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笑熬浆糊糊 2014-06-10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清 周颢 竹刻枯木竹石笔筒  口径3.8厘米,底径4.5厘米,高10厘米

此枯木竹石笔筒取法元代画家倪云林,用刀生动活泼,勾勒处正侧顺逆,劲健盘曲有如苍虬腾跃,皴染处薄破淡削,轻点斜拂如春燕啄泥。背署草书“芷岩”款。周颢(一作周灏),字晋瞻,号芷岩,雪樵,尧峰山人等,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 年),上海嘉定人。嘉定竹派以朱氏首创,一变至吴之瑶,再变至周芷岩周氏以刀代笔,蝝画铸影,称为铁笔。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清 邓渭 竹刻行楷论书笔筒  径7.6厘米,高11.6厘米

此器以天然竹节为之,不镶口底,造型朴素而雅致。器表刻“东坡诗云:天下几人学杜甫,谁得其皮与其骨。学兰亭者亦然。黄大史亦云: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此意非学书者不知也。乙末夏曰上浣,云樵制”。乙末为乾隆四十年(1775年),云樵为嘉定竹雕名家邓孚嘉之子邓渭之号。邓渭宗法刻竹大家吴之 靖,别创刻书一格,声誉鹊起,为时所重。他刻的书法刀口坚挺,转折甜厚,与乾隆皇帝的书法气韵相投,为一代风气的写照。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清三松款竹刻桐阴玩月笔筒  口径5.1厘米,底径5.5厘米,高10.4厘米

笔筒浅浮雕一组玲珑剔透的湖石假山,其间植梧桐一株,高入云端,又有修竹数竿,穿岩而过。一轮满月浴于云中,院有二仕女,一倚靠在石旁,抬头望月,神情闲适,一手执团扇蹀躞而行。画面简洁细腻精雅,布局合理,宛然如真,表现出作者本人对简单闲适的生活追求。

器身上部阴刻“丙午秋日,三松”,书法有董其昌风格。对比已知的朱三松作品,相去甚远,应为伪托之款。从“丙午秋日”推算,是为康熙五年(1666年),此作品的画面布局疏朗合理,富有情趣,刀法简练明快,衣纹飘逸,包浆厚重适中,呈典型的清初时代风格,作者无疑为清初无名的竹刻好手。
<>
烦躁莫侵身 心静自然凉~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明 竹刻人物搁臂  长22.6厘米,宽7.6厘米

此器以留青浅浮雕的手法制成,松树斜向耸立,枝叶茂盛,松下站立一老人,天上悬挂一轮明月,树根处有两株灵芝,傍立两山石,组成“月下老人” 图案。浅铲葫芦形阳文篆体“朱三松"三字印款。 朱三松,名稚征,嘉定人,明代崇祯时竹刻名手,擅长刻笔筒、人物及蟹、蟾蜍之类。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清竹刻太少狮  高10.9厘米 纵25.6厘米 横11.3厘米

这件作品是取竹根肉厚部分,采用平刻,浮雕,透雕等多种枝法雕成,雕母狮卧地仰首,有两只幼狮在其身上嬉耍绣球,组成“太狮少狮”图意。

太少狮,狮旧写作师,与之同音。所以太少狮,即太师少师。太师,两周始置,汉以后,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少师春秋楚国始置,历代相沿,与少傅,少保,合称三少。太师、少师都是指导,辅弼天子、皇上为政的高官。此竹刻太少狮就是以祝人官运亨通,飞黄腾达,象征官禄代代相传之意。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清竹刻和合件  底径10.4厘米 高9.8厘米

此竹刻和合件,取竹根肉厚部分,采用圆雕技法,雕刻了“和合二仙”和睦共处的情景。“和合二仙”相传系唐代两位高僧寒山、拾得,民间奉两人为和合二仙。清雍正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两人就成为“和合二圣”,俗称“欢天喜地”。我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上,也常挂有和合二仙的画轴。人们借此来祝贺新婚夫妇白头偕老,永结同心。

作品中寒山正用荷叶给拾得掸尘,而拾得则捧上食盒,同他共享斋饭,他们说说笑笑, 似是到了无忧无虑的境界之中。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清雍正 竹刻四妃十六子香筒高21cm,口径6.4cm

