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中的“自然”,指什么?

 自作自受的人生 2014-06-03
《道德经》中的“自然”,指什么?
  
  朵朵莲花
  
  01
  
  自然一词,眼下,通常用在两个含义上,一是自然界,二是事物本然,本来如此,不经人力干预。
  
  道德经中的自然,不是这样的含义,这一点,一定要清楚。
  
  02
  
  道德经中的自然:自己发烧。自,指己,道之体。然,指燃,引申为道用。然是燃的本字。《说文》然,烧也。燃,代指有,也代指无。《道德经》中自然的含义就是:万事万物,皆是自发挥作用,也即自有自无,一切生灭皆出于自。这和“自然界”,和不经“人力”干预,有极大差别。不可当成一回事。
  
  03
  
  面对天地万物,称为自然,这不错。但,这自然之自,却有种种分别。
  
  首先,有道者,明白其“自”乃指自家之心;天地万物皆是一心幻化;天上地下,惟自独尊;如此之我,便是大我,便是圣人。
  
  而凡夫,不解自乃自家之心;把“自”外化为天地万物,而有了你、我、他、牠、它,如是等自;如此之我,自贬身价,遂成小我,落入凡夫。
  
  凡夫之自,乃一身一家一乡一国之自;从小到大,各有其心量。
  
  圣人之自,是天下之自,是大道之自,其心无量,也即浑心。
  
  04
  
  圣人之自然,是道发用(浑心发用),大道无为而为,为而无为,无分别取舍,这便是老子所谓的道自然,大我自然。
  
  普通百姓也不离“自然”,因为他们心量不足,迷失其中,画地为牢,不解自乃一心,自外生自,心外生心,舍却自家宝藏,落入分别取舍,所以,普通百姓的自然,是小我自然,而非道自然。
  
  05
  
  万事万物,无论美丑,善恶,好坏,大小,高低,等等一切,都是大道子民,从大道生灭。大道没有取舍,不拣不择。大道造就一切生死,自家却无知无欲,不喜不悲,不取不舍。这就是“无为而为”,就是大道之“自然”。
  
  失道之心,则落入分别。不明一切好与坏皆从“己”出,反而有取有舍,不认一切善恶好坏皆是自家珍宝。这也是自然,但却是“小我自然”,而非“大我自然”。
  
  06
  
  自然,乃老子当头棒喝,世人不觉,不悟自乃自己,把道推出身外。
  
  老子醒悟,自身便是天下,天下便是自身,自便是道,便是佛,便是主。自之燃,便是道用,便产生天下万物。实际来说,天下无我、无他、无你,无有、无无。醒悟至此,大我孤明,此即自;大我发用而生天下,此即然。
  
  回归道,息其燃,即不得,即无为,歇其心识,自,才得以显现。
  
  只有修行达到高度,才能理解“自然”二字。
  
  07
  
  自然一词,自是体,然是用;自乃王,然乃民;自乃心,然乃相;心乃永恒,相乃无常。
  
  由自到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由然到自,万物归三,三归二,二归一,一归道。
  
  哪个能醒悟,天下万物皆是一然,其然之源头却是“自”?
  
  哪个能醒悟这“自”乃是自心?哪个敢当下承当?
  
  08
  
  自然:道,生一二三。
  
  浴神:三二一,归道。
  
  道德经中,【浴】字指的是什么?一,浴字含义。
  
  浴,洗浴也。借为洁治意。礼·儒行:儒有澡身而浴德。道德经中,指浴心。越浴,心头污垢越少,从有逐渐归无。可见,浴,一方面是洗心之意,是修除玄蓝的手段;另一方面是净的含义,标示着修除玄蓝的结果——无。
  
  二,本着浴字上述的理念,我们可以一一解释道德经中所遇到的“浴”字。
  
  依照得见浴字先后顺序:
  
  1,“浴得一以盈”(通行本第三十九章)。
  
  浴得一,是说浴,达到无浴。大水盈满,都在水中,无需洗浴。这就是“浴得一”。后人改成“谷”字,则无解。谷若盈的话,何谓得一?有人说一是道。道生一,何解?道德经前后贯通,没有矛盾。有矛盾,一定是我们自己没有弄清楚。
  
  2,“浴神不死,是胃玄牝。玄牝之门,是胃天地之根”(通行本第六章)。
  
  洗浴心之污垢,洗到彻底清净,便是空无。空无,不是落入顽空。不是死光光,这时,还有“神”不死。这就是“浴神不死”。
  
  觉此空无之心,便是玄牝。此心,是产生天地万物之门,是天地根。老子描述“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
  
  通行本改成谷字。谷神成了一个特有概念流传下来。修行中,人们开始在身体中搜寻谷神,搜寻玄牝,修心大法变成了修身大法,老子修行层次埋没。实际来说,道德经中,浴神二字是分开的,浴是浴,神是神。只是没有修道或修道不到层次的后人不解其妙而已。
  
  3,“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浴。为天下浴,恒德乃足”(通行本第二十八章);
  
  知道自己洁净,却能守污浊,为天下净。也即常浴己身,为天下一切洗心浴德者的典范。白:〈增韵〉洁也。辱:污浊。由此可证,浴字,是洗浴、净的含义。浴到最净,就是无。正是无为之恒德十足。
  
  通行本把浴改成谷。这样一改,白字也就必须改成荣字了。谷取空虚含义。实际来说,浴字既有洗浴含义,也有净的含义,比谷字要高明得多。
  
  4,“俾道之在天下也,猷小浴之与江海也”(通行本第三十二章)。
  
  “俾道之在天下也”,是说“使道在天下发用”。“猷小浴之与江海也”,是说“好比小浴于大江大海”。江海喻道之体;小浴喻道之用。
  
  通行本把浴改成谷。小字必须改动了,所以把小字改成川字。和原文相比十分逊色。
  
  5,“上德如浴”(通行本第四十一章)。
  
  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其含义是:上得如不得,大白如不白,广得如不足,建得如不建,质真如假。明显可见,上德即上得,浴,即洗浴、不得、净。上得如不得,这样理解“上德如浴”,才和这一段话语义保持了一致。浴,本字有解,当从本字,再求通假,便是本末倒置了。
  
  6,“江海所以能为百浴王者,以亓善下之,是以能为百浴王。”(通行本第六十六章)。
  
  川流湖泊溪涧等等小水都可浴,但能成为百浴之王者只有大江大海。因为江海善于居下,容纳百川,大水充盈,污浊自然无存,何浴之有?无浴,乃无为也,才能成为百浴之王。
  
  三,一切修行,浴神而已。
  
  老子浴神二字,已经告诉我们修行最基础行持是什么了。但净此心,令其无染,就是修行。一切修道,其根在此。浴到最终,一切污染清除干净,唯独一心明明了了,这就是所谓的浴,神不死。所以,老子以开悟者口吻提醒我们,“修除玄之染污,能如玄原本便无瑕疵吗”?原本没有瑕疵,老子何其高明。
  
  浴,从修行角度看,确实比谷字恰当。浴字既有损之又损的无为之功用;也有浴,神不死之修行关窍。根器大者,浴神不死四个字,就能使其开悟。而谷字,最深刻者,只能得见其虚无。关键在于帛书本和简本原本就是浴字,后人不解,改成谷字,抹杀了老子修行层次。
  
  浴,我们能做到吗?真的修除了污渍,达到高度,此心就没有瑕疵了。就不再是有身之小心,而是无身无家无国无天下之大心了,也即老子所说的“浑心”。如此非世俗之大心,正是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