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类型

 wdzajcx 2014-06-14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类型

有一位教师问我:我的课堂互动总是无效,怎么办?

通过和这位教师探讨、交流,我觉得该教师对课堂掌控能力有欠缺,更重要的是师生互动手段单一。

课堂教学与学生独自进行学习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不是个体活动,而是群体活动,作为活动主体的教师与学生必然要发生各种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即所谓的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大体上有这样几种:

1.教师与学生个体的互动。这种互动则通常存在于提问与应答、要求与反应、评价与反馈以及个体辅导、直接接触等过程中。这种互动非常清楚地显示出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倾向。

2.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教师此时的行为并非特别的指向某一学生个体,而是一般地指向学生群体,学生此时也感到自己对教师行为的反应是群体反应的一部分。这种互动通常发生于组织教学、课堂讲授、课堂提问、课堂评价等过程中。

3.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包括两种,一种是直接的个体与个体互动,具体包括相邻座位的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及小组内展开的讨论,另一种是间接的个体与个体的互动,比如发言的学生之间的意见争论。

4.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这种互动散见于课堂讲授、课堂练习和课堂讨论中,具体分为学生个体与全体学生的互动及学生个体与全组学生的互动。前者是在全班学生面前示范、展示、释疑时发表观点所产生的互动;后者主要包括学生个体在小组中发表意见时的互动。

可见课堂教学的互动要有效,除了有合作性的互动,还要有对抗性的互动及竞争合作性的互动。

合作性互动是指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彼此配合、互相协作时所产生的的互动。其基本机制是顺应与模仿,顺应是双向的,它导致顺应者逐渐改变其自身的某些文化,从而达到互相调适。模仿是单向的,是学生对教师的认可。

对抗性互动具体包括两种。一种是竞争性互动,一般只发生于学生之间,且多半发生于学习成绩等第相同的学生之间。另一种是冲突性互动,在课堂教学中这种互动主要发生在师生之间,尤其是教师与一些所谓的“差生”之间。

竞争合作性互动基本上只发生于学生之间。这种互动并不是竞争性互动与合作性互动的简单相加,而是竞争与合作的交叉渗透和相互转化。所谓交叉渗透是指合作中含有竞争因素,竞争中也含有合作因素。用好了,会很有效的。

互动过程中必须要有评价,而且是多元化的评价。评价渗透与互动过程中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互动更加有效。互动也是检验教师对课堂掌控力的检验,掌控力越强的教师互动越有效,反之则无效或者效果较差,需要教师思考动脑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完成课堂教学的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