直筒形,器身镂雕人物、山石等图案
<>
<>

五 上海博物馆“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


竹刻是在我国悠久深厚的竹文化与竹工艺传统的基础上,随着明代中后期文房雅玩鉴藏之风的兴起而成熟的特种雕刻艺术,是文人艺术与民间雕刻工艺相互交融的结晶。

上海与竹刻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始于明代后期的嘉定派,是历史上递衍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雕刻艺术流派,对同时期各类雕刻工艺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代形成的海派竹刻是竹刻艺术史上最后的高峰,流风余绪于今犹盛。上海博物馆所藏竹刻多为名家精品,是当今蒐集中国竹刻艺术品最重要的单位之一。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是上海博物馆建馆六十周年系列活动的首场专题展览。

竹刻是随着明代中后期文房雅玩鉴藏之风兴起而成熟的特种雕刻艺术,是文人艺术与民间雕刻工艺相互交融的结晶。本次展览以“竹镂文心”为名,意在向广大观众揭示中国竹刻的核心审美价值和艺术传统。展览遴选了最能代表竹刻艺术成就和美学风格的文人竹刻精品,构成了中国文人竹刻发展历程的完整序列。展览共有展品190余件,以上海博物馆藏品为主,并向故宫博物院、天津博物馆、南京博物馆、宁波博物馆、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和嘉定博物馆商借了19件珍品。不少藏品是首次公开展出,而分藏不同地点的同一名家之作能聚首同展更是十分难得。展览分为嘉定独诣、金陵宗风、留青别裁三部分,系统展示了明、清、近现代的竹刻名家名作与不同流派、地域风格的竹刻精品。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朱鹤 竹根雕五子戏弥勒   明中晚期(1436-1644)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朱缨 竹雕刘阮入天台香筒  明晚期(1522—1644)高16.5、口径3.6厘米,1966年上海宝山顾村明朱守诚墓出土


朱缨(1520-1587),字清父(甫),号小松。嘉定人。朱鹤子。工小篆及行、草,画尤长于气韵,刻竹师承家法,名著一时。著有《小松山人集》。

筒身图案以六朝志怪小说《幽明录》中所载东汉时刘晨、阮肇入天台遇神仙的故事为题材创作。筒身画面层次丰富,刻画细腻入微。人物双眼及枰上棋子用角质材料嵌成,倍觉精细有神。两端配有紫檀木制的底和盖,上饰浅浮雕盘螭纹,内心均有一用于插放线香的小孔。朱缨的名款刻于洞府门匾阳文“天台”二字之左,为阴文“朱缨”和阴文小印“小松”。

史载朱缨以雕刻人物见长,其刻竹木古仙佛,“见者比于吴道子”,“刀锋所至,姑亡论肌理肤发,细入毫末,而神爽飞动,恍然见生气者”,见者“咸谓其工非人间所宜有”。从此件香筒上人物的刻画来看,足以证明记载的不虚。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朱稚征 竹雕高士图笔筒  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高14.8、口径7.6厘米

筒身综合浮雕、镂雕工艺,镌一高士于松石间展卷濡毫之际,矫然回首,双蝠翩翩而至之景。寓吉祥意于幽情雅致中,意境清奇,刀法简古。岩石间镌款“万历乙卯年,朱稚征”,款书以阴刻大篆为之,与习见朱稚征作品多用“三松”别号,且字体大都为行书的落款方式不同,为目前所仅见。此器无论造型、构图、雕工,均与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御题竹雕仕女图笔筒相同。仕女图笔筒制于万历甲寅(1614),二器制作时间前后相踵,应能代表朱稚征晚年的竹刻风格。
<>
烦躁莫侵身 心静自然凉~
<>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沈大生 竹雕庭院读书图笔筒  明晚期(1522—1644)高14.9、口径15.5×13.1厘米

