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询九成宫碑宋拓本印本的梳理(二)关于翻刻本的鉴定与几个常见翻刻体系

 学欧堂 2014-06-06

(06-15原发于“中国书法江湖”论坛)

 

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九成诸疑中最重要的一个。

九成据载自宋时已有翻本,其下各朝屡屡见新,其品种怕是不下于兰亭等帖。翻本有摹本有临本,有仿原碑制者,亦有分石、横石等不同版本。大多拙劣翻本明眼人一眼即可断,全不用校碑(后代很多号称神奇的什么“唐拓”多在此类,捧伪者往往以校碑之通论比较存字,殊不知校字是要在一定基础之上的高阶判断法,连基础都不存的翻本根本遑论校碑)。

说九成的翻本,凭据很关键。让我们来看看传说中的一些凭据:八行“圣上爱一夫之力”之“爱”字上石晕、十四行“匪唯乾象之精”之“乾”字日部中未将石泐误作竖笔、二十一行“随感变质”之“变”字中石擦痕、末行“奉敕书”之“奉”字中竖笔右侧的微缺。如以有效性来说,我的排序是“变”>“爱”>“奉”>“乾”。

“乾”字非常有名,很多翻刻本都拿它来说事儿。中间日部原拓是有一条相当似竖笔划的石泐痕,泐痕中非光滑,然而在不同拓本中的体现与实际观感各不相同,很难找出标准件,翻刻所造此笔除了上不触顶、边缘光滑外也没有什么大不同。所以想用这个断明事情,一不小心反而容易走入迷途,非极熟悉各种拓本特征者建议勿用。

“奉”字的这个微缺同样极依赖于拓工,各宋真本基本均有描墨,更令事实难以捕捉,作伪也容易。有效性很低,同样不推荐。

“爱”字上的石晕可以隔离掉一批翻本,这些翻本大多将石晕处与下连成一整片泐痕。但是,用这个法子不能鉴定最难的案子:秦刻本。秦刻石晕仿造自然,全无痕迹可捉。

最后说“变”字。原石本字中的石擦痕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可做鉴证之标准,我选取了李鸿裔本中的图片来作例:

 

欧阳询九成宫碑宋拓本印本的梳理(二)关于翻刻本的鉴定与几个常见翻刻体系

注意擦痕与笔划之间的位置关系。擦痕共四条(长短不一),呈平行状排列,方向均为左上至右下,倾斜角大约是20%左右。擦痕比笔划粗,质地亦粗糙,非尖利之物所刻。擦痕上下粗度相仿,呈直线无弯曲,没有明显“鼠尾”的现象。由于拓工、湮墨、描失等原因,有的本子中擦痕只能清晰看到两或三条(左数第二条最易湮没),但特征一致,位置统一。即使精翻如秦刻本,在此处亦露了马脚,擦痕只得两条(左数第二、四两条,估计秦刻祖本可见的亦只此两条)且明显为刻出,刀痕可见,略弯曲向上且带“鼠尾”。

 

鉴定凭据谈完了,再说说几个常见的翻刻体系及实例印本

第一个是肯定不能错过的秦刻本。标准的摹刻,这个本子刻工之精、参考意义之大几可媲美原石。其祖本几乎是南宋拓中所见最早的,翻后早拓从书法参习价值来说肯定大于原石明中期后已剜的拓本。民国时艺苑真赏社有印,新中国后上海书店有翻,秦刻本的很多特征可在其中捕捉。另有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自学丛贴”首印黑白本(具体辨析见后之问题三)、《中国碑拓鉴别图鉴》中九成条目图三一至三三、仲威《善本碑帖过眼录》中嵇永仁藏本和梁章钜题跋本。

 

欧阳询九成宫碑宋拓本印本的梳理(二)关于翻刻本的鉴定与几个常见翻刻体系

第二种也是较精的摹本,我称之为半“醴”字本。因其首行“九成宫醴泉铭”之“醴”字左酉部下半尚存(实此处宋之前已损尽),而右半则如其他宋拓一样只存底三笔。四川美术出版社《宋拓法帖五种》印四川博物馆本即是。另有《中国碑拓鉴别图鉴》中九成条目图三六。

 

欧阳询九成宫碑宋拓本印本的梳理(二)关于翻刻本的鉴定与几个常见翻刻体系

第三个即所谓历史最早之宋翻本,有姚鼐跋,字多移补与填改,曾有图录披露数开:

 

欧阳询九成宫碑宋拓本印本的梳理(二)关于翻刻本的鉴定与几个常见翻刻体系

第四个已属临本,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翁藏宋拓九成”。此本后人所添笔意甚多,尤其是柳的味道。天津市古籍书店、中国书店、上海画报出版社“中国历代碑帖”黑白本皆翻印自民国有正印本。

 

欧阳询九成宫碑宋拓本印本的梳理(二)关于翻刻本的鉴定与几个常见翻刻体系

第五个就是屡博争议的麟游本,恐亦为临本。此刻原石尚存,然为分刻二石,风格一味求瘦,笔划呆滞,刻工不佳。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天津杨柳青画社、新华出版社《蟠逸斋藏帖》黑白本所印即是。另有《中国碑拓鉴别图鉴》中九成条目图三四。

 

欧阳询九成宫碑宋拓本印本的梳理(二)关于翻刻本的鉴定与几个常见翻刻体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