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辨别谎言

 昵称535749 2014-06-04
译者: shanmididi 原作者:MARIA KONNIKOVA

发表时间:2014-06-04|纽约客

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长期研究后发现,确实有一个特定的特征可以有效辨认说谎者。


2008年1月27日,佩尼·布德罗12岁的女儿卡里萨在家乡加拿大布里奇沃特失踪。当天下午,母女俩曾在一家杂货店停车场发生过口角。布德罗称,他们当时就“典型的青春期问题”在进行一场“推心置腹的”谈话。晚上7:30,出于担心,布德罗给几个朋友和老师打了电话,但他们也没有任何消息,于是她报了警。到了第二天,卡里萨仍下落不明,布里奇沃特警局开始通知其他辖区。警方发布了媒体警示,并开始进行全面搜寻。

1月29日,警局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佩尼悲痛欲绝地恳求女儿回家,她的恳求视频在电视上广为播出。2月1日,她再次发出呼吁。她恳求,任何人如果知道关于她女儿下落的任何消息,都请立即与她联系。接着,搜寻人员进一步增加,当地居民都参与进来,帮助寻找这个女孩,他们称其为“布里奇沃特的女儿”。然而,卡里萨仍下落不明。

2月9日,卡里萨失踪后两周,终于被找到了。一名妇女在331号高速公路上靠边停车,让她9岁的儿子避开过往车辆的视线去上洗手间。这条高速公路沿拉哈夫河而行,穿过布里奇沃特。她听到儿子的尖叫声,赶紧冲到他身边:就在河岸上,他看到了属于人体的脚趾伸在雪地外面。布里奇沃特警方很快验明尸体正是卡里萨·布德罗。她腰部以下赤裸,身体在严冬中已经冻硬,一条白色小熊维尼内裤挂在膝下。五天后,警方宣布失踪案件已正式作为凶杀案展开调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一直都在说谎。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花了四十年多年研究人们说谎这一现象,他说,我们在与一个陌生人或熟人之间十分钟的日常谈话中,平均要说三次谎。几乎没有人会根本不说谎,甚至有人声称在十分钟之内会说十二次谎。例如,谈话一开始我会说多么高兴见到某人,而其实我一点都不高兴。我可能接着会说,我在波士顿长大,严格来讲这也是谎话,因为实际上我是在城外大约四十分钟的一个小镇上长大的。我会说某人的工作听起来很有趣,或者恭维他的(土气的)领带或(丑陋的)衬衫,而其实并非如此。如果这个人提到他喜欢市中心的某个餐厅,而我曾在那儿有过不快的经历,我很可能只是点头笑着说,是的,那地方很不错。相信我,我们经常想都不想就开始说谎。

几乎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会说谎。费尔德曼的研究表明,无论是在最亲密的关系(婚姻)中,还是在完全偶然的场合,我们都会常常说谎。有些谎言微乎其微,如“你看上去好像瘦了”,有些谎言则比较严重,如“我没有和那个女人上床”。这些谎言有时候无关痛痒,有时候却并非如此。

我们很多人相信,如果别人在说谎,我们能够看出来。长期以来,有一种民间说法,称人的面部和身体的细节会表明某人是否在说谎。比如,说谎者不敢直视你的眼睛。他会向上或向旁边看,好像在找什么东西。说谎者坐立不安,似乎莫名其妙地紧张。有时候,他会抠耳洞或拉耳朵。他会犹豫不决,似乎无法确定他想要告诉你什么。然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学家琳恩·布林克说,这些都是“无稽之谈”。布林克教授主要致力于研究如何测谎,她说:“实证根本证明不了这一点。”

我们对说谎者的认识与现实——如布林克所说,“匹诺曹的鼻子”并不存在——之间的差异无疑解释了为什么尽管我们信心十足,而我们要辨别谎言也无异于瞎子摸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名誉退休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花了半个多世纪研究情绪和欺诈的非语言表现。多年来,他总共研究了超过15,000个对象,让他们观看人们说谎或说真话的视频,内容从目睹截肢到目睹盗窃的情绪反应,从政治观点到未来计划,形形色色。这些研究对象成功辨别谎言的几率大约是55%。而至于是哪一类谎言或真话,则无关紧要。

后来,埃克曼确实发现了一个有用的特征——微表情,即非常快速的面部动作,平均持续十五分之一秒到二十分之一秒之间,微表情是极为难以有意识地加以控制的。但是,这些微表情稍纵即逝、极其复杂,未经训练的人不可能辨别:在埃克曼的15,000个研究对象中,只有50个人能够始终如一地辨认出来。

布林克认为,现有的关于欺骗的描述中有着并不十分合理的东西。为什么我们对如此必要的技能却无法掌握?如果我们需要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欺诈行为的这些警示信号,那么就算学会了也不会有多大用处。“从人类发展的进化论角度来看这并不合理,”布林克说,“如果我们能够发现谎言和欺诈,这对人类难道不是有用的吗?”

