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家菜--马营海

 老北京的记忆 2014-06-01

一提当家菜,北京人首先想到的是大白菜。

北京的冬季很冷,秋天把最后一茬白菜收完,地里再不长东西了,白菜自然成了北京人过冬的主要蔬菜。

到春天冰雪消融,大地回暖,开始有新鲜的蔬菜上市,白菜就没人吃了。

所以说,大白菜仅仅是北京地区冬天的当家菜。

在我国,主要是过去,真正的当家菜应该是咸菜。

全世界唯一吃咸菜的国家,是中国。(我不知道泡菜算不算咸菜,如果算,那么朝鲜半岛的居民也吃咸菜。)

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多、人穷,咸菜便宜,中国人吃得起。

现在我们的日子好过了,在饮食方面开始讲究养生,提倡低盐,吃咸菜的人少多了。在各大超市,卖鱼卖肉的柜台前人头攒动,唯有卖咸菜的柜台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

中国人吃咸菜,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咸菜在中国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

据书上记载,早在中国汉代就有了咸菜。到了宋代,连代表咸菜的字都出现了,这个字写作齑。

自古至今,咸菜是穷人吃的东西。

从前,我国历代寺院里僧人的生活费用,要依靠地方的捐赠和善男信女的香火钱。由于数量有限,所以日子过得很拮据。看宋代话本小说,里面写这些和尚常以韲为菜。就是说,穷和尚是用咸菜下饭。

有个成语叫“断齑画粥”,出自宋魏泰的《东轩笔录》。意思是把咸菜和粥分成数份按定量吃,比喻日子过得贫苦。

连咸菜和薄粥都要分成几份吃,这个人已经穷到了极点。

再穷的人,也吃得起咸菜。

我的一位朋友,父亲是右派,早在五七年就蹲了监狱。文革期间,母亲也因为是旧警官大学的毕业生,被送进牛棚。

她和弟弟妹妹仅靠母亲单位每月发的十五元钱过日子,除了能把粮食买回来,连棵白菜都买不起。

弟妹小,嘴馋,棒子面窝头实在咽不下去。没办法她只好到垃圾站捡别人不要的萝卜樱和白菜帮,拿回家洗干净了用粗盐一腌,当菜吃。

就这样她和弟弟妹妹苦熬了几年,直到她参加工作。

说句题外话,粉碎四人帮后,这位朋友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分在外贸系统工作,常驻英国。也算苦尽甘来,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我前面说断齑画粥的人是北宋的范仲淹,因为家贫住在寺庙读书,日子过得很清苦。经过自己的努力最后也被录取为官员,圆了金榜题名之梦。

看来,吃咸菜不见得是件坏事。

任何蔬菜,都可以腌制咸菜。

北京人把芥菜或萝卜洗干净,沥干水分后平铺在坛子里,把大粒海盐洒在上面。再铺一层,再撒盐,直到铺满一坛子。盖上盖,别让脏东西落进去,一个月后,就可以吃了。

北京人还喜欢用雪里蕻腌咸菜。

把雪里蕻洗净晾干水分,这一点很重要。然后把它和盐一层层码放在坛子里,程序和腌别的菜一样。等过个二十来天,雪里蕻咸菜便腌制好了。

不管腌什么咸菜,上面都要压块石头,为的是把要腌的菜完全压在盐水里,好入味。

雪里蕻比芥疙瘩和萝卜卖的贵,腌成的咸菜价格也高。用它和鱼、肉配在一起做菜,很是有名。例如雪菜黄鱼,在上海本帮菜里就占有一席之位。雪菜肉丝面,在江南是颇受欢迎的面食。

