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叩问春拍系列报告之二:“嘉年华”式的全民运动能否托起市场大盘?

 收藏家宾彦红 2014-06-03

  编者语:

  “太随意的照片,体现不出三万五千平米的伟大。”小长假第一天,保利的执行董事赵旭在自己的微信里转发了一条新闻,里边附上大量保利预展现场的图片,一天前,他分享的微信则是一段视频,“你从未见过的布展场面”,保利甚至向一场双年展布展一样,将布展过程制作成一段视频,布展本身已经成为一种传播渠道。

  而在小长假的最后一天,匡时拍卖的董事长董国强在自己的微信中这样写到,“史国良先生论人物画创作:有些人造型好,笔墨不好,有些人笔墨好,但造型不好,有些人造型笔墨都好,但结合得不好,比如徐悲鸿,造型和笔墨都好,结合得也好,那就是周思聪卢沉他们两位是人物画的里程碑,对于完善中国话创作贡献巨大。”这是匡时春拍系列讲座“博物志”的最后一场,几次大拍下来,“博物志”已经成为匡时系列活动的重要品牌。史国良现场讲解写实人物画的创作,场面的火爆出乎意料,工作人员发放史国良作品纪念品时观众一度冲上来哄抢。

  进入中国内陆不久的苏富比也不甘心,虽然仅有一场拍卖,也将私冾、讲座、展览结合起来,自去年就打造苏富比艺术周的系列活动。

  拍卖,变成了一场“艺术嘉年华”。2014年的端午节假期,北京的春拍进入高潮,苏富比、保利、匡时等各大拍卖行纷纷开始年度第一场大拍。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各大拍卖公司将春拍变成了一场艺术“嘉年华”,动辄推出“艺术周”、“艺术体验季”之类的活动,不论是一天还是一周的拍卖,各家都是集艺术讲座、论坛、展览与一体,从单纯的商业活动进化成一场“全民运动”,艺术市场经历2011年的狂热和2013年的调整之后,是否会因此而得到救赎,则是中国艺术市场当下的机遇和挑战。

  春拍的“艺术嘉年华”

  2011年,艺术品市场的最高点,保利将秋拍预展移到北京农业展览馆,2万平米展示面积和15米高的展览空间,创造了预展规模的记录。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说言:“这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拍卖预展。”保利一次拍卖使用农展馆的三个厅,规模超过了艺术北京博览会。

保利预展现场

  今年,保利的预展格外引人关注,5月26日起,北京保利微信公众账号连续三天发布视频:“保利春拍3日倒计时——29日,北京亮了”、“保利春拍2日倒计时——保利的60张牌”、“保利春拍1日倒计时——开讲啦!2014春-保利中国艺术周”,持续一周近20场讲座,数个艺术家特展、团队参观预约提供讲解、明星助阵、品牌汽车的商业活动,一场多元的“艺术周”就此登场。预展划分为的区域就超过40个,预展区、保利贵宾部的私人洽购区、讲座区、媒体区、保利香港展示区、VIP休息区、咖啡区以及竞投登记处和图录发放处等,在每一个展馆的入口都有工作人员负责发放展场地图册,方便嘉宾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专场及拍品门类。

保利预展现场

保利 杨坤讲座现场

  预展第一天,又逢北京42度的高温天气,农业展览馆的空调还不太给力,即便是这样,讲座厅内依然座无虚席,因为正在进行的是杨坤和小雷带来的“机械的艺术——高端私人定制机车”的讲座,周润发藏“中国龙”3.5M也被陈列在讲座厅内,让那些迷恋杨坤的粉丝们和爱好玩车的年轻人不能自已,很多来听讲座的人是第一次走进拍卖的预展现场,而杨坤以及展示的数辆机车给了他们走进来的理由。

