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节专辑-有多少家常手艺没接住

 云间笑语 2014-05-30


 

记忆中过节的味道

儿时的记忆中,每到过节之前,家里都会特别热闹,

全家老小聚在一起准备各种过节食品——

立春有春饼的味道、端午节是粽子的味道、

冬至是饺子的味道……记忆中的节日“滋味”是触觉,是视觉,更是味觉!

如今端午将至,现在的我们还会亲手去包一颗粽子么?

 
 
 

 
 

多少家传手艺没接住

一家人就要这样黏在一起
  回忆人:大酱
  记忆中的美食:粽子
  我喜欢吃黏软的东西,所以,端午节绝对是我一年中最爱过的节日,

比过年还开心,因为可以吃软黏黏的粽子!
  作为一个吃货,我最喜欢的人是我舅妈,

小的时候,我们家和舅舅家住的很近,只要一下课,我就会快快跑回舅舅家,围着舅妈要吃的。

无论舅妈当时多忙都会笑眯眯地端上一个小碗,盛上那么一点点吃的给我,我三两口吃完后,

舅妈就会再盛,一直笑眯眯地看着我吃到饱。
  舅妈是南方人,而我们住在北方,所以舅妈一般都会包甜咸两种粽子,而且会包两家的分量。

而我是个来着不拒的吃货,加上对粽子的狂热,

所以每年的端午基本就是舅妈最忙并快乐的时节。
  早起,舅妈会去市场买新鲜的芦苇叶。

回来用清水洗净,端出一大盆头天泡好的红小豆和糯米,还有咸的肉酱馅料。

端坐在院子里,把芦苇叶窝成三角握在手里,填上糯米,中间放上甜或咸的馅料,

上面在浇上一层糯米,然后浇上一点点水,将叶子合拢,用棉线捆住。

舅妈的手掌很厚实,所以每次包出的粽子都是结结实实的一个,没有松散。

煮熟了之后,无论甜咸我都爱沾着糖吃,嘴角挂着糯米又拆开下一个。

舅妈总是看着我,笑眯眯的,

我边吃边问舅妈:“为何世界上有这么好吃的东西,是怎么来的。”

她说:“因为一家人就要像这样黏在一起,所以老祖宗就发明了它呀。”
  今年过节领到了公司发的粽子,虽然很贵,但是再也不是小时候的味道了,

尝试包过几次,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而且一个人在外,准备的再也不会那么详细了。

 
 
 

多少家传手艺没接住

姥姥传下的酸菜缸
  回忆人:panpan
  记忆中的美食:东北酸菜
  自打记事起,我们家就有一口缸,无论搬家到哪里,这口缸永远都不会被落下。

有年过年不经意看到缸已经很旧了,我对妈妈说:“这么破了,我给你换个新缸吧。”

谁知妈妈竟说:“那你还能在哪儿吃到你爱吃的酸菜呀!”
  从小到大,每年过年之前,妈妈都会把她的宝贝缸拿出来,把一颗颗白菜洗好,

一层层地撒上盐,最后在上面盖上一块石头。封好盖子,用水密封。

不出半个月,一缸酸菜就腌好了。曾经问过妈妈,为什么冬天一定要腌酸菜?

妈妈说:“现在做酸菜的缸是姥姥传下来的,出嫁的媳妇是都要陪上这么一口缸。

东北冬天非常寒冷,一般的菜会被冻坏,这么一缸酸菜,到了春节就是主材料,

什么东西和它混合都会很好吃,酸菜多好吃完全是一个巧手媳妇的标准。”
  上学之后就漂泊在外,妈妈的手艺到我这里就断了。

虽然现在随便一个东北馆子里都会有东北酸菜、酸菜炖粉条、杀猪菜、酸菜白肉等美食,

每次想家的时候都会去菜馆点上这么一口,但总是觉得没有妈妈亲手腌的好吃。

嗯,这就是我记忆中家的味道吧。

 
 

多少家传手艺没接住

闻到烧柏树枝的味道就是年味
  回忆人:青青
  记忆中的美食:四川腊肉
  说到四川,大家都不陌生的是辣椒,

而我不陌生还有每年腊月里飘荡在老家空气中的那股熏腊肉的香味。
  当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做腊肉的时候,就是年关降至的时候。
  因为在腊月里温度最低,最适合食物的储存,所以这个时候都会杀猪做腊肉,将上好的猪肉用盐腌制,

再加上酒、糖、酱油、花椒辣椒等等,然后挂在屋外等待风干。当完全变成一块一块,就会收起来,

用一个大铁皮桶(两头通开)在里面枝上一根木棍,木棍上挂满了风干的腊肉,底下用柏树枝堆好,

上面盖上一层木屑,然后点着火,看到一缕缕的烟冒出来,就知道在熏制腊肉了。

每当闻到树枝燃烧的气味,就知道是要过年了。
  离家十几年,每年回去,都会特意带上两块腊肉,

外面虽然有卖的,但是不是家里的味道,对于腊肉没有特地去学习制作方法,

担心以后再也吃不到那么好吃的腊肉了。

 
 

传统美食接不下去

大量以前过节时才能吃到的食品现在随时随刻都能吃到,

所以对于过节,我们没有了儿时那么多期待。许多传统美食,我们也是只吃不做全靠买。

对于这个现象,北京市民俗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高巍先生有话要说:
  “第一,我觉得是生产生活的结构变简单了,现在大多数常见的都是三口之家,五口之家,

