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塞北喇嘛召 希拉木伦庙

 f4956 2015-11-14

锡拉木伦庙依山傍水而建,建筑布局合理精巧。传说,当年负责选庙址的喇嘛,在草原上整整走了九天,也没找到理想的建庙场所。第十天,他清晨醒来,行至锡拉木伦河畔洗漱,偶然看到一位妇女不慎将刚挤满桶的牛奶洒在了草地上,在阳光的照射下,青青草尖上挂满了晶莹洁白的珍珠,闪烁着耀眼而美丽的光芒。这位喇嘛顿时醒悟道:“此乃圣地之兆,可建庙矣。”住在此处的3户牧民听说要在这里建庙,都主动让出牧场。第一座独贡建成后,就起用3户牧民的名字“江布拉”、“若希”、“班如希”为该庙名,这就是当初“江布拉若希班如希庙”的来历。之后,起藏名为“诺喜潘迪灵”。后因庙建在锡拉木伦河畔称锡拉木伦庙。清嘉庆皇帝曾赐该庙名“公宁灵”。

希拉木伦庙是乌兰察布盟辖区内最大的喇嘛寺庙。住庙喇嘛在兴盛时期曾达1500名左右。传说,当年一独行强盗名曰“根五子”,偶遇微服私访的乾隆皇帝遭几名响马抢劫,根五子打退了响马,救了乾隆皇帝一命。乾隆皇帝回京后,下令追访根五子以表救命之恩。不明就里的根五子,以为乾隆皇帝因其强盗身份治罪于他。于是东躲西藏,最后到来到塞外,在希拉木伦庙里做了喇嘛。寻访他的官兵找到他后,根五子吓得自缢而亡。乾隆皇帝为解脱负疚之感,曾口谕扩大希拉木伦庙规模,允许其广招僧侣,使其逐渐成为与五当召、贝子庙等齐名的草原召庙。解放前,美国、日本等国宗教界人士也多次在此进行佛事活动,是一座中外享有盛名的草原古刹。每年夏、秋两季来庙进香、礼佛和观光的游人络绎不绝。文革时期,希拉木伦庙遭到严重的破坏,佛事活动一度中断。后来经过政府、牧民、信众及红格尔草原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等共同努力,希拉木伦庙逐渐得到恢复。

希拉木伦庙与苍茫的草原及历史遗迹组合互补、相得益彰。登临北山,可见抗日战争时遗留下的战场、碉堡、弹痕,再向西北行4公里可一览金长城风采。向西南行一公里,锡拉木伦河西侧的半坡上有金元时期兴盛的“砂井总管府”遗址。向南行5公里处可领略敖德其沟的自然风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