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风资料汇总40条(相关知识问答)

 太平时光 2014-06-02
1、中医认为痛风的病因病理
        痛风一病,虽属痹症,但其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以致关节畸形,且有多种并发症,故又有别于一般痹症。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外感湿热之邪或风寒之邪郁久化热,或内伤肝肾不足或痹证日久,血淤痰阻致。
       (1)湿热痹阻:多因外感风热之邪与湿相并,合邪为患,或湿热之邪侵袭筋络,或风湿寒邪郁而化热,痹阻经络关节,或素有内热复感风湿寒邪等,致使风湿热邪留恋于肢体、经络、关节,闭阻不通而为热痛。朱丹溪《格至余论·痛风论》曰:“彼痛风也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金医翼》:“脏腑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湿寒之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痛痹,煽然而闷也。”顾松园《医镜》:“邪郁病久,风变为火,寒变为热,湿变为痰。”
       (2)血瘀痰阻:多因风湿寒热之邪留着关节经络日久,寒邪凝滞,湿邪阻痹,热邪煎灼津液;或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气血运行不畅而瘀阻等。致使肢体、关节、经络气血运行不利而变生瘀血、痰浊,深入筋骨,停留关节骨骱,固结根深,难以逐除,痰瘀胶结,痹阻加重,疼痛剧烈,关节僵硬变形而成顽痹。
       (3)肝肾亏虚:多因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或外感风湿寒热之邪,日久不愈,耗气伤精,累及肝肾。肾主骨藏精,肝主筋藏血,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筋骨不利,而发为痹。总之,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外感风湿寒热之邪,留而不去;或血瘀痰阻;或正气不足,肝肾亏虚等,致使气血运行不畅,肢体、经络、关节闭阻,不通则痛。

2、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体会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它组织中引起相应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的疾病,以血中尿酸盐增高为其特点。痛风一证,祖国医学经典中曾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如:《丹溪心法·痛风》描述痛风是:“四肢百节走痛是也”;《类证治裁·痛风》则说:“寒湿郁痹阴份,久则化热攻痛”;《张氏医通·痛风》则提出:“肥人肢节疼痛,多是风湿痰饮流注”的见解等。从这些古籍对痛风所下的定义及其对病因、临床表现的描述来看,传统痛风包括现代医学所介绍的痛风性关节炎,西药治疗本病为增加血清中尿酸排泄,用药如丙磺舒;(2)降低内源性尿酸,如别嘌呤醇,但易诱发痛风发作;(3)各种解热镇痛药,首选秋水仙碱,其止痛作用强大,但胃肠反应大。中医药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把痛风归属于“白虎节风”、“痹证”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风寒湿,风湿热等邪气客于肾经,血脉瘀滞及血气虚劳不能营养关节腠理等多个因素,其中,风胜是本症的主要病机,风邪挟寒湿及湿热之邪客于关节,不通则痛,如《类证治裁·痛风》指出:“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攻痛”。《证治准绳·痛风》认为:“风湿客于肾经,血脉瘀滞所致”,但亦有血气虚劳者,如《医学入门·痛风》:血气虚劳不营养关节,腠理,以及嗜食肥甘酒酪以致湿郁成痰流注关节者。
       1.2 治疗方法 针对本证的病因病机,痛风属于风寒湿者,治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痹,方用通痹汤加减。《痹证治验》:属于风湿热者,治以祛风除湿、退热清痹,方用清痹汤加减;瘀血型者,治以活血化瘀、通络除痹,方用化瘀通痹汤加减;嗜食肥甘酒酪湿郁成痰流注关节者除节制饮食外,治则以化痰除湿通络止痛。
       2 中医药治疗本证的机制探讨
根据痛风病的病因病机多为风寒湿热等邪客于肾经,以及血脉瘀滞关节,血气虚劳不能营养关节腠理,或过食肥甘酒酪,郁湿成痰,流注关节。所以风寒湿热等邪与痛风发作的诱因有重要关联,如病人就诊时都有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后及劳累后出现趾跖关节肿痛,符合《张氏医通·痛风》:“肥人肢节疼,多是风湿痰饮流注”的描述。有部分病人有冒雨涉水后而出现关节肿痛者也可以从《类证治裁·痛风》中见到:“寒湿郁痹阴份,久则化热攻痛”的病因病机描述。而中医治病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治疗原则,故可以将痛风一证分为3个临床证型,(1)风寒湿型;(2)风湿热型;(3)瘀血型。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瘀者破之”的古训而定出祛风除湿,退热清痹,祛风散寒,除湿通痹及活血化瘀,通络除痹等治疗方法。
       3 本病证诊断标准
患者具有下列临床症状及化验阳性发现,即可以诊断为痛风症:(1)有阵发性急性炎症发作的慢关节炎,间歇期间症状完全消失;(2)有家族史;(3)血清尿酸盐增高至5~6mg%以上;(4)有尿酸盐类痛风石;(5)对治疗痛风药物反应良好。
        4 临床疗效观察
        分组,从门诊病人中取任意成年痛风患者记录对照,每个中医辨证分型取24例,其中12例西药治疗,12例中医辨证论治,共72例。其中医辨证论治各证型均在5天内好转,20天后复查血尿酸盐降至5mg%以下。西药处理36例,1例因胃脘部不适而停用秋水仙碱,其余均在2天内临床症状消失,而血清尿酸盐则20天后复查还在6mg%以上,且有3例在痛风间歇期服别嘌呤醇后即出现痛风症状,有2例合并尿路结石。
        5 体会
       中医辨证治疗痛风病,临床症状消失虽不及西医口服秋水仙碱快,但没有胃肠反应,且降低血尿酸盐效果较口服西药快。3个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痛风发作及尿路结石。所以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痛风证,有良好的前景。

3、痛风
        痛风并不是单一疾病,而是由一种综合症,是由体内一种作嘌呤的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合并痛风结石,血尿酸浓度增高、关节畸形及肾脏病变等为特征。 
        病人大多为30岁以上的男性,其男、女性别的比例大约是20:1。此外,痛风病大约半数以上都有家族史,因此遗传在痛风病的病因上是很重要的。  
       痛风通常分为4期: 无症状期:仅有高尿酸血症而无症状。 急性期:以急性关节炎为主,第一次发作大拇指的关节者占60%。 间歇期:在两次发作期间有一静止期。一年内复发者占62%。 慢性期:此期间主要表现为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及痛风性肾炎。 
        尿酸沉积于结缔组织形成痛风石,平均出现时间为10年;经过10—20年累及上下肢许多关节,可出现假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多数人发现自己患有痛风时,表现为急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多于夜间有突然发作性疼痛,脚部的姆趾关节和跖趾关节常最先受侵犯,其次是踝、膝、手、腕部的诸关节。疼痛后数小时关节红肿、发热、僵硬,同时全身体温上升达38—39℃,并伴有头痛、心慌等全身症状。血化验白细胞增高,红血球沉降率也会加快。 
        急性关节炎期可持续数天到数周,关节可还原。但是,关节炎常常反复发作,间隔期越来越短,最后关节炎进入慢性期。 
        由于关节炎频繁发作,尿酸盐在关节内沉着增多,关节肿胀持续不能消失,关节畸形或僵硬,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同时在关节的骨质内、滑膜、韧性以及耳垂的皮下有痛风石形成,经皮肤直接触摸可有明显的压痛,破溃后有白色的尿酸盐结晶排出。有的患者还可有肾功能减退及冠状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等合并症。 
        当怀疑患有痛风性关节时,可测定血中尿酸的浓度。如血尿酸浓度超过6毫克%时,对诊断本病有重要意义。 也可作X线骨、关节的摄片检查,典型表现是在受尿酸盐沉积的骨骺部出现圆形空腔样缺损,而周围骨组织密度正常。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凹凸不平。在关节附近的软组织内还会发现痛风石的钙化灶。 此外,在痛风石内发现尿酸盐结晶,则更可确定诊断。 
        痛风多发生于老年人、肥胖及脑力劳动者。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高蛋白高脂肪膳食容易引起痛风,酒精亦能诱导高尿酸血症。其饮食治疗原则如下: 
      1保持理想体重。肥胖者应减体重。减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2碳水化物可促进尿酸排出,可选用精白米、富强粉、玉米、馒头、面条等。
        3进食蛋白质按理想体重0罚浮狈0g/kg,以牛奶鸡蛋为主,瘦肉、禽肉煮沸后去汤食用,不吃炖肉。
        4适当限制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并发高脂血症者要控制在总热量的20—25%以内。
        5大量饮水,每日保持2000—3000ml,促进尿酸排除。
        6限盐,每日2—5g。 
        7禁酒,酒精易使体内乳酸碓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 
        8强烈刺激的调味品、香料少用,可饮饮料。
        9限制嘌呤摄入,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

