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病篇:血热证(1)

 johnney908 2014-06-10

    接上篇:湿热发黄证(11)“阳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这是阳明经脉血分有热。阳明气分有热的话,热迫使津液外越,就可以出现渴而能饮,我们在讲白虎加人参汤适应证的时候,提到“大烦渴不解”,“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那是气分有热,伤津耗液特别明显,热迫津液,有大汗出,所以他口渴而能饮。

    可是,现在热在血分,热在阴分。热一旦入血分,一旦入阴分,这个热邪就是内收内敛,它伤津就不重了。所以他仅仅是口干燥,并不想喝水,“但欲漱水不欲咽”,仅仅是口干燥,更何况热在阴分,热在血分,热蒸血分的津液,他甚至根本就一点也不想喝水。

    因为热在血分,则热迫血妄行,就可能出现鼻衄。为什么出现鼻衄呢?因为阳明经起于鼻子的两旁,所以阳明经热,迫血妄行的话,可能也会出现鼻衄。227条:“脉浮,发热”,是邪在表,口干鼻燥,是邪在阳明经。

    把“脉浮和发热”、“口干和鼻燥”联合起来看,这是邪在阳明经脉。当然,邪在阳明经表同样有脉浮,同样有发热,这就是我们以前曾经提到过的、那个葛根汤的适应证之一、阳明经表受邪。“能食”,提示了阳明之腑没有燥结。这是阳明经脉有热,热迫血妄行,那就可能出现鼻衄。

    太阳有表邪,可以通过鼻衄作解。阳明有热,它不是鼻衄作解,而是热迫血妄行的一个症状表现,这点我们应当区别。太阳有表邪,出现鼻衄,这很有可能是自衄作解的一种变化,随着衄血,头痛身痛减轻了,发烧退了,然后这个衄血会自然解除。

    而阳明经有热出现的这个鼻衄,是热迫血妄行的一种病理表现,它不是自衄作解。216条的热入血室证,我们放到少阳病篇,最后那个附中热入血室证的时候,一起来讨论。237条的阳明蓄血证,我们已经在阳明实证那一篇里头讨论过了。257、258条是两个自学的条文,这样的话,关于阳明病辨证的这部分内容,我们就谈完了。

    下面,我们看阳明病的辩证论治的辩证,看阳明病的辩证,辨中风,辨中寒。“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太阳是主表的,所以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是以有汗与无汗来区分。

    阳明胃是主里的,阳明胃也有受纳腐熟水谷的作用。所以,阳明中风与阳明中寒,是以能食与不能食来区分的。所谓中风和伤寒,后世医家认为,这里的中风,是阳邪伤阳明,这里的伤寒,是中阳不足,寒邪伤中焦。

    当然,阳邪伤于中焦的话,那是有热。有热则消谷善饥,所以他能食,就把它叫中风。中阳不足,受纳腐熟无权,寒邪伤中焦,他不能食,就把它叫做中寒。不过,我们今天在临床上,阳明中风、阳明中寒,在临床辩证的时候,这两个名词不怎么用了。所以,临床意义并不是太多,我们读过这一条就可以了。

    191条:“阳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这是中阳不运、受纳无权的表现,“小便不利”这是中阳不足、清浊不分的表现。正常情况下,浊者归大肠,清者归膀胱,各行其道,小便会通畅。

    现在小便不利,就是小便少,这是清浊不分的表现,“手足及然汗出”,这个及然汗出,不是热迫津液外越,而是中阳不足,阳不摄阴,可以见到手足汗出如流水不断。阳明胃热盛,可逼津液外越,也可以见到手足汗出如流水不断,这两者在临床症状上就汗出(转下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