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宁: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同样火

 老刻刀 2014-06-01

唐宁: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同样火

·                                  

·                                  

评论 邮件 纠错

2013110114:56 来源:和讯股票 

  和讯股票消息 1031日,北京国际金融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幕。2013年中国金融年度论坛1031日至111日在展览馆报告厅举行。和讯股票作为合作媒体将现场全程直击此次会议。在本次论坛上,宜信创始人、CEO唐宁发表演讲,他表示最近有一个词非常火,就是互联网金融,不仅是在中国火在美国同样火。


宜信创始人、CEO唐宁发表演讲

  以下是嘉宾讲话实录

  唐宁:非常荣幸有这样一个机会代表宜信公司来到中国金融因此论坛和各位专家、朋友汇报交流宜信公司在过去近8年的时间里在中国金融创新的一些体会。最近有一个词非常火,就是互联网金融。我跟大家汇报不仅是在中国火在美国同样火,我们宜信公司每年都有高管游学的传统到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国家,有时一行十人,有时一行几十年进行边游一边学,9月份我和另外10位同时到了硅谷体会了美国的金融创新,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互联网金融在美国的火,不亚于在中国。我还记得我到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其中有中国和外国的朋友还专门请我讲讲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我说咱们交流交流吧,互联网金融在那边在中国的学生和学者中也是一个关键词,我想真的世界是平的。我当年在美国念书工作的时候感觉和中国还很遥远,现在不论是美国发生的什么事情,如果有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的话,几天之后就能够传到中国,并且几天之后又会有一群抄袭商业模式的企业在中国诞生。中国发生什么事情,也会很快地传到美国去,所以创新的这种速度也是越来越快。

  我们以P2P模式沟通汇报一下在中国进行互联网创新的体会。宜信公司是在八年前开始创业的,那个时候还没有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也还没有小微企业的概念。当时叫中小企业融资难,之后的好几年也一直是喊中小企业融资难。到了最近一两年,小微的概念开始引进,大家开始关注城市的几千万小微企业主,同时也包括了农村几亿经济上活跃的但仍旧处于贫困水平的农户。这样的一个概念其实在当时我们就有,所以后来对小微的关注也让我们挺骄傲的,我们已经扶植小微几年的时间了。我感觉中国的P2P模式,那时候还没有P2P这个词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也有这样的模式叫P2P,是舶来品。所以我想,创新要么是逼出来的,要么是抄过来的,宜信自己的例子是逼出来的,我做了十多年的天使投资人,当时也投资了一些教育培训类的机构,我对教育培训这个行业情有独钟,因为我当时在北大念书的时候,在出国之前在新东方做过一段时间的老师,那时候是教育市场化很早的时候,所以我一直对于这样的行业有兴趣和了解。我回国之后做天使投资的时候也对教育培训的领域非常感兴趣。当时大学生毕业就失业,所以职业培训就是就业培训,我们觉得这个行业很大,就做了培训机构。0506年的时候这个机构的老师和同学问我,说我们有一个需求,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已经把家里的资源差不多这几年都已经使用光了,再上这种职业培训哪怕半年或者是一年已经没有这个钱了,怎么办呢?能不能边培训边付款或者是先培训后付款?教育培训机构没法儿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他们不是信用专家。我想,我最早在美国做过一段时间跟信用相关的工作,在投行里面,所以对这个领域一直挺关注的,这样一个人群叫既有守信还款的意愿,也有守信还款的能力,他们愿意读书和锻造自己意愿方面是不错的。这样的人群有能力是好的信用人群,我很天真地讲我帮你们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上网查那些说自己是创新的这种金融机构,现在咱们讲的金融创新,创新的金融机构,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银行我都谈,我们这儿有一大群的毕业生,未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今天他们缺万八千,你们能不能帮助他们,让他们边培训边付款,先培训后付款,这些机构无一例外地告诉你,不成,我们觉得大学生不卡普。后我们的培训公司有一点着急,我们说我们担保,他们说更不成,因为你们的培训机构不靠谱。因为房子和地不是你们的,你们老师都走了,就剩下一堆电脑,也没有价值。有这样信用良好的大学毕业生但没有机构愿意帮助他们,我说既然别人不信,我信的话我就拿出自己的钱帮助他们,第一次是100多位大学毕业生参加培训,效果很不错。一方面是我们的同学践约守信,也是我们前期工作做得比较到位,形成了个人对个人的接待。后来这些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以及我身边的同事们觉得这个很好,既可以帮助对方同时又有这样的回报,越来越多的人就加入到这个模式中,于是个人对个人的模式就逐渐地成型了。当然还不知道P2P,一两年之后才知道英国、美国等也有P2P的模式。

  所以说我跟大家讲金融创新有时候是逼出来的,后来中国P2P的模式逐渐地火起来了,有的也是抄出来的,国外的一些模式也越来越火,也有很多的机构试图模仿这样的模式。后来这个行业中也有各种百花齐放的模式,大家还有一些探讨,到底哪样的模式更加适合中国国情,更能够为客户服务等等。这几年下来,我觉得这个行业也回答了一些这样的问题,如何能把创新的模式在中国落地。我们认为真正让创新落地,要解决两方面的创新:

  一方面市是模式上有所创新,另一方面是技术上有所创新。模式上创新我们指的是如果依赖传统的模式,这个需求是不可能做的,如果依赖传统的机构来讲,等待着银行、等待着银行类金融机构服务这样的信用人群的话,可能还要等很久很久。在模式创新上,个人对个人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在设计创新模式的时候一定要本着合理、合法、合规同时利国利民。金融创新金融服务领域是非常敏感的领域,如何在合理的前提下同时以合法合规利国利民为第一药物?我们在设计的早期来讲就请律师事务所跟我们设计这样的模式同时在市场上接受检验。几年走下来这个模式也越来越翔实、越来越丰富。我记得在早年的时候我们想利用电子签名的方式更加便利客户,结果不可能。在最近电子签名的有效的方式也开始变得可能了。现在我们的客户来讲,无论是不是在互联网上,在互联网下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手机,也可以用无线互联网,也可以用短信,通过电子签名的体系来讲体现随时随地的P2P的模式。所以,创新模式不断演进要做到合法合规利国利民。另一个方面的创新要解决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大家谈得比较多的大概在互联网金融比较火的时候更多地谈到的是互联网,更多的是谈到了移动互联网,通过互联网、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创新。这样的创新重要不重要?我想跟大家说非常重要。因为移动互联网可以帮助我们在客户获取客户服务风险控制和交易达成方面来讲,大幅度覆盖好更多的客户也降低成本,我们的宜农贷一个公益的每个人出100元和贫困农户对接的项目,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有10多万的城市公益爱心人士,每个人最少100元可以跟贫困农村对接,贫困农户所需的很少,两三千元就可以进行养殖项目,这样一个互联网的公益项目每年的回报只有2%,当然社会回报是巨大的,有百分之几千,就能够有天南海北的爱心人士,帮助了近6000万的小额信用资金,当然这占宜信的借贷量是非常小的。我只是做一个例子一个公益的小项目放到互联网上就可以产生如此大的成果。所以说,互联网能够对加大覆盖,金融普惠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且现在的客户可以通过手机的方式都不用笔记本电脑,不用台式机,用手机的方式就可以申请借款。前段时间推出了中国第一款通过手机的APP,就能够建立自己的信用申请借款。所以高科技能够帮我们做很多很多。但与此同时,在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过程中,我觉得为大家所忽视的一点,但它确是互联网金融未来成功的核心就是风险控制,就是在信贷技术方面的创新,不仅仅是高科技的创新,这些词平常听得很多,但信贷技术的创新这方面含得不是很够,如何控制风险,我们的金融普惠和互联网金融w草根,面对过去覆盖的几千万企业主、工薪阶层和几亿贫困农户,信用的方式有可能可以但如何把信用防线控制得住呢?必须在信贷技术方面有突破,哪些创新和突破呢?其实又和移动互联网有所关联。大数据,大家最近听了很多,通过虚拟世界很多行为信息、身份信息和实体世界的交易信息、行为信息能结合起来。

  举一个例子,如果是一个心术不正的骗子在网上填表的时候,他的行为跟正当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如果能够把这种非结构化的信息、非结构化的数据抓出来,分析出来,这也是信贷技术的创新。与此同时,我们还有很多信贷技术的创新,例如小微企业主没有财务报表更没有审计后的财务报表,如果找他要一定会骗你,而我们的信贷员可以通过找到小微企业主的场所,通过两个小时的交叉盘问,进行创新。通过把社交网络的力量释放出来,让五个最贫困农户进行五户联保的方式,使得最贫困的农户可以获得1002000的小额起用资金的支持。也包括通过大数据,通过评分卡和决策引擎使得我们我们近百万客户的交易信息、行为信息能够很好地加以发掘,所有这些信贷技术的创新来讲,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所以我们说,在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过程中来讲,抓住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这两个关键点,技术创新既包括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也包括了信贷技术创新,信贷技术创新风险管理、风控影响是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重中之重。

  面向未来,互联网金融的走向是怎样的?98年、99年我在华尔街的时候,那时候是第一波互联网泡沫,凡是公司名字后边有.com这样的企业都被称为新经济(310358,基金吧)企业,凡是公司名字中都是大恐龙,都是行将消失的都是旧世界。但大家知道随后发生了什么?所谓的新经济和旧经济拥抱彼此,最后成功者既有新经济的代表,又有旧经济的代表,这都是打引号的。所以我们认为在中国未来互联网金融创新的走势一定是线上线下相结合,实体体系和虚拟体系相结合的方向。我还记得当年在美国有一家etrade的公司,在互联网上做证券交易,说因为所有的证券交易都在互联网上做。我这次去旧金山游学的时候,到处是etrade线下的销售,他们说经过几年的创新实践行业的共识是有一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有一些客户的一些需求可以通过互联网来完成,但是同样他们有其他的需求,还有更多的客户有这种综合性服务的需求,必须要通过实体网络来服务。同时我们还看到了一家网络银行,这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炒得很热的的形式,大家认为原来的银行会消失?我们就在旧金山的城市里访问了网络银行的实体店,只不过长得不太像现在的银行的网点,进去后有一个喝咖啡的地方,还有WiFi,还有地方给当地的NGO组织做开会,还有地方给当地的艺术家做展示。你进去之后,银行的同志穿的是像咖啡的、星巴克的衣着,他会非常亲切低温你对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感受。希望你把你自己的反馈给他们。同时,他们把他们最新的产品和服务线下很亲切地一对一介绍给你,我们看了之后感触非常深,所以未来的互联网金融一定以互联网为工具,秉承开放协同创新的精神,一定是线上和线下结合,实体网络、虚拟网络结合的创新。我们宜信公司在过去几年的时间里,深得各位嘉宾和朋友、各位伙伴的厚爱,我们希望在此对表示表示感谢,并且期待未来能够和大家有更多的合作,共创中国互联网金融和金融创新的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