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相费宏

 杂乱无章周敬平 2014-06-10

名相费宏

 

费宏,字子充,号健斋、一号鹅湖,晚年号湖东野老,上谥文宪,费氏第六代传人。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生于铅山县仁义乡横林(今柴家埠)。幼年家教严谨,六岁启蒙,八岁称神童;费宏13岁参加信州府童子试中秀才第一名“文元”;16岁在江西乡试中又夺举人 “解元” 之魁;20岁上京城殿试中“状元”,是明一代最年轻的状元,时称“少年状元”,授翰林院编篡,进入仕途。在长达30多年的宦海浮沉中,历经明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代皇帝,费宏为官清廉,刚正耿直,矢志报国。终于1535年(明嘉靖14年),享年68岁。

明成化23年(1488年)宪宗皇帝朱见琛亲自在太和殿面试新科状元之才学。敕旨费宏当场立书《状元殿试策一道》。年轻气盛的费宏面对满朝显赫的文武公卿、大臣,遥望端坐龙椅威仪的天子,他持重沉思胸有成竹,挥笔疾书:“谨对,臣闻帝王之御天下也,有致治之道,有保治之道……。”费宏紧扣法治和经济人才等论点,列举政弊,力陈方略,洋洋洒洒,上书万言。由此,深得皇上赏识和重用。此次后,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

明正德6年(1511年),武宗帝念其忠勤王事,恪守职责而封授他为正一品文渊阁大学士,后又加封太子大保、武英殿大学士,同时晋升为户部尚书,他第一次进入明王朝内阁。

随着费宏在内阁地位不断提高,明王朝统治集团的政治斗争日趋激烈。以刘瑾、钱宁、陆完为首的奸佞权贵和得势宠臣,极尽诽谤陷害之能事,使日益昏沉的武宗帝对费宏逐渐产生看法而失去信任,费宏的内阁官职越来越岌岌可危。正德9年(1514年)费宏在翰林院任编修的堂弟费宷,同向武宗皇帝上书陈表辞官,要求解甲归田。武宗一听恼怒之下,准其二人辞官。从而费宏结束在京城长达27年的政治生涯和两年零五个月的第一次入内阁,时年47岁。

正德14年秋(1519年)宁王朱宸濠起事叛乱,从南昌发兵,出鄱阳,攻安庆,直指京城,欲夺皇位。费宏与费宷知情后,派人日夜兼程绕道驰书禀告皇上,武宗帝得知宁王谋反,大惊。急忙传旨令汀赣巡抚王阳明出兵讨伐。王阳明从吉安起兵,樟树誓师,樵舍破敌,激战四十三天,全歼叛军,并生擒不可一世的宁王朱宸濠,解押进京。叛乱既平,满朝众臣相继奏请皇帝召回费宏复职。武宗帝经历宁王的横行到覆灭,教训深刻,自愧委屈了费宏。1521年准奏颁诏书宣费宏入朝觐见,官复原职。同时加封柱国少保。这是费宏第二次入阁,时年已54岁。

不久,武宗驾崩。世宗朱厚熄继位,改年号为嘉靖。因首辅杨廷和告老还乡等原因,嘉靖3年(1524年),费宏继任内阁首辅,加晋太子大师,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嘉靖62月(1527年)因同朝臣相张璁、桂萼等由嫉恨而生诬陷,费宏再次离任回乡。嘉靖14年(1535年),桂萼先死,张璁亦去位。世宗念及费宏忠烈,重新起用他为内阁首辅,并赐“旧辅元臣”银章一枚,又下旨钦赐费宏出生地——铅山横林柴家埠为“冠盖里”,亲授匾额一块。四个月后,首辅宰相费宏病逝京都,终年68岁。世宗皇帝对费宏的逝世,深为悲痛,罢朝一天,率文武百官前往首辅府向费宏遗体告别,并追赠“太保”衔,谥号“文宪公”。灵柩由继任首辅夏言(江西贵溪人)护送运归铅山故里柴家埠。按“九坛哀荣之典”,吊唁仪式后,将他安葬在故里柴家的“冠盖里”。

鉴于费氏家族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已引起明史专家和学者的高度关注。关于费宏的学术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内陆学者到国外及台、港讲学考察带回了费宏著作的复印件。一些中外学者相继来铅山参观考察。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社会各界鼎力资助,《铅山县费宏纪念馆》已于十几年前建成开馆,供国内外游客参观瞻仰。

近几年来,费氏族人在德高望重的老县长、会长费荣兴的带领下,多方积极筹措资金,纪念馆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成立了组织机构《江西铅山县费宏研究会》。新增重建“状元宰辅”青石牌坊,费宏石雕像,玉振横林戏台。现又着手筹备资金,拟在尚湖兴建一座“状元桥”,这座仿古桥竣工验收之后,纪念馆景区内的景点格局将初具规模,交通网络将基本形成,有利于接待更多各地游人参观、瞻仰,学习。有楹联赞曰:“贤臣一幕钦先德,雅韵千秋勉后昆”。

该纪念馆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示于世人面前,有力地弘扬一代名相费宏“浩然正气”、“一品清廉”、“造福桑梓”,为国为民的崇高精神发扬光大,传承后世。

 

上饶博客:游四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