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位治理中如何强化团队精神

 太阳下的森林 2014-06-07

 在英语中,群体为Croup,团队为Team。团队不同于群体,群体可能只是一群没有战斗力的乌合之众,而一个有高度竞争力、战斗力的团队必须有“TeamSpiril”,也就是“团队精神”。我们常说的“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都是对团队精神的生动写照;而“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则是对缺乏团队精神形象而深刻的描述。团队精神是一个单位文化的精神核心。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在单位治理中只有不断强化“忠诚、感恩、奉献、责任、荣誉”的团队精神,方能蓄底气、聚人气、砺士气,全面提升单位建设水平,实现绩效最大化。

    用忠诚筑基。忠诚是一个人对事业、对组织尽心尽力、努力奋斗的良好品质。忠诚可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激发内在动力,规范行为方式,保持正确方向。可以说,忠诚是团队精神的核心、基础和前提,是一个人最大的本事、最强的能力、最可靠的素质。对单位、对事业的忠诚往往体现在干好本职工作上。郭沫若有句话讲得很好,“称职的小螺丝钉比不称职的大车轮,应该得到更高的评价”。只有对单位忠诚的人,才能产生与单位荣辱与共、休戚相关的感情,才能与单位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人人牢固树立起忠诚这种信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抱成一个团,单位建设发展才会又快又稳。

    用感恩引导。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享受权利后的责任和义务。乌鸦有反哺之情,羔羊有跪乳之叉。感恩,是一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动并能享受这一感动和付出行动的情感体验。懂得感恩的人会在感恩与被感恩之间感受温情、体验快乐,会在回报过程中赢得尊重、实现价值,并将这份力量不断传递、扩散。一个人有了感恩的意识和习惯,就会有干好工作的动力,就会有提高素质的紧迫感,就会有主动作为的使命感,就不会有损公肥私的私心杂念,就不会有蝇营狗苟的不法之举。同样,单位中多一些感恩之心、感恩之行,就会形成融洽的内部氛围,多一些正能量、少一些冷漠症。对主动帮忙的同事道一声“谢谢”,会让更多人相信“善有善报”;对来之不易的机会多一分珍惜,会汇集众人之力共克艰难。

    用奉献凝聚。奉献,就是不期望等价的回报和酬劳,而愿意为他人、为社会或为真理、为正义献出全部。如果说团队精神是一个单位的灵魂,那么奉献就是使单位获得灵魂的催化剂。一个社会的发展,一个单位的建设,离不开成员的无私奉献,这是成功的力量之源。没有奉献的团队不是真正的团队。为了工作而工作的团体,只是一个松散的群体。不同的年代对奉献有不同的认识,从“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到“谁是最可爱的人”,再到这几年的“最美系列”,都诠释着人们对奉献的定义。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奉献与索取时刻不停地碰撞着。在单位治理过程中,必须不断弘扬奉献精神,营造单位内部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增强集体主动作为的竞争意识,培养团队成员敬业奉献的可贵品质。

    用责任支撑。责任伴随每个人的一生,是做人最起码的人品、做事最基本的素质,能支撑起顽强不屈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克服一切困难的巨大勇气与无穷力量。美国总统杜鲁门有一句著名的座右铭:“责任到此,请勿推辞!”一个人只有心中有责任,工作才有压力,抓落实才有动力。人尽其责,是确保单位各项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现在一些单位中工作得不到有效落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一些人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这种责任的缺失,表现为失职、渎职,表现为行动不力、落实不够,表现为对工作的冷漠和麻木。在单位建设中,只有人人都愿肩负责任,团队精神才能得到真正激发,单位才会稳定、和谐、有序发展。

    用荣誉激励。古往今来,荣誉一直被人们崇尚和赞美。在荣誉的激励下,人们往往能迸发出难以想象的能量。当一个群体的目标获得成员的广泛认同时,大家都会自觉将自己的自尊与本群体的荣耀相联系,以能够隶属于这样的群体为骄傲。在一个集体荣誉感很强的单位,人们往往会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产生越来越强的追求上进、羞于落后的紧迫感。在这样的集体里,只要你做的事有益于单位、有益于集体,都会得到支持和帮助。集体的荣誉和个人的荣誉是协调一致的,当个人荣誉的目标与集体荣誉相一致时,个人获得的荣誉越高,集体的荣誉也越高。荣誉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只有在本职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才能创造出荣誉,赢得团队的尊敬,赢得单位的赞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