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仙橋(三)【圖文】

 還舊樓主. 2014-06-04


      21、杜月笙投入黄金荣门下当小脚色时,住在黄宅的灶披间。后来他靠贩卖烟土和开赌场发家,终于“泥鳅变鲤鱼”,成为法租界的“教父”。他娶了几房太太,有多处房子仍嫌不够住,决定自造公馆。黄金荣见状,慷慨地将自家在华格臬路(今宁海西路180-182号)上两亩地皮送给杜和张(啸林)。1920年代,两家各造一幢同样格局的房子。头进中式,两层楼;二进西式,楼三层;两宅中间隔一道砖墙,开一扇便门。宁海西路的“杜公馆”比起东湖路的“杜公馆”那要差多了。解放后此宅归某单位使用。
 
青帮大亨右起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
 
左为杜月笙在办公室,右为帮票
 
       22、基督教青年会(简称青年会),英文简称“YMCA”,是一个具有基督教性质的社会服务团体,在我国已有100多年历史。坐落在敏体尼荫路(今西藏南路)的八仙桥青年会会所于1929年10月动工兴建,3年后落成。八仙桥青年会新会所落成后四川路会所被称为分会。大楼设计团队由当时中国建筑界精英组成:李锦沛、范文照、赵深,并由江裕记营造厂施工。这些海外学成归来的中国建筑师们不满足于仿照西方古典主义形式,在这幢大楼设计中进行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的尝试,实践“简朴实用式略带中国色彩”的理念。八仙桥青年会大楼就是这种思潮的产物。其建筑特点以现代为主,局部带有中国的传统民族形式,尤其是装修部分。大楼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10层,平面呈凹字形,分成三块,外观好像北京前门城楼,蓝色琉璃瓦屋面。沿西藏南路部分为正立面,顶部有双檐,两檐间有一层房屋,飞檐翘翼,檐下饰斗拱。八仙桥青年会在解放后,一度改为淮海饭店。文革期间青年会停办,1978年后,其产权仍交还教会,除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上海基督教青年会等在此办公外,大楼的大部分楼层为青年会宾馆。
 
八仙桥青年会会所
 
延安东路西藏南路南望
 
       23、图1:西藏中路武胜路口北望,图中右侧高楼为福州路口的大中華飯店,还能见到“金城老正兴饭店”店招(190号);近左侧是新樂園点心店(西藏中路149号),隔壁151号是祥豐百貨店。图2也是这个路口,不过要转向偏西望。图2:1948年的上海戶外廣告,地點西藏中路武勝路口,圖片右側为通利橡膠五金車料行(西藏中路139号),紧挨图1左侧的新乐园点心店。图3同样的路口,角度偏西南,这张1990年代的新照片让大家看到路口的“申城第一屏”。三张照片,新旧对照,同样的路口,不同的角度,同样的车水马龙,却换了人间。
 
西藏中路武胜路口北望
 
1948年的上海戶外廣告
 
西藏中路武勝路口“申城第一屏”
 
       24、图1为1947年金陵中路龙门路口东望,可惜照片清晰度差,路边店招不易辨认。路右侧有“恒豊绸布莊”(37-43号),往前即柳林路口,再往前右侧路口为黄金大戏院,“中滙内衣公司”店招依稀可辨。图2为1992年此路口。与图1不同的是,当年有轨电车变成了12路无轨电车;因角度关系,图2看不到金陵中路西藏路口。
 
1947年金陵中路龙门路口东望
 
1992年金陵中路龙门路口东望
 
      25、共舞台,位于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433号,原在大世界游乐场内,1930年独立经营,初名齐天舞台,专演京剧。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四大京剧舞台之一。1933年更名为荣记共舞台,1954年改名共舞台。
 
1930年,爱多亚路上的齐天舞台(现共舞台)
 
       26、1937年,虞洽卿路(西藏中路)廣東路轉角处。图1最左侧是“群玉坊”弄口,弄堂旁就是“中央鸟行”(140弄)铺面,上海滩白相人经常光顾此地,市口交关闹猛。图2中有几位小姐也来轧闹猛。     
 
虞洽卿路(西藏中路)廣東路轉角处
 
虞洽卿路(西藏中路)廣東路轉角处
 
       27、图1:延安东路龙门路口西北角,转角处有“興亞大藥房”(928号)、“王新記車行”(中正东路今延安东路932号)。图2:龙门路商贩云集,1932年龙门路街头牙医。
 
延安东路龙门路口西北角
 
1932年龙门路街头牙医
 
        28、1938年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街面房子后背有一普安路-龙门路集市,背景“卡萨诺瓦”(后改做新华舞厅,延安东路547号)。查《百业指南》,普安里(普安路33弄)内确有一空地,或许就是这个集市旧址。
   

普安路-龙门路集市
 
       29、图1:1948年,林森中路(霞飛路)普安路(維爾蒙路)口,圖上有“華興西服商店”(林森中路144號),此處現為上海廣場。图2:雲南路愛多亞路口北望,路右侧"越華瑞記香燭棧"(雲南中路10號)、左侧为“盛鼎昌蜜餞行”(11號),遠處大樓為東方飯店。图3:西藏中路武胜路口南望,90号“遠東飯店”,图中的大门上方可以看到“遠東舞廳”四个字,路口105号的小吕宋和大同字号依稀可辨。   
 
1948年,林森中路(霞飛路)普安路(維爾蒙路)口
 
雲南路愛多亞路口北望
 
西藏中路武胜路口南望
 
       30、八仙桥地处三界,这里的集市不同于静安寺庙会,常常有法国人、葡萄牙人和中国人一起摆摊,不单卖笋干、豆腐,也卖奶酪、面包。街头巷尾小商小贩川流不息,各种行当都能在此施展拳脚,营生牟利。
 
银元贩子
 
豆腐摊
 
大饼油条粢饭摊
 
修鞋修伞摊
 
眼药水贩子
 
代写书信的老先生
 
1930年代经营油豆腐线粉汤的小吃摊,在冬天还会供应汤年糕
 
一头卖甘蔗一头收旧货,混搭经营,赚点小钱,小贩正在“用餐”
 
街头小吃摊,小囡最爱

歡迎進入個人圖書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