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一)

 夜行人的家 2014-06-04
本帖最后由 合易心理 于 2014-5-28 16:14 编辑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戏中尽情地绽放无邪的笑容、释放生命的活力。有些家长会担心孩子太爱玩影响学习怎么办,但玩耍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在游戏中,孩子的智商、情商都会得到锻炼,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当然你可能会说你家的孩子玩是玩了,怎么好像智力也不见增长呀?别急,看下去,你可能就会有答案了。


关于游戏是什么其实很难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简单的说游戏是需要人们亲自去参与并在过程中体会到愉悦感的一类活动。这些活动分为智力型和活动型两大类,智力型包括下棋、积木等较为静态的活动,而活动型包括追逐、接力、球类等一系列力量感更强的活动。


游戏还可以按其他标准进行归类,比如分为室内开展和室外开展、不需要设施和需要设施(需要设施还可以分为人工设施和天然设施)、自娱自乐和与他人同乐。不同类型的游戏对儿童的影响也会有所不同。


游戏究竟对孩子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简单说来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身体发育

儿童的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都没有发育成熟,在游戏中(特别是活动型游戏)儿童充分活动了躯体,有利于肌肉的发育.而游戏中的各种刺激以及手脚的动作都会影响大脑的兴奋性,促进大脑的发育。


2、在游戏中认识世界

孩子最初来到世界上时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正是在与他人的互动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探索中,他们知道了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并学会了如何借助外在事物达到自己的目标。研究发现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有了对高度的知觉,当儿童第一次站在滑梯的顶端时,他可能会感到害怕,但通过尝试,他知道了如何安全地滑下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他知道了滑梯是怎么回事,同时对物体下落这一现象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游戏过程中,孩子的智力得到了一定的开发。记得我读高中的时候,为各种立体几何图形的变换头痛不已,而坐在我身后的一个男生面对几何题轻松自如,他说这些其实就是他小时候玩的七巧板和积木。这句话在当时就给了我很大的感慨,儿童时期一些看起来仅仅是娱乐的活动在十几年后却让一个人拥有灵活的思维,游戏对儿童而言真的不仅仅是游戏。当然这里顺便解答了一些家长的疑问:为什么游戏并没有让他们的孩子显得更聪明?这可能是与课程的设置有关的,小学时的课程多以机械记忆为主,对思维的要求较低,一些灵活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太多机会表现出来。当孩子进入初高中,随着课程变得更加灵活,早期游戏获益才慢慢显现出来。


3、成功体验激发探索欲望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


在游戏中,儿童学会了怎样更好更快地解决任务(比较堆起好看一个积木)或在比赛中胜出,这给他们带来了成功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又会激发他们发现问题、寻求解决方法的探索欲望,在以后面对各种现象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形成强烈的好奇心。要知道,好奇心可是创造力的源泉哪。


4、在同伴游戏中学会规则

游戏,特别是与他人共同进行的游戏其实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过家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游戏中孩子们会共同制定出各种规则并要求每一个人遵守规则,一旦哪个孩子不遵守规则,他就可能遭到其他孩子的排斥。如果想改变自己在同伴中的形象,这个孩子就要改掉自己原来一些不恰当的行为。这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学习的过程,通过对自己失败经历的感悟和对其他儿童行为的模仿,孩子知道了哪些行为才是能被他人接受的。这比父母的说教印象更深刻,效果也越好。


同伴游戏中往往包含着竞争与合作的成份,孩子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调整自己在一个群体中的行为,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游戏就像是一个小学堂,让孩子知道如何恰当地行为,又像一个练习室,允许孩子尝试错误而不会付出太沉重的代价。


5、让孩子快乐成长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却又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现在的孩子学业负担太重,本来属于他们的游戏空间受到各种学习任务挤压。即使在幼儿园,孩子的玩乐时间也比以前要少得多。中国追求超前教育,家长都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各个学校能以超前学习作为噱头吸引家长的眼球,不过是因为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跑得更快些,而游戏渐渐成为孩子的奢望。把游戏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孩子快乐地成长,这一点和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一样重要。

(本文作者是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学生郑惠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