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第六条规定,除了以100g或100ml标示,预包装食品中营养成分含量还可以以每份食品可食用部分的具体数值来标示。
如果以10ml或15ml每份来标示酱油的含盐量,当然对应的数值就低了许多。但消费者很容易陷入困惑,面对两瓶同是500ml装的酱油,一时间难以对各自营养含量做出辨别比较。
“国标中提出100ml或100g的要求就是为了统一计量,让消费者能更清楚地比较含量多少,酱油以10ml或15ml为单位份是否合理值得商榷。”国家副食品质检中心高级工程师刘稼骏指出,酱油是调味品,摄入量根据不同人的需要也有差异,不一定正好食用一份酱油(10ml或15ml),商家这样做或违背了营养标签标准设立的初衷。
国标中并没有淡盐酱油
记者走访超市发现,除了上述三种,许多品牌酱油也都推出了标注“淡盐”或“薄盐”的酱油。一瓶普通500ml装酱油价值大约七八元,而“淡盐”酱油达到十几元甚至几十元,且含盐量也各不相同。这不禁令人生疑,我国是否有“淡盐”酱油的分类标准呢?
“国标中只有无钠、低钠等说法,而淡盐、薄盐这些说法并没有相应标准限制。”刘稼骏教授表示。《营养标签通则》中对钠含量声称有明确的要求,根据每100ml或100g中钠含量多少将其分为三种类型:无或不含钠(≤5mg)、极低钠(≤40mg)和低钠(≤120mg)。其中也可用“盐”字代替“钠”字,如“低盐”、“少盐”等。
他介绍,随着制造工艺提高和低盐健康意识增强,酱油中盐含量有所降低,过去达到20%左右,现在个别产品已降到13%,但是淡盐、薄盐这些说法,更多是商家宣传需要炮制的概念,国标中并没有具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