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朔:打麦场

 大家梦想图书馆 2014-06-11

打麦场  

2014-06-10 21:47:56|  分类: 杂谈 |  标签:520   |举报 |字号 订阅

东方朔:打麦场 - 东方朔 - 东方朔网易博客
东方朔:打麦场 - 东方朔 - 东方朔网易博客
东方朔:打麦场 - 东方朔 - 东方朔网易博客
东方朔:打麦场 - 东方朔 - 东方朔网易博客
东方朔:打麦场 - 东方朔 - 东方朔网易博客
东方朔:打麦场 - 东方朔 - 东方朔网易博客
东方朔:打麦场 - 东方朔 - 东方朔网易博客
东方朔:打麦场 - 东方朔 - 东方朔网易博客
东方朔:打麦场 - 东方朔 - 东方朔网易博客
东方朔:打麦场 - 东方朔 - 东方朔网易博客
东方朔:打麦场 - 东方朔 - 东方朔网易博客
东方朔:打麦场 - 东方朔 - 东方朔网易博客
  现在说起打麦场,那是一个被历史尘封的的区域,谈起它,就如同叩开了我童年的大门——美好而自由;谈起它,也把父辈和祖辈们带到了最劳累、最落后的年月。似水流年,岁月如滚动的车轮去了远方,肯定有一道车辙留在了曾经的打麦场。

麦子泛黄的时候,是打麦场较忙的时候。先把场地浇灌透了,晒成半干翻过来再晒成半干,然后撒上麦秸秆,用耙子把场地荡平,再用石砣子轧平、轧实,这就是家乡人俗称的“钢场”。前期的准备做好了,就等着麦子成熟了进场。

在我记事起,农田早已包产到户,没有了生产队,人们还是习惯几队几队的叫着,我家是十二队的,几乎是一队一大片的打麦场。那时,爷爷还是家庭的大家长,一切的劳作都由他来安排。天还没亮,爷爷就带着能干的壮劳力们出了门,带上昨晚磨好的镰刀。我和奶奶留在家里,奶奶一边照顾我还要做一家十几口人的饭。累了肯定吃得多,是那段时间我观察出来的。一天里,奶奶差不多要蒸上两大锅的白面馒头,转眼间就吃完了。有时,有人会回家吃饭,吃了还要给没回来的带上饭,有的时候,为了赶活没人回来吃饭,就得奶奶去送饭。带上饭、水和我就出了门。那时,奶奶推一辆自行车,侧面挂上一个大竹筐,我和所有的补给都被装在竹筐里。她不会骑车,只能趔趔趄趄推着车向前走,天热的时候,她还会在竹筐上给我盖上一个衣服挡着光,有时在昏暗、阴凉处我就睡着了,到了麦地才会醒来。

麦子进了打麦场就被堆成一个个的小山,用不了多久,这些小山都会被处斩,没有一个能逃得过爷爷的铡刀。为了场地有限的打麦场能一场多轧些麦子,一捆捆的麦子被拦腰铡断。麦穗被散落在麦场的中央,麦根堆在一个角落里。当然、什么时候铡麦子、轧麦子是由老天爷说了算的。一连好几天的大太阳,把大地和人们烘烤的滚烫烫的,这肯定是打麦、轧麦的好天气,打麦场的人气也渐渐高了起来。自家的麦子还没有轧完,就有人来问场地了,那时的打麦场就是一个个的香饽饽。轧麦子是很讲究的,爷爷是个老把式,轧麦子的事更是亲自上阵,他怕孩子们轧的不匀,浪费了辛辛苦苦打来的粮食。一头老牛拉着石砣子,他一手牵着缰绳,一手拿着鞭子,嘴里不停地喊着什么,那是他和牛在对话。只有老牛才干得了这些细活,慢慢地一圈一圈的绕着。中午的日头很毒,老牛都受不了,更何况人啊。爷爷心疼这头为自己拉了多年磨的老牛,但活还是要干的,他就把浸湿的麻袋片披在老牛背上,老牛又低着头默默前行了。其实在农村,每一个辛劳的农民都有牛的精神,牛和人处久了,潜移默化地互相影响着。现在,每每想起爷爷,都是打麦场上的情景,不过,那时他还健在,身体还很硬朗。