4、痛风病的饮食调理
       痛风是由于长期嘌呤代谢失调而造成高尿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痛风病与饮食营养休戚相关,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引起痛风的主要因素之一。科学、合理的饮食结构是控制痛风发作的关键。本文通过对25例痛风病人进行合理的饮食调理,结合临床用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关节红、肿、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尿酸指标也较治疗前降低。
       1 临床资料
       痛风病人25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大74岁,最小21岁,平均52岁。其中6例合并高血压,3例合并肾功能不全,2例合并糖尿病。病人均是因关节肿痛而来入院。
       2 饮食内容
       2.1 限制嘌呤摄入量 摄入过多嘌呤可促使血中尿酸水平升高,成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诱因。根据病情采取限制嘌呤饮食,每日控制在150mg以下,禁食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肾、胰、脑等脏腑,浓肉汤、肉精、沙丁鱼、凤尾鱼等,限用肉鱼禽类、干豆、龙须菜、鲜豌豆、菠菜、蘑菇等食物。
       2.2 控制能量摄入 痛风病人一般较为肥胖,要给予减轻体重,每日总热能供给应比正常人低10%左右,减重膳食必须循序渐进,以防止脂肪分解过快,发生酮症。标准体重者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给25~30kcal。
       2.3 蛋白质 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主,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供给0.8~1.0g,急性期主要以谷类、牛奶、蛋类为主;慢性期根据病情,在限量范围内,安排一些含嘌呤少量或中等量的食物如禽、肉、鱼(煮过弃汤);忌用一切含嘌呤高的食物。肾功能不全出现氮质血症者,采用低蛋白、低嘌呤膳食。
       2.4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由于脂肪会阻碍肾脏排出尿酸,因此应控制脂肪摄入量,烹调方法尽量采用蒸、煮、煲、炖、烩、拌等,每天供给50g左右。碳水化合物可防止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而且能促进尿酸的排出,供给量占总能量的60%,碳水化合物是痛风患者膳食中能量的主要来源。合并有糖尿病者给予糖尿病膳食。
        2.5 微量元素及维生素 每天供给大量的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C以及铁、锌等营养素。蔬菜和水果属于碱性食物,可使尿液呈碱性。有利于尿酸溶解,防止结石形成损害肾脏。合并高血压、肾脏病者给予限制钠盐,每天少于6g。
       2.6 水分 每周供给水分2000~3000ml,嘱患者多饮开水、鲜果汁、矿泉水等。保持尿液稀释以利于尿酸排出。
       2.7 忌用酒精 乙醇代谢物可使血乳酸浓度增高,抑制尿酸排出,纵酒往往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诱因,因此应忌酒。
      3 饮食管理
       痛风病人的饮食安排应根据病情的轻重和是否并发症而采取忌嘌呤或低嘌呤饮食。按痛风病情发作的过程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两个阶段来安排膳食。
       3.1 急性期 严格限制嘌呤的摄入量,忌用含嘌呤高的食物,采用我国独特的烹调厨艺“以素托荤”,用西红柿、土豆、粉皮等代替肉食,尽量用牛奶、鸡蛋制作出各种菜肴和点心。供给大量的疏菜和水果、水分。
      3.2 慢性期 每周内2天按急性期膳食来安排,其余5天采用低嘌呤的食物,每天不超过150mg,肉类要先煮过弃汤后再制成菜肴,以减少其中的嘌呤含量。
       4 饮食护理
       4.1 做好饮食宣教 痛风病人大多数有不良的饮食习惯,一般喜欢肥肉、海鲜和饮酒等。营养人员要耐心地给病人做好饮食宣教,讲解有关痛风病与饮食的关系及应注意事项;指导病人哪些食物含嘌呤低可以吃,哪些是属于忌用甚至是禁用,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并且解释饮食调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告诉病人痛风需要长期注意饮食,以取得病人的配合。在制订食谱时要征求病人的意见,了解其饮食习惯,在不违反治疗原则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力求做到色、香、味俱全。
       4.2 生活指导 指导病人每天多饮水,睡前用热水洗脚,促进体内尿酸的排出。
        总之,痛风病人只有长期注意饮食,合理调配膳食结构,才能防止和延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5、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诱因
       疲劳过度占45.7%;饮食不调(摄入过多的高嘌呤物质)占43.2%;饮酒过量占25.9%;受凉感冒占18.5%;关节外伤占15.5%;过度运动占9.6%。

6、什么是痛风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紊乱疾病,它的主要特点是体内尿酸盐生成过多或肾脏排泄尿酸减少,从而引起血液中尿酸盐浓度升高,临床上称为高尿血酸症。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而嘌呤是由人体细胞分解代谢产生的。血尿酸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在组织,尤其是关节及肾脏中沉积而引起关节炎的反复发作。严重者会造成关节活动障碍或畸形,临床上称为痛风性关节炎。尿酸在肾脏沉积后形成尿酸性肾结石及肾实质损害,临床上称为尿酸性肾病,又叫痛风性肾病,可引起肾绞痛发作、血尿、肾盂积水及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及尿毒症,是导致痛风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痛风是一种慢性终生疾病,病程可达数十年以上,并且具有间歇性发作的特点,病人往往对它不太重视,对其危害性也缺乏充分的认识。

 7、痛风病10大饮食原则
       痛风常并发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患者应遵守饮食原则如下: 
      1. 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就应该减轻体重。不过,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否则容易导致酮症或痛风急性发作。
      2. 碳水化合物可促进尿酸排出,患者可食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饭、馒头、面食等。
      3. 蛋白质可根据体重,按照比例来摄取,1公斤体重应摄取0.8克至1克的蛋白质,并以牛奶、鸡蛋为主。如果是瘦肉、鸡鸭肉等,应该煮沸后去汤食用,避免吃炖肉或卤肉。
      4. 少吃脂肪,因脂肪可减少尿酸排出。痛风并发高脂血症者,脂肪摄取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至25%以内。
      5. 大量喝水,每日应该喝水2000ml至3000ml,促进尿酸排除。
      6. 少吃盐,每天应该限制在2克至5克以内。
      7. 禁酒!酒精容易使体内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诱发痛风。
      8. 少用强烈刺激的调味品或香料。 
      9. 限制嘌呤摄入。嘌呤是细胞核中的一种成分,只要含有细胞的食物就含有嘌呤,动物性食品中嘌呤含量较多。患者禁食内脏、骨髓、海味、发酵食物、豆类等。
      10. 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  

8、痛风的人在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每天总热能的摄入,少吃碳水化合物。此外,还要少吃蔗糖、蜂蜜,因为它们含果糖很高,会加速尿酸生成。蔬菜中的嫩扁豆、青蚕豆、鲜豌豆含嘌呤量高,也要限制食用。
      2.限制蛋白质的摄入,多选用牛奶、奶酪、脱脂奶粉和蛋类,它们所含嘌呤少;但不要喝酸奶,因为它含乳酸较多,对痛风患者不利。尽量别吃肉、禽、鱼类,如一定要吃,应将肉煮沸后弃汤食用。这是因为嘌呤易溶于水,汤中含量很高。
     3.多吃碱性食品,如蔬菜、马铃薯、水果等,可以降低血和尿液的酸度。西瓜和冬瓜不但是碱性食品,而且具有利尿作用,对痛风患者更有利。
     4.保障尿量充沛。平时应多喝白开水、茶水、矿泉水、汽水和果汁,不要喝浓茶、咖啡、可可等有兴奋植物神经系统作用的饮料,它们可能引起痛风发作。 
     5.避免饮酒。酒精具有抑制尿酸排泄的作用,长期少量饮酒还可刺激嘌呤合成增加,尤其是喝酒时再吃肉禽类食品,会使嘌呤的摄入量加倍。
     6.辣椒、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发作,应尽量少吃。

9、痛风患者饮水有讲究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代谢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男性,近年来发病人数不断增多,有“富贵病”之称。痛风的要害是血尿酸增高,由此而引起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畸形、痛风石、肾实质损害和尿酸性肾结石。
        本病的治疗要点之一是必须把血尿酸降下来。尿酸主要通过尿液排出,故应多饮水,患者一天的尿量不能少于2000毫升。人在冬天,一天尿量保持2000毫升并不难,而在挥汗如雨的高温季节,即使大量饮水,尿量还是很难达到2000毫升。这时应采取适当的对策,如减少体力劳动,使用空调,以减少出汗等。饮水的时间宜放在三餐之前,以免饭后大量饮水引起胃胀;临睡前也是饮水的时机。
        痛风患者饮用什么水也颇有讲究。尿液偏碱性时尿酸易于排出。一般饮用水的pH值是6.5~8.5,市场上供应的几种品牌的矿泉水注明pH值为7;纯水是用反渗透法制取的,pH值一般为6.0左右,略偏酸性的纯水对痛风病人显然不利。故痛风病人的饮用水还是选择普通自来水为好,也可选用矿泉水。肾功能好的痛风病人可加用小苏打片,每日3次,每次1克,以碱化尿液。
        那么,痛风病人能不能饮茶和咖啡呢?按传统的观点,茶叶和咖啡分别含茶叶碱和咖啡碱,这些甲基嘌呤物质会转变为尿酸,故茶和咖啡应在禁止之列。而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茶叶碱和咖啡碱在人体内代谢后生成甲基尿酸盐,其分子结构不同于尿酸盐,不会沉积而形成痛风石。故目前认为禁止饮茶和咖啡没有科学根据,且这两种饮料均呈弱碱性,适量饮用应有利于尿酸从尿液中排出。
       急性期的膳食 急性期应严格限制嘌呤在150mg/天以下,可选用下列第四类含嘌呤很低的食物,蛋白质每日50-70g,以牛奶、鸡蛋(特别是蛋白)、谷类为蛋白质的主要来源,脂肪不超过50g,以碳水化合物补足热量的需要。禁用含嘌呤高的肝、肾、胰、鲭鱼、沙丁鱼、小虾、肉汁、肉汤。液体进量不少于每日3000ml,此外可用碳酸氢钠等药物使尿液碱性化。
        缓解期 在缓解期,膳食要求是给以正常平衡膳食,以维持理想体重。蛋白质每日仍以不超过80g为宜。禁用含嘌呤高的第一类食物;有限量地选用含嘌呤少量及中等量的第二、第三类食物,其中的肉、鱼、禽类每日用60-90g,还可将肉类煮熟弃汤后食用。第三类食物中的蔬菜可少量选用;另外可自由选用含嘌呤很低的第四类食物。
        痛风病人应该吃多低嘌呤的食物,少吃中嘌呤的食物,不吃高嘌呤的食物,还要注意不要喝酒。低嘌呤食物:五谷杂粮、蛋类、奶类、水果、蔬菜;中嘌呤食物:肉类、豆类、海鲜;高嘌呤食物:豆苗、黄豆芽、芦笋、香菇、紫菜、动物内脏、鱼类。

