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发病原理与早期治疗(23)

 johnney908 2014-06-11

  

        (接上篇)现在讲审因论治的原则。看第17条:“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这里面的词解,就像讲义里所提示的“在脏”,也是在说泛指在里的疾病,“攻”和前面讲的“救”、“救治”,当治疗讲,救治之义。

        这个“所得”,实际上是两个方面的意思,原文的释意是讲病邪相合,“内经曰,五脏各有所得,当随其所合之腑而攻治耳……渴系肾脏之病,而猪苓汤利膀胱,肾合膀胱故也。”就是说等于他提出了一个不从病因上考虑相结合的问题。第二个就是说“脏病治腑”。

        所以请大家注意,“所得”除了在知道病邪相结合的意思之外,还应当知道唐容川《补正》关于脏腑相合的原理,病在脏,治在腑。所以“脏病治腑”,这个尽管所论不同,但是道理皆宜,都有临床意义。我觉得这条条文里面的经典句“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就是要随其所得,这个“所得”一定不要和上条的“所得”弄混。上一条是指的什么呢?适应于病人的饮食居处。现在要强调的是在治则、治法上要求审因论治,审证求因,或者说从治法上,病在脏治在腑,病在腑治在脏,这在治法上又拓开了一个思路。

        下面要讲“审证求因”。首先他举出一个例子,叫做“如渴者,与猪苓汤”,这就是一种省文法,渴的原因多了,都用猪苓汤行吗?但是他就是仲景自己熟悉的点到为止,那我们就只好“从方测证”,猪苓汤所治的这个病证,它应当兼有什么症,才能用猪苓汤治之呢?除了渴以外,还应当有发热,最主要是小便不利,这就叫“审证”,得把没写出来的在无字之中把这个症补充进来,因为我们审这个证,要求因,你得把病因病机分析出来。

        猪苓汤的病因病机,我们在《伤寒论》的阳明病篇、少阴病篇已经清楚,它属于热邪自己独伤人,还是热邪和什么邪气相结合呢,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教给你不应该只看到热邪为害的问题,一定要看到热邪和水邪相结合的问题,这就是“随其所得”,把病邪的相结合给它找出来了。这么一个复合性的病因,要观察。

        这个地方就是热邪和水邪互结之后,不仅是互结了,而且还伤阴。这样的话,那么猪苓汤恰好发挥什么功效呢?育阴利小便而清热,既解决口渴,又解决发热,还解决小便不利。所以这个举例它等于说,后面有一句话“余皆仿此”,叫你举一反三,不仅猪苓汤是这样,要找相结合的病邪。

        比方说拿热邪来举例,热邪如果和瘀血相结合,张仲景也有方,还是《伤寒论》的桃核承气汤,既要攻下瘀血,又要清热,所以热邪与瘀血相结就叫“蓄血”,用桃核承气汤。如果热邪和宿食相结,这一定是里实热结证,是用大承气还是用小承气,还是调胃承气汤?这就看热结的程度,体质的情况综合来分析后再选用之。如果热邪和痰互结,张仲景的方,特别是临床见有痰热导致的精神神经症状,特别是失眠,用温胆汤,甚至是《蒲辅周医案》里边的对冠心病是用十味温胆汤,这都是从痰热互结方面来考虑的(转下篇)。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激活,来和我一起玩吧!
http://t.hexun.com/active.aspx?InviteCode=3WKUqlXp1WETOui8xLbUPg%3d%3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