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次公痹证虫类药运用(转载)

 山东中医竹林 2014-06-11

章次公痹证虫类药运用(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36人已访问

章次公(1903——1959),名成之,镇江大港人。章次公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和教育学家,解放前长期在上海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解放后应邀赴京,任中央卫生部中医顾问,兼任北中医科主任及中国医学科学院院务委员等职,并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保健工作。他一生为中医事业艰辛努力作出了突出贡献。其医学师从丁甘仁,曹颖甫,国学问业于章太炎。章次公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宅心仁厚,博学深思,求真务实,无门户之见,多创新精神。主张“发皇古义,融会新知”,积极倡导中西医结合。本文仅就其治疗痹证擅用虫类药作一初探。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虫类药的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开其先,《肘后备急方》,《千金方》,《外台秘要》,《普济本事方》继之。其后,叶天士,张锡纯等亦善用虫类药者。痹证类多顽固缠绵,既缘本质亏虚,又加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气血瘀滞,络脉痹阻,非朝夕可愈。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然经年累月,外邪留著,气血皆伤,其化为败瘀凝痰,混处经络,深入骨骱,胶着不去。岂区区汤散可效,故须用虫类搜剔,以动药使血无凝着,
  气可宣通。借其“俾飞者生升,走者降,搜剔经络瘀血”的特点治疗痹证。章次公先生常用虫类药如全蝎,蜈蚣,土元,蕲蛇,蜂房,僵蚕,蚕沙。在《章次公医案》痹证篇中有医案22例,其中5例使用全蝎,3例使用蜈蚣,2例使用土元,3例使用蕲蛇,3例使用蜂房,2例使用僵蚕,3例使用蚕沙。现将其用药特点介绍如下:
  一.结合证型,配合用药
  章次公先生运用虫类药时,善借草木药石之品,结合证型,兼顾整体。痹证多由素体本虚,外感风寒湿热之邪,久留不去,痰凝血瘀而成。故章次公先生每于补益肝肾,疏利气血,温阳通络,祛风逐湿之余配合虫类药物,利用其飞灵走动,搜剔入微的特殊功能,以疗痼疾。于补益之中参以虫类药,以收补正不敛邪,驱邪不伤正之效。“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活血祛瘀虫类药常配伍理气药,以助其力;逐瘀过猛,易于伤正,故使用活血祛瘀虫类药时,又常辅以扶正之品,使之祛瘀不伤正。使用祛风类虫类药,若风邪偏于肌表,则配解表药;若风邪偏于筋骨关节,则配伍活血通络药。寒盛者配以炮附块,桂枝,细辛等;热盛者配以寒水石,黄柏,薏仁等。夹痰者配以胆星,白芥子等;夹瘀者配以鸡血藤,三七等。痹之新者则加温经祛风化湿之药,如羌独活,防风己,秦艽,威灵仙等。痹之久者则加养血益气温肾之药,如当归,熟地,川断,桑寄生,狗脊,补故纸,巴戟天,仙茅等。
  二.结合药性,选择用药
  章次公先生对虫类药研究有素,熟谙药物性能,选择用药,常自出新意,既能发挥各药之特长,又能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巧与其他药物配伍,以协同增效,颇有得心应手之妙。
  全蝎,又名全虫,味咸,辛,性平,有小毒。归肝经。祛风止痉,解毒通络,擅窜筋透骨,对风湿痹痛,久治不愈者更有佳效。蜈蚣,味辛,性温,有小毒。归肝经。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张锡纯论之“走窜之力最速,内而脏腑,外而经络,凡气血凝聚之处,皆能开之。章先生多二味合用治外风入络的痹痛。二味擅搜风剔络,对于邪伏年久的疼痛,尤为有效。全蝎对风湿入络,气机阻塞而痹痛缠绵难愈者,能直揭病所,逐瘀通络。蜈蚣能舒利关节,对痹证之关节僵肿变形,拘挛不利者,能消肿定痛,舒利挛缩。
  土元,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破血逐瘀,续筋接骨。是一味平和的活血化瘀药。其特点是破而不峻,能行能和。《长沙药解》说它“善化瘀血,最补损伤。”
  蕲蛇,蜂房,章先生多用二药祛风止痛。蕲蛇味甘咸,性温,
  有小毒,归肝,脾经,搜风通络,攻毒定惊。为治风湿痛要药,久痹痛甚时,常与其他虫类药同用。蕲蛇治腰部风湿痛最佳,这是章先生的经验。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蛇性走窜,亦病善行而无处不至,故能引诸风药至病所,自脏腑而达皮毛,故此药被称为“截风要药”。蜂房多用以搜风,搜经络之风而止痛。蜂房性温,功擅壮阳,可走窜经络,散结通阳,凡关节肿痛,久而不消,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者多奏佳效。此药有毒,章先生常在大症中方用之。
  僵蚕,味咸辛,性平,归肝,肺经。息风止痉,祛风通络,化痰散结。《本草汇言》称“凡诸风,痰,气,火,风毒,热毒,浊逆结滞不清之病,投之无有不应。”章先生用此药平息肝风,搜经络之风,止疼痛,散痰核之坚结。
  蚕沙,味甘,辛,性微温,祛风湿,通络止痛。观其所治之症,不外乎风,寒,湿,气四者之范畴,取蚕沙祛风散寒化湿行气的作用。
  风寒湿痹,选用蕲蛇,全蝎,蜈蚣以祛风通络;风湿热痹,选用蜂房,僵蚕,蚕沙以清热通络。 若关节肿胀变形,夹痰者,加用僵蚕,蚕沙以透节消肿;夹瘀痛剧者,加用穿山甲,土元。若痹痛顽固或病变在腰脊,蜂房,蕲蛇合用可建殊功。
  三.滋阴养血,以防燥弊
  有些虫类药有燥血之弊,古语有“虫药性猛悍,能另血液化燥”。究其原因乃是治疗痹证的虫类药多具有祛风除湿通络的功效,药性多辛温香燥。辛散走窜,易耗散真气,真气不足则血液亦亏虚;温燥之品多伤阴血。故章次公先生处方中常加用益血养阴之品,如熟地,当归,鸡血藤,玉竹,枸杞以制其弊,缓其燥性,提高疗效。凡阴亏血燥者,则酌情减量。
  四.散用丸散,宿邪缓攻
  章次公先生运用虫类药经常配成丸散剂,以便常服。虫类药虽散能搜剔经络之邪,但因其药性峻猛走窜搜剔之力强根据叶天士之所谓“新邪宜急散,宿邪宜缓攻”的原则,章次公先生主张缓攻通络的方法。“丸者,缓也,不能速去病,舒缓治之也”,“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虫类药峻猛结合丸散剂型使攻邪不致过猛,药效得以持久。且虫类药主要含有蛋白质等有机成分,水煎服不仅用量大且有效成分难以溶解,而章次公先生运用丸散剂型,用量少节约药材,便于口服,且更有利于药物发挥作用。其丸常用阿胶,龟鹿二仙胶烊化与末药调和而成,驱邪同时又补气血阴阳之本。章次公先生在处方中特别注意药物的制法,常运用低温炙焙的方法,既减轻了药物的毒性及腥味,减少对胃肠的刺激,又取得了较佳的疗效。
  五.权衡剂量,以效为度。
  章次公先生运用虫类药严格控制剂量,从小剂量逐渐加量。用量不会过大,用时不至过久,即“中病即止,勿使过剂”。
  章次公先生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至今仍有临床指导价值,应该进一步探讨,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