也许未经训练的“我们”在测谎这件事上并非那么无能。也许可能仅仅是因为研究者们一直关注于错误的方向。关键并不在于有意识的测谎,这是一个被迫的是或否的判断。也许正相反,我们的能力在于我们的潜意识知觉:这种知觉我们“踏破铁鞋无觅处”,可是当我们不去寻找它的时候,却“得来全不费工夫”。“因为测谎是一种适应性技能,它帮助我们远离骗子、结交诚实的人,它并不一定非要是有意识的警钟。它可能更加微妙,”布林克说,“更像是你真的觉得不想借给这个人二十块钱,或者你要和那个家伙第二次约会的确感觉没那么兴奋。”布林克和她的同事们决定把精力集中在论证潜意识测谎。

据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月的《心理科学》杂志上登出,伯克利研究小组让学生们观看一个视频,视频上一个被怀疑偷了一百元钱的嫌疑人正在被讯问。与真实审讯中一样,犯罪嫌疑人回答了两类问题:基本问题,如“你穿什么衣服”,“外面天气如何”和目标类问题,如“是你偷的钱吗”,“你现在在说谎吗”。有一半的嫌疑人在说谎,另一半说的是真话。每个参与者观看了一个说真话的视频和一个说谎的视频。

接下来,学生们完成了一个简单的评估:视频中被审讯人是否说了真话?和以前的研究结果一样,布林克的研究对象在被问到直接的问题时,他们辨认谁说了真话、谁说了谎话的几率依然无非是碰运气。

随后,学生们参加了两个潜意识测谎任务之一。在每个任务中,他们看到两个被审讯人的静态照片,以及与真话有关联的词,如“诚实”和“真实”,或者与谎言有关联的词,如“欺诈”和“不诚实”。他们的目标是要尽可能快速准确地将这些词进行分类,归为真话类还是谎言类,而无论他们看到的照片上的面孔是怎样的。如果屏幕上出现“真实”,他们要尽快按下按钮,将其作为一个真话词归类。

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参与者的潜意识本能显著提高。在这两项研究中,当这些与真话或谎话有关的词与视频中曾出现的相应的欺骗或真诚的面孔同时出现,参与者都明显能更加快速地将这些词正确归类。看到说谎者的脸让人们能更快地归类与说谎有关的词,而看到诚实人的脸则让人们能更快归类与真话有关的词。“当你看到说谎者的脸,欺骗的概念在你的脑海中被激活了,你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布林克推测说,“目前还不清楚我们的潜意识能够准确感知百分之多少的谎言,但这种辨别能力肯定是存在的。”

潜意识辨别能力似乎在更加生活化的情形下也能发挥作用。曼海姆大学的另外一个小组此前也曾进行过一系列独立研究,其中心理学家马克-安德烈·莱因哈德和他的同事们发现,学生法官在有更多时间思考的情况下,其测谎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但条件是,在那段思考的时间内,他们思考的是除了他们需要评判的案件之外的事项。如果他们需要做出即时判断,那么其判断的正确性无异于碰运气。如果让他们有意识地深思熟虑,结果也是一样。但是,如果他们无法有意识地深思熟虑,例如,让他们完成一个费时费力的找单词游戏,那么他们判断的准确性就得到了显著提高。莱因哈德得出的结论是,在潜意识思考的情形下,大脑能够捕捉到我们的头脑有意识时无法感知到的微妙线索,将它们整合而得出更完整的判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布林克还在达尔豪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这所大学位于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离布里奇沃特约一个小时的路程。过去一年,她一直在研究通过电视寻找失踪亲人的人们身上欺骗的迹象。她收录了几十盘磁带,还有这些案件的最终结果——这些案件中有一半,最后都证明了呼吁寻找失踪者的人事实上就是罪犯。她和她的导师史蒂芬·波特一直在分析收集真正痛苦忧虑的人和那些伪装的人之间的不同特征。长期以来,他们已经收集了这两类人之间始终有差异的一系列行为信号。

2008年1月29日下午,布林克独自待在办公室,那是在心理学系背后角落里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她把电视调到当地新闻,屏幕中间是佩尼·布德罗,正含泪祈求女儿平安归来。布林克皱起了眉头。有些不对劲。“有些事情不大对,”布林克回想起自己当时这样想道,“佩尼向我发出了一些危险信号。”

布林克在担忧之下,告诉了她的导师她所观察到的事。他同意她的看法,但是他们的资料并不完整,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未经证实。布林克只是基于其微妙预感做出了判断,而没有其他根据;她对她的直觉也没什么信心。他们等着看案情会如何进展。

6月14日,四个月的深入调查后,布里奇沃特警察局长布伦特·科洛赫斯特宣布,该案终于有了进展:佩尼·布德罗已被逮捕,并被控以一级谋杀罪。

如今,布德罗正在服无期徒刑。她承认谋杀了卡里萨——她在法庭上说,她想要挽救自己与男友摇摇欲坠的关系,他告诉她,她必须要在他和孩子之间做出选择——并平静地详述了她女儿的最后时刻。(布德罗说,当她跨坐在女儿胸部,用麻绳勒死她的时候,卡里萨最后说道:“妈妈,不要。”)

如果是今天,布林克会带着她的预感去警局吗?“我现在有更多数据能够支持我的判断,”她告诉我说,“是的,把我的想法告诉警方,可能有助于帮助他们调整他们的调查方向。但这绝非灵丹妙药。”说谎的蛛丝马迹都只是线索而已。它们可能是错的,可能是误导性的。不管你有多少信息,不管你受到过多少小时的培训,你都永远不可能像匹诺曹一样有一个准确无误的鼻子来指导你。而最坏的情况下你会怎样?你会对自己说谎的能力如此自信,你的意识无疑会阻碍你的潜意识知觉。我们可以辨别谁在说谎,只要我们不要思考太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