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逐步提升太极拳进展的九个阶段方法

 胡善禄 2014-06-08

陈式太极吧吧主之一   兰州太极幽人

一、在初学第一阶段时期,主要是跟师傅练外形顺缠划圈和逆缠划圈,走圈圆满,行功均匀,松柔缓慢,虚实分清,身法中正,学拳架从头至尾,要按师傅说的教的先练熟,将拳架中的动作注意事项烂熟于心,拳架整体上要力求开展,圆括大方。

按步就序,循次渐进,不可急就。要天天练,天天学,多向良师益友请教,千万不要认为自己学会拳架了,而且自己能打了,再因自己有文化,看很多有关方面的书及教材,那有不懂拳的道理。

多少年过去了才如梦方醒,才知道书上写的是有功夫的人对功夫做的记录。

未得明师真传,或没有多年实践功夫和找具体老师指教,对症下药,即使文化程度高也是练不对的。初学太极拳最好是口授,所谓“入门引路须口授”,在这里我提醒初学者要格外注意,选老师非常重要,这是关系到你以后数几十年的太极生涯真容的优劣。一般老师对一个拳式误解,甚至一句话的错解就会导致你学太极误入歧途,贻误终生,一辈子都成绩不大,找其原因来,才发现自己练的拳架不能充分的体现拳理,练拳走了过场,无奈拳理不明,见解不真。

二、在学习第二阶段内,最重要的是架子的一招一式一定要盘练正确,尤其是手臂的划圈缠丝方位变化要明确,头在哪,尾在那,什么地方领,什么地方随,什么地方落,根节怎样起,稍节怎样领,虚实怎样呼唤,什么是周身贯串,什么是一动周身一体劲,系贴脊背。
节节贯串,由足起劲之手指对吗?太极拳不是由下到上,由上到下,由东到西,它是遵循阴阳图互换共存,要走出个图样来,不要瞎比划。

在这时间内要扎扎实实,端端正正,要以腰脊为中心,上有悬提,下有坠意,起承转合,“起点,运行路线,落点”,发劲要做到完整一气,手脚和腰胯一起动,以腰脊中心为轴,整体划圈,裆走下旋弧,中心互倒,翻沉搅转左右,上欲动而下自随,下欲动而上自领,上下动而中应,中动而上下合整劲不能散开,走圈要有周身立体圆,起码要弄清楚这些要求。

书上说:小指方向顺缠,母指方向逆缠,有误导。是左右手顺逆同时动,其实顺逆缠在气上,吸气为入精,顺缠。呼气为出精,逆缠。这样出精入精,出肾入肾,顺逆缠就清楚了很多。最好由老师演述,这将会对你学太极拳非常顺利。

三、这一时期内,主要是加强练习周身关节相互贯穿过程,要分别带动外形架子屈伸开合,螺旋划弧。

脚是全身的立足点,脚的练习主要是提高步伐的灵活性,脚的顺逆出腿要知咋样是顺,咋样是逆。待铲脚顺出或提脚逆出纯熟后,上缠到膝部,增强膝部的感知能力,膝盖后委中穴绝不可软塌。当这一环节顺达之后,就要转到胯部。

胯为腿之根节,练好胯非常重要,胯关节是调整腰腿动作的关键。胯是腰腿的转关之处,关节不开不松不灵活,要以胯为先导,互相转换来带动周身螺旋划弧走拳架,走到形正劲圆,圆满无缺,运转灵活,步随身转。

要有弹性而无僵硬,转换才能顺畅。

上有提劲、下有沉劲。物必自直,自然就会立身端正。

以腰脊为轴,以两手两胯为轮,只要轮轴正中,旋转才能稳定,只要轮盘圆满,旋转方能顺畅。

练到这个阶段,希望学者千万要注意,因为你这时候只练会了太极拳的载体,而并非是太极拳希望学者“默识揣摩”,太极拳是要显示内力的功夫,身内则抽象渺茫,不可捉摸,万万不可向身外追求,也不可老在姿势上用心。

姿势是可见的载体外表,应该力求拳理落实于身内。

如拳理落实了,有诸内必形诸外,拳架定会自然大方,形态优美,气魄也自然会呈现出来。日子久了才能到随心所欲的境界。要想真正的学好太极拳,就要学好它的内载理论,要了解它的规律,适应它的规律,慎重地对待你所练的架子,你将如鱼得水,冷暖自知。