当年北京的许多人家,吃饭的时候桌上只有一碟咸菜,一家人围着它能吃完一顿饭。这碟咸菜必须腌得齁咸齁咸,只是为了能吃得省点。

由于饮食习惯,过去许多富人也爱吃咸菜,但是他们吃的咸菜跟穷人吃的不一样。

北京有家专门卖咸菜的商店,叫六必居,是家老字号。民间传说六必居三个字是严嵩写的,严嵩是明朝的一个大奸臣。

后来有人解释六必居不是严嵩所写,理由是在六十年代,邓拓同志通过六必居的房契和账本,考证出六必居创建于清康熙十九年至五十九年间。而且原来也不叫六必居,直到乾隆六年才出现六必居这个名字。既然六必居不是建于明朝,那就谈不到是严嵩的题字了。

我相信邓拓先生的考证。

六必居的六必是有讲的,它要求:黍稻必齐、曲蘖必实、湛炽必洁、陶瓷必良、火候必得、水泉必香。它所生产的数十种酱菜十分有名,以其精湛的工艺,上乘的质量,独特的风味,成为宫廷的御膳用品。

咸菜能成为皇帝的膳品,价格岂是寻常百姓所能问津。北京富人吃的咸菜,大多是从六必居购买。同样是咸菜,身份却有天壤之别。当年六必居咸菜的价格,不比肉便宜多少。

北京居民还能有院子住的时候,家家都有腌咸菜的坛子,等到白菜、萝卜大量上市,就买回家腌在坛子里,作为当家菜能吃一年。但是跟六必居的咸菜比,味道却差得远。

六必居的酱瓜、酱黄瓜和金丝麻仁很好吃,还有糖蒜也不错。但最好吃的是八宝菜,小孩最喜欢。

喜欢的原因一是品种多,里面除了酱萝卜还有腌黄瓜和花生仁。另外还有豇豆、藕片和腌姜丝,大概有个七八种;二是形状怪异,这些咸菜都切成各种形状的长条和方块,腌苤蓝还要刻成梅花状,看着就让人爱吃。

早晨起来,熬上一锅大米粥,熥上几个馒头,端上几碟小菜,最好有碟八宝菜,讲究的再来个鸡蛋,哈哈,典型的中式早餐。我想,总比在雾霾里卖的鸡蛋灌饼要好吃和卫生吧。

奉劝诸位,有高血压和肾不太好的人,咸菜最好少吃。

 

老北京人的吃吃喝喝

      戗面馒头   过去北京卖馒头的多是山东人,高桩戗面馒头是山东馒头的特点.同时也卖红糖馅的糖三角和顶部如花瓣绽开,撒上青红丝的“开花馒头”。

      过去北京卖馒头的有一陋习,有的卖主为了让馒头显得雪白,在下屉前,用硫磺熏一下,那会儿的买主认为理所当然并无异议,其实这是一种有害健康的做法,今天已被法规所取缔。卖馒头的有推车叫卖的,也有背筐串巷的。更有馒头挑子,一根扁担,两边各挑一木制圆笼,里面是一屉一屉刚下笼的热馒头。售者也用抽签的办法来奖励顾客。

      螃蟹  八月秋高河蟹膏肥,正是吃螃蟹的季节。北京的螃蟹来自天津一带,尤以白洋淀胜芳的螃蟹著名。螃蟹是一个个用马莲草拴在一起,装在蒲包里出售,必须活着上笼蒸熟,佐以姜、醋、小磨香油。因为螃蟹是凉性的,不易消化,所以吃螃蟹就烧酒也就约定俗成。螃蟹分尖脐、团脐,有人认为团脐是母的,有蟹黄、肥,其实有“七尖八团”的说法,意思是说七月尖脐肥,八月团脐腴。

      前门外正阳楼的螃蟹个大味美,它生意兴隆不光螃蟹是特选的,而且有一套吃蟹的工具,让顾客吃得干干净净。

      香瓜  就是甜瓜。阴历五月上市,小贩从果子市批发来,上街零售。香瓜挑挑儿论个卖,小贩叫卖声是很长的一串:“甘蔗的,旱秧来!白沙蜜的,好吃来!蛤蟆酥的旱香瓜来……”叫的是瓜名。

      北京的香瓜品种很多,有白沙蜜、竹叶青、羊角蜜、蛤蟆酥、青皮脆、老头乐等,颜色有白、黄、绿,味道有脆、酥、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