动手做这些过节食品,费时费力不说,最后吃不完还会剩。

而在过去,生产力水平很低下的情况下,靠个人是不足以抵抗自然灾害进行生产生活的。

怎么办?以家族为单位,作为一个生产生活的集体,家族非常非常庞大,

一到过节就会准备各种传统食品。
  “第二,我觉得是现在生活节奏变快了,比如古时当官的到腊月十九就起程返家,

会有很长的时间来过节,

而现在节假日变成三五天,连过年的时间也不是按月过了,所以大家没有时间准备这些。”
  “最后,我觉得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现在我们不像传统社会对天时那么依赖了,

所以这些自然的天时变化,我们现在也不是那么看重了,淡漠了节气的生产文化内涵。”

 
 

对于端午节其实我们还有这些误会

端午节每年都会过,但关于端午的那些传统文化,你真的没有误会吗?
  赛龙舟最初并非竞技项目
  赛龙舟是全国很多地方过端午时都会进行的竞技项目。

但其实,赛龙舟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龙神的一种祭祀活动——当时,在龙舟上会有一个包裹或者是一个牌位,

他们代表着灾祸,大家划着船把这个“灾祸”扔掉,家家户户都会争先恐后的扔厄运,看谁跑得远扔得远。

在唐代以后,船头船尾就变成了龙舟,赛龙舟也渐渐演变成了现在大家熟悉的竞技项目。

 于端午节其实我们还有这些误会
端午时节并非喜庆日
  农历五月是厄月,五日又是厄日,阳气的急速上升成为瘟疫疾病滋生的温床,
而这个时候往往又是草药生长的旺季。
所以,端午时节其实还应该拜药王,以求身体安康。

 
 
 
 

对于端午节其实我们还有这些误会

大家纪念的并非只有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传说,

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是——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其实不光是屈原,我国有些地方还会纪念伍子胥、曹娥等等,

他们与端午节都是“源”与“流”的关系。
  其实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化节日、民俗生活都跟节气有关,

讲究“天人合一”的古人会在特地的节气聚在一起形成节日。

古时有句话叫“百里不通俗”,说的就是百里之间的民俗是不同的,

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礼节,不同的生活方式,

同一个节日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纪念对象。因此,祭奠屈原也是文化选择的结果。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民俗节日的产生,源于生产生活本身的需要,

它在发展过程中也在逐步进行文化积淀,

历史人物、故事传说以及各种吃食都会渐渐融入到节日当中,进而形成了丰富庞大的过节体系。

要过一个符合传统文化、内容丰富的端午节,以下这些事儿,你值得做做——
   用五彩线做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

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五毒葫芦剪纸
  葫芦嘴朝下,倒出五中有毒的毒虫,

什么意思呢?农历五月是厄月,五日又是厄日,放出五毒以毒攻毒,带了福气。

而且葫芦是生命的象征,放出五毒使我们的生活都得到庇佑。

在端午节时,还可以将五毒葫芦的剪纸贴在门上或者窗上,以求庇佑。


 
 

 

端午节特辑 多少家传手艺没接住

钟馗像
  钟馗是中国古代诸神中形象最为丑陋的一位,并且总是与阴间恶鬼相伴为伍,

但人们并未因此而厌弃他,每到年节喜庆日子,人们都要张挂他的画像镇鬼祛邪。

这种风俗远自唐朝持续至今,一千多年从未间断。

而钟馗像正是仿照钟馗的样子做成的雕像,人们多是用来驱邪保佑。


 
 

 

端午节特辑 多少家传手艺没接住

菖蒲和艾蒿
  一般会把菖蒲河艾蒿一边一只插在钟馗像底下,好像一个供神的画面,

寓意是阻止不好的东西进门。

一般还会对这两种东西做一些加工,

比如会把菖蒲修剪的更尖,可以称为“蒲剑”好像钟馗手中的剑一样,

艾草绑成一个脑袋四个爪子,称之为“艾虎”,

更加驱邪避凶。


 
 

 

南北粽子大PK

端午要不要吃粽子?到底是甜粽子还是咸粽子,全国各地各有说辞。
  馅料——丰富不同
  北方的粽子除了糯米外,多以简单的白米为主,馅料会有果脯、红小豆、豆沙红枣等,口味偏甜。
  南方的粽子馅料更为丰富,鲜肉、火腿、蛋黄、栗子等均可做,但是咸味是主打。


 
 

 

南北粽子大PK

口味——甜咸之争
  南方的偏咸,北方的偏甜。比如肉粽,北方一般放卤过的带点甜味的鲜肉,而南方放的却是咸肉。
  北方的粽子大都是甜的,一般选糯米为主材料,红枣、豆沙或者果脯做陷。南方则偏爱咸味。


 
 

 

南北粽子大PK

形状——大小各异
  北京粽子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传统的北京粽子个头较大,为斜四角形或三角形。
  南方粽子就显得多姿: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一般个头较玲珑。


 
 

 

其实还可以吃这些

当季水果:樱桃桑葚
  旧京端午节吃食自然也少不了水果。

端午时节,樱桃更是大量上市,自然成为时鲜果品。

除了甜美喜人的樱桃,还有酸不叽儿的桑葚(音“刃儿”)。

北京人讲究端午节吃黑色的桑葚,据说吃了之后不招苍蝇,

也有说吃了黑桑葚就可以避免日后误食苍蝇。


 
 

其实还可以吃这些

点心小吃:五毒饼
  “五毒饼”,端午节食品,即以五种毒虫花纹为饰的饼。

五毒饼其实就是玫瑰饼只不过用刻有蝎子、蛤蟆、蜘蛛、蜈蚣、蛇“五毒”形象的印子,

盖在酥皮儿玫瑰饼上罢了。



M青青青图书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