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你的鞭子》教案示例

 悟道参禅学习 2014-06-08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在整体把握剧情的基础上,了解街头剧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能通过剧中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分析卖艺汉、香姐、青工三个形象的特点。
  (三)释读以下字词:
  俏皮作揖骚动暴躁糟蹋鲁莽掩面南腔北调
  生吞活剥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
  (1)读顺文:注意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三人一组“演读”。
  (2)读懂意:了解剧情大意,圈出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台词或舞台说明。
  (3)知背景:
  ①街头剧的特点。街头剧又称活报剧,是一种反映时事新闻的短小活泼的戏剧样式,因常在街头演出而得名。街头剧具有很强的政治性、鼓动性、时效性、通俗性,它所反映的往往是当时时代的最热门的话题。《放下你的鞭子》是街头剧中最著名、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剧作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造成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况,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发出了强烈的控诉。剧中父女两人的遭遇,在战争初期具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容易激起观众的感情共鸣和民族义愤,曾经产生了很大的宣传教育作用。在表演艺术上它采取了灵活的形式,如让演员混杂在观众中间等,使戏剧效果更为逼真。有些流动演剧队,一日之内连演数场,盛况不衰。当时被戏剧界合称为“好一计鞭子”的三个剧作中的另外两个——《三江好》、《最后一计》,在初期也颇为流行。
  ②时代背景: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相继沦陷,大批东北人被迫逃进了关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抗日的烈火燃遍了全国。广大民众急需发动和组织起来进行一场全民族的抗战。在这历史的关键时刻,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应运而生。它不管在哪里演出,无不激起观众对日寇的极大的仇恨,不知有多少热血青年就是因为看了这个街头剧深受感染和教育而毅然奔向了抗日的战场。在抗日战争中,《放下你的鞭子》这样的街头剧,成了团结民众、发动民众、鼓舞民众奋起抗战的有力武器。
  (4)查资料: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介绍给同学。
  2开课导语
  茅盾在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所作的报告中说:“当抗日战争初起,全国文艺工作者都非常兴奋,立即组织了许多演剧队、抗宣队,到农村和部队中去,写出了许多短篇和小型的作品,如短篇小说、报告、活报剧、街头剧、报告剧、墙头诗、街头诗等。尽管这些作品还存着严重的缺点,但没有人能够抹煞它们在抗战初期所起的宣传作用。”“好一计鞭子”就是对当时颇为流行的三个剧作《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最后一计》的合称,这些短剧在战争初期具有广泛的概括意义,容易激起观众的感情共鸣和民族义愤,曾经产生了很大的宣传教育作用。有些流动演剧队,一日之内连演数场,盛况不衰。
  (二)活动过程