10、各种食物嘌呤含量比较
        第一类 含嘌呤高的食物 (每100g食物含嘌呤100~1000mg)
肝、肾、胰、心、脑、肉馅、肉汁、肉汤、鲭鱼、风尾鱼、沙丁鱼、鱼卵、小虾、淡菜、鹅、斑鸡、石鸡、酵母
        第二类 含嘌呤中等的食物 (每100g食物含嘌呤75~100mg)
        1.鱼类:鲤鱼、鳕鱼、大比目鱼、鲈鱼、梭鱼、贝壳类、鳗鱼及鳝鱼;
        2.肉食:熏火退、猪肉、牛肉、牛舌、小牛肉、兔肉、鹿肉 禽类:鸭、鸽子、鹌鹑、野鸡、火鸡
        第三类 含嘌呤较少的食品(每100g食物含嘌呤<75mg)
        1. 鱼蟹类:青鱼、鲱鱼、鲑鱼、鲥鱼、金枪鱼、白鱼、龙虾、蟹、牡蛎
        2. 肉食:火腿、羊肉、牛肉汤、鸡、熏肉
        3. 麦麸: 麦片、面包、粗粮
        4. 蔬菜:芦笋、四季豆、青豆、豌豆、菜豆、菠菜、蘑菇、干豆类、豆腐
        第四类 含嘌呤很少的食物
        1.粮食:大米、小麦、小米、大米、荠麦、玉米面、精白粉、富强粉、通心 粉、面条、面包、馒头、苏打饼干、黄油小点心。
        2.蔬菜:白菜、卷心菜、胡萝卜、芹菜、黄瓜、茄子、甘蓝、芜青甘蓝、甘蓝菜、莴笋、刀豆、南瓜、倭瓜、西葫芦、蕃茄、山芋、土豆、泡菜、咸菜
        3.水果:各种水果。 蛋、乳类:鲜奶、炼乳、奶酪、酸奶、麦乳精 饮料:汽水、茶、咖啡、可可、巧克力
        4.其它:各种油脂、花生酱、洋菜冻、果酱、干果等。

11、樱桃可治痛风关节炎
        樱桃被誉为“水果中的钻石”,因为它具有非凡的营养价值,对痛风、关节炎等病有特殊的食疗效果,是一种好吃的、无副作用的天然药物。
        中医古著《名医别录》中有记载:“吃樱桃,令人好颜色,美志。”樱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A、B、C,还有钾、钙、磷、铁等矿物质以及多种生物素,低热量,高纤维。樱桃的含铁量居水果之首,比苹果高20到30倍,维生素A比葡萄高4至5倍,维生素C的含量更是丰富到超乎想像,的确是既养颜又养生、好吃又好看的水果。
        最新的科学研究还发现,樱桃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含有花色素、花青素、红色素等多种生物素,这些生物素有很重要的医药价值。首先它们是很有效的抗氧化剂,比维生素E抗衰老的作用更强;其次它们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尿酸的排泄,能缓解因痛风、关节炎所引起的不适,其止痛消炎的效果,被认为比阿斯匹灵还要好。因此有医生建议,痛风、关节炎病人每天应吃20颗樱桃。

12、痛风饮食疗法与锻炼
        一、预防痛风饮食
        1、戒吃高嘌呤的食物:动物内脏(肝、肠、肾、脑)、海产(鲍鱼、蟹、龙虾、叁文鱼、沙甸鱼、吞拿鱼、鲤鱼、鲈鱼、鳟鱼、鳕鱼)、贝壳食物、肉类(牛、羊、鸭、鹅、鸽)、黄豆食物、扁豆、菠菜、椰菜花、芦笋、蘑菇、浓汤、麦皮。
        2、戒吃高胆固醇的食物: 动物内脏(肝、肠、肾、脑)、肥肉、鱿鱼、 鱼、墨鱼
        3、戒酒:不可饮酒、尤其是啤酒、绍兴酒。   
         一旦血中酒精浓度高达200mg/dl,血中乳酸会随着乙醇的氧化过程而增加,令肾脏的尿酸排泄受阻,结果使血中尿酸增加。
         4、戒吃酸性食物,如咖啡、煎炸食物、高脂食物。酸碱不平衡,会影响身体机能,加重肝肾负担。  
         二、宜吃的食物
         1、多吃高钾质食物,如香蕉、西兰花、西芹等。钾质可减少尿酸沉淀,有助将尿酸排出体外。多摄取充足的碱性食物,如海带、白菜、芹菜、黄瓜、苹果、番茄等疏果。
         2、多吃固肾的食物。中医学认为,固肾的食物有助排泄尿酸,平日可按「六味地黄」(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配方煎水饮用,以收滋阴补肾功效。
         3、亦适宜多吃行气活血、舒筋活络的食物。例如可用桑寄生(一人份量为五钱)煲糖水,但不要放鸡蛋,可加莲子。
         4、苹果醋加蜜糖。
         这是西方传统的治疗方法,经多项临床测试证明有效。苹果醋含有果胶、维他命、矿物质(磷和钾)及酵素。苹果醋的酸性成份具杀菌功效,有助排除关节、血管及器官的毒素。经常饮用,能调节血压、通血管、降胆固醇、亦有助治疗关节炎及痛风症。饭后可将一茶匙苹果醋及一茶匙蜜糖加入半杯温水内,调匀饮用。 
         5、痛风患者的食疗方 
        薏仁粥:取适量的薏仁和白米,两者的比例约为三比一,薏仁先用水浸泡四、五个钟头,白米浸泡三十分钟,然后两者混合,加水一起熬煮成粥。 
         冬瓜汤:取冬瓜三百克(不连皮),红枣五、六颗,姜丝少许。先用油将姜丝爆香,然后连同冬瓜切片和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水及适量的调味料煮成汤。
         6、每日多喝水,多上厕所,千万不可忍尿。
        三、应做适量的带氧运动
         中医宝典曰:「气行则血行、血行风自灭」。因此,治疗痛风,应以养气、行血及固肾为主,气血通畅,则尿酸不会积聚。例如游泳、太极。

13、如何预防痛风发作
      得了痛风病以后,应采取措施,积极预防痛风的再次发作。具体方法有:(1)首先要节制饮食,避免大量进食高嘌呤食物,严格戒酒,多喝碱性饮料。(2)要多饮水以助尿酸排出。(3)防止肥胖。(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寒冷潮湿、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5)不宜使用抑制尿酸排出的药物,如双氢克尿塞、速尿等。(6)接受药物治疗以降低血尿酸,并积极防治合并症。(7)接受定期随访和定期复查血尿酸。(8)继发性痛风的预防主要是积极治疗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慢性肾病等原发病。
        痛风病的发作常与饮食不节、着凉、过度劳累有关,因此预防发作应做到以下几点:1、戒酒。2、避免过度劳累、着凉。3、虾、蟹、动物内脏,含嘌呤高的食物应少食,菠菜=豆类等食物应少食。4、大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5、牛奶、蛋类,大部分蔬菜、水果可不限。6、发面面食放碱的粥类,因含碱性物质可促进尿酸排泄,保护肾脏,倡导食用。

14、痛风综合症
        痛风综合症是指一组同时出现的症候群。代表一些相互关联的器官病变或功能紊乱的临床表现,但还不能确定其为一种独立的疾病,而且常可出现于几种疾病或由于几种不同的原因的病所引起。简言之,就是在目前病因尚不清楚的一组同时出现的临床症候群。痛风综合症的表现包括:
       1、一种特殊类型的严重关节炎和关节周围炎的反复发作,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2、结晶沉积物在关节、骨骼、软组织的蓄积,称为痛风石。 
       3、肾损害,称痛风性肾病。
       4、尿酸性泌尿系结石。

15、痛风的临床表现
       痛风的发生原因很多,这里只介绍原发性痛风。
      1、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期:仅有尿酸持续或波动性增高。从尿酸增高到症状出现时间可长达数年至几十年,有些终生不出现症状。但随着年龄的增大,一般最终5%-12%的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
       2、急性痛风关节炎:典型的首次发作常在夜间突然发病因足痛而惊醒。疼痛高峰在24-48小时,如刀割或咬噬状。关节周围及软组织出现明显红肿热痛、局部不能忍受被单覆盖或周围震动。初为单关节炎,以拇指、大脚趾多见,其次顺序为足背、跟、膝、腕、指、肘等关节。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作。关节红肿热剧痛和活动受限,可有发热、白细胞增高、血沉增快(容易被误诊为蜂窝组织炎或丹毒)。一般在三天或几周后可自然缓解。此时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可出现脱屑和瘙痒为本病特有的症候。开始痛风与炎症发作间歇可达数月或数年,但以后发作越来越频繁,症状越来越重,侵犯的关节也愈多。受寒、劳累、饮酒、食物过敏或吃高嘌呤食物,感染、创伤和手术为常见诱因。
        3、临界间痛风:两次痛风发作的间歇期称为临界间痛风。多数病人第二次发作是在6个月至2年之内。发作次数逐渐增加,常为未治疗的病人,呈多关节性,在多关节发作者中约80%累及下肢关节,但同时累及两足者罕见。在次期间通常无症状,关节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4、慢性结石性痛风:从痛风首次发作至显著性痛风石出现的平均时间为11年。痛风石最典型的沉积部位是耳轮、脚趾、指间和掌指等处,可因尿酸盐沉积增多而增大。关节会因痛风石增大,关节结构及软组织破坏,纤维组织及骨质增生而导致畸形和活动受限。关节畸形表现为以骨质缺损为中心的关节肿胀,无一定形状但不对称。痛风石上的皮肤多紧绷光亮而菲薄,可形成溃疡且有类似于白垩或面糊样的白色物质挤出,所形成的溃疡不易愈合,但继发感染少见,有效治疗可改变本病的自然发展规律,早期如能防治得当,病者可没有本期表现。
        5、肾结石:痛风患者肾尿酸结石的发病率为10%-25%,若每日尿酸排出在1100毫克以上时,或血尿酸>=13毫克/分升时,尿酸结石发生率大于50%。临床特点有:肾绞痛和血尿。长期慢性尿路感染,随治疗时轻时重。尿内有形成分不多,长期蛋白尿。部分患者有排砂和关节痛,或炎症史。长期酸性尿。可有家族发病史。
        6、肾病变:为尿酸盐在肾间质组织沉淀所致,病情为慢性经过,病者会有间歇性蛋白尿、高血压、尿素氮升高。晚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

