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病篇:腑实证(18)

 johnney908 2014-06-10

    (接上篇)而我们现在的这一条即252条,它是正气大衰,神气已失,正气抗邪的能力已经没有了,正邪斗争的趋势已经缓和了,所以你要给他补充上潮热、谵语、腹满痛、绕脐痛这些正邪斗争激烈的症状,那等于画蛇添足,不符合病人的实际情况。

    在18世纪英国有一个医生,他提倡对抗疗法。什么是对抗疗法呢?你这个病人送到我这个诊所来的时候,不是在发高烧吗?你这个病人不是在狂躁不宁、连四个小伙子都摁按不住吗?那我给你放血,放到你失血性休克的时候,我看你还狂是不狂?!不狂了。看你还烧不烧?!不烧了。

    哎,你看看这个病人不狂了吧,烧退了吧,趟下了吧,你把他拉走吧。结果,有些病人拉到半路上就死了。他是不狂了,都快到失血性休克了,他还狂得起来吗?他是不烧了,都快到失血性休克的地步,他还能够烧得起来吗?所以这叫对抗疗法。

    不放血的话,他就用泻下疗法,要下,要拉到病人产生虚脱的地步。所以,很大一部分病人因为失血性休克,因为虚脱,就使这些症状隐匿不见了,而随后就可能引发死亡。所以,他的这种对抗疗法,在18世纪末,就是这个医生用过,不久就再也没有人用了。这个医生发现这个太危险,他也不敢再用了。

    所以,我们对阳明急下的这一条原文,不要去给它添加、补充那么多的阳明腑实证的临床特征,仅从身微热、大便难,就应当判断这种肝肾阴精大伤,而失神的症状,就是阳明燥热所造成的。当然,对于临床来说,我们还可经根据病程、病史来判断。

    253条:“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主要是因为汗太多,伤阴、化燥的趋势比较快,所以要当头泻下。254条也是讲的病情发展比较快,“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一个太阳表证,发汗后,病没有好,很快出现了腹满痛,说明邪气入里伤阴、化燥、成实的这种发展趋势,也非常急。所以,要用大承气汤积极的泻下。这三条,都用了“急下之”这三个字,后世医家把它叫做“阳明急下三证”。

    阳明病之所以要急下,就是因为看到了它已经损伤了下焦的阴液。所以,急下阳明以救少阴。以后我们讲少阴病篇的时候,还有“少阴急下三证”,我们到时候再和阳明病这三条,来一起讨论。

    下面看255条:“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这一条没说伤寒,也没说太阳病,也没说阳明病,它只是说腹满,持续不消退,即使偶尔有减轻的时候,这种减轻也是微不足道的。

    我们再结合《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那里头提到:“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也提到了腹满按之痛为实,按之不痛者为虚。因此,我们可以判断,第255条不是讲的阳明腑实证,讲的是大承气汤的另外一个适应证,那就是杂病的实证的腹满。

    我们前面谈到的大承气汤的适应证,都是指的阳明腑实证。我们现在谈到的是,大承气汤可以治疗杂病。杂病的腹满是属于实证的,可以用大承气汤来治疗,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可用大承气汤,来治疗单纯性肠梗阻的依据所在。单纯性肠梗阻它的一个特点之一,就是“腹满不减,减不足言,按之痛”,因为它没有全身的热盛的症状,所以我们准确的说,它不是阳明腑实证(转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