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病用药[刘文澄]

 johnney908 2014-06-04
3.1 白芷
白芷气味辛温,无毒。主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头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
白芷处处有之,吴地尤多。根长尺余,粗细不等,色白气香。白芷臭香色白,气味辛温,秉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妇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者,经云:阳明胃脉,其气下行而主阖。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白芷辛温,秉阳明燥金之气下行,则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可治也。治寒热头风侵目泪出者,白芷芳香,气胜于味,不但秉阳明燥金之气下行,且秉阳明中土之气上达,故寒热头风侵目泪出可治也。土主肌肉,金主皮肤,白芷得阳明金土之气,故长肌肤。面乃阳明之分部,阳气长,则其颜光,其色鲜,故润泽颜色。白芷色白,作粉如脂,故可作面脂。
白芷秉阳明之燥气,本经络所过之寒气皆可去。眉棱骨痛,阳明经所过,用之效果显著。

3.2 葛根
葛根气味甘辛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葛处处有之,江浙尤多。春生苗,延引藤荃,其根大如手臂,外色紫黑,内色洁白,可作粉食,其花红紫,结实其仁如梅核,生嚼腥气。《本经》所谓葛谷者是也。
葛根延引藤蔓,则主经脉,甘辛粉白,则入阳明,皮黑花红,则合太阳,故葛根为宣达阳明中土之气,而外合于太阳经脉之药也。主治消渴身大热者,从胃腑而宣达水谷之津,则消渴自止。从经脉而调和肌表之气,则大热自除。治呕吐者,和阳明之胃气也。治诸痹者,和太阳之经脉也。起阴气者,藤引蔓延,从下而上也。解诸毒者,气味甘辛,和于中而散于外也。
愚按:仲祖《伤寒论》方有葛根汤,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又治太阳与阳明合病。若阳明本病,只有白虎、承气诸汤,并无葛根汤证,葛根主宣通经脉之正气以散邪。
卢子由曰:“《本经》痹字与风寒湿松合之痹不同,如消渴、身热、呕吐及阴气不起,与诸毒皆痹也,故云诸痹。”
葛谷气味甘平,无毒。主治下痢,十岁以上。
葛花附气味甘平,无毒。主消酒,《别录》治肠风下血。《本草纲目》附。
葛叶附主治金疮,止血,格傅之。
《别录》附,葛蔓附主治卒喉痹。烧研,水服方寸匕。
葛根甘平遇热药则上达,配伍寒凉药则下趋,宣痛闭塞。

3.3 藜芦
藜芦气味辛寒,有毒。主治蛊毒,咳逆,泄痢,肠癖,头疡,疥瘙,恶疮,杀诸虫毒、去死肌。
藜芦一名山葱,所在山谷有之。茎下多毛,三月生苗,高五六寸,茎似葱,根色青紫,外有黑皮裹茎,宛似粽榈,根长四五寸许,黄白色。
黎芦气味辛寒,其根黄白,外皮黑色,秉土金水相生之气化。土气运行,则能治蛊毒。金气流通,则能治咳逆。水气四布,则能治泄痢肠癖也。治头疡疥痛,金制其风也。治恶疮,水济其火也。杀诸虫毒,土胜湿而解毒也。土主肌肉,故又去死肌。
藜芦善吐风痰,风痰在上者,用之催吐立竿见影。

3.4 麦门冬
麦门冬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羸瘦短气。久服轻身不老,不饥。
麦门冬,门古字从菠,葺,藤艾不绝也。始出函谷、川谷,叶如细韭,凌冬不死,根色黄白,中心贯通,延蔓相引,古时野生,宛如麦粒,故名麦冬。
今江浙皆漪植矣。一本横生,根棵连络,有十二枚者,有十五枚者。所以然者,手足三阳、三阴之络共有十二,加任之尾聆,督之长强,共十四,又加脾之大络,共十五,此物性之自然而合于人身者也。唯圣人能体察之,故用麦冬以通络脉,并无去心二字,后人不详经义,不穷物理,相去心久炙,今表正之。
麦门冬气味甘平,质性滋润,凌冬青翠,盖秉少阴冬水之精,上与阳明胃土相合。主治心腹结气者,麦冬一本横生,能通胃气干四旁,则上心下腹之结气皆散除矣。伤中者,经脉不和,中气内虚也。伤饱者,饮食不节,胃气壅滞也。麦门冬秉少阴癸水之气,上合阳明戊土,故治伤中,伤饱,胃之大络,内通于脉,胃络脉绝者,胃络不通于脉也。麦冬颗分心贯,横生土中,连而不断,故治胃络脉绝。胃虚则羸瘦,肾虚则短气,麦冬助胃补肾,故治羸瘦、短气。久服则形体强健,故身轻,精神充足,故不老不饥。
麦门冬一本横生,凌冬青翠,得少阴水精,横生土中得太阴精气,少者根棵连络十二枚,得之多者十五枚,正合人身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因此,百脉空虚之阴精不足者用之得阳药化则精微四布。