保利 刘益谦讲座现场

  要说最为火爆的讲座,应是刘益谦的“我为什么收藏?”5月31日,记者再次来到保利预展现场,发现参观的人数还没有第一天多,然而就在走进讲座厅的一瞬间,我惊呆了:“原来观众都在这里。”而此时,距离当天下午第一场讲座“白衣研墨红袖添香——谢稚柳陈佩秋绘画艺坛”结束就只有几分钟的时间,记者试图寻找一个座位,却是徒劳,只好在厅外等候。几分钟后,讲座结束,但大部分人还在原地落座,即便是工作人员多次表明:下一场讲座在15分钟后开始,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对现场重新布置,并且请被邀请的嘉宾优先进场。然而大家的热情根本无法维持秩序,讲座刚开始就已经座无虚席,而且众多收藏大家、媒体人士以及拍卖公司的相关人士都在场,即便是后排加了座位,后面依然站着几十位听众,并坚持听完一个多小时的讲座。记者旁边的一位女士,全场听着津津有味,在刘益谦回忆自己多年前购买的作品以及自己的收藏观点时,频频点头,但是据记者观察,这位女士并非艺术圈人士,也不是拍卖场的常客,可见她是刘益谦的粉丝,如果不是因为这场讲座的安排,估计她也不会来到这里。在提问环节,甚至有观众向刘益谦提出:“你如何看到上帝?”这么有哲理性的问题。

  即便是古琴这样冷门的内容,也依然能让200个座位的大厅瞬间拥挤,由此可见,拍卖期间举办讲座的确能吸引众多的爱好者前来,这也是拍卖公司举办讲座的初衷。

 “艺术周”的常态化

  今天,“艺术周”的概念已经不那么陌生,在拍卖圈,“纽约亚洲艺术周”是每年三月和九月的艺术盛会,但这个活动是由拍卖公司、画廊、博物馆及文化机构共同打造的。但我们今天所说的拍卖艺术周则是由某一家公司主导的活动,但是这一概念并不是由北京保利率先提出的。5月30日至6月1日期间,继去年首次提出“苏富比艺术周”的概念之后,苏富比在举办2014春季拍卖会——“现当代中国艺术拍卖”期间,还同时呈献了一场私人洽购展——“品纸——大师艺采”从毕加索到常玉”;一场私人收藏展——“汇通典藏——中国经典写实绘画展”,以及一系列汇聚苏富比环球专家及国内顶尖学者的艺术专题讲座与论坛。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表示:“承接去年苏富比北京艺术”佳绩,我们很高兴能于5月下旬北京热闹的春拍季节期间,举行2014年春季拍卖及私人洽购展。一如以往,我们在拍品及展品种类,以至销售模式都经过审慎考虑,倾力为内陆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打造高水平的艺术及收藏体验。拍卖方面,今季我们继续以现当代中国艺术领军,选件以中国藏家口味为本,并延续精品路线,充分体现苏富比选件严谨的策略。拍卖以外,我们亦继续发挥全球业务网络的优势、以私人洽购展的模式引进顶级西方艺术。今季我们特别挑选了二十世纪中外著名艺术家的纸本作品为主题,同时亦为内陆藏家提供一个开始收藏西方艺术的理想途径,以及搜罗名家精品的良机。”

  由于苏富比和佳士得都有自己的学院,因此艺术讲座一直都是传统项目。作为佳士得而言,进驻上海也是采取的“佳士得体验”的方式,2013年秋拍,佳士得在上海的首拍,虽然仅有42件拍品,但还是隆重呈献了为期三天的艺术文化盛会,在静安香格里拉5层的宴会厅被分割成了三个部分:一边展出的是拍卖的拍品,另一边展出的是私人洽购和线上拍卖的作品,两个展厅的中间部分便是拍卖大厅。在展览的三天时间里,拍卖厅内也一直没有闲着,这期间各种论坛与讲座在这里举行,来往的客人更是络绎不绝。佳士得全球CEO马文斐表示:佳士得一直在不断地调整经营模式,以适应市场需求。而诸多的论坛、讲座等“体验活动”便是改进之一。

