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我们的小小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老陶翁 2011-08-23
编者按:开篇总论,指出了教育的特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接着分析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建构生命活力化课堂的关键,师生合作的重要性,生命活力化课堂的理念、灵魂。文章分析内容具体,层次清晰,值得教育界的朋友们一读。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是质疑问题的天地,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更是孩子们学习生涯中的“一方乐土”。要创造一个人性化的、生命活力化的课堂,让阳光普照第一个学生的心灵深处,“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从生命本位的意义上看,它能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质量,实现他们主动、全面、个性化发展,并呈现出生命的“澎湃涌动”,教育工作是非常细致、艰巨和复杂的,教师所付出的劳动,是任何量化的手段和指标很难衡量的。这必然要求教师对教育工作保持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的表现,就是教师尽可能淡化功利思想,不斤斤计较物质享受,不迷恋于世俗浮华,不对个人利益患得患失。—切以育人为上,全心全意,把知识、智慧、爱心、时间乃至生命奉献给每一个学生。生命在于奋斗,教育在于奉献。生命因奉献而变得美丽,那奉献是赤诚的奉献、无私的奉献、崇高的奉献;那奉献像火把,是无怨无悔的燃烧,是至死不渝的真情;那奉献像一泓清泉,是常年的流淌,是不计名利的付出。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乐观的志趣投入到初中语文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思想境界,是当代教师修养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做到不辱使命、不负众望,要具有广阔视野,要具有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宽广胸怀,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以能力为本的育人观和教育教学质量观。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有用的人才。
  要有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仅仅爱心和热情是很难实现的,还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它不是简单的师生之前的亲密无间,没大没小。而应该当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威严的,但又无时无处不能感觉到老师对他的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首先要让学生他们明确在集体生活和学业上有哪些必须做到的和不能做的,在这些方面老师要严格监督和管理,哪怕是一次,也不能姑息。一定要把握好师生平等的度,居高临下,唯我独尊不可取,当过分地牵,甚至纵容学生也是不行的。建构生命活力化课堂的前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新教育的要求,是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前提。同时,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性也是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反思与挑战,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其核心是要求教师把学生看成完整意义上的“人”,而不是“物”,还需要清楚认识到师生之间只有价值的平等而没有地位高低之分,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就能主动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智慧,表达他们的内心体验,表达他们的情感,且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和生命的价值,并进刻体味到人格的自主性和尊严。教师也能找准自己的“心理位置”,重新调整心态,充分展示他们的教育智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正确处理与“三生”的关系,努力实惠师生之间的民主平等。在当前的师生关系,教师与“优秀生”关系密切,与“差生”关系紧张,与“中等生”关系冷淡,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一种师生关系的趋向。长此下去势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心理障碍,还侵害了部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使课堂的民主氛围谐。因此,教师要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形成的三种关系模式,本着民主平等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尤其要平等地对待“后进生”把他们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学会等待他们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的效能。加强情感沟通,增强教师的亲和力。“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离不开情感”,正因为如此,课堂教学越来越急切地呼唤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只要对学生付出情感,采取真诚、尊重、理解的态度,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就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创造性和爱心,使教师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民主平等在真挚的情感中得以升华,
  建构生命活力化课堂的动力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教学是一门科学,有其自己的规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融技术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双边活动。教师要善于诱导学生发挥各自的才能、个性,激发他们独立创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由和大胆创造活动的空间,又有老师协助和关怀的亲切感,营造师生合作的最佳局面。教师和学生的合作,能不断解开学生与学生、老师和学生,甚至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心“结”。每个人都会有许多解不开的“结”,这些“结”,有的来自家长与孩子之间,有的缘于家长和老师的矛盾。还有的则存在于师生之间……要解开这些“结”,需要大家的努力,相互合作帮助和支持,于是解结就成了合作节目,就成了和谐的成果。平等、友善的合作交流就会拉近教师、家长、学生的距离,欢快、无拘无束的沟通,增进了师生、家长的了解,集思广益、应运而生的“与你同行”、“合作成功”。因此人际关系渐被视为生活的核心,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生活的快乐源,更是获得成功的关键。
  教师和学生的合作,能教育学生与人为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今天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人们的思想压力非常大,与人为善,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减轻未成年人一些压力的重要手段。教育未成年人在与人接触面对时,要用理解、宽容,与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和睦相处,合作意识与合群观念,他人同心协办,合作共事,走出小圈子,进入社会的大圈子,融入公共人群,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真诚沟通,用心交流,和谐的社会环境,美好的社会理想一定能创造和实现。传统教学中,师生双方一般表现为人体与个体的关系,一方主宰课堂,一方盲目随从;一方主角,一方配角,彼此之间陌生、封闭,互不侵犯,都在“孤军奋战”,缺乏合作互动。而生命活力化的课堂倡导的教学过程都是师生合作交往、多向互动、动态生成、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必然呼唤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合作互动。师生合作目前我们重视较多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合作,很少谈到“师生合作”,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灌输者、讲授者,而是朋友、指导者、合作伙伴。既是合作伙伴,必然有师生之间的合作。合作的实现是需要外在环境的。这里的外在环境主要指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课堂学习的环境。师生互动何为师生互动?