我们说:由于太极拳的理论研究它不是外形上的手法,而是内载的劲道,我们叫太极劲。

所以我反对故意添些动作,加些花样,以求好看,将本来完整的拳架弄得支离破碎。

明白了上述的道理,对于学太极拳为什么容易误入歧途,劳而无功,质量不高,为什么学者众多,而有成就者稀少等一系列问题就容易理解了。

四、通过前初级的三个阶段审核练习,我们由外形的圆满成熟要过渡到以外形领内动的中级阶段,这就是:“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锻炼步奏,这时候首先要知道裆的开合,这是进入太极拳第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什么是圆裆,也就是两胯撑开,两膝微向里扣,使两胯骨节·撑开·拉长·皮绷展。

在圆裆之下须明白松裆活腰,扣裆拧腰。要知道活腰时裆须松是柔蓄劲,拧腰时裆须扣,不扣则散。发劲时须扣裆拧腰。在圆裆之下要知道松胯呼气下沉螺旋至胯根,可使耻骨联合和坐骨节上的关节骨缝扩大,这样就起到开胯的用处了,胯关节是虚实的转关之处,胯根一下丢,以腰脊为中心,就会很自然螺旋转动,左右抽换,腰裆劲是腰与胯一起发出一起旋转的,裆不圆胯不开,则动作不灵活,呆板生硬。

练习过程中要明显的能体现出来伸筋拔骨的内劲。而合裆则能聚成整力发出,扣裆拧腰发力时,要有前提包裹之意,这就是扣裆。胯根撑开、拉长、撑圆,随呼气一起到位,就是圆裆。裆扣紧,劲力集中、命门穴后撑,太极拳的发劲就形成了。

当你会用腰裆劲了,才知道外形的大或小的动作变化全在根催稍或稍领根。自己先前练拳,全是人为在做劲,四肢主动太多,被动太少,未能由内到外,这才终于明白了,原来,前多少年下苦确练了两只手,实在是明白的太晚了。

五、要做到内外合一,一气贯串,一气呵成。

要求“开展之中有团聚之意,紧凑之意有舒展之功”。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开则俱开、合则俱合、一动即是开合。太极拳的开与合都是由内导外,以外引内,内外统一的。开和合都先有内动而后外形随机表现出来。

在练习内外统一的开合时,应该揣摩里面不动,外面不发。每一个式子都要求始而意动、续而内动、然后外动。

随着功夫和认识的加深,逐步做到一动内外齐动,形神合一。意气力呼吸必须结合。整体劲必须包括肌肉、骨节、内脏器官机能的内部摩荡和身躯四肢的外部运动,只有内动导外形,外形合内动,才称的上内外合一。

一个完整的发劲是:1、落点的位置,2、发劲的速度,3、落点发劲的旋转力。里面不动,外面不发。周身都是圈,处处是太极。由开展而渐至紧凑,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在运动中求平衡。在前去之中,必有后撑,也就是前后撑圆的对拉拔长。就是前去时,裆劲下沉,力由骶骨往上挑,形成底弩。腰脊命门薇往后撑,左右上下相吸相系,也就是开中有合、合中有开,对称协调,意欲向左,必先向右、意欲向上,必先寓下。

每一式起承转合要细心体会,认真揣摩,多请教有经验和懂理论的师傅指导和示范,才能提高的快。而不至于在练拳的过程中产生错误。

要知道在这一阶段后期要求做到裆圆,气圆,形圆,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通过转胯旋脊缠绕圆转的螺旋式运动,达于手指尖端,使周身里外协调。

不在形式,在气势,不在外面,在内中和重意不重形,在外要明规矩而守规矩,逐渐做到脱规矩而合规矩的着熟程度。

六、太极拳练到此阶段时,已经到了对太极拳有初步的鉴别和鉴赏能力了。要会说,会看,会练,要知道对,对在哪里,错,错在哪里。达到哪几项要求练出来才算太极拳等等。你一动就是打太极拳和懂拳的练习者。首先要会内动,意想,气沉,入骨缝。

