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毅:开启植物变蛋的光辉岁月

 老沈阅览 2014-05-31

朱毅:开启植物变蛋的光辉岁月

                                 2014-05-30 
      摘要:这几可乱真的植物蛋,这比真鸡蛋便宜一半的人造蛋,凭借低价横扫食品加工市场似乎指日可待。

  美其名曰“Beyondeggs”的超级蛋上蛋,简言之就是人造“植物蛋”,远溯之似乎和内陆“假鸡蛋”剪不断。不过,尽管两者都是人造,都是模拟,都孵不出小鸡,但此假蛋还是非彼假蛋。

  老鼠过街的“假鸡蛋”,是用海藻酸钠、明胶、氯化钙、水和色素变的一个视觉魔术,形似而神不似,可看不可尝,是一戳就破的江湖小把戏;而现今闪亮登场的超级“假鸡蛋”,形假而神不假,用高粱、大豆、豌豆等12种植物的萃取物混合加工而成,虽说眼下还缺少碳酸钙做成的蛋壳,还缺少蛋黄蛋清泾渭分明又亲密依偎的玲珑剔透,准确说应该叫“植物混合蛋黄粉”,但也可用仪器检测来分析,可闭眼来品鉴,营养价值和风味口感都无限逼近真鸡蛋做的蛋黄酱。据报道,此人造蛋的营养价值比真鸡蛋还高出四分之一,估计是蛋白质含量更高,而且没有胆固醇之忧,保存期比生鲜鸡蛋也更长。这就是名副其实的植物变蛋,也可以叫植物混蛋,不过后者不甚好听。

  这有充分价格优势的植物变蛋,对不讲求形态、只讲求质感和口感的鸡蛋需求大户烘焙业而言,或许是前途无量的潜力股。且看内陆烘焙市场需要的鸡蛋,可是120亿元的庞大市场,当下横空出世的这植物蛋,绝非“扯蛋”,而是大有平抑烘焙蛋价舍我其谁的淡定气概。做鸡蛋期货的该是在瑟瑟发抖了吧?

  李嘉诚曾说,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只有5%的人知道时,赶紧做,早做就是先机。不过,这植物蛋虽未尽人皆知,可也确实算不得先机。佛家的仿肉素食斋菜就是鼻祖,这可不是一时半会,绝对是历史悠久。近的抛开臭名远扬的假鸡蛋源头不论,尝试用植物提取物来做鸡蛋替代品的公司,国外市场也不鲜见,技术配方各有千秋,可惜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这一次被幸运相中的黑马创业者,可谓英雄不问出处,并非自然科学背景的食品科学家,而是一位研修社会学,热心动物权益的有志青年,不过这位创业者把名人先投、先行、先吃的轰动效应发挥到极致:李嘉诚抛售房产转投蛋,盖茨减持股票转爱蛋,布莱尔不问风月转吃蛋,由不得,普天下都在关注这枚不能辜负的蛋了。

  这几可乱真的植物蛋,这比真鸡蛋便宜一半的人造蛋,凭借无往而不胜的低价横扫食品加工市场似乎指日可待。如此,难免有人半真半假地先天下之忧而忧,担心真鸡蛋会越来越贵,能吃上有壳有形的茶叶蛋,或许当真会成奔走相告的土豪行为。

  或许,这一植物变蛋的颠覆式创新,终将带来鸡势力的剧减,禽流感不再和鸡有染,不用再纠结杀鸡给猴看,还是杀鸡保人命了;或许,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母鸡解放运动中,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古老哲学问题,慢慢会成为传说。

  远景展望至此,估计有人在为母鸡面临的下岗危险而着急了,不过对此我还是持乐观态度的,毕竟,在人造鸡肉能活色生香之前,下的蛋可以孵出小鸡的母鸡,还是会受待见的,最不济还可以熬老母鸡汤,天不绝鸡路。

  最受益的是连蛋都忌讳的素食者,只对鸡蛋过敏对大豆不过敏的人群,以及想吃鸡蛋又对胆固醇斤斤计较的人群。

  不过,恕我不能发财,总是愚钝慢一拍,总觉得这人造植物蛋虽可无限趋近真鸡蛋,在配方上做文章以求更上几层楼,但欲取而代之还是痴心妄想。仅说风味,蛋糕饼干一类的可眼不见而不计较,但芙蓉蛋、蛋炒饭、荷包蛋、水煮蛋这些,怎一个植物蛋可以顶包蒙混啊?且慢,“个”这个量词要更新换代,论“瓶”称“勺”。

  不过,据世卫组织统计,15年之后,全球肉类年产量将增至3.76亿吨,但这还是跟不上世界人口增长的步伐。确乎,这个植物蛋事业,是植根于重新架构蛋白质经济的高屋建瓴,是这个美国青年创业者反思美式饮食之恙,试图用以假乱真的植物蛋白,去满足人类与生俱来且不断增长的动物蛋白欲的呕心沥血之作。

  从蛋入手,从技术上说,是捡软的捏,蛋黄酱毕竟比人造肉的难度系数低多了。事实上,禽蛋相对于红肉和奶,那是相当的环境友好了,不过,也还能在植物替代中挤出很大空间:据这个创业者声称,如果母鸡不再下蛋,都靠植物变蛋,那么全球可节省粮食1亿吨以上。

  一个煮熟的真鸡蛋,大致可以换算出300克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一份牛肉汉堡则是6000克的碳足迹。所以,可以想见,总是先行一步先知先觉的李嘉诚,把握的是“碳约束”时代的先发优势:现在人造蛋是小试刀枪,如何不依赖动物养殖,让人造牛肉从试管走向规模化生产,那才是终极大牛。

  末了多句嘴,这个他国创业者迫切希望找到一种易于种植的混合型植物,希望用某种方式混合时,可以复制出鸡蛋的属性。或许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助其一臂之力,但这植物蛋可是严格遵循非转基因身份认证的。再通透些,其实大可不必纠结于此,如果地球真到了必须忘记牛肉、只吃假蛋的那一天,直接喝豆浆,吃高粱,煮豌豆,也未尝不可。(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