  1“听读”,研读的准备
  (1)听读的操作
  请四位同学演读课文,一人读舞台说明,其他三人分别有情感地演读三个角色。其他同学在听读的过程中可以一群众角色共同参与。
  (2)听读的深化
  这幕在当时激起观众的感情共鸣和民族义愤的短剧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
  提示:可由学生自由回答,注意引导学生从剧情、主题的角度去概括。
  2“研读”,欣赏的准备
  (1)学生活动要求:结合课后练习题,将自己读的感受与听同学读的感受结合起来,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
  (2)教师辅助策略:启发学生浏览重要段落,然后结合“思考与练习一”思考。在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提示同学先给人物定位,再结合个性化语言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要点:
  卖艺汉——定位:流浪关内,衣食无着、穷困潦倒、卖艺为生的难民。
  ——个性:①流浪卖艺多年,沾染江湖习气,保持爱国之心。
  ②生活逼迫,长期饥饿,一时忘情,抽打女儿。
  ——语言:“如今正是国难当头……现在咱们大中华给东洋小子欺侮得可怜,老百姓又逼得连一句气话都不敢讲,咱们虽然是走江湖的,可总也有一点儿爱国的心眼儿”,控诉日寇的侵华罪行的“九一八小调”。“今天小子承你们先生的好意,打得我清醒了过来,告诉我团结大众的力量去找我们的生路……”
  ——意义:流亡内陆的东北难民的缩影。
  香姐——定位:一位流亡关内靠卖艺为生的穷苦女孩。
  ——个性:乖巧懂事,她饿得实在没有力气了,仍然“勉强支起身体”想要继续卖艺,直到“倒在地上”。当她爸爸用鞭子抽打她的时候,她一点也没有怨恨,而是替她爸爸求情。她深知这一切都是因为饥饿造成的,而造成她一家悲剧命运的根本原因,是“可恨的东洋鬼子”。
  ——语言:“没有饭吃的时候,还顾到什么好心肠呢?这种心境,没有挨过饿的人是不会懂的——先生,这种生活我们已经过了六年了。”“东洋鬼子呀,可恨的东洋鬼子,夺了我们的家乡,抢去了我们靠着活命的田地。最可恨的,我的妈也被他们杀死了”。“其实你就是把全部家产交给他们,还是要你的命。”“我一点怨恨他的心也没有,因为我懂得挨饿是怎么一回事,我感到他的痛苦比鞭子打在我的身上更难过。”
  ——意义:一个十七八岁的、因东洋鬼子而失去家园的、过着颠沛流离生活的女孩子。香姐的命运激起了人们无限的同情和民族义愤,据说在当时演出时有不少群众把这当成了真实的事件。
  青工——定位:一个有着爱国主义思想,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高度觉悟的青年工人。
  ——个性:见义勇为,对香姐的命运表示深切的同情。
  ——动作:夺下了“卖艺汉”手中打人的鞭子,和他扭打了起来。
  ——语言:“我们都是一样穷苦的人,用不着谁来欺侮谁。”“在这世界上不应该有这种人吃人的道理!”“我告诉你们,使你们挨冷受苦,无家可归的是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抵抗的卖国汉奸!”“只要大家齐心,团结起来,这力量比什么都大。”
  ——意义:具有高度的觉悟,是正义的化身,民族精神的化身。青工的话,不仅仅是对“卖艺汉”说的,更是对广大的观众说的。在青工的感召下,观众喊出“对呀!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去打倒我们的仇人”,正是喊出了亿万人民共同的心声。
  注意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戏剧人物的方法,可以小说人物的分析方法来类比。
  3“欣赏”,表演的准备
  (1)教师组织学生观看《放下你的鞭子》、《兄妹开荒》等街头剧的录像。
  (2)根据本剧的手法,从班级小事入手,自编自演小剧。
  (三)活动延续
  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自编的小剧,同学投票评比。
  (选自李禧同主编《教案选编》) 