简单地说,是师生双方在特定情境中的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师生互动是对传统的“教师优势文化”的一种突破,肯定了师生双方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这种互动过程“所追求的是一个师生双方不断调整关系、角色磨合、文化撞击、自主创新的过程”,是“从陌生与封闭走向互相解读与选择的过程”,是“导致蕴藏在师生生命潜能中的创新火花迸发、创新思维涌动的催化剂”师生互动是通过师生共同的实践活动而逐步建构起来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主动性。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优势文化”可谓根深蒂固,学生缺乏主动性和主体精神,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构建师生互动性和主体精神,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构建师生互动性就必须消除教师的“统治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把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发展其主动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智慧活动,满足生命涌动的需要,激发自第二、提升知识平台,补充互动“活水”。“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迫切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不断“充电”,努力进取,博览群书,多渠道地广纳信息。同时还要求教师应该具有从学生那里汲取营养的勇气,重视学生对教师“反向社会化”的促进作用。唯有这样,师生互动才能在原位上得到提升,师生间积极的建设性的双向互动才能为课堂注入无穷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建构生命活力化课堂的源泉传统课堂,生命活力化课堂倡导树立大教学课堂观,教师与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要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能平等地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了教学民主,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互动中学生的情感、技能、探究能力相互作用,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学生的目标是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而教师的目标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的能力。作为教师在合作过程中,要善于耐心倾听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烦恼和难题,都需要品德高尚、关心和爱护学生的教师倾听。有的学生只是想找一个倾诉对象,将心中的不悦一吐为快,有的是需要教师出谋划策,指点迷津。教师应乐于倾听,善于有效地倾听,包括各种不同的声音,尤其是不同的见解和意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权威,师生应该互相学习,共同解决疑难问题。要求教学应与生活相联系,为课堂注入“生活”活水,增添生命活力。其实,在课堂中注入“生活”活水正反映了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传统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现象是典型的与生活脱离的课堂学习,这是封建社会思想封闭。教育落后的真实写照。而现代社会是一个大的开放系统,思想活跃,经济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课堂教学要培养新朝代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实施开放式教学,不断汲取时代的活水,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课堂教学一旦结合了生活,“就有了丰富的内容,就会牵动学生的心灵,不注进了充实的活力。通过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教材知识重新被“激活”,实现了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重新与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为学生智能的充分发展创造了更好的外部条件。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教学中来;把学得的成果延伸到生活中去;通过与生活的对比,使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多种方式的综合支助和,使书本生活经验、学生个体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提升生命质量。
  建构生命活力化课堂的灵魂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传递知识,为教“书”而教“生”,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民族,是一个希望的民族,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民族。而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教育对象千变万化,学生个性千差万别,时代发展对人的要求又日新月异。教师要把一个个活生生的独特个体从蒙昧状态培养成社会所期望和需要的人才,绝不是靠某种程式的机械劳动可以完成的,而是要靠高度的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教师的专业工作,不允许教师墨守成规,也不允许教师一味地凭借个人经验,而要求教师敢于借鉴,勇于开拓,依据变化的情况,不断寻求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案、方法和手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更科学、更完善,建立起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全面更新教育观念,是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必要前提。教师的创新能力是指教师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求异性、新颖性和高效性的能力。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在解决某一个教育教学课题时往往并不遵循固定的程序与模式,而总是在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中,根据实际情况去合理地组织教育内容和过程,灵活地采取各种新的方式方法,教育创新的先导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前途。开拓创新决定着教育发展的出路和素质教育的前途。教育思想滞后,教育观念陈旧,是当前制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思想障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了创新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我们的教师既要有创新精神又必须要有创新能力,才能胜任教师职业的需要。生命活力化课堂将教学价值观定位在对“人”成长中的整个生命活力化课堂将教学价值观定位在对“人”成长中的整个生命的关注,培养能在现代社会中健康和谐发展的自主创新型人才,它关注学生的生命个体,鼓励智慧迸发,着眼创新。学校教育对教师职业生命的价值一直成为教育学的盲点,认为其不足与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学生个体发展功能相提并论。而在今天看来,轻视或忽视这种价值不仅在理论上有所偏颇,而且在实践上有害的,它使教师的职业没有获得真正的内在尊严与欢乐,缺乏挑战;使教师在不断地重复自我过程中走向狭隘,人生充满着灰色和低调。但在新基础教育理念下,教师遇到了全新的职业素质要求的挑战,学校教育迫切需要教师的智慧、研究与创造,这就要求学校为教师个体发展和提升生命质量提供空间。因此,要赋予教师个体生命意义,使教师的生命力、创造力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使每一节课都成为充满智慧挑战和生命气息的动态生成过程;让教学过程充满着工作的美丽,让教师的职业每一天都充满着爱、挑战和创造,并从中获得自我成长、内在尊严和职业生命的欢乐。提升教师个体生命意义,让学生在课堂中被教育智慧与花说柳说激活,呈现出生命的澎湃涌动;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挑战智慧。因此,只有真正赋予教师个体生命意义,才会有生命活力化课堂的高质量。教师,面对的是心灵的教育,更需要灵魂在场。灵魂在场,就会用心感受和体悟,体悟学生苦衷,体察现场情境,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家庭背景,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推断学生这样做的真实动因,对教师有无芥蒂等,了如指掌加上爱心、善解人意、令人信服的坦诚的语气以及帮助学生解除困惑的拳拳之意,还有什么不可以商量解决的大问题呢?灵魂在场,处罚学生也会有很好的善后补充。表扬学生会周到地考虑表扬的副作用,不能为表扬而表扬,不能让受表扬者难堪,更不能让受表扬者成为同伴们攻击的对象而逐渐孤立。教师灵魂在场,就会收到灵魂的期盼师一路影响的,是无数个灵魂,不是强加的价值取向,而是以诚相待的心灵交付,这就够了。正因为我们灵魂都在场,你认真地付出过,我认真地感受过,一切才那么值得珍惜,才给人真实的撞击,留下永远的美好回忆。这样就能让我们的小小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