16、痛风合并症
        痛风患者多数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常见的合并症包括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
        一、高血压病 
        痛风患者常伴高血压病,我科资料显示为58.8%。有学者认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病可能有相关性,并认为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子,有高尿酸血症者易患高血压病。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是痛风素质的反应,也可能与高胰岛素血症有关。
高尿酸血症对高血压的影响:高血压患者如发生高尿酸血症,其血尿酸水平常和肾血流动力学有关,能反映高血压病引起的肾血管损害的程度,并可作为肾硬化的一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病程愈长,尿酸愈高,病情愈重,肾血流损害愈重。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通过尿酸钠结晶直接沉积于小动脉壁而损害动脉内膜引起动脉硬化加重高血压。
        高血压对高尿酸血症的影响:痛风患者如合并高血压,可影响尿酸排泄,使高尿酸血症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是高血压本身有引起肾功能减退的趋向,进而影响肾排泄尿酸的功能。包括:①高血压病可引起肾小动脉硬化;②高血压时血管紧张素儿茶酚胺浓度升高,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缺氧乳酸生成增多,后者对尿酸排泄有竞争性抑制作用,使尿酸分泌减少,影响肾排泄尿酸,造成尿酸潴留;③高血压患者长期使用某些利尿剂如噻嗪类、氨苯蝶啶等,亦影响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使尿酸排出减少。
        总之,高血压病与痛风可能互为因故,互相促进,高尿酸血症与同时存在的高血压引起的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肾硬化共同导致肾血流的降低和恶化,从而加重了病情的发展。但其确切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或高三酰甘油(甘油三酯)血症明显与血尿酸增高有关。我科的资料显示,痛风患者75%~80%伴有高脂血症。而高脂血症患者60%~80%伴有高尿酸血症。血尿酸与三酰甘油数值有显著的正相关。有学者认为高三酰甘油可降低肾尿酸排泄是痛风的原因之一。
        三、糖尿病
痛风患者常合并糖尿病。我科资料显示,痛风伴糖尿病达18.6%。痛风与糖尿病两者有许多共同的影响因素,如年龄、肥胖等。人类尿酸值像血糖一样,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升高倾向。有学者认为过高的血尿酸浓度可直接损害胰腺J3细胞,而诱发糖尿病。甚至部分痛风患者存在胰岛素抗体加重糖尿病。 
        反之,糖尿病患者易产生高尿酸血症。嘌呤的分解代谢增强和尿酸的生成增加是糖尿病的特点。糖尿病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可分为3型:代谢型、肾型、混合型。代谢型的特点是尿酸在体内产生增加,肾型的特点是肾的尿酸排泄降低,混合型的特点是尿酸的生成增加和排泄降低两者兼有。在高尿酸血症的形成中,肾脏的因素常具有重要意义。几乎所有高尿酸血症的糖尿病患者都具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特点和肾的尿酸排泄功能受损。在1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中,肾脏受损起主要作用。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是复合因素决定的,即肾脏功能的损害和尿酸的生成增多。
        四、肥胖
痛风多见于肥胖者。肥胖的定义是人为的,目前多数以标准体重为依据。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身高(cm)-100后再乘于0.9(男性)或0.85(女性)。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为肥胖症,在10%~20%之间为超重。
        肥胖引起高尿酸血症可能与体内内分泌系统紊乱或酮生成过多抑制尿酸排泄有关。肥胖者能量摄入增多,嘌呤代谢加速也可导致血尿酸浓度增高。有研究显示,超重或肥胖者血尿酸均值及高尿酸血症检出率均显著高于体重正常或偏低者。超重或肥胖者较正常体重或低于标准体重者易存在糖、脂肪及蛋白质等物质代谢异常,易患痛风、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等疾病。因而防治超重与肥胖对改善体内这些物质代谢异常有益,从而能降低痛风、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的患病率。减重也是治疗痛风的有效措施之一。
       五、冠心病 
        我科的资料显示,痛风患者伴冠心病为15.6%。
        有学者将高尿酸血症视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甚至有人称之为“痛风性”心脏病。但高尿酸血症是否可以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还是存在争论的,另有学者认为尿酸与冠心病的发生、心血管病病死率并无因果关系。
        反之,冠心病患者可存在尿酸代谢异常,常合并有血尿酸增高。其原因尚不清楚,有学者发现冠心病患者血胰岛素抵抗指数虽明显增高,但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尿酸相关性不明显,表明胰岛素抵抗可能不是尿酸代谢异常的主要原因。
        六、脑梗死
痛风合并脑梗死较少见,仅占2.1%。高尿酸血症可能通过对小动脉的影响而使脑梗死易于发生。 
       总之,由于痛风多见于中老年,而且常合并肥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患等。上述几种疾病与高尿酸血症相关性极强,但将所有这些因素完美的统一起来是困难的,高尿酸血症可能不是这些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与多因素有关。如高血压影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肥胖者尿酸摄入较多,酸性代谢产物竞争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糖尿病的嘌呤分解代谢增强和尿酸的生成增加等。就发病机制而言,
        高尿酸血症常与这些危险因素或多或少地结合在一起,对痛风的发生和进展起着协同作用。可以认为以上因素可能共同作用,互为因果,构成发病的倾向。但高尿酸血症与肥胖、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动脉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聚集在一起的病理基础是什么?这种聚集现象会存在哪些内在的联系?家族遗传因素对这种联系起多少作用?这些彼此间的确切关系尚不明确,值得进一步探讨。
        在治疗原发性痛风时发现随着血尿酸水平的下降及痛风症状的缓解,伴发病的某些症状如心绞痛、胸闷、心悸、头痛等明显改善。一些未用降血脂药物的高血脂患者,随着血尿酸水平的有效控制,血脂明显下降。有些难治性糖尿病,血糖也有明显下降。因此,作为嘌呤代谢紊乱的原发性痛风是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恶化因素,痛风的及时控制,对其伴发病的控制也十分有益。所以笔者认为对确诊为原发性痛风患者,应常规进行血脂、血糖、心电图、X线摄片等检查,及早发现伴发病。而对于有上述伴发病的患者需多次查血尿酸及尿尿酸,及时治疗高尿酸血症。

17、痛风合并症
       目前大多采用1977美国风湿病学会制订的痛风诊断标准,该标准尤其强调关节滑液和痛风结节中找到尿酸盐结晶,可依此作为诊断痛风的“金标准”。但当取材困难或条件所限时,根据12条临床特征中具备6条,也能确定痛风的诊断。另外,该标准还需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例如用秋水仙碱试验性治疗迅速有效,同样具有特征性诊断价值。现将该诊断标准介绍如下:
       一、关节液中有特征性尿酸盐结晶。
       二、用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结节中含尿酸盐结晶 
       三、具备以下12条中6条或6条以上者
       1.急性关节炎发作多于1次;
       2.炎症反应在1天内达高峰; 
       3.急性单关节炎发作;
       4.患病关节可见皮肤呈暗红色;
       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单侧关节炎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7.单侧关节炎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8.有可疑痛风结节
       9.高尿酸血症;
       10.X线摄片检查显示不对称关节内肿胀;
       11.X线摄片检查显示不伴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 
       12.关节炎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符合以上一、二、三中任何一个条件者即可诊断为痛风。

18、尿酸是引起痛风的祸根
因为痛风以前在我国发病较少,不少人对其不甚了解,认为痛风是受风寒所招致的关节疼痛,其实不然,那么痛风是由什么引起的?
在人体内有一种叫嘌呤的物质,当它的代谢发生紊乱后就会引起痛风。嘌呤经过一系列代谢变化,最终形成的产物就是尿酸。尿酸在人体内没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况下,体内产生的尿酸,2/3由肾脏排出,另1/3从大肠排出。
人体内尿酸是不断生成和排泄的,因此它会在血液中维持一定的浓度。正常人每100毫升血中所含的尿酸,男性为6毫克以下,女性则不超过5毫克。在嘌呤的分解与合成过程中,有多种酶的参与,由于酶的先天性异常或某些尚未明确的因素,代谢发生紊乱,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泄减少,结果均会引起高尿酸血症。当血尿酸浓度过高时,尿酸即以钠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中,引起组织的异物炎症反应,就成了引起痛风的祸根。

