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会吃饭吗?牛奶鸡蛋不如馒头米饭(营养专家与民间奇医一起教你学会吃饭)

 太阳儿女 2014-06-01

向上↑,点击题目下蓝色小字【田原对话原创中医】快速关注,获得更多独家绝学&养生秘法。生命因你的分享而精彩。


【小二导读】

今天想为大家推荐的这篇文章,是小二从社里数字出版中心的微信“药师在线”上挖过来的宝贝。广告:药师在线,备考执业药师的侠士们生活学习必备良号。


国家高级营养师赵熠宸老师在他的《妈妈最该读的儿童保健书》一书中,有一个有趣的观点:牛奶+鸡蛋,这种父母认为最有助于孩子成长发育的营养早餐,其实营养价值比不过老祖宗传下来的米饭、馒头。


有意思的是,这位现代营养学专家的观点,与几千年前我们老祖宗的看法不谋而合:“五谷为养”。馒头、米饭,不光是有助于孩子们的成长发育,也是最“养人”的。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生活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如今好吃的、高营养的越来越多,以至于有很多人其实是不会吃饭的,只好今天听到这个专家说“这个最有营养”,明天又有一个新概念说“那个富含xxx”……于是乎,连中国都跑到舌尖上去了o(╯□╰)o。


其实,当满眼繁华的时候,转回身来才发现,最简单的就是最好的。


══════我是分割线(*^__^*)══════


得,咱先来看看现代营养专家咋说这米饭馒头赛过牛奶鸡蛋:


(好吃的大馒头来咯~~)


儿童营养早餐“牛奶+鸡蛋”,真的营养吗?


很多妈妈选择将“牛奶+鸡蛋”的组合作为孩子的早餐,以为这样能够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殊不知,这种组合并不是科学的早餐搭配方法,甚至难以满足孩子所需的能量。


有专家指出:仅仅以“牛奶+鸡蛋”为早餐的孩子,难以供应孩子的脑力消耗。这两种都很有营养的食物,组合起来吃为什么不能起到提供能量的效果呢?


这是因为,牛奶和鸡蛋虽然都富含高蛋白,但它们提供的优质蛋白主要是供给身体结构的,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的热量。而孩子在经过前一晚睡眠时间10多个小时的能量消耗之后,早晨急需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早餐来重新补充能量,由此可见牛奶和鸡蛋的组合并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


因此,很多以此为早餐的孩子,在进食之后很快会感到饥饿,肠胃也会感到一定程度的不适,自然学习状态和效率也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早餐只吃牛奶和鸡蛋,是无法满足孩子的身体和大脑发展需求的。


要想通过早餐给孩子提供足够的能量,就一定不能省掉主食。比如,馒头、米饭中就富含碳水化合物,对于脑细胞来说,这些才是供应其高速运转的能量


(舌尖上的大米饭O(∩_∩)O)


再具体一些分析,人身体里的热能主要来自糖类(米饭和馒头等主食里富含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糖类却是脑神经组织活动的唯一能量物质,且储存量极少,因此在脑力活动较多的时候,只要保证充足的糖类食物供应,就能够给予大脑足够的活动动力。


换句话说,也就是孩子只有通过食用主食,补充了足够的糖类,才能在学习和思考的时候充满能量。


总之,妈妈在安排早餐的时候,不能只顾着补充蛋白质,而是要注意均衡补充各种营养。具体方法是“干稀搭配,主副食兼顾”,比如馒头配豆浆、米饭配炒菜等。


早饭的配菜中最好有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至于肥肉和油腻食物则最好不要放上餐桌。不过在食物多样化搭配的同时,也要防止孩子吃得太多,否则也会给肠胃带来负担


只要坚持营养全面和适度原则,孩子的早餐就会成为他身体成长和大脑活动的能量来源和动力支持。


(分享自微信:药师在线 微信号:iyaoshi)


══════下面还有哦(*^__^*)══════


看完了赵熠宸老师讲馒头米饭,我们再来看看中医怎么讲。


在我们寻访的众多高手中,有这么一位民间奇人,我们在微信平台上也多次分享过他的观点,转发率是相当高啊,他的名字叫陈胜征,数十年钻研《易经》、《黄帝内经》。在他的很多病人看来,陈医生是神医,看看你的脸,摸摸你的脸、手、小腿不同部位的体温,就能知道你哪个脏腑里常年积着毒,发出来了就是病。


