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化内科】出现哪些症状要到消化内科就诊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6-06

【消化内科】出现哪些症状要到消化内科就诊

  消化内科是研究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胆及胰腺等疾病临床科室。分为胃肠病、肝病、胰胆疾病、内镜和其它疾病5个部分。临床表现除消化系统本身症状及体征外,常伴有其他系统或全身性症状。因此要根据病史、体征、常规化验及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才能得到正确的诊断。下面为您详细说明下哪些症状表现是要到消化内科挂号,一般消化内科疾病的检查诊断方式。

  一.出现哪些症状要到消化内科就诊?

  常见症状的症状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反酸与烧心、便秘、消化道出血、消化不良、腹胀、黄疸等。

  1.腹痛:腹痛的部位,性质{钝痛、胀痛、绞痛、烧灼痛、刀割样痛),程度(隐痛、剧痛、持续性、阵发性),诱因特别是与饮食的关系(餐前、餐后),发作时间(白天、夜间)、体位(平卧、立位、侧卧位)以及伴随症状(发热、寒战、休克等)对疾病的诊断有着很重要价值 。

  急性腹痛常见于腹腔内器官疾病如急性胃炎、肠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急性兰尾炎、胆石症、肠梗阻等。

  慢性腹痛常见于腹腔器官的慢性炎症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慢性肝炎、慢性腹膜炎、慢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腹腔内肿瘤等

  2.反酸与烧心:与反酸、烧心相关性疾病主要有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食管、食道裂孔疝、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球炎、卓——艾氏综合症、以及消化不良、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品、食物、烟酒、咖啡过度等。

  3.呕吐: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

  消化道器质性梗阻:食管、胃或肠内容物下行受阻,而被迫逆行以致呕吐.如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不同部位闭锁或狭窄);稍大的孩子则多为后天性肠扭转、肠套叠、肠梗阻(如常见的蛔虫梗阻)。

  消化道感染性疾病:肠炎、胃炎、阑尾炎由于炎症对于胃、肠的刺激,可呈反射性呕吐,常伴有腹痛、恶心、腹泻、腹胀。

  4.腹泻:

  急性腹泻常见原因有肠道疾病:包括病毒性、细菌性(痢疾、沙门氏杆菌)真菌(霉菌性)、原虫(阿米巴)所至的肠炎及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出血坏死性肠炎、克隆氏病、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抗菌素相关性肠炎,其它原因还有变态反应性肠炎、过敏性肠炎、服用某些易引起腹泻的药物如利血平、5-氟尿嘧啶及新斯的明、泻药等。

  慢性腹泻的常见原因有消化系统疾病如胃部常见的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术等;肠道感染如肠结核、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肠寄生虫病等;肝胆的疾病也会引起腹泻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慢性肝炎、慢性胰腺炎等,另外消化道的肿瘤、吸收不良综合症等。

  5.便血:

  多为下消化道出血,可表现为急性大出血、慢性少量出血及间歇性出血。便血颜色可因出血部位不同、出向量的多少以及血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而异。如出血量多、速度快则呈鲜红色;若出血量小、速度慢,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则可为暗红色。

  6.便秘:

  急性便秘患者多见于各种原因的肠梗阻;慢性便秘多无特殊表现。排出粪便坚硬如羊粪,排便时可有左腹部或下腹痉挛性疼痛与下坠感,常可在左下腹触及痉挛之乙状结肠。排便困难严重者可因痔加重及肛裂而有大便带血或便血。

  6.1.伴呕吐、腹胀、肠绞痛等,可能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肠梗阻。

  6.2.伴腹部包块者应注意结肠肿瘤。

  6.3.便秘与腹泻交替者应注意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

  6.4.伴生活环境改变、精神紧张出现便秘,多为功能性便秘。

  1.询问病史

  病史在诊断消化系统疾病中十分重要。有些消化系统疾病症状突出而体征不明显,其诊断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病史的分析。对待病史首先应着重分析患者的现在症状。

  1.1患病史:有无已经正规医院确诊的消化疾病,如有,目前用药治疗情况及效果如何。

  1.2个人史:工作性质,饮食习惯,烟酒嗜好等。

  1.3.症状询问:患者的主诉症状。

  2.消化内科常规检查

  2.1.一般情况:有无黄疸及蜘蛛痣,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胸腹壁有无静脉曲张及血流方向,心、肺有无异常。