轧了几遍的麦子,用叉翻腾几遍,把长的、多余的麦秸弄出去,就算是轧好了。轧好的麦子堆在打麦场上,也要一个老把式来扬场,看着一个个颗粒饱满的麦粒跳出,喜悦之情是很难表达的。轧完麦子的打麦场就像柏油路般平坦,光着脚跑在上面,脚底凉凉的,没有柏油路的灼热感,那叫一个舒服。扬场是分下上风向的,在上风向的,迎着风来的方向是扬场最有利的位置。这时,下场的人可就倒霉了,麦糠、麦余全进了自家的场地,扬场的人睁不开眼,只能等着上场的人扬完了作罢。小麦人吃,麦糠、麦余是牲畜的饲料,农家人的东西一点也糟蹋不了,这些都是宝贝。

后来,麦场上多了一台机器,人们叫它脱粒机。麦穗进了它的嘴,麦粒和麦秸等算是分道扬镳了,当时,它是打麦场上最耀眼的明星。

麦子弄下来是要晒上几天的,“见见日头,少长虫子”。麦子还在打麦场上,谁敢在家睡安稳觉。为了让大人们好好休息,我和几个伙伴商量“看麦子的事包在我们身上”,大人们也是满口答应了。天还没黑,我们就开始准备过夜的住处,在高高的麦秸垛上掏出个大大的洞,满够几个人睡了,在洞口还挂上了包片儿做门帘,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窃喜。夜幕降临,大人们都回家吃饭去了,我们互相讲着壮胆的故事,时不时的发出笑声表现出自己的勇敢与快乐,那时,实际上我们比谁都害怕,生怕来了小偷偷麦子。有人提议,点起火小偷就不敢来了,也给自己壮壮胆。打麦场是一片连着一片的,一个麦秸垛接着一个,一旦失火,后果不堪设想,也不知当时是谁说了这么不长脑子的话。夜晚,几个黑影渐渐靠近打麦场,我们故作镇定,拿起铁叉、木锨等工具准备作战,其中一个吓得先哭出了声,然后是所有的人哭作一团。后来才知道,那是回家吃饭的人陆续地回来了,但在当时,真的没有想到这些,一根筋的就知道害怕了,毕竟我们当时还小。从这件事以后,没有一个敢站出来说留下来看麦子了,就是违心地说说,也没有了,生怕真的被留下来。

冬天的打麦场被种上了大白菜,立冬砍菜后就一直荒着,等到来年,又是一片繁忙的景象。

联合收割机的到来,打麦场就少见了。现在的孩子也许再也没有听说过打麦场,打麦场被岁月风蚀了,被淡化了,但没有被人们遗忘过。每当金黄的麦浪迎风滚动的时候,我仿佛还能听到石砣子轧着打麦场发出“隆隆”的声响,好似在遥远的地方飘来与心灵发出一次又一次的碰撞。

 
阅读(82)| 评论(8)
|      
喜欢 推荐 转载
关闭
玩LOFTR,免费冲印20张照片,人人有奖!     我要抢>

评论

  登录并添加博主为博友、通过对方确认后可以发表评论,请先登录。登录>>
6小时前
美丽的画卷!
7小时前
回忆!
9小时前
12小时前
06-11 01:37
怀恋;集体劳动热火朝天;我们生产队也是这样劳动的;“风景这边独好”分田单干哪还有这场面?
06-10 22:51
这情境好像我们大同,当初就这样收麦!
06-10 22:10
很怀念以前农村丰收的景象!!
06-10 21:50
收获的新麦子,蒸的大馍,真香啊!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