19、痛风与什么因素有关
       1、与肥胖有关:饮食条件优越者易患此病。有资料统计痛风患者的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17.8%,并
且人体表面积越大,血清尿酸水平越高。肥胖者减轻体重后,血尿酸水平可以下降。
       2、与高血脂症有关:大约75%-84%的痛风患者有高甘油三酯血症,少数有高胆固醇血症。
       3、与糖尿病有关:糖尿病患者中约有0.1%-0.9%伴有痛风,伴高尿酸血症者则占2%-50%。 
       4、与高血压有关:痛风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发病率为12%-20%,大约25%-50%的痛风患者伴有高血压。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中,血尿酸增高者约占58%。
       5、与动脉硬化有关: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和糖尿病本身就与动脉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951年Gertler等叙述一组年轻人患冠心病者具有显著高尿酸血证的统计学意义。
        6、与饮酒有关:长期大量饮酒对痛风患者不利有三,1)可导致血尿酸增高和血乳酸增高。2)可刺激嘌呤增加。3)饮酒时常进食高嘌呤食物,酒能加快嘌呤的代谢,导致体内血尿酸水平增高而诱发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20、痛风与痛风性关节炎是什么关系
       痛风是漂亮代谢紊乱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在临床上的表现有: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关节炎痛风石、泌尿系结石和肾实质病变。 
        痛风性关节炎是当尿酸盐在关节软骨或滑膜处沉积,导致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主要的生化基础,但并不是痛风的同义词。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许多影响尿酸排泄药物(利尿剂)的广泛使用,现在实际上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在成年男性为5%-7%,研究者统计约有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发展为痛风。当血尿酸水平超过420微摩/升时,发生痛风关节炎以及或者肾尿酸结石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21、痛风病人还应同时做哪些检查
       由于痛风病人常同时并发有其它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所以对每个痛风病人,均有必要作下列实验室检查:
     (1)血脂检查:包括血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HDL、LDL)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等,有条件者尚可做载脂蛋白测定。
      (2)血糖:应做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测定;必要时进行葡萄糖耐量度试验,以早期发现葡萄糖代谢紊乱和隐性糖尿病。
      (3)肝肾功能检查:以确立有无痛风性肾病及肝脏病变。
      (4)心血管及脑血管功能检查:可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脑血流图等常规检查,必要时行头颅CT或冠状动脉造影术以观察有无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病变。此外,眼底检查观察有无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亦可作为发现动脉硬化的简便方法之一。
      (5)关节X线摄片:对有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病人,应做关节X线摄片。以了解关节病变的程度,并为痛风的诊断提供间接证据。
      (6)泌尿系统X线造影检查:可早期发现肾、输尿管及膀胱结石,并可观察双肾功能状态及肾孟、输尿管外形,以确立有无肾盂积水、梗阻等。由于尿酸结石可被X线透过,故大多数痛风病人仅做腹部X线平片检查是不能发现结石影的。还必须做静脉肾盂检查。如果普通腹部X线平片已能发现结石,则表明该痛风结石除含有尿酸盐外,尚混有磷酸钙或草酸钙之类,是混合性结石。
      (7)穿刺检查或活检:痛风病人如果在手、足、耳郭及关节周围或身体其它部位出现皮下结节时,均应常规做穿刺检查或活检,以发现其中是否含有尿酸盐结晶,这对确立诊断十分有价值。此外,B超声波及CT检查,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也有价值。如病人不能耐受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则可选择B型超声波或CT检查。 痛风病人还应同时做哪些检查
       由于痛风病人常同时并发有其它代谢紊乱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所以对每个痛风病人,均有必要作下列实验室检查:
      (1)血脂检查:包括血胆固醇、三酰甘油,高、低密度脂蛋白(HDL、LDL)及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等,有条件者尚可做载脂蛋白测定。
      (2)血糖:应做空腹血糖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测定;必要时进行葡萄糖耐量度试验,以早期发现葡萄糖代谢紊乱和隐性糖尿病。
      (3)肝肾功能检查:以确立有无痛风性肾病及肝脏病变。
      (4)心血管及脑血管功能检查:可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测定、脑血流图等常规检查,必要时行头颅CT或冠状动脉造影术以观察有无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病变。此外,眼底检查观察有无眼底视网膜动脉硬化,亦可作为发现动脉硬化的简便方法之一。
      (5)关节X线摄片:对有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病人,应做关节X线摄片。以了解关节病变的程度,并为痛风的诊断提供间接证据。
      (6)泌尿系统X线造影检查:可早期发现肾、输尿管及膀胱结石,并可观察双肾功能状态及肾孟、输尿管外形,以确立有无肾盂积水、梗阻等。由于尿酸结石可被X线透过,故大多数痛风病人仅做腹部X线平片检查是不能发现结石影的。还必须做静脉肾盂检查。如果普通腹部X线平片已能发现结石,则表明该痛风结石除含有尿酸盐外,尚混有磷酸钙或草酸钙之类,是混合性结石。
     (7)穿刺检查或活检:痛风病人如果在手、足、耳郭及关节周围或身体其它部位出现皮下结节时,均应常规做穿刺检查或活检,以发现其中是否含有尿酸盐结晶,这对确立诊断十分有价值。此外,B超声波及CT检查,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也有价值。如病人不能耐受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则可选择B型超声波或CT检查。  

22、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时有那些症状和特点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常常时急性和突然的。病人多在夜间突然因关节疼痛而惊醒。疼痛可剧烈似刀割,稍微活动疼痛加剧,因而关节活动大受限制。关节局部明显肿胀、充血、皮肤呈桃红色,压之可褪色,并有压痛。有的病人尚出现局部皮肤的感觉异常,如:发麻、针刺感、灼热感、跳动感等。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触之发热感,所以大多数病人病变的关节局部怕热,不能盖被或热敷,而喜冷敷。

23、痛风性关节炎好发于那些关节
脚趾是痛风性关节炎最好发的部位,其中又以拇趾关节最为常见,其次是跗、踝、跟、手指关节,再次是掌指关节及腕、肘、膝关节等。较大的关节如髋、肩、骶骼关节受累的机会较小。由以上发生部位之比较可以看出,痛风病主要发生在人体末端的小关节。这是因为这些末端的小关节具有以下几个有利于血尿酸沉积的特点:(1)末端的小关节皮下脂肪很少、血液循环差、皮肤温度较躯干部位低,血尿酸易于沉积;(2)末端小关节由于血循环较差,组织相对缺氧,局部之PH值稍低,亦有利于尿酸沉积。

24、中医治疗痛风的原则与方法有哪些
       根据中医疾病分类,痛风属于"痹症"。各种类型的关节炎都属中医痹症。按照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关节炎偏于风者,祛风为主。偏于寒者,散寒为主。湿邪偏胜者,化湿为主。热邪偏胜者,清热为主。痛风病人应根据其关节炎的症状特点与是否急性发作等决定痹症的性质,是属于风寒湿痹,还是风湿热痹,有无痰瘀痹阻证,然后再对症下药。
       根据中医疾病分类,痛风属于“痹症”。其寒、湿邪气为病因,病位在经脉,毒邪入侵与寒湿相结化热、蕴热成痰,导致血运失常,聚于肌肤腠理而成毒,猝然红肿、热、痛而作,其走注关节,痛热甚剧,若如虎咬,触不可摸,故有白虎历节之称。按照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关节炎偏于风者,祛风为主。偏于寒者,散寒为主。湿邪偏胜者,化湿为主。热邪偏胜者,清热为主。痛风病人应根据关节炎的症状特点与是否急性发作等决定痹症的性质,是属于风寒湿痹,还是风湿热痹,有无痰瘀痹阻证,然后再对症下药。例如属风寒湿痹者可用薏苡仁汤加减或者防己茯苓汤加减;风湿热痹者可用白虎桂枝汤或四妙丸加减;如属痰瘀痹阻证,可用桃红饮加味。               
        中医治疗痛风的原则是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法,加之中药中所含的一些生物成分,促进尿酸的排泄。急性期辨证为湿热内蕴,治宜清热利湿为主;缓解期辨证为瘀血阻络,治宜活血通络为主。在临床中也能对症状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许多草药也可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特别是对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有一定的效果,如鲜毛茛、威灵仙根、虎杖根、半支莲、半边莲、生地、伸筋草、青皮、五加皮、益母草等。

25、痛风的先兆是什么
        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疾病,分为原发和继发两种,多发于中老年人,但绝大多数又是男性,女性痛风患者约占5%(男性占95%)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膳食的高蛋白成分增加,痛风也同糖尿病、冠心病等“富贵病”一样,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如果脚趾关节经常红肿痛,而且固定在一个关节上.这时就应想到可能是痛风要发作,应到医院去检查一下血尿酸或痛风结节活组织病理检查。痛风的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伴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一部分病人在痛风发作前并无其它症状,仅有血尿酸增高,医学上称为高尿酸血病;如果痛风急性发作时,常起病急骤,夜间突然发作.开始为单关节红、肿、热、痛并有活动障碍,多累及拇趾(占90%),有时也表现在跖、踝、膝、指、腕和肘关节,常伴有畏寒、发热、白细胞增高和血沉增快等全身表现.每次发作持续数天至数周,其后自然缓解.但间歇数月或数年后又可复发,随复发次数的增加,间歇期逐渐缩短。哪怕在间歇期间并无症状和体征也不影响上述规律。长期反复急性发作又可转为慢性痛风,尿酸结晶可沉积在关节及附近组织形成痛风结石(又称痛风结节),并可引起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还有约1/3的病人肾脏可因此受累而引起慢性肾炎或肾结石,发生肾功能障碍,甚至衰竭。
        患痛风病的高危人群有高血脂、高血压等、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占60%。

26、痛风治疗中医辨证论治
        痛风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尿酸生成过多或排泄减少,致使血中尿酸含量增高,尿酸盐沉积于关节、关节周围、皮下组织、肾脏、血管壁而引起相应病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它可以累及关节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累及肾脏形成痛风性肾病,累及血管壁引起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临床上常于夜间出现突然发作的关节疼痛,首先发生于趾间或跖趾关节 ,其次为拇指或掌指关节,也可发生于踝、 腕、膝、肩等关节,发作前无先兆,但常有诱发因素,如外伤、手术、长途跋涉后、饮酒过多、食用海产品过多及精神紧张、疲劳、感染等。急性发作时,关节剧痛,明显肿胀,皮肤发红,活动困难,可伴全身发热(T38~39℃)、心慌、头痛等症状。急性发作常于3-10天内疼痛消失,肿胀消退,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除局部皮肤脱皮和色素沉着外,不留痕迹。之后遇有上述诱因再次发作,反复发作后引起关节畸形、皮肤破溃,有白色粉团状的尿酸盐结晶排出,终致伤口不愈合、永久性关节疼痛、僵硬、畸形。肾脏内的尿酸盐沉积是晚期的主要并发症,约10~20%病人可产生尿酸盐结石,并可引起血尿、肾绞痛。慢性肾水肿、肾炎和间质性肾炎将损害肾功能,产生尿毒症,导致死亡。血管壁的尿酸盐沉积可引起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耳廓和关节等处的痛风石,大者如栗、小者如豆,皮色不红,壁硬如石,可破溃流出白色膏状物。
        痛风发生的原因一是尿酸产生过多,二是尿酸排泄减少。前者主要包括某些酶的缺乏,引起细胞中核酸大量分解的疾病,饮食中富含嘌呤的食物如内脏、瘦肉、豆类、海产品过多等,后者主要是一些肾脏疾病引起。痛风的治疗急性期要控制或终止急性发作;恢复期要通过抑制尿酸生成和促进尿酸排泄防止再发作,晚期要结合手术治疗,刮除痛风石,重建关节功能。 
        中医认为本病由过食膏梁厚味、内生湿热、痰浊凝结、气血不通而成。分湿热下注、瘀血阻滞、痰凝经脉、肝肾亏损四型论治,湿热下注主要表现为足部、肢节突发红肿热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足不能行、口渴不欲饮、胸闷心烦。治宜清利湿热为主;瘀血阻滞者反复发作、疼痛不移、骨节畸形、屈伸不能、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痰凝经脉者,关节和腱索周围或耳廓可见硬结,大者如栗、小者如豆,皮色不红,根盘散漫,坚硬如石或硬结破溃,流出白膏状物,无臭味、不收口;肝肾亏损见于痛风日久、骨节疼痛、筋脉拘急,牵引活动后加剧,形瘦乏力、烦躁自汗、头昏耳鸣、面赤、腰膝酸软、乏力、口干心烦、食少不饥,宜滋养肝肾为法。