先在心,贯在身,始而意动,继而劲动,气还未到,而意已吞。太极劲,意、气、力便是。

拳论所叙:内不动,外不发,腰不动,手不发。出肾入肾是真诀。腰眼一松气下沉,胯骨开缝丢逆缠,腰脊竖直随裆转,四肢出精到稍端。臀外翻,尻上提,尾闾脊骨往后撑。气催根,根催稍,一气合劲到腰间。稍领根,根领气,四肢入精到腰隙,上提、下坠、松沉直,下肢稳当腰不摇,八面支撑走螺旋,力由脊发气贴背,腰胯旋转贯指端,内扣外发气催圆。

内练五脏六腑,外练四肢百骸。内在按外形名称调整呼吸,横膈肌上下抽动,促使血液流通气血旺盛,对五脏六腑可以充分地进行摩荡和自我按摩,内气得以鼓荡并通过经络的传递,使四肢百骸全身内外得以很好的灌注。内脏和外形是统一练习走劲的,真正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当这些都体会到了就知道了什么是太极劲了。太极拳也就是内载的劲与外载的劲和载体构成的,三方面合为一体,方称太极拳。

我在外边练拳时,看到有些人是用形之体来练拳,时间练久了,觉得自己还可以,不知不觉走向怪模怪样的动作,低头弯腰晃脑袋,撅着屁股练拳,甚至还给别人当老师。这些人由于对拳理的认识肤浅,再练也是徒劳。可见如练对太极拳必须重视拳理这个法则,拳理落实了,有诸内必形诸外,拳理自然会大方,形态优美,气魄也自然会呈现出了。

那么一些初学的人由肩关节转动划两只手,再挪挪脚,便成他自认为是打的太极拳了。

太极拳是一个整体,纯阴不是太极,纯阳不是太极,太极必须是阴阳互抱。开而无合,合而无开都不对,一动即使开合,处处是开合,前后左右,八面支撑。

内动+外形=太极劲+载体·拳架=太极拳

没有内动加外形的太极劲,光练了一个载体,就像是拉货的车没有拉上货,跑的是空车,那么跑的再快也没有货,白浪费时间。

七、练到这一阶段,你已步入高级功法了,即太极拳的上乘功夫,拳已练到内气鼓荡,牵动往来气贴背的阶段,内劲、内气、内动达稍节外形止端和呼吸密切结合,以意行气、身动、气敛、神舒、十分自如,气宜鼓荡,膈肌的升降活动,使肺部和腹肌在呼吸的促动下,利用横膈膜的一上一下来带动内脏进行轻微按摩,劲由内换,胸腹大小肌做促动和缓动的胸折叠或腹折叠,使外形产生鼓荡和动荡。

气入骨缝,由内向外,由外向内螺旋式地划弧转圈,反复绞转,将周身骨节放长拉开。

气催骨节动,骨带肌肉动,皮肤随肌肉动,皮肤汗毛孔扩张和武术服产生摩擦,皮肤表面有发痒象蚂蚁爬行的感觉,这就是二夹皮。太极拳高级境界用一句俗话讲,是三体裹圆、三皮拉展、两皮搓擦。

是人所不见己我独知之地,须神而会之,久而自明。心神合而目明清透,心神贯注,势气动荡。

气与骨合、气敛入骨、敛之于髓、意气横生。气而沉,有松有紧。螺旋弧形拧成团,由松入柔,积柔成刚、刚复归柔、刚柔相济。

定式沉着贯劲。柔过劲,刚落点,忽隐忽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精密细巧。

气扣骨,螺旋紧,劲长动短,意远,一触即发,力贯长虹。

这一时期的太极拳,全身内外都是圈,处处是太极,精练已极,极小亦圈,成气入骨至无圈,由有形到归于无迹的最高境界过度。

八、太极拳练到此,可谓神气收敛入骨。一层劲道一层功、层层山脉雾蒙蒙、盘山转岭到八方、显露太极真面容、一团真气往下沉、裆内自有太极功、两胯倒换转虚实、闾尾自定顺逆、缠入脊骨根催稍、入精贯注腰肾间、松腰沉胯肾出精、缠入脊骨根领稍、出精贯注形指尖、内外荡起山之叠、叠迭群起寓化工、绝妙消息真渗透、阴阳无始亦无终。