放下你的鞭子


编剧:周元


 人物

导演(导)

老汉(老)

香姐(香)

被拐女(女)

人贩子(人)

青年工人(工)

   【锣鼓声起,卖艺的老汉从幕后敲着锣出场,绕一圈后立中央,锣鼓声停,卖艺老汉说江湖口:“小小刀儿转圈圈,五湖四海皆朋友。南边收了南边去,北边收了北边游。南北两边皆不收,黄河两岸度春秋。不是咱家夸海口,赛过乡间斗公牛。光说不练(幕后:“嘴把戏。”),光练不说(幕后:“傻把戏。”),说着练着(幕后:“真把戏。”)!伙计们,打家伙喽。”】


老:开了场子了,先叫我家姑娘来唱个小曲。我家的姑娘可是从苏州买来的,长得标致,穿得漂亮,手能耍十八般武艺,嘴能唱南腔北调,这就让她来唱一个吧!(高声)香姑娘!(幕后应声:哎——来啦)过来,过来唱!

    【香姐从幕后款款而来,到台前,扭头不唱,动作僵硬。】

老:唱啊?怎么?忘了?哦,我知道了,这俏姑娘是要老爷们先赏点,就是鼓几下掌也行啊。谢啦,谢啦,香姑娘,唱起来呀……

香:我听见你的声音,有种特别的感觉,让我不断想不敢再忘记你……

导:(从观众席上止住香姐停停停!错了。你搞什么名堂嘛?三十年代的姑娘能唱《老鼠爱大米》吗?你以为我在搞荒诞剧啊?乱弹琴。

香:(撒娇)导,SORRY啦,我昨晚上卡拉OK唱多了,所以……

导:哼,这儿是剧场,不是歌厅,你叫香姐,也不叫香香!我们这台戏是要参加“九·一八”汇演的,时间紧得很,看你胡闹。

香:是,是……

导:还有,老汉要你唱,你要故作不理,扭头要自然,因为这是卖艺人常用的讨赏手段。象你,咔咔咔,脖子纽得像木偶一样,看我来给你演示一下。老汉,叫一个。

老:香姑娘,唱一个!

    【导演做扭头动作,娇柔之态,产生一种喜剧效果,众人都笑了。】

导:笑什么笑?这叫艺术,懂吗?香姐,你给我好好练练。(其他人下,转身对老汉)老汉,你瞎转悠什么?跟香姐好好练练。其他要上场的演员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都提出来吧。

工:(上)导演,我有句台词,感情总处理不好。

导:哪句?

工:放下你的鞭子!

导:我知道,你的老毛病又犯了。你瞧瞧剧本,你作为一个有觉悟的青年工人,当看到老汉举起鞭子要抽打一个无辜的、可怜的小姑娘,你怎么办?

工:我,我……我不知道。(导演纽头生气了)我……我很……很紧张。

导:OK有门,还有什么感受

工:很……很……很……

:好了,好了。唉,记住,你是一个见义勇为的无产阶级热血青年,见到此情此景,怒火要象喷发的火山一样。看我,你大叫:放下你的鞭子!怎么样?看这坚定的动作,看这气势,再瞧瞧你自己,鲜明的对比,还不鼓鼓劲,再来一次。

工:放!……放下……,放下……导,我实在不行。

导:好了,好了,你怕什么?没人逼你呀?你不要急,我看,你的动作太硬,导致气不顺,于是,没了气势。现在,你先跟我做做准备动作……瞧你这付窝囊相,收腹、挺胸、抬头、闭眼。对,OK放音乐。(音乐起,〈〈命运交响曲〉〉)不,不,轻柔一点。(音乐起,〈〈兰色多瑙河〉〉)对……注意,气沉丹田,一股热气油然而生,嗓子眼是不是热乎乎的?

工:好象,有一点……

导:对,保持……忽然,你挺身而出,大叫……

  [青年工人挺身而出,可是他就是想不起来到底要说什么,导演只能在一旁干着急。]

工:导,我说什么来着?

导:放——下——你——的——鞭——子——(一字一顿)

工:(学导)放——下——你——的——鞭——子——

导:这会你倒是学得挺快的嘛。

工:(高兴)是吗,导!

导:(生气)气势,你刚才的一肚子气哪儿去了?

:没了。

导:你没有理解剧本,群众生活体验不够,你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导演指着地说话。青工跟着头也低下去看。)你瞧什么瞧?懂吗?我让你体验一下鞭子,鞭子呢?

工:啊?鞭子!

[导演到舞台的一侧拿来鞭子,一步一步迫近青工,青工闭上了眼睛。]

导:你闭眼睛干什么?马上体验一下感情。你面对的是一个凶神恶煞一般的老汉,要抽打一个无辜的、可怜的小姑娘,你的感觉是复杂的……注意气势,抬头、挺胸、收腹、提臀,来啦!(导演挥起鞭子。)

工:(有气势)住手!    

   [青工以为自己演出了气势,正在得意的时候,导演朝他挤眉弄眼,想让青工把话说完,但是青工不明白导演的意图。]

导:说啊!

工:啊?

导:你别憋在心里,痛快地说出来啊!

工:哦,导,我实在是憋不住了。

导:对,就一句话,说吧!

