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

 真友书屋 2014-06-08

文/雅倩


安妮·弗朗索瓦,巴黎人。一无文凭,二无头衔,默默无闻,曾就职于多家出版社,在阅读中度过了三十年的职业生涯,于2009年辞世。从世俗的眼光来看,这样的安妮也许是默默无闻的,但每个爱书人都明白,如此的生命历程,对于安妮来说,并无遗憾。

也许,你也会有着和她相同的只关乎读书的癖好。安妮厌恶书签,却在书里塞满了各种琐碎玩意儿,比如旧时的信笺、购物清单……“它们总是伺机透露一些已被遗忘的秘密。把它们从挤挤挨挨的书页里解放出来,这些来自时间深处的不速之客会泄露关于某一天的回忆。往昔短暂地复活了。这感觉奇妙而强烈,丝毫不亚于一眼瞥见某个作家或朋友多年前在书上亲笔题赠的句子。”


我有位朋友就是如此,看书之后,手边有什么就用什么做书签,有一次,他在竟然在一本几乎被遗忘在书架上的书中翻到了四张百元大钞。这事被他发到SNS上,以至于我都有了想翻遍自己整个书架的冲动。


我对于旧书的兴趣,也正是出于这一点,相对于书籍本身的内容,我更期待在旧书中发现上一位主人留在书里的点滴线索。就像我曾经在旧书中遇到过的黑白照片,水果糖纸。所以安妮才会说:


“书有两个生命,它们讲述自己的故事,也见证了我的生活。”


最近,为自己置办了新居,不过,如何才能在只有40多平米的空间内为书籍留下足够的地方,还是个头疼的问题。每个爱书人,大概终究都要面对,和自己心爱的书籍抢夺生存空间的战争。而这场战争的结局往往是以自我的妥协来结束。

“如果一个人每星期要读一到七本书,那他要么是身居豪宅的企业家,要么是出版社的员工,要么经常跑图书馆,要么一次次地搬家——房子越来越大,地段却越来越差,最后搬到郊区。我们家就是这个样子。”


面对屋里各个角落越堆越多的书,你是不是也常常下这样的决心,以后再也不买书了,起码不买那些至少要一年之后才有时间看的书。可是,出门逛街时还是会忍不住拐弯到街角的书店。结果不想而知。


这样说来安妮的办法或许有用,“为了避免流连忘返和冲动购物,我必须设法绕过书店的橱窗,就像饥饿症患者要拼命躲开糕饼店。”不过,要知道,对于一个书虫来说,遇书店而不进,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最终,饥饿症患者还是找到了另一家蛋糕店大快朵颐,而嗜书症的我们还是会继续把书一本本的从书店的橱窗里搬到自己的书架上。


然而,即使是像安妮这样为书而生的人,也遇到过自己的阅读危机。“对一个读者,即便是一个很懂得节制的读者来说,失去阅读的热情可不是个好兆头。这意味着他已经抑郁、疲倦、愁苦到了极点。这种有气无力的状态持续了三个星期,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我拒绝与人交流。”


这似乎可以用近来很流行的一句话来解释。如果你最近过的不爽,很有可能是以下两个原因:1最近没怎么读书;2最近没怎么体育锻炼。最不爽的时候,肯定是你既不怎么读书,又不怎么锻炼的时候。安妮的危机结束于一位作者送给她了一本《东方故事集》之后。读书是良药,这句话真的是再正确不过了。


“我的双眼生来就是为了看书的,双手生来就是为了翻书的,双脚生来就是为了跑书店的。”这可以看作是安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不过,生命的意义显然并不仅仅包含在书中。所以,在结尾处,安妮写到自己的愿望:


“我想要一间充满禅意的空屋子,一间没有书的屋子;我想要带上所有的书,离开伊夫里,回巴黎去。我想带着它们住进塞纳河边二百五十平米的公寓,最好在顶层,有一个宽敞的露台。”


安妮的故事结束了,我们的故事呢,也许才刚刚开始。书与人,人与阅读,总会有这样的一群人,甘愿为之奉献出一生的真心。


《读书年代:带上所有的书回巴黎》

【法】安妮·弗朗索瓦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