3.5 石膏
石膏气味辛,微寒,无毒。主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
石膏出齐庐山及鲁蒙山、判州、彭城,钱塘亦有。有软硬二种,软石膏生干石中,大块作层,如压扁米糕,细纹短密,宛若束针,洁白如膏,松软易碎,烧之白烂如粉。硬石膏作块而生,直理起棱,如马齿坚白,击之则段段横解、光亮如云母、白石英,有墙壁。烧之
亦易散,仍硬不作粉。今用以软者为佳。
石膏质坚色白,气辛味淡,纹理如肌胰,坚白若精金,秉阳明金土之精,而为阳明胃腑之凉剂,宣剂也。中风寒热者,风乃阳邪,感阳邪而为寒为热也。金能制风,故主治中风之寒热。心下逆气惊喘者,阳明胃络上通于心,逆则不能上通,致有惊喘之象矣。口千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者,阳明之上,燥气治之,口干舌焦,燥之极也。不能息,燥极而阳明之气
不和于上也。腹中坚痛,燥极而阳明之气不和于下也。石膏质重性寒,清肃阳明之热气,故皆治之。秉金气则有肃杀之能,故除邪鬼。生产乳汁,乃阳明胃腑所生。刀伤金疮,乃阳明肌肉所主。石膏清阳明而和中胃,故皆治之。
《灵枢经》云:两阳合明,是为阳明。又云:雨火并合,故为阳明,是阳明上有燥热之主气,复有前后之火热,故伤寒有白虎汤用石膏、知母、甘草、粳米,主资胃腑之津,以清阳明之热。又,阳明主合而居中土,故伤寒有越脾汤。石膏配麻黄,发越在内之邪,从中土以出肌表,盖石膏质重则能入里,味辛则能发散,性寒则能清热。其为阳明之宣剂、凉剂者,如此。
石膏辛入太阴行湿,寒入阳明清热。诸书妄传石膏大寒,乃不明经旨。


3.6 枳实
枳实气味苦寒,无毒。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
枳实出河内、吝西及江湖州郡皆有。近时出于江西者为多,其木如橘而小,高五七尺,如橙,多刺,春开白花结实,至秋始成。《周礼》云:橘逾淮而北为枳,今江南枳橘皆有,江北有枳无橘,此是种类各别,非逾淮而变也。七八月采者为枳实,九十月采者为枳壳。
愚按:实者乃果实之通称,言实壳亦在其中矣。
枳实气味苦寒,冬不落叶,秉少阴标本之气化,臭香形圆,花白多刺,镶肉黄白,又得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者,得阳明金气而制风,秉少阴水气而清热也。除寒热结者,秉少阴本热之气而除寒,标阴之气而除热也。止痢,长肌肉者,得阳明中土之气也,五脏发源于先天之少阴,生长于后天之阳明,故主利五脏,得少阴之阴,故益气。得阳明之气,故轻身。
仲祖本论,有大承气汤,用炙厚朴、炙枳实。小承气汤,用生厚朴、生枳实,生熟之间,有意存焉。学者不可不参。


3.7 天花粉
古称栝蒌根,气味苦寒,无毒。主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安中,续绝伤。
栝蒌根所在皆有之,三四月生苗,延引藤蔓,七月开花浅黄色,实在花下,大如拳,生青至九月熟黄,形如柿,内有扁子,壳色褐,仁色绿,其根直下,生年久者,长数尺,皮黄肉白,入土深者良。《本经》气味、主治合根实而概言之。至陶弘景以根名天花粉,又名瑞雪。后人又分实名栝萎,子名瓜栝仁,功用遂有异同。
栝篓根入土最深,外黄内白,气味苦寒,盖得地水之精气,而上达之药也。其实黄色内如重楼,其仁色绿多脂,性能从上而下。主治消渴、身热者,谓启在下之水精上滋,此根之功能也。治烦满大热者,谓降在上之火热下泄,此实之功能也。补虚安中,续绝伤,合根实而言也。水火上下交济,则补虚而安中,藤蔓之药能资经脉,故续绝伤。
《尔雅》云:栝蒌根实补虚安中者,热却则中安,亦即所以补液之虚耳。
栝蒌根气味苦寒凡心下胁肋灼热者,属于阳明,少阳郁热,柴胡桂枝干姜汤配伍深意即在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