工:导,你嘴里的大蒜味实在太浓了!

导:(大怒)你……你……我……咳,咳,咳……

工:导,你怎么了?导:你,我,唉,算了,到一边练去吧。等一会儿还出不来气势,我……我只好换演员了。

工:导,我?导:去,去,去吧!哎——

     [老汉和香姐已经上来了。]

老:哥们儿,多向我学学,练练少林拳,才象个男子汉!瞧你那个熊样!

香:现在的男人,哼——

导:废话少说,开排了,开排了

       [青工退下,导演也站到一边。]

老: 香姑娘,唱起来吧!       

 [        香姐扭头,这时从剧场大门跑来一个女人,一路喊:“救命!”此女从观众席跑上舞台,跪倒在卖艺老汉的身前。]

导:(没有拦住)怎么回事?这而是剧场,正在排练呢!你……女:救救俺,救救俺!

老:怎么了?    

            [香姐上前扶住了女人,导演也跟了上去听他们讲话。]

女: 他是个骗子(导演也在一边说:“骗子?”),他把俺从安徽骗到这儿,要把俺卖给一个比俺大十几岁的男人。呜——     

  [    一个凶横的大汉从观众席走上舞台,导演拦住了他,男人往左,导演也往左,男人往右,导演也往右。]

导:干什么?不要捣乱,这儿是剧场,在排戏呢。

女:就是他!

导:人贩子!    

    [男人猛地一推,导演一个趔趄,摔倒在一边,老汉往前一凑,想挡一下,但见人贩子凶神恶煞般走来,吓得退了几步,人贩子一把把被拐女抓了过去。]

人:人贩:老子大老远把你带到这儿,想跑?没门儿!  

    [人贩子把被拐女扔在地上,找来了导演扔掉的鞭子,要抽打被拐女。]

    女:女:救救俺,救救俺!

    老:(大家推老汉)没见那粗鞭子吗?人贩子呀,说不定还有刀子呢!    

香、导惊讶)刀子

可你不是会武术吗

老:武术,那是奥运会的表演项目,不管用,打架要用西洋拳击。我的    [人贩子鞭子挥了下来,老汉慌忙躲到一边,被拐女吓得跑了几步就摔在地上,滚到导演面前。]

女:救救俺……

导、香:我说,君子动口不动手,君子动口不动……哎呦——

        [人贩子看了过来,向导演逼近,还没有碰到导演,导演就退了回来。]

香:你真没用。

导:(面对观众)我……我真没用?

     [这时,人贩子一把抓住女人,举起了鞭子。]

导:(心头一热,挺身而出,大叫):放!

人:(回头瞪眼)放什么?

导:(惊慌失措)放,放心吧,这鞭子牢得很,嘿……

      [人贩子冷笑]

香:姑娘,快用女子防身术第三招“玉兔奔月”。

女:(惊恐)可俺不会。

人贩:滚,不然……

导:(大叫)好男不跟女斗。香姐躲我后面。

    [人贩子瞪了众人一眼后,举起了鞭子,抽到了被拐女身上。一鞭,两鞭,三鞭……导演、老汉、香姐一步步后退,青工站不住了,被拐女的惨叫一声声都打在他的心上,他终于挺身而出。]

工:放下你的鞭子!

    [他现在说的好极了,看那气势,和刚才判若两人。]

导:说得好,说下去!

        [人贩子回头一瞪眼,导演又是一惊,退了回去。]

人贩:你敢妨碍我,就你那点能耐也想来管老子的闲事?老子让你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人贩子亮出刀子一晃,青工一闪,人贩子向青工步步进逼,青工一步不让,两人在舞台中央对峙在了一起。]

工:你……她……(指被拐女)我……

            [人贩子凶性大发,一拳打去,两人扭打在了一起。]

导:抓住这个人贩子,你就立功了!

香:踢他脚!