匡时茶席体验

  而将艺术周活动发挥到极致的大陆拍卖公司,非北京匡时莫属。5月31日,北京匡时2014春季拍卖会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开幕,同时,大型公益文化品牌活动“艺术体验季”也全面启动,邀请国际著名收藏家、上海龙美术馆创办人刘益谦,美籍华人、著名策展人、艺评家陆蓉之,纽约学者、《王季迁读画笔记》整理者杨凯琳,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史国良、日本有限会社汉和堂社长、书画修复专家陆宗润等多位重量级嘉宾,为广大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共同奉上五大国际性的文化艺术专题讲座。“匡时艺术体验季”活动自2012年秋拍开始,这是一个组合多元且层次丰富的旗舰式艺术活动,包含讲座、论坛/沙龙、雅集/品鉴、展览四大板块,而每次邀请的嘉宾以及讲座也都是业内质量最高的。“我们的讲座不仅仅是针对拍卖,包括我们请的嘉宾,他们谈的问题可能和拍卖是没有关系的,但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觉得来看拍卖的人都是对文化或者说都是对艺术品都是有感情的人,或者都是有了解这方面知识需求的人,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其实也是为了让大家来了以后能够有更多的收获。”董国强表示。

  最近几天,无论是微信朋友圈还是微信群,大家讨论的都是相约各家拍卖会听讲座,董国强在匡时首次推出体验季活动时曾表示:“作为拍卖公司,各家在预展、巡展期间都会做一些讲座和学术研讨,这就是拍卖作为商业活动的同时给社会带来更多的积极的作用,因为我们在经营活动的同时能够推广文化,能够让更多的人关注文化,通过艺术品市场能够关注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个行业进步的标志。而今天,这种拍卖的“艺术周”已然成为常态。

 “艺术嘉年华”的市场回馈?

  纵观近几年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无论是拍品资源还是买家资源都进入“枯竭”状态,拍卖公司一方面为寻找拍品而面向全球藏家征集,另一方面也在为吸引新买家以及行业内的人进入艺术市场而绞尽脑汁,与商学院、银行、金融机构合作,给银行VIP客户开设艺术课堂……而最为普及的方式就是在拍卖前或预展期间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及讲座,官方一点的说法是,拍卖行业在向公众进行艺术普及教育,但是通俗一点讲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吸引更多的人了解艺术及艺术市场,通过这种方式打开有钱人的口袋。

  先来回忆一下,拍卖公司进行艺术讲座或者艺术论坛的方式源自哪里?纵观国际拍卖行,不论是苏富比还是佳士得,他们都有自己的学院以及艺术课程,因此讲座是他们的传统项目。“艺术论坛对我们来说是个新项目,2012年开始在香港试水。艺术市场一直以来是由西方所主导的,而近十年,中国异军突起,香港、中国内陆的客人对与艺术市场越来越重要,作为国际顶尖的拍卖行我们也觉得有必要打造一个可以让中西方文化碰撞和交流的平台。”佳士得一位资深拍卖官表示。

  因此,佳士得进入上海,引用的也是佳士得在香港、纽约和伦敦的模式。他们不仅仅是拍卖,还有一系列的由佳士得学院组织的讲座、艺术论坛、展览等活动,试图给大陆的客户一个完整的“佳士得体验”。

  而苏富比进入北京也是如此,此次春拍期间推出的一场私人洽购展——“品纸——大师艺采,从毕加索到常玉”,纽约苏富比纸本艺术的专家玛丽在接受雅昌艺术网采访时表示:这次带纸本艺术来大陆就是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亚洲买家。毕竟纸本艺术收藏门槛低,特别适合初入门的藏家。一些西方大师的绘画,如毕加索,已经有很多中国人感兴趣了,但是如果让他们现在斥巨资购买一幅毕加索的油画,他们还是会有所顾忌。而一幅数万美金的版画,则既满足了他们对于毕加索艺术的渴望与好奇,也是他们进入西方艺术的非常好的桥梁。”拍卖结束后,程寿康表示:刚刚过去一连三天的系列展览、教育及拍卖活动为一众藏家及艺术爱好者提供了丰富且深具启发性的艺术体验,现有客户以及为数不少的新客户纷纷踊跃参与。