但在我们眼里,他就是一位每天都要把“你要吃好米饭、好馒头,吃好面条啊”挂在嘴边,充满智慧的老人家。


现代科学从物质的角度,“解构”馒头米饭,陈胜征则从一个“气”字,让我们爱上馒头米饭,让我们明白人与宇宙密切而微妙的联系,以及天地之气、稻谷之气对一个人的生命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拉面拉面拉面拉面~~~(ˉ﹃ˉ)口水)


千补万补,不如饭补


陈胜征:“千补万补,不如饭补”,吃粮食才是真的“补”。其实就是“五谷为养”,这是养命的一个基础。五谷是植物的种子,它不像水果,有太多的水分,它就是实实在在的种子,它是种子成为新生命之前的一种状态,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优质的“气”


田原:我们吃五谷,实际上吃的就是这里边优质的“气”?


陈胜征:对啊,人要吃什么?五谷最好。吃五谷就是吃里边的气,这个说法很好,它是一种甘淡之气,很养人的。“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五谷为养”,这个气,包括肺呼吸的自然界的清气,还包括卫气,它们是我们吃的五谷所生成的气,这一定要保住的。


实际这个“气”字,应该写成繁体的“氣”,这是整个中医医疗的灵魂。气要常动,这个很重要。


田原:我们来看这个“氣”,用我们的思维理解一下。上边这个“气”,人是离不开的。一撇三横,只是最下边的一横弯成了“乙”的模样。这三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生万物”的“三”,最上边一横代表天,最下边一横代表地,中间这一横,既代表天地之间的人,也代表天地化生而成的万物。三,多了一“撇”,也就是这一撇,将天上的气带到了地上,天、地、人之气相互交融。为何下边的一横变成了“乙”?那是气到了地面上的运动变化回旋方式。


陈胜征:这个“气”里面的“米”很重要。这个“米”,包围在地气之中。上边两个点,中间一个“十”字,下边再两个点,这么写是有深意的。上边两点,是各种微粒子,中间一个“十”字,既代表时间空间的交错,又寄意着磁场、电场及粒子与波射,周而复始。


天地之间的粒子,向着“十”而来,或者说,被这个“十”所吸引,就像人体吸入清新的空气,就像大地在给稻子、麦子供给营养。这个“十”是什么?在河图里,“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个“十”,便是土。什么是土?土就像一个化学反应堆,天地之间的各种粒子进入到土这个时空之中,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产生出了新的事物,下边的两点,又释放到了空间里,周而复始。


我们的稻米就是这样,春天播下了种,接受着土的营养,到了秋天,收获了更多的种子。人把这米吃了下去,也要经过身体里这个“十”的转换。什么是人体的“十”?就是我们的脾胃。五脏六腑里,脾胃属土,它就是我们身体里的“十”。食物经过我们的胃的分解,再经过脾的合成,变成了人体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气血,多余的物质通过肠道,又被排到了大地之中,作为其他植物的养料。


“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阴阳不测谓之神,神用无方谓之圣”,气在聚散合分,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它流动变化交换啊,宇宙也在运动啊。这是个总纲,是认识人体里边气的总纲,气是上下交通的,升降聚散开合嘛,全部的运动组合就在这里


一个人要是对米面不感兴趣,吃不下去,他的气机就不调了,尤其是男人,要伸要缩都不行,下边的气机收不紧,很快就泄掉了,就好像这个房子的门窗不好,空气流动也就不好。很多男人上了年纪,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以为是岁月不饶人,其实,把身体调理到对米面都很感兴趣,各方面都会变得很好的。


田原:换句话说,大米、面这些食物,是碱性的,痰湿多的人,吃了一定有好处。


大米和小麦面粉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主食,可是现在好像都是精米、精面,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无奈。


陈胜征:土豆、红薯、芋头、薏苡仁等,都可以适量吃一些。


对小米的理解也应该全面,小米性偏涩,可以影响大小便的排泄,大小便会不太通畅。小米粥,在大便偏稀的时候,可以适当吃一点,大便比较紧的时候,小米粥您吃来试试,大便就会被结住


玉米也要少吃,偏甜,不容易消化嘛。还有,现在的玉米转基因的多。有报道说,国外的大老鼠吃了都死光了,没后代了。油也是要尽量用花生油、芝麻油才行的,凡是转基因农作物的产品,以及从中提取的调和油等,对健康的长远影响仍有待警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