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年高考历史考前10天做题方法总结:观点评述类大题

 yfpy1234 2014-05-31
来自:要学习网  阅读原文

观点评述类大题


  【考题示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 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近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题指导】
  1.命题立意:本题以西方史学家的著作原文为栽体,借助对西方崛起的不同观点和评论,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挖掘题目信息,解答问题:
  (1)步骤:阅读材料信息,总结材料所涵盖的几种观点,选定要答题的观点 (在自己所掌握史实的基础上选定) 史论结合组织答案
  (2)有效信息及推断
  (l)设问: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选择的观点一定来自材料,而不是材料以外的其他观点。围绕的主题是西方崛起
  (2)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本段材料描述的观点是欧洲中心论。组织答案时要找欧洲领先世界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史实。
  (3) 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l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
  (推论)本段材料描述的观点是l618世纪的亚洲和中东是世界文明的中心。组织答案时要找16-18世纪期间亚洲及中东地区领先世界的史实。
  【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崛起问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归纳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后选定自己认可的观点进行评论,注意观点与所述史实必须一致。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题型特点
  1.该类题常见的三种设问类型:
  (1)多个观点任选一种观点论述型。例如:
  ①(2013·北京·T37)(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解读从“海岸时”到北京时间在近现代中国的变化历程。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②(2013·江苏·T23)(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③(2012·新课标全国·T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一反应”模式。(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2)依据所给材料提取l2个信息并进行论证型。例如:
  (2013·课标全国l·T41)比较图9、图l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②(2012·江苏-T22)(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萧公权的康有为研究为例,以“时代、史家与历史认识的修正”为主题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③【考题示范】中的(2011.新课标全国·T41)
  ④(201l-江苏·T22)(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⑤(2010·新课标全国·T40)(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写一篇短文型。例如:
  ①(2012·山东·T37)结合一战后和二战后西欧的相关史实,写~篇历史短文,谈谈你对材料所述
  主张的认识。要求:①主题明确,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
  ②(2010·山东·T27)(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交流与发展”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20字左右。
  2.题型特点:此类题型是高考能力考查的最高层次,往往独立设计题目或者是材料题中设问的最后一问。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考查主要有两个方向:(1)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2)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本类型综合了这两个考查方向,即选定多个观点中的一个观点或者只围绕一个观点,组织史实来论证所选定的或者给定的这个观点。
  3.解题技巧:本类型试题给定的信息不一定丰富,需要借助所学知识。观点选定要明确,不能含糊其辞,另外史实组织要充分。
  4.命题趋势:观点评述类试题的高考新动向:2012年前的该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一定的历史观对材料观点进行评价,重点考查学生史论结合能力。2013年坚持开放性命题的同时,更加关注历史事实本身,避免了只强化历史理论、史观,而忽略了对历史最基本元素——基本史实的掌握。
考场破题
  1.归纳观点:阅读所给材料,概括归纳材料中包含几种观点。
  2.选定观点:如果是两个以上观点的,要选择其中一个。如果仅有一个观点,就以此观点展开论述。选定观点时要直接明了并要指出观点,不能出现不选定观点而直接论证的现象。
  3.论证观点:在提取材料关键信息的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观点,从宏观和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现象、历史观点,以从容与平和的心态,公正、客观地分析评价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
  4.组织答案:史由证来,证史一致”“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格式:观点----论证----结论(观点)

命题预测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认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评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参与立宪的利益(或利益集团)是多元的,立宪的过程必然是一个协商和妥协的过程,由此产生的宪法也必然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
  ——王希《原则与妥协:美国宪法的精神与实践》
  材料二 在康氏“以皇上之圣武行之,中国之强,可计日可待也”等取快一时的言词鼓动下,光绪皇帝在条件不成熟之时,匆忙裁减和严厉处理官员,四面树敌。热衷于军事政治投机,没有切实做好基础工作。最足以体现康氏军事活动性质的是他们对待军事将领的态度。在改革迟滞不前之际,康有为等人不是冷静地分析全局,而是把阻力完全归结为慈禧一人。于是,一个铤而走险的密谋付诸实施:勾结武将,兵围颐和园,捉拿慈禧。慈禧接到密报,发动政变,悲剧结束。
                                                                    ——黄广明等《悖论康有为》
  材料三  改革恰恰需要妥协,利益相关方要互相让步。这种妥协是一种智慧,是长远眼光,同时也是大局意识。
  ——马立诚、雷颐《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为何大多失败?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87年制宪会议上产生了哪些矛盾,最终这些矛盾又是如何解决的。
  (2)依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三的观点。
  
  3201348日早晨,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因中风去世,享年87岁。撒切尔夫人1979年任英国首相,19836月和l9876月连任首相,l99011月辞去首相职务,是英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女性首相,l9926月被封为终身贵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撒切尔主义是指撒切尔夫人上台后(20世纪80年代)在保守党内出现的一股占统治地位的“新右派”势力的意识形态,是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混血儿”。它一方面坚持新自由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另一方面却又主张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它反对建立在凯恩斯经济学和对福利国家的支持之上的“共识政治”,是更为广泛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国际性的反对平等主义和集体主义倾向的一部分。在对待平等问题上……提出“社会不平等天然就是错误的或有害的”这一观点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平等主义的政策(特别是苏共所遵循的)只能创造出一个单一的社会,而且这些政策只能借助专制力量来推行。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英国成功地降低了通货膨胀率,并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当然英国也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代价,以至于几年前英国一家电视台在做“你最痛恨的l 00个最坏英国人”的民意调查时,撒切尔夫人以高票荣膺探花。
  撒切尔主义自出现以来,对它功过的评价争议很大,请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的功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5.观点评述类非选择题
  1.一等: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二等: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三等: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2(1)矛盾: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大州主张按人口比例产生议会,小州主张各州在议会有平等权利);南方与北方的矛盾(南部蓄奴州主张将奴隶人口计算在州人口总数内,北部自由州则反对);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保护人民权利与加强中央政府权利之间的矛盾。
  解决:宪法规定参议员由各州州议会选出,每州2名议员,众议院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黑人奴隶人口按35折算;采用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联邦制;在加强中央政府权力的同时,又采用三权分立、任期制、选举制等对中央政府及政府官员进行
  限制。
  (2)措施激进,四面树敌;热衷于军事政治投机,没有切实做好基础工作。
  (3)答案一:同意。如美国l787年宪法的制定,正是美国各利益集团妥协的结果,这为美国由独立之初的混乱,演变为后来的强大和繁荣提供了政治和法律保障;中国的戊戌变法,正是由于变法措施太激进,缺乏妥协,才使变法最终失败。
  答案二:不同意。如德意志帝国的资产阶级改革,由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与封建势力太过妥协,故改革非常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不利于德国的长期发展;再如中国的辛亥革命,由于资产阶级软弱、妥协,致使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民主共和国名存实亡。
  3(1)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功大于过。
  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等欧美国家出现滞胀现象,一方面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另一方面通货膨胀严重,这标志着欧美国家信奉的凯恩斯主义对经济调节的失灵。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在经济上减少国家的干预,增加市场调节,并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在政治上奉行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在撒切尔主义的主宰下,管英国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代价,但英国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或(2)撒切尔主义对于英国过大于功。
  撒切尔主义尽管缓解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经济滞胀现象,使英国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但是从长远看,它却种下一系列恶果。因为撒切尔主义是站在右翼资产阶级敌视人民的立场,在政治上奉行新保守主义的文化右翼纲领政策,而且还不惜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无视社会的不平等,最终使英国付出了贫富差距迅速扩大以及社区分裂等代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