真气自足天机动、何事不在胯两环、如果不识裆中圈、白练太极几十年、法中有决从何取、解开其理秒如神。

一静则万物一片灵静,一动则万物一片生机。

王壮弘在太极图说叙述文是这样说的:因为太极拳的劲是仿效水性的,因此进退程序要求是波浪式的接续连绵,即拳谱所谓如“长江大河,涛涛不绝”并利用人体各部三个以上关节,互为一组交替进退,与对方的力一接触,即起层层连锁反应,似水浪般的忽聚忽散动荡。加之螺旋式的八门旋转(即陈鑫所谓的缠丝劲,如旋风,如浪花。使上升则高不可攀,下沉则深不可测,欲进则愈长,欲退则愈促)。形成一种所谓浪采花的功夫,即拳谱所谓:(仰之则弥高、府之则弥深,进之则越长,退之者越促)。摘自陈氏太极图说重印序第2页第四行至第九行。

天下之至柔,莫过于水。水有阴阳,势有动静。静时万籁无声,五行无象,晶莹透明。

动时,瞒山过海,力大无穷,势如破竹,无可阻挡。静如水平,动如流行。其顺随,周流不息。

静则刀砍不断,离后相连。动则随曲就伸,就底不就高。

水分大静与小静,亦分小动与大动。大静,无声无嗅风平浪静,走大圈而气则长缓。小静,微波荡漾,略起涟漪。走极小圈气而聚密,小动则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奔腾向前,连绵不断,势有折叠动荡之感。

大动则如海啸狂飙,恶浪滚滚,铺天盖地,无坚不催。猛烈的发劲可使人如受巨浪的冲击,似有排山倒海之势,雷震万钧之力而翻跌绝妙。

太极拳至此以是周身一家,乃谓圆整,又要各具体系乃谓分散。

圆整者,浑元一气,分散者,周流不息,圆整者发力便是,分散者化劲便是。

圆整中有分散,分散中有圆整,圆整时瞬间内劲聚至爆发,发劲时,势不可挡,无坚不催,如光闪电击。分散者,刹那间内劲无影无踪,化劲时,销声匿迹,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意有所使,拳有所动,意必先至,一举动维意先动,意动则身动,意动则气行,气行而遍布全身,方能浑身透空,应物自然,此乃不传门外之秘也。

高层次者,重意不重形,“只求神·意·力,不求形骸似。

大千世界中华武术亦如百花之千红万紫也,大匠人作画意在画外也。诺取拳外之意练无形之功,其度不可限量也,可以意会神领,而局外者不知也。

九、功练到这时候就是太极拳的最高级阶段,完全达到无形象可循,全身处处被内气所笼罩,人在气中、气在人中、气在经络行、骨骼来伸曲。全身内气转,气血能畅通,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

呼、则接天根,吸、则接地根。呼、则龙吟云起,吸、则虎啸风生。一呼一吸走圈,咳嗽一声打人。意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寓于无形之中,接于有形之表。

计谋敏捷,出手可使日月无光,而又不见其形。手起劲发,手到劲至,可使天地交合而不费其力。

用于一颤之倾,如猛虎伸爪不见爪,而物不能逃,蛟龙用力不见力,而山不能阻。

这就是突如其来的抖劲,也就是内外一气呵成的疾速发劲,唯拔气高者才能做到。

所以在太极拳架内力练习中有一个”冷“字的要求:如皮肤无意燃火星,如冰天雪地打寒战。练到此地步虽不能说已到登峰造极的火候,但也达到了比较完美的境界。

习练太极千万人,知者几何?我们说长期练太极拳是一种别人体会不到而自己知道的无法形容的一种快感和享受。让我说这样还不行,要让看拳的人和练拳的人共同达到一个共识,练拳人练的庄重而活泼,舒展而紧凑,轻灵而倚重,潇洒而浑厚。看拳的人看得,心情动荡,情景交融,激动不已,趣味无穷。从而达到共同的和谐与意境之美感。

如:群山叠起、气势磅礴、水之波澜、围旋山峰。春夏秋冬,往来相续、我练太极、理在其中,曲折如画、虽善丹青,万紫千红、百花齐放,情在其中、景在其中。

久练太极,其妙无穷,终而复始,循环无端。艺无止境、学海无涯。全凭个人的造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