老:黑虎掏心,黑虎掏心    [导演一把把老汉推了过去,老汉靠近,手舞了几下就回来了,把香姐硬往前推,香姐上前看了看就受不了了,回来推导演,正在互相推攘的时候,人贩子终于拔出了刀子,一刀捅进了青工的腹部,青工摇摇欲坠。人贩子一看慌了,拔腿就跑。]

工:帮帮我,抓住他。

导:好了,好了,算了。虽然让他跑了,我还是要向剧社的高层领导反映,给你立个三等功,哈哈。

老、香:我们胜利了,胜利了。

工:(痛苦地)胜利?我们真的胜利了吗?[青工倒下了]

女:血……血!    [众人混乱]

导:说什么呢,这不是在演戏吗?这小子,假的,假的。

众人:不,是真的。[导演上前一摸,退了一大步。]

导:啊!血!血! [老汉背着青工和香姐、女人一起下,全场暗,追光打在导演的身上。]

导:不,怎么可能,假的,假的……他今天的戏演得真不错……不,真的?是真的!天哪,这是真的!灯光,灯光…… [全场一片漆黑……]


       清光绪年间,南汇出现适宜街头、田头、场头演出的短剧——街头剧。其中,在20世纪30年代初由大团镇小学教师陈鲤庭创作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曾流传于全国以至东南亚和欧美地区,被称为世界名剧。 
        20世纪30年代,在东南沿海这个曾称金大团的小镇上,经常有一批批从山东、江苏、安徽等地来的难民沿街乞讨,触动着一些知识青年的同情和思考。一天,刚从上海大夏大学师范系毕业到大团小学任教的陈鲤庭老师和校长蔡弘之一起上街买东西,就被一群正在沿街乞讨的难民围住。他俩看到可怜的难民,慷慨解囊,把身上所带的零钱全数给了难民,可难民们仍拥挤着不让他们走,直到他俩把衣服上的所有口袋都翻开给难民看,才放他们脱身。返校后,蔡校长对陈鲤庭说:“陈先生,你一点点工资,即使分文不留,也救不了几个难民。中国难民的出路岂能靠乞讨施舍解决的呀……”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陈鲤庭。蔡校长的话,使他心头豁然开朗。他决定以难民问题为题材编写一个短剧,揭露难民苦难的根源,以唤起难民寻求生活的根本出路。 