沈大生,字仲旭,又字禹川。嘉定人。活跃于明万历、天启年间,康熙十四年犹在。以医为业,诗画俱擅,刻竹工朱氏深刻法。

笔筒截面为椭圆形,纹饰布置于筒身之一侧,借月洞门为圆形开光,右侧以老松湖石破之,松干上阴刻楷书“禹川沈大生制”,门洞左侧阴刻楷书 “儋石山房珍藏”。门洞内桐荫之下,二女子一坐一立,隔案相对。其右侧石桌上罗陈书籍、香炉、瓶花之属。栏杆后蕉荫绿天,更见幽邃。画面细腻精雅,宛然如真。在技法上高浮雕,透雕和浅浮雕参酌用之,平刀、圆刀融合互见,形成虚实、疏密、曲直、繁简、轻重、刚柔等诸要素的对比,使画面丰富充实。 “工朱氏雕镂法”的沈大生,作为身历明清二代的竹人,作品细节的处理更见细腻精微,与所谓“前明制度浑朴”渐行渐远,在审美趣味上是清盛期嘉定竹刻华美风调的先声。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吴之璠 竹雕二乔并读图笔筒  清早期(1644-1774)高15.4、口径12.4厘米

笔筒一面浮雕三国时东吴名媛大小乔咏读书卷的画面,风鬟雾鬓纤毫毕现,丰肌美姿有不胜绮罗之态。杌、榻、文具、瓶、炉、花、尊等道具也镂刻得一丝不苟,烘托出恬静清雅的书香气息。另一面刻阳文“雀台赋好重江东,车载才人败下风。更有金闺双俊眼,齐称子建是英雄。吴之璠”,阳文印“鲁珍”,阴文起首印“宝”。纹饰之外,悉剔为平地,使花纹微微高起。肌肤润泽的竹丝素地与精雕细刻的纹饰对比明显,相映生色。在吴氏“薄地阳文”样式的作品中,此件浮雕凸起度较高,接近高浮雕,可见吴之璠在技法上并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程式,而是根据艺术需要灵活处理。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濮澄  竹根雕松纹壶    明晚期(1577-1644)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吴之璠 竹雕寒山拾得图笔筒  清早期(1644-1774)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封锡禄 竹根雕罗汉  清早期(1644-1774)高15、宽12.2厘米

封锡禄,字义侯。嘉定人。活跃于清康熙、雍正年间。与封锡爵(字晋侯)、封锡璋(字汉侯)兄弟三人,同以竹刻名世,号称鼎足。封氏以竹根圆雕见长。康熙四十二年(1703),锡禄、锡璋兄弟尝奉诏入京,以艺值养心殿,将嘉定竹雕艺术带入禁苑并对宫廷雕琢手工艺产生影响。昆仲中尤以封锡禄为突出,作品风格以奇峭生新见誉。

老年罗汉跣足坐于石上,瞑目打呵,耸肩伸臂,叉手下按,意甚惬然。观察之微、刻画之精与传神之妙,令人叹为鬼工。背面左下石上阴刻楷书 “封锡禄造像”五字。金元钰评价封氏所作梵僧佛像,“奇踪异状,诡怪离奇”,与此正合。按十八罗汉中有半托迦尊者,于打座毕伸手呼气,其造型俗称“探手罗汉”。封氏此作罗汉双手下按,不合造像规范,显然是自我作古之作。古代艺术家借塑造罗汉来表现世相,每多佳制,此亦其中之一。时人赞封氏“摹仿擅独绝,智勇莫能争”,金西厓云:“所谓摹仿,乃谓摹仿现实之写生,而非摹拟前人之成器也”,此解可谓得之。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封始豳 竹根雕醉翁  清早期(1644-1774)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顾珏 竹雕迎驾图笔筒  清雍正七年(1729)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周颢 竹刻竹石图笔筒   清乾隆八年(1743)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周颢 竹刻松壑云泉图笔筒   清乾隆九年(1744)作 高14.9、口径11.5厘米

周颢(1685~1773),字晋瞻,号芷岩、芷叟、芷道人、雪樵、尧峰山人、芷岩樵叟、晋斋等,晚号髯痴。嘉定人。幼习画,得王石谷指授,擅山水,习王蒙密体一派,画竹亦绝佳。书学苏东坡,清劲洒落,并精篆刻,能诗。刻竹擅用阴文深刻法,将“南宗”画法融入刻竹,形成合南北宗为一体的艺术新风,画刻浑融,潇洒自如,为嘉定竹刻之集大成者。传世作品以阴刻山水竹石为多见。

