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铁山摩崖刻经

 Kobeing 2014-06-09

    铁山摩崖刻经刻于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9年),位于邹城市城区北部铁山山阳一巨大花岗岩石坪上。经文17行,行60字不等,字径约0.5米,内容为《大集经·穿菩提品》。“石颂”刻于经文西部,刻面南北长17米,东西宽3v.5米。12行,行50字不等,字径0.22米,内容为刻经活动之颂辞。“题记”在经文下部原有10行,行9字不等,字径0.3米。

  铁山摩崖刻经和山东境内其它摩崖刻经一样,是我国北朝书法艺术的三大宝库之一,亦是当年的佛门高僧为弘法而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铁山摩崖刻经的书丹者为僧安道一,虽然其生平不详,但千百年来其书法艺术价值却极受推崇。它是人与书法艺术和自然高度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有佛教文化的“淡泊”与“清远”,另一方面还有传统的中国士大夫的“禅思”与风骨,其书法风格凸显魏晋以来简约玄淡、超然绝俗的品格。近看似尊尊佛像静穆端庄;远望则如云鹤游天,飘然若仙,不仅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更与佛理血脉交融,微妙圆通,气韵穆穆。堪称我国书法史上一绝,不愧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铁山摩崖刻经问世1500年来,迎来了多少僧侣、雅士、名流,无人知道;见证了多少风雨沧桑,无人知道。风雨剥蚀了她的容颜,但是她却初衷不改,似乎在等待一个无言的约会。终于,张大华先生来了。2008年,受山东邹城文物局慕名委托,张大华先生为问世1500多年的铁山摩崖刻经拓片单字配作禅画。中国艺术网报道面对1500年前的文化遗留,张大华先生将创作命名为《跨越时空的千年艺术对话》。这是一组对个人创作而言,堪称工程浩大的大型系列绘画。该系列绘画作品以铁山摩崖刻经古字拓片作为画面内容,一字一画,通过张大华先生的禅画感悟来与先人对语,以今人的思索、艺术方式解读刻经。

  铁山摩崖刻经艺术绘画系列的特点有三:

  一是其艺术表现形式新颖独到。摩崖刻经书法与国画艺术本同出一源,但经张先生的灵笔妙构,让人仍有如沐春风,如临清溪之感。佛学与禅思,书法与绘画,古墨与今彩,三者是那么和谐得融为一体,而又个性共存,熠熠生辉。可以推想,张先生的独创一格为中国国画艺术的创新又开拓了一条新路。

  二是其艺术理念不落窠臼。张先生试图从大千万象中找到一种简单的艺术语言和风格,他认为,生活是丰富的,艺术是博大的,但一个艺术家就是在丰富与博大中用自己的笔解构美的意蕴,用最简约的笔墨生动的画出一个简单而又新颖的世界。于是,我们看到,他的笔墨变得越来越深刻而简明,这次创作的铁山摩崖刻经艺术绘画系列,在此基础上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当年僧安道一高僧在荒山巨石上写下一个个大字的时候,心中想的是如何弘法护法,因而他的字才有“精跨羲诞,妙越英繇,如龙蹯雾,似凤腾霄”之誉;今天的张先生从中悟道,心存高远,于是我们闻到了圣域莲花的清香。他笔下的线条越发清瘦,他的笔墨已经减到不能再减了,从而完成了一次艺术创作的再造与涅盘。

  三是表现内容丰富广博。张先生在动笔进行这次艺术创作之初,做了精深的艺术思考。他说,这次创作是一次跨越千年的艺术对话,表现形式当追求一个“心”字,表现内容宜用一个“禅”字来概括,选题要与佛经刻字的内涵对接、互补,圆融,选材要视通万里,云游八极。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这一点。读罢这组系列作品,我们悟出的是佛道,品味出的却是禅理,一种带有张氏风格的生活禅。他的创造因之具有了一种艺术创造的经典内涵,随着岁月的磨洗,将更加光彩夺目。

  岁月如梭,多少人感叹时光如水东流不复回,在我们品读张先生摩崖刻经艺术绘画系列作品的时候,感觉时光如舟,张先生站在一头,僧安道一先哲站在那一头,两者之间尽管却隔着1500多年的时空,但我们却似闻他们的对酌之欢、酒香之馨和论剑之语。美矣哉!

  按照计划,这一具有历史价值与珍藏价值的巨作,将用6年时间完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