27、中医的“风”病知多少
       中医把某些疾病叫风。如把属于痹病或属于伤痛的,或属于内、外、五官、神经和皮肤等各科中的某些病,以风命名。风名繁多,且与病态症状、病所、颜色、特征及其他病情等有关。
以禽兽虫鱼形态命名的有:鹤膝风、鹅掌风、鸡爪风(患指、趾萎缩)、白虎风(肿痛,势似白虎的迅猛)、羊癜风、蚂蚁风(患处小丘疹似蚂蚁成片密集,疔痒有渗出液)、龟背风等。
       以农业相关术语命名的有:秧风、草鞋风、担子风、麦芒风。
       以症状命名的有:雷头风、摇头风、歪头风、歪嘴风、牵嘴风、漏肩风、缠腰风、吊脚风(脚抽筋)、穿踝风等。  
       以部位命名的有:正头风、偏头风、喉风(喉痹)、骨槽风、半肢风、脉窝风(肌腱炎之类)、落骱风(历节风)、沿爪风(甲沟炎)、坐臀风、阴囊风、四肢风等。  
       以特征命名的有:厉风(大麻风)、瘫风、痉风、截足风(脱疽)、大脚风、软骨风等。 
       以颜色命名的有:赤游风、紫白癜风、白癜风、白屑风、白秃风等。 
       以病程命名的有:四六风、急惊风、慢惊风、慢脾风等。
       以脏腑命名的有:小儿肺风、肝风、肾风(急性肾炎)、肠风(便血)等。

28、痛风的四阶段症状
        诊断痛风时,可抽取病人的关节液或痛风石成分,并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尿酸晶体来下定诊断,抽血时也可发现病人的尿酸值会增高,但临床上却有少数病人的尿酸值正常。因为痛风病人时常会伴随其它病况,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肝脏或肾脏功能,因此在检查时也必须检测血糖值、血脂肪值、肝功能、肾功能等项目。
        临床上一般可将痛风分为四期描述,但并不表示每位痛风病人都须依序经过这四个时期;痛风的四个分期包括(1)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2)急性痛风关节炎,(3)发作间期,及(4)慢性痛风关节炎等,肾结石可在第二至第四期发生。病人来求诊时,各种分期皆可能发生,临床上可多注意生化检查报告,即可能会有意外的发现,病人本身若有定期接受身体检查时,不妨也多注意检查结果报告,以早日发现问题。
        第一期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
在此时期的病人血清中的尿酸浓度会增高,但并未出现临床上的关节炎症状,痛风石,或尿酸结石等临床症状有些男性病人会在青春期即发生此种情形,且可能与家族史,女性病人则较常在停经期才出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情形可能终其一生都会存在,但也可能会转变成急性痛风关节炎或肾结石,临床大多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病人会先发生痛风症状,才转变其它情形,但注意约有10%至40%病人则会先发生肾结石症状。
        第二期急性痛风关节炎
        此时期的病人会在受累关节部位出现剧痛症状,在病发的早期较常侵犯单一关节(占90%),其中约有半数发生于一脚掌骨关节,因此病人疼痛难当,无法穿上鞋子,常会穿著拖鞋前来诊,但发展到后来,也很可能会侵犯多处关节,有时也可能只侵犯其它部位,痛风常犯部位包括大脚趾、脚背、脚踝、脚跟、膝、腕、手指和肘等部位,但其它部位也会发作。应注意提高诊断的重点为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切勿以为其它部位的疼痛一定不是由痛风所引起。
        一般而言,痛风病人会在晚上开始发生剧疼及关节发炎的情形有时候也会同时出现发烧症状,此种情形的发作常常见于饮食过量,尤其是宴客后发作、饮酒、药物、外伤或手术后,有时在脚踝扭伤后也会引发,尤其是脱水时。临床上在病人就睡前可能尚无任何异样,但痛风发作时所引起的剧痛可能会使病人从睡梦中痛醒,且在受犯关节会出现严重红肿热痛现象,令人疼痛难耐,症状会由轻度而重,发冷与颤抖现象也会因而加重,最痛时有如撕裂般,令人无法忍受,而后症状再慢慢减轻。
        由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且常伴随发烧症状,有些病人且可能出现关节肿大积水,且抽取液体时会出现黄浊液体,因此有时会被误为发生蜂窝组织炎或细菌性关节炎,而使用抗生素治疗。此时可能会持续一、二天或至二周,而后会慢慢改善。
        第三期发作间期
        痛风的发作间期乃是指病人症状消失的期间,即临床上病人未出现任何症状;发作间期长短不等,可能会持续一、二天至几周,约7%的病人很幸运,他们的痛风会自然消退,不再发作症状,但是大多数病人会在一年内复发。反复发作后倾向于多关节性,发作较严重,发作期较长,且伴随着发烧。但有些人也会不再发作。
        第四期痛风石与慢性痛风关节炎
        罹患痛风石与慢性痛风关节炎的病人较为慢性,在体内会有尿酸结晶沉积在软骨、滑液膜、及软组织中,形成痛风石,而且血中的尿酸浓度越高,患病的期间越久,则可能会沉积越多的痛风石,有时会影响血管与肾,造成严重肾功能衰竭,使肾病越严重,并造成不易排泄尿酸的恶性循环,令痛风石的沉积也就越多。
        常常沉积痛风石的部位很多,包括耳朵、手部、肘部、跟腱、脚踝或脚趾,有时候更会引起局部溃疡,不易愈合,甚至于需接受截除手术。严重病人且会引起关节变形或慢性症状,足部变形严重时可能造成病人穿鞋上的严重问题。此外,发生肾结石的危险性随血清中尿酸浓度增高而增加,且也常会引起肾病变,肾衰竭后可能需接受血液透析,这也是引起痛风病人死亡的主要死因之一。
        此外,痛风常见于肥胖、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及高血压病人。肥胖者尿酸产量会增多且排泄会减少,引起高尿酸血与痛风。若临床上同时出现这些疾病,也可能造成不易控制的情形,因此在检查时应同时注意评估。
        痛风的起因是血尿酸过多(hyperuricemia),按高尿酸血症形成的原因,可将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在此基础上,根据尿酸生成和代谢情况,又可进一步分为生成过多型和排泄减少型。
        尿酸生成过多型:属于高排泄型。主要是因为核酸代谢增强所致,即各种原因引起嘌呤碱基合成过多或降解过快,嘌呤代谢产物过多,导致血尿酸增多。
        排泄减少型:体内游离尿酸约2/3由肾脏排泄,1/3由消化道随着肠液被动排出,在结肠中尿酸被细菌降解成氨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低排泄型患者体内核酸代谢并不增强,主要为肾脏排泄功能减退,尿酸排泄过缓而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29、判断尿酸生成过多和排泄减少的方法
       1.24小时尿中尿酸定量测定正常尿中尿酸排泄量600mg/天(低嘌呤饮食)属生成过多型。
       2.尿酸清除率(Cua)测定尿尿酸(Uua)测定方法是准确收集60分钟尿,留中段尿。同时采血测血尿酸,计算每分钟尿酸排泄量与血清尿酸值之比,正常范围在6.6~12.6 ml/分。Cua>12.6 ml/分属生成过多型,10%属生成过多型,1.O属生成过多型。  

30、痛风的临床分期
       痛风是尿酸过高引起的疾病。诊断痛风时,可抽取病人的关节液或痛风石成分,并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尿酸晶体来下定诊断,抽血时也可发现病人的尿酸值会增高,但临床上却有少数病人的尿酸值正常。因为痛风病人时常会伴随其它病况,有些药物可能会影响肝脏或肾脏功能,因此在检查时也必须检测血糖值、血脂肪值、肝功能、肾功能等项目。
       临床上一般可将痛风分为四期描述,但并不表示每位痛风病人都须依序经过这四个时期;痛风的四个分期包括:
       ①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②急性痛风关节炎; ③发作间期; ④慢性痛风关节炎等。
       肾结石可在第二至第四期发生。病人来求诊时,各种分期皆可能发生,临床上可多注意生化检查报告,即可能会有意外的发现,病人本身若有定期接受身体检查时,不妨也多注意检查结果报告,以早日发现问题。
       第一期——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
       在此时期的病人血清中的尿酸浓度会增高,但并未出现临床上的关节炎症状,痛风石,或尿酸结石等临床症状有些男性病人会在青春期即发生此种情形,且可能与家族史,女性病人则较常在停经期才出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情形可能终其一生都会存在,但也可能会转变成急性痛风关节炎或肾结石,临床大多数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病人会先发生痛风症状,才转变其它情形,但注意约有10%至40%病人则会先发生肾结石症状。
        第二期——急性痛风关节炎
        此时期的病人会在受累关节部位出现剧痛症状,在病发的早期较常侵犯单一关节(占90%),其中约有半数发生于一脚掌骨关节,因此病人疼痛难当,无法穿上鞋子,常会穿著拖鞋前来诊,但发展到后来,也很可能会侵犯多处关节,有时也可能只侵犯其它部位,痛风常犯部位包括大脚趾、脚背、脚踝、脚跟、膝、腕、手指和肘等部位,但其它部位也会发作。应注意提高诊断的重点为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切勿以为其它部位的疼痛一定不是由痛风所引起。
       一般而言,痛风病人会在晚上开始发生剧疼及关节发炎的情形有时候也会同时出现发烧症状,此种情形的发作常常见于饮食过量,尤其是宴客后发作、饮酒、药物、外伤或手术后,有时在脚踝扭伤后也会引发,尤其是脱水时。临床上在病人就睡前可能尚无任何异样,但痛风发作时所引起的剧痛可能会使病人从睡梦中痛醒,且在受犯关节会出现严重红肿热痛现象,令人疼痛难耐,症状会由轻度而重,发冷与颤抖现象也会因而加重,最痛时有如撕裂般,令人无法忍受,而后症状再慢慢减轻。
        由于局部出现红肿热痛,且常伴随发烧症状,有些病人且可能出现关节肿大积水,且抽取液体时会出现黄浊液体,因此有时会被误为发生蜂窝组织炎或细菌性关节炎,而使用抗生素治疗。此时可能会持续一、二天或至二周,而后会慢慢改善。
       第三期——发作间期
痛风的发作间期乃是指病人症状消失的期间,即临床上病人未出现任何症状;发作间期长短不等,可能会持续一、二天至几周,约7%的病人很幸运,他们的痛风会自然消退,不再发作症状,但是大多数病人会在一年内复发。反复发作后倾向于多关节性,发作较严重,发作期较长,且伴随着发烧。但有些人也会不再发作。
        第四期——痛风石与慢性痛风关节炎
罹患痛风石与慢性痛风关节炎的病人较为慢性,在体内会有尿酸结晶沉积在软骨、滑液膜、及软组织中,形成痛风石,而且血中的尿酸浓度越高,患病的期间越久,则可能会沉积越多的痛风石,有时会影响血管与肾,造成严重肾功能衰竭,使肾病越严重,并造成不易排泄尿酸的恶性循环,令痛风石的沉积也就越多。
        常常沉积痛风石的部位很多,包括耳朵、手部、肘部、跟腱、脚踝或脚趾,有时候更会引起局部溃疡,不易愈合,甚至于需接受截除手术。严重病人且会引起关节变形或慢性症状,足部变形严重时可能造成病人穿鞋上的严重问题。此外,发生肾结石的危险性随血清中尿酸浓度增高而增加,且也常会引起肾病变,肾衰竭后可能需接受血液透析,这也是引起痛风病人死亡的主要死因之一。
        此外,痛风常见于肥胖、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及高血压病人。肥胖者尿酸产量会增多且排泄会减少,引起高尿酸血与痛风。若临床上同时出现这些疾病,也可能造成不易控制的情形,因此在检查时应同时注意评估。