笔筒上以浅刻法表现苍松数株矫夭于幽岩怪石间,其侧山泉涌泻,谷中云烟腾然,气氛氤氲。构图瑰奇,意境深邃。山、水、云、树,纤细曲折,疏密有致。刀法变化多端,平刀直入,薄刀轻披,使转无不如意。山石上阴刻楷书款识“乾隆甲子长夏,芷岩制”。此器所刻山水,笔意自黄鹤山樵化出,而神明变化于其间,与常见之疏笔小景大异其趣,信为其颠峰之作。


<>
<> 本帖最后由 喜平瓷 于 2014-5-15 22:25 编辑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邓孚嘉 竹根雕陶渊明赏菊  清早期(1644-1774)高14.4、宽8.2厘米

邓孚嘉 字用吉。福建人,流寓嘉定。活跃于清雍正、乾隆年间。工画山水。所镌折枝花最为工妙,秀媚精雅。

造型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意境,以竹根刻一老者执折枝菊花伫立于蟠曲古松下,凝视坡前数茎芝草,面带微笑,意态悠闲。坡坨用施天章所创方折石形,与古松之圆劲恰成对比。底部阴刻“用吉”篆书印章形款。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邓渭 竹刻行书赤壁赋笔筒  清嘉庆元年(1796)高11.1、口径5.6厘米

筒身阴刻行书《前赤壁赋》全文,款“时丙辰秋九月上浣书于怀白山房,云樵山人”。连珠印“得”、“璜”,引首印“草草”。书法温婉整饬,刀法细腻圆顺,字底洁净,神采照人。无论从成就还是影响来看,邓云樵的刻字艺术都在嘉定竹刻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刻字均为自书,雕工和书法融为一体,运刀爽利遒劲,字底洁净,一气呵成。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方絜 竹刻苏武持节图臂搁   清道光十年(1830)长27、宽6厘米

方絜(1800-1839),字矩平,号治庵。浙江黄岩人,祖籍安徽。工诗善画,多作山水。能篆刻。刻竹自为粉本,尤精人物小像,擅长陷地浅刻,心手相得,运刀如笔,有“方竹”之称。屡试不中,贫病而逝。有《石我斋吟稿》。

臂搁面上以陷地浅浮雕法刻苏武持节坐像,造型以金古良《无双谱》中“典属国苏子卿”一图为粉本。坐上方阴刻行书题识“朔雪满天山,飞鸿入汉阙。麒麟高阁在,何幸得生还。庚寅仲春作奉大卿仁兄清玩,冶庵弟方絜”,印 “方”、“絜”。方絜陷地浅刻之法,远绍明末濮仲谦,故后世目之为金陵一派。濮氏仅以此法镌刻花卉,治庵乃拓以为人物、肖像,顿能别开生面。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张希黄 留青杜甫诗意图臂搁  清早期(1644-1774)长19.6、宽5.8厘米

张希黄,名宗略,字希黄。生平年里不见记载。里籍有浙江嘉兴、江苏江阴、湖北鄂城诸说。活动时间旧说为明人,考其作品风格或在清前期。所作留青山水楼阁,工细绝伦,风格独具。点景人物则用刀简率,笔少意周。画面常配以古人诗文,书法具赵字风味,多用阴文“希黄”、白文“张宗略印”二印。流传赝品极多,大都为晚清间所仿。

臂搁画面近景作矶边临水台阁,阁中坐一人,阁外三人凭栏而观;湖中二人泛舟,舟中置风炉、茶铛。中景为小桥、烟柳,远山层叠如屏,数峰兀立天外。上方阳刻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款署 “乙未六月之望,偶写于竹尚书屋,观山张希黄。”印 “希黄”。“乙未”或当康熙五十四年(1715)。此器在传世张希黄款竹刻中雕工最为精细。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清早张希黄留青楼阁山水图笔筒

<>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沈全林 竹雕草虫白菜图笔筒(清早期) 故宮博物院藏
<>
<> 本帖最后由 jiangping 于 2014-5-16 06:38 编辑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很喜欢竹雕,也收有一些竹雕。 <>

两岸馆藏竹雕作品欣赏(转帖连载7) - hubao.an - hubao.an的博客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