  2.2.腹部检查:

  2.2.1.望诊:观察腹部有无隆起,包块,腹壁静脉曲张等。在皮下脂肪缺乏的消瘦者,腹壁上可显现静脉,不应误作门脉高压;腹壁薄弱松弛者可见到肠蠕动波,不应视为肠道梗阻。

  2.2.2.触诊:检查一般从左下腹开始,按“S”形顺序,由浅入深,分别触诊腹部九个区。腹部有无膨隆、蠕动波、移动性浊音、压痛、反跳痛、腹肌强直、震水音、肠鸣音;如发现肿块则应了解其部位、深浅、大小、形状、硬度、表面情况,有无移动性、压痛、搏动等。注意勿将乙状结肠内粪块、充盈的膀胱、前凸的脊柱、腹主动脉、肾脏、妊娠子宫误认为肿块。

  肝脏触诊: 一般在右锁骨中线上由脐平开始深触诊,嘱受检者深呼吸,当呼气时,指端压向深部;吸气时,施压的指端于原位向肋缘方向触探,如此自下而上,顺序上移,如肝脏增大或下移,右手指腹即可触到肝下缘。随后还要在剑突下触诊。最后触感肝脏的硬度,有否结节、压痛、搏动等。

  脾脏触诊: 取仰卧位或右侧卧位,多用双手触诊法。左手掌置于受检者左腰部7- 10肋处,试将其脾脏从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腹部,与肋弓成垂直方向,随受检者的深呼吸,有节奏地逐渐由下向上接近左肋弓,进行脾脏触诊。如脾脏增大明显,应按三线测量。

  2.3.肛指检查:对消化系肠道疾病、老年患者肛指检查为常规。

  3.消化内科的辅助检查

  3.1.化验检查

  粪隐血试验及尿三胆试验均为简单而有价值的检验方法。胃液分析及十二指肠引流对于胃及胆道疾病可提供诊断的依据。肝功能检查项目多,意义各异,应适当选择。细胞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查对肿瘤的诊断有帮助。自身抗体检查用于消化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

  3.2.超声波检查

  可显示肝、脾、胆囊的大小和轮廓,有助于肝癌和肝脓肿的鉴别,显示胆囊结石、脾门静脉内径,胆管扩张,以及肝、胰囊肿和腹内其他包块。

  3.3.内镜检查

  纤维胃镜用于胃癌早期诊断。ERCP对肝、胆、胰疾病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纤维结肠镜可插入回肠,而纤维腹腔镜可帮助诊断肝胰和腹内包块,确定腹水原因。

  3.4.X线检查

  消化道钡餐和钡灌肠检查对胃肠道肿瘤、溃疡、憩室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胆管胆囊造影有助于判断有无结石;经皮肝胆管造影可区别梗阻性黄疸的原因。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肝脏及其他肿瘤,消化道出血等都有诊断价值。CT和MRI已用于腹内肿瘤的诊断。肝静脉及下腔静脉测压及造影,血流量和耗氧量测定有助于肝癌的诊断。

  3.5.放射性核素检查

  肝扫描、r-照相机、ECT对肝癌等占位性病变可提供诊断依据。应用放射免疫测定(RIA)还可检测肿瘤标志物或消化道激素,对于消化系统的一些肿瘤和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3.6食管压力与活力及胆道压力测定

  测定食管下端腔内压力,对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很有价值。了解食管各段的活力,对诊断和鉴别食管运动性疾病如食管贲门失驰缓症等很有帮助。通过内镜插管胆道测压,对胆道不全梗阻,硬化性胆管炎、胆道闭锁、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等的诊断均有帮助。

  3.7活体组织检查

  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对慢性肝病的确定诊断是最有价值的方法之一。

  4.消化内科的常见疾病

  腹泻、腹痛、便秘、贲门失弛缓症、食管痉挛、食管炎、Barrett食管、咽下困难、食管癌、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轻瘫综合征、肠炎、十二指肠炎、肠结核、胰腺炎、肝硬化、肝癌、病毒性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腹膜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