31、药物作用的生化机制  
        不论原发性或继发性痛风及高尿酸血症,除少数因药物等引起者可停药去除病因外,多数尚缺乏病因根治措施。
        一、治疗目标
        痛风的治疗目标是:①尽快控制急性痛风的发作,预防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复发;②防止尿酸盐结晶在关节和肾脏中沉积,避免引起严重并发症。
        二、治疗措施
        在应用促尿酸尿药和抑制尿酸生成药治疗的早期常有突发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倾向,所以通常在使用此类药物之前,应完全控制痛风的急性炎症。
       (1)秋水仙碱(colchicine):秋水仙碱制剂为治疗急性痛风的特效药物,在用药的几小时内关节的红肿热痛即行消失。有时对诊断困难病例,可采用试验性治疗,以助鉴别诊断。秋水仙碱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胞微管蛋白结合,妨碍粒细胞活动,降低了粒细胞的趋化性,抑制粒细胞浸润,减轻炎症反应,但对血尿酸增高并无影响。
        (2)促尿酸尿药物(uricosuric drugs):丙磺舒(羧苯磺胺probenecid)、亚磺比拉宗(苯磺唑酮,sulfinpyrazane)及水杨酸盐类能阻止肾小管重吸收尿酸盐,促尿酸排出。但水杨酸盐类能阻止丙磺舒和亚磺比拉宗的促尿酸尿作用,因此两者不能并用。小剂量水杨酸类有滞尿酸作用,每日>4g才有排尿酸作用,患者很少能耐受此剂量。
        (3)别嘌醇(allopurinol):此药是嘌呤类似药,结构与次黄嘌呤相似,黄嘌呤氧化酶可将其氧 化生成别黄嘌呤;后者可与还原型黄嘌呤氧化酶紧密结合,是黄嘌呤氧化酶的强力抑制剂,因而阻断了次黄嘌呤及黄嘌呤转化成尿酸的过程,使血清和尿液中尿酸水平降低。但血和尿中次黄嘌呤及黄嘌呤水平升高,由于后两物的溶解度比尿酸大,所以在泌尿道中不易析出结晶,易被肾脏廓清。肾功能不良,促尿酸尿药物无效时,此药仍有效。其作用不被水杨酸类药物所抑制。别嘌呤醇口服易吸收,在体内大部分被氧化成异黄嘌呤(allaxanthine)。两者均通过肾脏排泄,故肾功能不良者剂量应减少。

32、是否血尿酸越高病情越重  
  痛风的临床表现己在第五章有详细的介绍。总的说来,不管是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还是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临床表现是非常相似的。关节症状和全身症状的轻重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大多数情况下,血尿酸越高越容易引起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发热、周身疼痛等全身症状也较明显,病情也越重。个别血尿酸特别高,尚可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造成死亡。当然也有例外,如有的病人关节炎发作较重,但血尿酸仅轻度升高甚至正常;有的病人关节炎发作并不十分严重,但血尿酸却明显升高,这是因为个体差异所所致。

33、高尿酸血症者易感疾病   
       有高尿酸血症者较血尿酸正常者易发生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肥胖症、高血脂和糖尿病。有资料显示,高尿酸血症患者高血压发生率为8.1%~13.6%、糖尿病为5.1%~15.74%、高脂血症为32%~66.5%、冠心病为3.2%~6.3%、脑梗死为0.46%。痛风患者合并高血压者约为58.8%、合并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为22.1%、合并高脂血症者为75.5%、合并冠心病者为15.6%、脑梗死者为2.1%、合并肥胖者16.1%。反之,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肥胖也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者分别占20.5%和18.2%。

34、远离痛风10大教战守则   
        痛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是很重要的,不但要注意反覆发作的治疗,而且强碉「预防医学」,以下列出克服痛风的十大要诀:
        (1)治风痛,不仅止痛而已.而是在清除血中尿酸的含量,强化尿液的碱化,并可预防尿酸在肾脏堆积下来,且有使肌肉松弛的作用,能使炎症局部血管收缩,以减少局部(关节腔)充血及瘀血,而碱化尿液可减少尿酸结石有的发生,因此能预防肾机能障碍及心脑血管障碍等致命并发症的发生。
       (2)不要误信偏方。暂有不少病患接受亲友或邻居好意推藨而试用一些偏方,对别人有效好的疗效,但对自己则不一定有相同的效果,因为每个人的体质、病情及并发症不尽相同,所以若需使用药物,务必由医师「对症下架」
       (3)持续接受药物治疗并追踪病情。即使痛风石消除,不再疼痛或床酸值已降低,但这不意味已经痊愈,切记,勿自行中止服药并拒绝追踪血中尿酸值检验,因为这样反而会使病情恶化。进而产生威胁生命安全的并发症。
         (4)保恃尿液酸碱度在PH2.6.8。常尿液偏向酸性时,每日保持饮用两千西西以上的水(若无禁忌症,如心脏衰竭、肾尿毒症等)。
         (5)维持理想体重,避免肥胖。肥胖较易成为痛风高危险群;若能实行饮食八分饱的原则,可减轻体重,并使血清尿酸值明显地降低。 
        (6)节制酒量。不论是何种酒精饮品.都会导致血清尿酸值上升,尤其是冰和啤酒,两者加在一起,对痛风患者保证是「一触即发」
        (7)适当的运动。常做游泳、慢步行走、打太极拳等,有助於血清尿酸值的下降,亦可增加心肺功能。但是避免长期过度激烈的迩动。
        (8)精神压力的纾解。精神压力、情绪不稳,自主神经太兴奋,会不能安眠,而使血压增高、心悸亢进,导致血清尿酸值上升。
        (9)痛风病目前还末有根治的药物,而其治疗的关键在於预防反覆发病。一般认为,病患宜充分的摄取蔬菜、水果、糙米、莲藕、南爪子、冬葵子、小米、玉米……等,因其含多量的维生素A、B、C、纤维素及钾、铁等矿物质的补充来源。 
       (10)痛风症病人,美食「禁」而远之:高蛋臼质和高嘌吟食品,即动物的内脏,例如肝、肾、胰、脑及肉汁、肉精、沙丁鱼等应完全禁用。而一切辛辣刺激性食品如酒类、咖啡以及辣椒、咖哩的调味品也不宜。豆类尽量少吃。

35、痛风诊断
       中年以上男性,突然发生趾、蹰跖、踝、膝等处单关节红肿疼痛,伴血尿酸盐增高,即应考虑痛风可能,滑囊液检查找到尿酸盐结晶即可确立诊断。一般诊断并不困难。
辅助检查
        (一)血清尿酸盐测定不同的检测方法结果不一,国外男性正常值尿酸酶法一般为7mg/dl,女性比男性约低1mg/dl左右。痛风患者都伴有血尿酸盐的增高,但由于尿酸本身的波动性(如急性发作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利尿酸作用加强),及进水利尿和药物等因素影响,有时检测血尿酸盐可以正常,须反复检查才能免于漏诊。
       (二)尿液尿酸测定对诊断急性关节炎帮助不大,因有半数以上痛风患者小便尿酸排出正常,但通过尿液检查了解尿酸排泄情况,对选择药物及鉴别尿路结石是否由于尿酸增高引起有所帮助。正常饮食24小时尿酸排出在600mg以下。
       (三)滑囊液检查急性期如踝、膝等较大关节肿胀时可抽取滑囊液进行旋光显微镜检查,于白细胞内可见双折光的针形尿酸钠结晶,有诊断意义。光学显微镜检查的阳性率仅及旋光显微镜的半数。滑囊液分析也有帮助,白细胞计数一般在1000~7000之间,可达50000,主要是分叶核粒细胞。
      (四)X线检查早期急性关节炎除软组织肿胀外,关节显影正常,反复发作后才有骨质改变,首先为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病变发展则在软骨下骨质及骨髓内均可见痛风石沉积,骨质呈凿孔样缺损,无率缺损范围大小,其边缘均锐利,缺损呈半圆形或连续弧形的形态,骨质边缘可有增生反应(图4)。
      (五)痛风石特殊检查对痛风结节可作活组织检查,或特殊化学试验(Murexide)鉴定,还可作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测定及尿酸酶分解测定

