔 2014-05-27

    甘珠尔庙又称“寿宁寺”,是呼伦贝尔地区最大的喇嘛庙。位于闻名世界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宝力格苏木(地名也称宝音图布勒都)。距海拉尔175公里,贝尔湖东北方,东经 118。10、——北纬48。10、之间。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皇帝颂“准予”旨的批文,并命由清室拨银建庙,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破土动工。乾隆五十年赐庙号,并亲笔撰写“寿宁寺”匾额。
    乾隆四十六年——四十九年(1781年——1784年),先后建起了主庙(索克沁庙)15间,主庙前两边厢庙各10间(即索克沁东、西庙),山门3间(即金钢庙),另外还有喇嘛住的伽蓝3间,共41间,同时建立了5——6尺高的砖石墙。后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以及中华民国的补建、扩建,甘珠尔庙逐步形成11座庙宇、4座庙仓、100多间伽蓝,总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的规模,建筑风格以中原、蒙古、西藏3种风格为一体,反映了3种文化的巧妙融合。在碧绿的大草原上出现如此碧瓦红墙一座古代宫殿式的建筑物,远处望去,恰似“海市蜃楼”。
    庙中主供释迦牟尼、官布、扎木苏伦等佛像,其余铜、银镀金佛象2500余尊,有数不清的悬空式和壁画式佛像及纯金纯银佛像。所存经、典、律、论3000余卷加单行本共约2万余册。由于寿宁寺曾收藏过藏蒙文《甘珠尔经》,故而又得名为《甘珠尔庙》。
    庙中喇嘛最多时曾达到4500余名,其中常住庙者400多名,可见其规格之大。甘珠尔庙的喇嘛蒙医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曾培养出133名喇嘛蒙医,为草原上的牧民治病除疾,也为医学事业的发展留下了宝贵遗产。
    乾隆五十年(1785年),甘珠尔庙曾举办第一次庙会。此后的180多年间,甘珠尔庙共举办过160多次庙会、集市。每当举办庙会时,这里商家云集。近的来自海拉尔、满州里、齐齐哈尔、天津、北京等地,远的有外蒙古、俄罗斯、日本以至欧洲等国商人。从1948年开始,在甘珠尔庙举办了二次全盟那达慕大会。所不幸的是,发生在1939年的诺门罕战争期间曾使甘珠尔庙遭到一定程度的毁坏。“文化大革命”中,甘珠尔庙也未幸免于难。
    昔日的甘珠尔庙在近200年的历史上,对促进商贸流通,加强各民族间的团结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甘珠尔庙曾经是巴尔虎草原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今天,这座举世瞩目宏伟壮观的建筑群不久将重新矗立在美丽富饶的巴尔虎草原上,宗教文化的香火吸引着中外各界宗教人士及旅游观光的客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