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我们的生活需要谁》自评意见

 zxqwenlu 2014-05-27

    刚刚结束了《我们的生活需要谁》这节课的课堂教学,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评。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的达成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节课的活动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各行各业劳动者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初步认识社会生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存关系。教学任务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一是联系已有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明理;二是通过体验、辨析来导行;三是激发情感,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先说说教学目标在教学中如何得以实现。首先导课环节我以一本书的诞生过程为例,让学生关注到书籍背后工作人员所付出的辛苦劳动,自然而然引出课题。第二环节紧紧抓住两点来进行教学,一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充分利用好文本上的内容。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分别安排学生三次认真研读、思考文本上的三方面内容(观察小学生明明的一天,了解还有哪些行业的人们为我们服务?假如没有了清洁工),学生学习的效果从解决读书前提出的几个问题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第二点是充分利用和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学习,正如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中说到的那样“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师只有源于生活、回归生活,孩子们所掌握的知识,所明白的道理才能够真正的指导他们的行为。“让学生初步感受各行业劳动者之间互相服务,互相依赖的共生共存关系”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将许多行业名称出示在同一幻灯片上,再提出问题“他们需要对方的服务吗?”,由于职业特点鲜明且并列在一起,学生很容易直观的发现他们之间的联系,孩子们很容易发现各行业之间互相服务,彼此需要的关系,教学难点轻松突破。

    在导行这部分我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角色体验,提供一个学生熟悉的课间游戏情景,让学生续编后面的故事,并合作扮演故事中需要的角色,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学习目标的认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第二个方式是辨析,由“小明今天一天不打算出门,什么也不做,他是否需要别人的服务“这一话题引发的两种说法,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并说明理由。这个设计是在上一个环节上的更进一步,因为很多孩子也许只想到在生活中出门办事或者遇到突发状况需要别人帮助解决、提供服务,却不一定想到即使什么事情不做依然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服务,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对各行各业提供的服务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意识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离不开他人提供的服务。第三个方式是通过逆向思维,“假如生活中失去了某一行业的劳动者会怎样?”这样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感悟到每一个行业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各行各业发挥的重要作用学生明白了,理解了,此时让学生自由表达想对劳动者说的话,学生自然有感而发,有话可说。紧接着师生合作激情朗诵一首赞美劳动者的小诗,学生内心自然涌现出对劳动者的尊重与敬佩之情,最后教师完整板书激情总结,并让学生汇报学习收获,布置实践性作业,结束课程,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二、教学中比较突出的几个亮点

1、把握住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特点。

课程标准中说“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教学中以课本提供的素材为基础,扩展到社会中去,让孩子们在广泛的社会生活中感受各行各业的人们提供的服务。“源于儿童生活,回归社会生活”这一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

2、单元学习目标分配合理,本课教学目标把握准确,并围绕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本单元一共有三个话题组成:我们的生活需要谁;爸爸妈妈辛苦了;感谢你。这三个话题是层层递进的,单元学习目标也是依照这个学习内容循序渐进的。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了解各行各业提供的服务及初步感知行业间的内在联系是教学目标,体会劳动者的辛苦和表达对劳动者的感激之情是第二课和第三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我依照本课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对劳动者表达尊重和感谢只在结课前用了两三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即可,为后面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3、教学环节设计富有层次性。每个环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由明理到体验到辨析、导行再到情感升华,逐步深化,每个环节的目的性十分明确,教学实效性强。

4、采用有效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课前的师生互动、自我介绍、播放趣味图片等方法有效营造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课堂上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对学生的一言一行都能够及时作出评价和引导,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合作、讨论、表演、辩论……一堂课学生始终在非常饱满的情绪状态和浓厚的兴趣中进行学习。

三、教学中的失误与不足及改进措施

1、表演环节教师给予学生的时间和空间不足。选派演员上来后,教师由于担心教学时间不够,就直接让演员们开始表演,并且在学生的表演过程中,教师干预较多,生怕学生说的不好,表演得不到位,致使这个环节感觉比较凌乱。

改进意见:教师选派演员上来后,由于学生是各组毛遂自荐上来的,彼此并没有提前交流该如何表演,因此教师应再给予演员们一个商讨台词的时间,并能充分放手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去表演,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布置课后实践作业时,教师仅仅读了作业内容,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完成采访记录。

改进意见:虽然是课后作业,也为学生发放了表格,但为了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有效性,教师应将采访要用的表格出示在幻灯片中,简单让学生了解一下内容,明确从哪几个方面去进行采访,毕竟学生扮演小记者的角色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教学的实效性不仅存在于课内,也同样应当延伸到课后,否则就有“为了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之嫌,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

3、教师受自身性格及教学风格习惯的限制,激情略显不足,面对年龄仍然较小的三年级学生,教师如能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投入教学,效果应该会更好。

四、收获及反思

1、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课伊始,我反复研读《品德与社会》课的课程标准,研读单元学习目标,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撰写说课稿,在讲课前一天下午又认真进行了试讲,在试讲后发现我主观上自认为很好的一些教学设计却并不符合学生的学情。于是我在课后及时调整了教学环节,使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能够真正为教学目标服务。由此我感悟到教师备课仅仅背课标,备教学目标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还要备学生,掌握学生的知识状况,学习的兴趣点等,并且及时修改调整教学思路,只有这样教学的设计才能是合理的,有效的。

2、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方能应对如今思维日益活跃,能力日益增强的学生。课堂上总有一些“不走寻常路”的学生,他们的奇思妙想和出人意料往往会让人措手不及,那么教师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多元的思维,巧妙地教学机智才能够“化险为夷”、因势利导,而不至于手足无措,甚至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我想只有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方能胜任自己的教师角色。

3、教学领导的工作之本是“教学”两个字。此次“三课展评”活动令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工作。从一开始接受此次任务时的带着负担和压力到备课磨课时的辛苦与劳累再到最后放下包袱轻松上台,整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作为学校的行政领导,平日的工作中每天都要面对和处理许多繁杂琐碎的事情,的确很辛苦,不知不觉中便疏忽了自己作为一个教师对所任学科的钻研和提升,这次活动让我放下浮躁的心情,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研读课标,研读教材,从精心备课到虚心向同事求教再到试讲后二次备课,我觉得自己重新回归到一个做教师的本职工作中来,对工作有了新的领悟和认识,我深深认识到主管教学领导的工作之本是“教学”二字,要时刻谨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并努力从一个优秀的专业教师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引领教师们走上专业发展的道路,我想这才是我参与此次活动最大的收获。

 谢谢大家!恳请批评指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