        富有创作才华的陈鲤庭,在执教之余,利用几个晚上创作出了短剧《放下你的鞭子》  《放下你的鞭子》,生动朴实地反映了一群为糊口活命的街头卖艺难民在演出中被人启发而幡然醒悟的情景。剧情较简单,首先出场的是一位骨瘦嶙峋的卖艺姑娘香姐,在演出时因不堪饥饿而不能支撑,刚拉开嘶哑的嗓子唱一二句就跌倒在地,急得卖艺老汉火冒三丈,拿起鞭子抽打姑娘。围观的人群中,跳出一位打抱不平的青年,猛喝一声:“放下你的鞭子!”他掐住老汉的喉咙,把他推倒在木箱上。等问明情由才知道,老汉竟是姑娘的亲爸爸。由于家乡土地连年荒芜,官府苛捐杂税,还有土匪欺压、兵痞骚扰,只好背井离乡靠卖艺糊口。老汉声泪俱下,姑娘恳求观众原谅,她爸爸挥鞭只是为饥饿所迫而一时冲动。老汉听了女儿的话,后悔伤心得与她抱头痛哭,怨苍天不公,穷人命苦。于是热血青年的话掷地有声:该抱怨的不是天而是人,他慷慨激昂地要老汉把鞭子指向那些迫使他们受穷流亡的罪魁祸首——“穷朋友,咱们‘不打不相识’.现在既然在这儿碰头了,咱们就得一伙而去,向压迫我们、剥削我们的人算帐去,——这才有我们的生路!”话音刚落,观众中就有领头高呼口号,群情激奋,全场顿时沸腾。老汉最后表示,要把手中的鞭子掉过头去打倒这些使人民遭受苦难的害人虫。 
        年轻的陈鲤庭也有苦难的身世。他含泪写完这个短剧后,写信给上海“剧联”(左翼戏剧家联盟)的赵铭彝、姜敬舆,希望“剧联”派人来南汇排演这个短剧。 
       “剧联”负责人被《放下你的鞭子》的剧情所感动,不多日派出谢韵心(章泯)、阿梁(梁耀南)、卜落、密司张等4人来南汇排演该剧。当年10月10日在惠南镇十字街作首场演出。观众中有学生、过路人,当然也有难民乱哄哄的,效果没有想象的好,但因为角色是难民,表演的又是非常真实的现状,与围拢来观看的真实按农民混在一起,根本分不清演员和观众。而事先又把那民“青年”和喊口号的“群众”安插在观众中,所有当他们跳出来制止老汉鞭打女儿和领喊口号时,看上去就像真实发生的事情。后来该剧又在大团、新场和浦东烂泥渡路等地演出多场。1932年,陈鲤庭参加“剧联”,组织“骆驼演剧队”,从事学校、工厂区的业余话剧活动。当年中秋节,《放下你的鞭子》在浦东烂泥渡路劳工新村小礼堂演出。上海“剧联”调整了演员阵容,由沈大本饰青年,王为一饰卖艺老汉,朱铭仙饰卖艺女。当时朱铭仙年仅19岁,是劳工小学的教员。为了达到最好的演出效果,还配置了灯光音响,使演出效果空前强烈,不少青年从观众席跳到台上和剧中人物一起高呼口号,台上台下融为一体。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放下你的鞭子》里的唱词和口号内容可以随着主题的改变而改变,演员可以即兴发挥,反过来又升华主题。所以当抗日战争爆发后,陈鲤庭妙笔一动,将难民改成从日寇侵占的东三省逃来,矛头直指侵略者。他让香姐唱“高粱叶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东洋兵……”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南汇青年战时服务团、浦东抗日救国宣传团、抗战话剧团、大团青年抗敌后援会等抗日宣传团队纷纷根据《放下你的鞭子》的新版本,在本县和上海等地演出。除了陈鲤庭自己动笔修改,其他还有无数与他的版本大同小异的修改版本。当事陈鲤庭在无锡发现了一个演变成抗日救亡剧的剧本,剧名为《香姐》。与此同时,陈鲤庭翻译的剧本《月亮上升》也被改编成歌颂东北义勇军的《三江好》,并由他自己导演,反响也较好,加上瞿白音改编的《最后一计》,被人们戏称为宣传抗日救国的三台好戏——“好一记鞭子“。其中以《放下你的鞭子》影响力最大,迅速轰动全国,广大爱国的艺术家们将这个戏又从舞台回归街头和广场,演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很多爱国青年看完演出后立即报名去了前线。艺术家们在军营演出的时候,战士们的反映往往是杀声震天。鞭声惊醒了广大民众,它在愤怒的中国人民心中添了一把火。当时,该剧还改编成多种名称的版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日占区以及美国等国家内演出,使《放下你的鞭子》创下了中国和世界短剧史上的演出场次最多、演出范围最广、观众人数最多的纪录。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世界名剧。于伶主编的《大众剧选》、阿英编选的《1936年中国最佳独幕剧集》、汉口星星出版社出版的《街头剧》,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地编辑的剧本集都编入了《放下你的鞭子》。 2007年,为纪念中国
话剧一百周年,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对曾为话剧事业作出特殊贡献的30多位文化功勋授予奖牌和证书。《放下你的鞭子》的著名剧作家陈鲤庭亦是此次特殊贡献奖的获奖者之一。 

              2008年11月15日,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上海影视文献图书馆等单位为庆贺陈鲤庭100岁生日,专门召开陈鲤庭艺术人生学术研讨会,从中回顾评析陈鲤庭创作演出放下你的鞭子的光辉历史,还特邀上海戏剧学院青年学生排演放下你的鞭子在座谈会期间进行专场演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