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杨柳依依寄深情(一)

 杏坛归客 2014-06-05

杨柳依依寄深情(一)

杨柳依依寄深情(教育日记294)

——漫话古代文人笔下的柳(一)

2008年5月6日

    柳,是我们今天绿化所见到的最普通的一种树,它虽无让人欲醉的馨香,也无娇艳绚丽的奇葩,但它以枝叶婆娑的姿态、婀娜多变的造型,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也是历代文人骚客歌咏的对象。作为生活在农村的人们,童年的记忆中总少不了柳树的一笔:是它,在春风的吹拂下,长出鲜嫩的小芽,最早向人们传递春姑娘的讯息,孩子用它的枝叶制成柳笛,吹出了一年的希望;夏天,它绿叶如盖,参差披拂,洒下浓荫,让辛劳的游子和劳作的人们在其树下休憩;秋风吹起,它悄悄褪去一身繁华,把全身的树叶奉献给母亲大地;冬季雪花飘舞的时候,它苦守缄默,暗暗孕育新的生机,渴望着生命的又一次轮回。当我们漫游郊野,绿柳那轻盈婆娑的丰姿,展示着意态万千、欣欣向荣的青春气息,把大千世界装饰得妩媚动人。

    柳属于杨柳科,品种繁多,据知已有3000多种,遍布世界各地。我国的柳树品种也多达50余种,尤以垂柳、河柳、旱柳、杞柳、黄花柳、长叶柳居多。柳树可种可插,极易成活。“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柳的生命力多么旺盛。柳树姿态优美、秀色可餐,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很喜欢柳树,人们借柳抒情,通过感情渲泄,以柳入诗,写下了不知多少美妙动人的诗篇。   

    柳能寄托人们的思念之情

    作为我国古代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有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小雅·采薇》)咏柳名句,作者借助柳絮依依,寄托怀往之情。从此,柳便与人间的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到汉代即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据《三辅黄图》中记载,汉人送客至灞桥(在古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东),往往折柳赠别,即折柳用以牵系行人(“柳”与“留”谐音),表示送行者依依不舍的别情。相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忆秦娥》一词中的“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也即指此事。唐代诗人戎昱《移家别湖上亭》云:“柳条藤蔓系离情。”

    古诗咏柳常常与抒写离情别绪融为一体。乐府横吹曲辞中有《折杨柳》,所收大抵是汉魏六朝时的作品,其内容不外是写折杨柳赠别,所谓“曲城攀折处,唯言怨别离”(南朝·陈·岑之敬:《折杨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也都作有《杨柳枝词》,内容承继乐府旧曲《折杨柳》,而又有所创新,白居易在《杨柳枝词八首》(之一)中便写道:“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我们从白居易《杨柳枝词八首》(之八)“人言柳叶似愁眉,更有愁肠似柳丝。柳丝挽断肠牵断,彼此应无续得期”,又可看出这类诗作的确是咏柳与抒写离情别绪水乳交融在一起的。

    折柳赠别,多在春天。桃红柳绿,莺歌燕舞的春景与无计可消除的离情别绪相互映衬,令人更觉离愁无限,更行更远,所以唐代诗人王维《送沈子归江东》诗写道:“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另外,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因此诗人也常借柳表达依依不舍之情。如雍裕之的《江边柳》:“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诗中女主人公不仅没有折柳赠别,倒希望柳丝绵绵不断,以便把情人的船儿系住,永不分离。

    柳能引起人们无限的想象

在众多树木中,因为杨柳抽丝发芽是较早的,因而常被敏感的诗人拿来作为报春的多情使者。

    古代诗人以其生花妙笔着意描绘春来柳树发芽染绿、装点春色的景致,南朝梁元帝萧绎的《绿柳》可谓这方面较早出现的力作之一:“长条垂拂地,轻花上逐风。露沾疑染绿,叶小未障空。”

最著名的咏柳诗作当属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妇孺皆知的千古名篇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刻画出杨柳曼长的枝条、嫩绿的新叶在春风吹拂中的迷人姿态。

再如王维的《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诗中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与春雨洗过的粉红色桃花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阳春三月、生气盎然的景象。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观察柳絮形状很细致,他的《池上絮》堪称鞭辟入里之作:“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穹不得归。”这里,杨花即柳絮。夕阳胡畔柳絮满天,杨花飘落水面,被水浸湿再也不能飞起来。诗人通过这一细节描绘,体现出陶醉于旖旎的大自然风光的情趣。

柳枝纤细苗条,柳叶瘦长微翘,这些都与美女的身材、眉毛特征相吻合,所以古人也多以杨柳来描摹美女。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以柳叶喻女子漂亮的眉毛,多有特点,以至成了人们赞美女子容貌的习惯用语。如白居易在《杨柳枝》词中唱道:“依依袅袅复青春,勾引春风无限情。白雪花繁空扑地,绿丝条弱不胜莺。”就把柳绿比作婀娜多情的少女,勾勒出一幅美妙的春景图。 

    柳枝柔软细长,春风吹拂,宛如妙龄女子翩跹起舞,婀娜多姿,故古代诗人称之为“柳腰”,并常以此形容女子纤柔的腰身,这从北周诗人庾信的“上林柳腰细,新丰酒径多”(《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与唐代诗人韩偓的“药诀棋经思致论,柳腰莲脸本忘情”(《频访卢秀才》)便可窥见一斑。

春风杨柳美景,又是恋人们谈情说爱的最佳去处,明月作证,杨柳为媒,杨柳自然也就成了爱情的象征。欧阳修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写出了一对情人幽会时的甜美,表达了对自由爱情生活的向往。难怪婉约词人柳永在酒醒之后,发出了“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千古喟叹。

但柳絮飘忽无定,正如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因此杨柳还是古代文人笔下的闲愁象征。贺铸的《青玉案》词:“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用烟草、飞絮、梅雨来状写多而不断、缠缠绵绵的闲愁。

柳条冉冉,随风曼舞,多是借助风的力量使然,敏感细腻的诗人也往往用杨柳讽喻依附权贵而得势的小人。如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诗人以柳喻人,把那些倚仗别人权势而倡狂作态的小人,描绘得淋漓尽致。

柳花,其色如鹅黄,成子后,上有白色绒毛,随风飘落为柳絮。古代咏柳诗不仅描写柳絮随风飘动的情景,而且以此状写他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晋谢安在寒冷下雪之日与儿女们议论文学方面的事情。谢公即景而问:“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谢朗接着道:“撤盐空中差可拟。”而其侄女谢道韫则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则小故事脍炙人口,而谢道韫以“柳絮因风起”状写白雪随风飘落的情景,绘形绘色,贴切新奇,尤其为后人所称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