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老年报 高等院校该对老年教育有所担当

 z足迹j 2014-06-03

高等院校该对老年教育有所担当

作者:本报记者 郭娟娟    来源:本站原创    更新时间:2014/5/29 9:59:03  责任编辑:  立新

     近日,以“老年教育30年——实践、创新、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高峰论坛在浙江召开。论坛邀请了全国各地以及港澳地区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老年教育工作者参会,精英们汇聚一堂,共话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积极应对老龄化?老年教育学界的专家们认为,老年教育是精神养老的最好途径之一。而高等院校发展老年教育是符合国际化发展的,是大势所趋。

      专家访谈
      希望高等院校更加重视老年教育
      ——访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会长俞恭庆
      在此次高峰论坛间隙,记者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副会长、上海市老年教育协会会长俞恭庆聊起了有关老年教育的话题。
      他说自己非常关心高校发展老年教育的话题,他认为只有高等院校进一步重视,意识到老年教育的重要性,老年教育才能真正得到大力发展。他多年来都参加上海教育部门重点课题的选定,发现在许多政府职能部门,如教育部门、科学院每年的重点课题研究中,关于老年教育研究的课题几乎没有。同时,在国内一些顶尖的高等院校专门从事老年教育研究也少之又少。所以,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的呼声到达最高决策层非常难,这也是为什么老年教育从顶层设计上得不到大力支持的原因之一。
      他告诉记者,前几天的最新数据统计,上海老龄人口已经达到常住人口的27.1%,进入深度老龄化,而老年教育的发展却远远跟不上老龄化的发展,这让他万分着急。他说,事实上,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那一代人,他们的教育过程,大多都是后来通过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弥补”的,他们学习的欲望非常强烈,许多学习理工科的人晚年在文化艺术学科取得一定成就,充分说明了他们需要学习的需求。
      目前,老年教育的发展相当大一部分靠退下来的老领导来推动,他们是中坚力量,中流砥柱。就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所提到的“重视老年教育”这六个字的背后,也是许多老同志积极推动的结果。如今,这些老同志又能干多久呢?
      “我最近学习了中组部关于管理老干部工作的精神,觉得以后退下来的老领导兼职的会越来越少,如果是这样,老年教育的发展可能会变得艰难。”他希望媒体能多呼吁,他说自己总在主流媒体和权威媒体上寻找关于老年教育的报道,真正有导向性和有思想性的文章很少。
      专访即将结束时,一旁,上海老年大学上海大学分校校长毛杏云插起话来,她说关于老年教育的发展,她也一直在思考。“教育”二字,有自己的界定、属性、意义与范畴。而高校发展老年教育的氛围和层次,那肯定是不一样的。它肯定 不能像社会办学、社区教育等等那样门槛较低,但办好了一定是高规格、有引导性的。
      说着,俞恭庆拿出一份材料向记者展示,上海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国家和地方高等院校老年大学的名字映入眼帘,他们将一起座谈高等院校老年大学的发展……

      论坛声音
      高等院校该担当老年教育的重任
      在论坛上,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鸣,他演讲的内容是关于高校如何发展老年教育的。他说,高等学校要不要办老年大学?为什么要办老年大学?在社会上和学校内部一直有不同看法。有人认为,高等学校是有国家投资、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是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学校教育资源有限,要用在刀刃上,办老年大学是资源流失、是不务正业。杨德广认为,老年教育既是社会老年化的必然产物,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高等教育的“为社会服务”职能包括为地方继续教育、终身教育服务,因此学校要担当办好老年大学的重任。
      杨德广说,在举办老年大学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在现代社会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医疗、福利,更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发展、延续和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杨德广访问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时,就特意考察过他们的老年教育。其实,美国一开始对老年教育也是有争议的,采取拒绝和歧视的态度,认为只要关注老年人的医疗、福利等就可以了,后来他们也意识到要给予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于是许多著名的大学对老年人开放,规定国立大学允许老年人参加课程学习,享受免费或减费听课等。
      “斯坦福大学等名校还建立了老年寄宿学校等。日本人的观念是多建一所老年学校,少建一所老人医院。”所以,他认为,高等学校要发展老年大学,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提供必要的办学条件,其次是要选一位好校长和精干的工作班子;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等;从老年学员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出发,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相关链接
      高校老年大学校长座谈老年教育发展
      5月25日,全国高校老年大学发展联盟筹备座谈会在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举行。该座谈会由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老年大学、上海东华大学老年大学倡议发起,邀请了北京师范大学老年大学、浙江大学老年大学、厦门大学老年大学等10所老年大学共同探讨如何促进高校老年教育的发展。
      座谈会上,各个高校老年大学校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校长阮兴树向记者介绍起了他们的办学经验。他说上海师范大学办老年教育起始于1997年,从最初的7个班级204名老年学员,发展为如今的188个班级5100多名学员,走过了14年的历程。多年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帮助他们协调好学校教室、设备和教师等资源,充分支持老年教育。
      他说:“我们高等学院办老年大学,是‘大学’办‘大学’,我们会遵循教育的一些基本规律,有一套教学模式。我们不办沙龙、俱乐部、学习团队,只开设课程,并将其学制化。比如摄影班,初级班一年,要让学员学会照相;中级班两年,要让学员拍好照片;高级班两年,要学习专题摄影,每一步都有教学提纲和教学规划、教学目的。”
      如今,上海师范大学老年大学已形成一定规模,是所有高校老年大学里的“佼佼者”,面向社会老人开放。但近年来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人数激增,此后他们打算稳定规模,“提升内涵”是他们发展的主要方向。
阮兴树说:“大学培养人具有‘贵族’精神,而我们培养出的老年学员都是有品味的人,是老人中的‘贵族’。”他说道,目前社会上的老年大学“一座难求”,而他们是“一师难求”。
      相比之下,还有许多高校老年大学发展缓慢,他们大部分学员较少,资源调动起来也非常困难。西安交通大学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刘斌告诉记者:“我有一个切身体会,每次报名填写‘文化程度’那一格时,许多老人的手就会颤抖地写不下去,他们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仅有‘小学’文凭,他们特别渴望到我们这样的高校上老年大学,一听到我们的名字,许多老人就很景仰,他们太需要一个这样的学习环境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