36、痛风鉴别诊断
        由于本病表现多样化,有时症状不甚典型,尚须考虑以下鉴别诊断。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好发于手指小关节和腕、膝、踝、骶髂和脊柱等关节,表现为游走性对称性多关节炎,可引起关节僵硬畸形,在慢性病变基础上反复急性发作,易和痛风混淆,但血尿酸不高,类风湿因子多数阳性,X线示关节面粗糙,关节间隙狭窄,甚至关节面融合,与痛风性骨质缺损有明显不同。
       (二)化脓性关节炎与创伤性关节炎痛风初发时常易与化脓性关节炎或创伤性关节炎混淆,但后两者血尿酸盐不高,滑囊液检查无尿酸盐结晶,创伤性关节炎常有较重受伤史,化脓性关节炎滑囊液内含大量白细胞,培养可得致病菌,可作鉴别。
      (三)蜂窝织炎痛风急性发作时,关节周围软组织常呈明显红肿,若忽视关节本身的症状,极易误诊为蜂窝织炎,后者血尿酸盐不高,畏寒发热及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更为突出,而关节疼痛往往不甚明显,注意鉴别不难诊断。
       (四)假性痛风为关节软骨钙化所致,大多见于老年人,以膝关节最常累及,急性发作时症状酷似痛风,但血尿酸盐不高,关节滑囊液检查含焦磷酸钙结晶或磷灰白,X线片示软骨钙经。
       (五)银屑病(牛皮癣)关节炎常不对称性累及远端拽间关节,伴关节破损残废,关节间隙增宽,趾(指)端骨质吸收,骶髂关节也常累及,临床表现酷似类风湿关节炎,伴有血尿酸增高者20%,与痛风不易区别。
       (六)其他关节炎急性期须与红斑狼疮、复发性关节炎及Reiter综合征鉴别,慢性期则须与肥大性关节病、创伤性及化脓性关节炎的后遗症鉴别,血尿酸检查有助诊断。

37、痛风治疗措施
       本病的防治,不论原发或继发性,除少数由于药物引起者可停用外,大多缺乏病因治疗,因此不能根治。临床治疗要求达到以下四个目的:①尽快终止急性关节炎发作;②防止关节炎复发;③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治尿酸盐沉积于肾脏、关节等所引起的并发症;④防止尿酸肾结石形成。
       (一)急性发作期治疗患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一般应休息至关节痛缓解72小时后始可恢复活动。药物治疗越早越好,早期治疗可使症状迅速缓解,而延迟治疗则炎症不易控制。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种:
        1.秋水仙碱对本病有特效,开始每小时0.5mg或每2小时1mg,至症状缓解或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胃道副反应时停用,一般约需4~8mg,症状可在6~12小时内减轻,24~48小时内控制,以后可给0.5mg每日二、三次维持数天后停药。肠胃道反应过于剧烈者可将此药1~2mg溶于200ml生理盐水中于5~10分钟内缓慢静脉注入,但应注意勿使药物外漏,视病情需要6~8小时后可再注射,有肾功能减退者24小时内不宜超过3mg。由于临床疗效卓著,对诊断困难病例可作试验性治疗,有助于鉴别诊断。在秋水仙碱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白细胞降低及秃发等反应。
        2.保泰松或羟基保泰松有明显抗炎作用,且能促进尿酸排出,对发病数日者仍有效,初剂量为0.2~0.4g,以后每4~6小时0.1g,症状好转后减为0.1g每日3次,连服数日停药。本药可引起胃炎及水钠潴留,在活动性溃疡病患者及心脏功能不全者忌用。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副反应偶有发生。
       3.消炎痛初剂量25~50mg,每8小时一次,症状减轻后25mg每日2~3次连服二、三日,疗效与保泰松相仿,副作用有胃肠道刺激、水钠潴留、头晕、头痛、皮疹等,有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者禁用。
       4.布洛芬(ibuprofen异丁苯丙酸)为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0.2~0.4g每日2~3次,可使急性症状在二、三天内迅速控制,本药副作用较小,对血象及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偶有肠胃道反应及转氨酶升高。
       5.炎痛喜康(piroxicanum)药效时间长,每日20mg一次顿服,偶有肠胃道反应,长期用药应注意血象及肝肾功能。
       6.萘普生(naproxen消痛灵)非固醇类消炎止痛药,抗炎作用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为阿司匹林7倍,胃肠道反应较小,口服每天500~750mg,分两次服用。
        7.ACTH及强的松对病情严重而秋水仙碱等治疗无效时,可采用ACTH25mg加入葡萄糖中静脉滴注,或用40~80mg发次肌内注射,此药疗效迅速,但停药后易于“反跳”复发,可加用秋水仙碱0.5mg一日二三次,以防止“反跳”。也可用triamicinolonehexacetonide5~20mg,注入关节炎区治疗。口服强的松亦有速效,但停药容易复发,且长期服用激素易致糖尿病、高血压等并发症,因此尽量不用。
      (二)间隙期及慢性期治疗为了预防痛风急性发作。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在此阶段仍须积极治疗。
       1.一般处理饮食控制很重要,避免进食高嘌呤饮食。动物内脏、骨髓、海味、蛤蟹等含嘌呤最丰富;鱼虾类、肉类、豌豆、菠菜等亦含一定量嘌呤;蔬菜、水果、牛奶、鸡蛋等则不含嘌呤。肥胖患者必须减少热卡的摄取,降低体重。宜多饮水以利尿酸排出。避免过度劳累、紧张、饮酒、受冷、受湿及关节损伤等诱发因素。
       2.降低血尿酸药物的应用在经饮食控制而血尿酸浓度仍在7~8mg/dl以上者;每年急性发作在两次以上者;有痛风石或尿酸盐沉积的X线证据者;有肾结石或肾功能损害者;均有应用降血尿酸药物的指征,用药后如能使血尿酸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常可防止痛风急性发作,防止痛风石形成,减轻肾脏损害。抗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有促进尿酸排泄和抑制尿酸合成两组药物,此两组药物均无消炎止痛作用,且在使用过程中有动员尿酸进入血液循环,诱致急性关节炎发作的可能,因此不宜在急性期应用。在选择哪一组药物上,常根据患者肾脏功能及24小时尿酸排出量决定,每日排出尿酸量低于600mg及肾功能良好者,可用排尿酸药,在肾功能减退及每日排出尿酸量高于600mg者,选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在血尿酸增高明显及痛风石大量沉积的病人,亦可两者合用,有使血尿酸下降及痛风石消退加快的作用。
        排尿酸药目前常用的有以下三种:
      (1)羧苯磺胺(probenicid丙磺舒):主要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而致利尿酸作用。为防止尿酸自肾脏大量排出时有引起肾脏损害及肾结石的副作用,应用此药常自小剂量开始,初用0.25g每日2次,两周内增至0.5g每日3次,最大剂量每日不超过2g,约5%病人发生皮疹、发热、肠胃刺激、肾绞痛及激起急性发作等副作用。
      (2)苯磺唑酮(sulfinpyrazone):是保太松的衍生物,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再吸收,排尿酸作用较丙磺舒强,自小剂量开始,50mg每日2次,渐增至100mg每日3次,每日最大剂量为600mg,和丙磺舒合用有协同的疗效,此药对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溃疡病患者慎用。
      (3)苯溴马龙(benzbromarone):为强有力的利尿酸药,在欧洲广泛应用已有多年,每日一次25~100mg,毒性作用轻微,不影响肝肾功能,很少发生皮疹、发热,但可有肠胃道反应、肾绞痛及激发急性关节炎发作。
        在排尿酸药物治疗过程中,须口服碳酸氢钠每日3~6g,以碱化尿液,并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以利尿酸排出。
        抑制尿酸合成药物至目前为止只有异嘌呤醇(allopurinol),此药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使次黄嘌呤及黄嘌呤不能转化为尿酸,其本身则在人体内渐渐氧化,生成易溶于水的异黄嘌呤(oxipurinol)经尿排出,并能在PRPP存在下转变成相应核苷酸,消耗了PRPP,还可以抑制PRPPAT,使IMP合成减少,因而能迅速降低血尿酸浓度,抑制痛风石及肾尿酸结石合成,并促使痛风石溶解,剂量100mg每日3次,可增至200mg每日3次。与排尿酸药物合用可加强疗效,但一般不需联用。个别病人可有发热、过敏性皮疹、腹痛、腹泻、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甚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停药及给予相应治疗一般均能恢复,偶有发生坏死性皮炎则病情严重,应即抢救治疗。用药期间也可发生尿酸转移性痛风发作,可辅以秋水仙碱治疗。
        3.秋水仙碱的应用在痛风反复发作的病人,慢性炎症不易控制,虽经上述治疗,有时仍有局部关节酸痛或急性发作,此时可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维持,每日0.5mg或1mg往往足以使症状得到控制,但应注意秋水仙碱对骨髓的抑制和对肝肾功能的损害。
        4.其他对有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尿路感染、肾功能衰竭等伴发或并发症者,须进行对症治疗。关节活动困难者须予以理疗和锻炼。痛风石溃破成瘘管者应予以手术刮除。
        (三)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各家意见不一,一般认为血尿酸盐的浓度在8~9mg/dl以下者不须药物治疗,但应避免过食(特别是高嘌呤饮食)、酗酒、过劳、创伤及精神紧张等诱致急性发作的因素。血尿酸过高者应予异嘌呤醇治疗。
        (四)继发性痛风的治疗除治疗原发疾病外,对痛风的治疗原则同前述,降低血尿酸以异嘌呤醇为首选,由于尿酸生成和排出较多,排尿酸药易加重肾脏负担而不取。

38、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是什么
          目前,西医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于1997年制定的痛风诊断标准,包括以下九条:
         (1)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以上,在1日内即达到发作高峰。
         (2)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
         (3)整个关节呈暗红色。
         (4)第一趾关节肿痛。
         (5)单侧趾关节炎急性发作。
         (6)有痛风石。
         (7)高尿酸血症。
         (8)非对称性关节肿痛。
         (9)发作可自行中止。
        凡具备该标准三条以上,并可除外继发性痛风者,即可确诊。痛风的中医诊断标准,主要采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痛风的诊断依据、证侯分类、疗效评定"标准。诊断依据:
        (1)多以单个趾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含高嘌呤饮食、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趾关节为多见。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它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周围及耳郭、耳轮和趾、指骨间出现"块"(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升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扫描、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39、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齐的穿凿样圆形缺损。中医证候分类:
       (1)湿热蕴结:下肢小关节卒然红肿疼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有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尿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瘀热阻滞: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曲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垒硬结,肌肤干燥,皮色暗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3)痰浊阻滞: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水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垒硬结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满。舌胖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或弦滑。
        (4)肝肾阴虚:病久屡发,关节痛如虎咬,局部关节变形,昼轻夜甚,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40、中医疗效评定:
(1)治愈: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
(2)好转:关节肿胀消退,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
(3)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