  回到大陆的拍卖行,虽然没有学院,但是中国的一级市场不够成熟,中国的拍卖公司也一直都在肩负普及艺术教育的重担,中国嘉德是这方面的践行者,自2010年开始就在春、秋拍期间不定期推出艺术讲座,并坚持到现在,只不过没有扩大到“艺术周”的规模罢了,由于宣传的力度,嘉德的讲座还仅仅停留在艺术圈内部人士。

  北京匡时率先通过更好的策划,发掘出拍卖的文化附加值,自2012年秋推出“匡时艺术体验季”,匡时已经将拍卖预展打造成了艺术嘉年华的活动。再到今年保利大规模的艺术周活动,将北京春拍的艺术“全民运动”推到极致。对于这场全民运动能否将春拍重新带回艺术市场的巅峰?记者咨询了多位拍卖公司及市场相关人士,“通过讲座等系列活动,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最近两年,虽然艺术市场遭遇调整,但确不断有新的买家进场,且最终竞买成功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市场的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少数几个人的加入及其退出对市场不会有太大影响,而从长远来看,全民运动有助于艺术市场的长期持续发展。”

刘益谦:我们为什么要收藏

2014-06-03 09:48:34 来源: 艺典中国网

摘要:2014年5月31日,北京保利2014春拍预展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此次预展期间,保利推出了“2014春季保利中国艺术周”,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艺术周系列活动包括近20场艺术论坛和讲座、数个艺术家特展和收藏展、团队预约观展讲解服务等等。而今天下午最引人关…

推荐关键字 刘益谦

  2014年5月31日,北京保利2014春拍预展仍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此次预展期间,保利推出了“2014春季保利中国艺术周”,为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沉浸式的艺术体验。艺术周系列活动包括近20场艺术论坛和讲座、数个艺术家特展和收藏展、团队预约观展讲解服务等等。而今天下午最引人关注的一场讲座就是著名收藏家刘益谦的“我们为什么要收藏”。

  刘益谦不仅是资本市场上著名的“法人股大王”,更是中国收藏界最知名的藏家之一,被视为中国艺术品进入“亿元时代”重要推手。他创立的龙美术馆收藏了数不胜数的艺术珍品,在投资人和收藏家两个不同的领域,刘益谦是如何同时做到游刃有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为什么要收藏?

  刘益谦从他多年来的收藏的心得以及对艺术品的看法开始谈起。他说,从古至今,人类对艺术品的收藏差不多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而对于为什么要收藏?他认为有两点:一是艺术品本身承载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文化、政治等生活轨迹,收藏代表了一种文化传承。二是艺术品本身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而艺术品的价值首先是由市场发现的,艺术品能给人类文明带来进步,所以有很多人在前仆后继的收藏,这是最基本的东西。而在艺术品的收藏过程中也可以丰富自身的知识。通过20多年的收藏历程,刘益谦认为个人的知识面变得更广阔,对中国艺术史变得更了解,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为什么要买鸡缸杯?

  刘益谦今年引人关注的手笔是4月8日在苏富比香港春拍上以2.8亿港币竞得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刷新了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对于能买到鸡缸杯,他表示很荣幸很开心,自称是缘分和福分,“上一次这个鸡缸杯拍卖是15年前,也就是1999年,它在拍场就创造了瓷器拍卖的世界纪录,再过15年,我都66岁了,我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有激情的参与了。”据记者了解,龙美术馆的瓷器藏品中,明清各个朝代的瓷器都有相应的系列配置,独缺明代成化的瓷器,拍得上这件“斗彩鸡缸杯”,其收藏链条就更加完整。这表明,刘益谦不是什么贵就买什么,而是按照历史传承脉络和艺术、工艺、风格品类进行收藏,从而也进一步说明他是以收藏而不是以投资为目的来购买文物艺术品。

