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阳伤寒麻黄汤的适应证(8)

 johnney908 2014-06-10

    (接上篇)当然,第3条还提出了“呕逆”,那是正气抗邪于表,不能固护于里,里气升降失调所造成的。所以,该证候属于寒邪闭表、卫闭营郁,治疗用麻黄汤,发汗散寒,宣肺平喘。随后,我们谈到了第51条、52条、37条,这三条就是强调要用麻黄汤的话,在太阳伤寒表实证都具备的前提下,一定是脉浮的。脉浮,提示了正气不衰,正气能够抗邪于表,这才能够使用纯辛温的发汗的方剂。

    我们在上次课的最后,谈到了麻黄的第二个适应证,也就是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这里的太阳病,我们上次课说,那就是太阳伤寒表实证。这里的阳明病是什么?它不是阳明里热,也不是阳明里实,因为里热、里实兼有表证的话,仲景是不会用麻黄汤的。

    那是阳明的什么证候呢?我们说,那是阳明经脉被寒邪所伤的证候,阳明经脉被寒邪所伤。阳明经脉运行于什么部位呢?头面、胸腹,也是从头到脚的,经脉运行于体表,外来的风寒邪气当然可伤阳明的经表。

    阳明经表受邪,它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在《伤寒论》中没有一个单独的条文,全面的把阳明经脉被寒邪所伤,阳明经的经气被郁的这种证候,描述清楚,它没有一个单独的条文,把它系统描述出来,而是散在许多的条文之中,所以后世的医家对它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医宗金鉴 伤寒心法要决》这本书里,它对阳明经表证的临床表现,治法用方,有了这样一个歌决,我把由四句话组成的这个歌决写在这里——

    1、“葛根浮长表阳明”。说阳明经表受邪,在一般情况下用麻黄汤,阳明经表受邪它的脉象是浮脉,而且端直以长,因为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阳明经表、阳明经脉被邪气所伤以后,阳明经的阳气抗邪于表,使脉端直以长,“表阳明”,就是阳明表证。

    2、“缘缘面赤额头痛”。缘缘面赤,就是满脸通红,这是阳明经脉中阳气被郁的表现。因阳明经脉行于面部。额头痛,因为阳明经脉是行于头额部的,它不像太阳经行于后头部、后项部、后背部。所以,太阳经脉受邪是头项强痛,进一步可以发展成项背强几几,阳明经受邪是脑门痛。

    3、“发热恶寒身无汗”。阳明经表证,它也是表证,因此它也具备发热、恶寒、无汗,这样表证的共同特点。那么发热、恶寒、无汗,如果伴有头项强痛的,是太阳表证;如果伴有额头疼痛的,那是阳明经脉受邪,那是阳明表证。

    4、“目痛鼻干卧不宁”。阳明经脉起于鼻子的两侧,向上绕过眼睛,然后向额头部,目和鼻都是阳明经脉所过的部位。阳明经脉受邪,阳明经脉被郁,就在阳明经脉循行部位的眼睛、鼻子出现了相关的症状,就是眼睛痛,脑门痛,鼻子发干,满脸通红,这都是阳明经脉循行部位的症状(转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