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补泻之前要先辨明阴阳

 负鹏载舟 2014-06-13
                       经方补泻之前当先辨明阴阳

    阳密乃固说:阴阳是八纲的主纲,中医讲到极上,也就是阳阳二字诀的精神而已,说来容易,但具体到用上面就难以明了,我今以经方的两段条文试为分析之。
   《金匮要略》“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任用之”这是第一段;《辅行诀》“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也这是第二段。这两段条文都讲到肝病,但一个讲“补用酸”,一个讲“以酸泻之”;一个是“助用焦苦”,一个是“以辛补之”,这岂不矛盾?其实我们讲补泻,要分补阴还是补阳,泻阴还是泻阳,所以要理解这两段话,就就要先辨明阴阳。

   古人著书,言简刚正为其首要,但却害苦了后人。
   先分析《金匮》的条文。首先仲景的这段条文,只对肝虚而言,因为“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任用之”,表明仲景是以虚实来分别病情的,但是这种先辨虚实的思想与阴阳为主纲的思想是不是相矛盾?我认为不矛盾,阴虚,阳虚,再到阴实是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而阳虚基本贯穿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之中,所以仲景所言之虚,就包括阴虚与阳虚,而不刻意将之分开了。
   具体到条文,仲景所言之“补用酸”,就单指补阴虚,因为酸味入肝,酸是肝脏的营养来源,属于物质的范畴;其“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是解决肝脏的功能状态,也就是从阳虚的角度而论的,其中“助用焦苦”,可以用乌梅丸为例说明之,焦苦当言苦温,以乌梅之酸,合细辛干姜蜀椒桂枝附子之温,及黄连黄柏之苦燥,而肝胆之郁,得以条达,所以,焦苦之义也有辛温之义在,乌梅丸也是苦温化湿的主力方剂;至于“益用甘味之药以调之”,就完全是运用补肝实脾的五行生克观念了,方剂以小建中汤为具体应用。

   再看《辅行诀》,《金匮》是但论虚,《辅行诀》与《金匮》不一样,它把虚和实都包括进去了,其中的补,是指补阳虚,其中的泻,是指泻阴实。“以辛补之”,这个好理解,因为辛甘发散为阳,正合肝主升发的功能状态,所以从补阳的观念来说的,因此《辅行诀》的补与《金匮》的补其意义是不一样的;再分析“以酸泻之”,金匮讲酸补,是补阴之虚,,辅行诀讲酸泻,是泻阴之实,这有矛盾吗?根据治病的原则,阴之所以会实是由于有不好的阴占据了脏腑而不流转循环,所以我们要将它们泻掉,当我们要泻阴的时候,一定要将好的阴填进去,坏的阴才可以挤得出来,所以泻阴实的时候,仍然是用酸,是以酸换酸,经方永远都是补泻皆顾,只是当补大于泻的时候,就是补,而泻大于补的时候,就是泻,如此而已,这一点在《辅行诀》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酸既可以补阴虚,也可以泻阴实;“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味是缓中的,这大家都知道,但《辅行诀》在具体运用的时候,认为辛酸就可以化甘,所以连甘味的药都省了。

   综上所述,如果要很好的理解这些条文的文法,可以试着将各自的主语加进去:金匮曰夫肝(虚)之病,补(阴)用酸,助(阳)用焦苦,益(阳阳)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阴)实则不任用之”;辅行诀曰“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肝(阳),以酸泻肝(阴)。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