  《功甫帖》虽难辨但流传有序

  另一件引发关注的苏东坡《功甫帖》,是刘益谦去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822.9万美元买来的,其后该作被上海博物馆书画研究部公开指为“清代双钩廓填伪本”。在本次讲座上又被提及关于《功甫帖》的真假纠纷,刘益谦表示,希望所有人看过原作之后再来写文章评述,不管结论是真还是假。如果不看原作就发表意见是不负责任的。同时他也表示,关于《功甫帖》,到今天自己都不敢说百分之百是真的,只能说流传有序,有证可考并且无限接近苏东坡的风格。对于其他的古代书画也是这样的,没有人能证明是百分之百真的,因为没有任何人亲眼看到。

推荐关键字 刘益谦

刘益谦和夫人王薇

  刘益谦和夫人王薇

  “土豪”藏家的收藏路

  在刘益谦收藏路上,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翰海拍卖公司的创办人,也是中国拍卖圈里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秦公先生。刘益谦说:“中国艺术品市场能有今天是离不开秦公先生的,他是中国拍卖圈无法抹去的一个人物,是秦先生让我知道了应该收藏什么样的东西,什么样的艺术品是值得我们去追逐的。”

  “总有人说我是土豪 ,就知道买封面(指拍卖公司印在图录封面上的重点拍品),但是他们却不去想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为什么拍卖公司要将这些作品做封面?这是值得去思考的,我认为既然做封面就说明这件作品是精品,是多数人认可的。我跟一些专业研究的学者行家相比,我确实不懂收藏。但是跟一般人比,我更懂一点。” 对于人们说他是土豪、封面党,刘益谦是这样解释的。而对于“土豪”这个词,他认为不是贬义,反而给他很亲切的感觉,他说:“我就是土豪,人要活得真实一点。”

  一个人的人生像马拉松赛跑,在不同的阶段过程中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样的。刘益谦表示,自己收藏艺术品今天为止,还是不知道艺术品的价格是往上还是往下。他说:“我们只能总结昨天,面对今天,展望今天,人生也是这样。”

  刘益谦表示自己收藏的切入点是近现代,后来开始竞买古代书画。很多人表示他收藏的比较杂,刘益谦则说:“我认为人类对于美的东西都是有一种占有欲的。艺术品不管是什么门类的东西,只要是好的,美的,都会存在吸引力。”

  刘益谦还提到,自己从最初介入书画收藏,慢慢的也开始更多去了解当代艺术,他说:“我认为当代作品中有一种碰撞,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这种碰撞的成功与否是后人是评说的,但是不管怎么样,这种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是中国艺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个人在关心中国传统艺术的同时,也会接受当代世界艺术的方向,两者都会兼顾。”

  对于收藏渠道的问题,刘益谦表示,这么多年来自己99%的作品都是从拍场购得,虽然自己有两件重要的作品是通过私人购买的方式获得,但是更喜欢拍卖这种方式,因为拍卖这种方式比较新鲜,一是能给自己带来竞争的快感,二是上了拍卖会的作品是经过市场认可的。刘益谦表示,在收藏竞买每一件作品的时候,自己都会听从别人的意见,根据别人的意见自己对这件作品的认识程度也会更深一点,但不等同于专家就是100%正确的。“我从来没有迷信过一个人,而是会听百家之言,通过一些人的意见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他说。

  在谈到当下艺术品市场状态时,他表示,现在市场上的精品越来越少,市场资金链比较紧张,精品的价格已经接近了11年的顶峰价格,而普通作品的价格和11年的顶峰价格还是有差距的。现在的艺术品市场在进行结构性的调整,购买艺术品的藏家也变得更加理性。他说:“爱好艺术也好、收藏艺术也好、投资艺术也好、投机艺术也好,在任何情况下,精品都是大家追逐的焦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