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植根乡土文化 建设特色校园

 红一点 2014-06-08

  中国江苏网12月9日讯:(记者 刘华 通讯员 华跃)自从2006年4月教育部发出《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后,我市积极探索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经过两年的调研,我市教育界有识之士认识到,要建设富有淮安特色的校园文化,除了加大资金投入外,还要充分利用淮安地方文化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将乡土文化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不仅能起到很好的育人效果,还可以促进淮安的大文化发展。

  2008年,市教育局在淮阴中学召开了校园文化建设现场推进会,会上,大家针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内涵、思路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是我市校园文化建设的转折点,从以前的自由发展迈上了自主、系统、正规的发展轨道,”市教育局副局长薛祝其如是评价。

  2009年,是我市校园文化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是年9月,由省教育厅、市政府主办,市教育局承办的中国淮安“一品梅”教育论坛,赢得了广泛影响,获得了圆满成功。为办好本次论坛,市教育局组织人力北上京城,南下南京,广泛征求领导和专家意见,最终把“地方文化视域中学校文化建设”确定为论坛的主题。同时,市教育局以举办论坛为契机,把这一反映淮安鲜明特色的论坛主题列入我市中小学长期实施的项目体系,以此来促进校园文化的高水平建设,进而促进基础教育的内涵发展。

  论坛结束后,我市校园文化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地各校积极响应,掀起了研究地方文化与学校文化的热潮,市教育局因势而动,决定先重点培育一批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全市百余所申报学校中选定了51所作为首批项目学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校园文化建设硕果累累。以“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刻苦拼搏精神”为内涵的西游记创新文化每天都在浸润着淮安市吴承恩中学的孩子们;以“身处劣境,志存高远;勤奋好学,不耻下问;重视人才,广纳良言;骁勇善战,有勇有谋;严明法纪,严惩腐败;倡导节约,以身作则”为精神的大明文化正成为盱眙县明祖陵中学莘莘学子的行为准则。红色文化、水文化、耕读文化、博艺文化、美食文化等,也逐渐成为学生们的精神粮仓。此外,集中反映各项目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经验和思考的《淮安地方文化之教育传承》一书,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市委书记刘永忠评价这是做了“一件开创性的工作”。

  “我市有602所中小学,248所公办幼儿园,现承担该项目的单位才51个,而且主要集中在初中、小学。”薛祝其表示,我市校园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但也大有可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