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铜版原拓制品偶拾及其他

 烟山图书 2014-06-14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铜版原拓制品偶拾及其他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铜版原拓制品偶拾及其他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铜版原拓制品偶拾及其他

文图/孙以煜

 

这是19世纪英国雕版大师佩恩的铜版画复制品原拓。所谓铜版画复制品原拓,就是在照相制版技术出现以前,为了出版印刷需要,由雕版大师依据世界名画对临翻刻出来的铜版画作品。因了雕版的技术是建立在绘画造型功底之上二次再现,其中已经有了雕版师的再创作和提升原作审美趣味的灵性再造过程。这个过程使得很多欧洲的雕版大师,最后都成了版画大家。佩恩就是。手头藏有三百余幅欧洲佬铜版画原拓,经橹西考量,其中有20幅出自佩恩之手,18幅名画铜版复刻作品,2幅佩恩的铜版画原作。米开朗基罗的《最后的审判》最令我欣喜——

米开朗基罗这幅巨作《最后的审判》,总面积约为1370×1220厘米。佩恩却将其刻制在只有16开大小的铜版上,其中的绘画性与技术能量,可以想见。

阿尔伯特·亨利·佩恩,1812年12月14日出生于伦敦,1902年5月7日在莱比锡逝世。与其他雕版师不同的是,阿尔伯特·亨利·佩恩不仅是一个雕版大师,而且还是欧洲19世纪著名的版画家和插画家。
19世纪欧洲有很多人去英国发展,原因是英国先进;英国有钱赚。佩恩是个例外,它本身就是英国人,
在周边国家的画家,工匠都设法到英国发展的时候,他却与众不同地于1845年去了德国,成为莱比锡的公民。并在德国创办了出版公司“ Englische Kunstanstalt ”成就了德累斯顿与莱比锡的佩恩公司,
又名“英国艺术公司”。
作为一名杰出的英国雕版师,佩恩的学业背景是钢版雕刻及艺术贸易,在他的雕版技术达到游刃有余,
随心所欲的高度之后,创作版画与书籍插图,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他继雕版大师之后的另外一个身份——版画家、插图画家。关于这一点,欧洲官方网络如是推介佩恩——因为佩恩的雕版技艺过于杰出了,于是佩恩的人生目标变得更加伟大——他开始有了要把英国的艺术,尤其是雕版推向世界的想法。结果这一推就推出了《男孩》、《德累斯顿画廊》1845、《图画伦敦》1846、《图画奥比斯》 1859以及《佩恩全景》1859 ,这几个在德国与当时整个欧洲脍炙人口的雕版作品系列。

《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基罗于作画其间不断的从赞美诗《最后的审判日》和但丁的《地狱篇》中汲取灵感。壁画的中心主题是人生的戏剧,人注定要不断背离上帝,罪孽深重,但终将得到拯救。由于墙壁面积广大,艺术家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将大约四百个人物安排在这一空间。必需有一种像旋风一样的主要力量将整个空间结合成一体。

画面采用了水平线与垂直线交叉的复杂结构。画中人物趋于在水平面上组成群体,随着位置的升高,人群愈加密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左侧升入天堂和右侧走向毁灭的画面中突出的竖向运动。同时,一种周而复始的活动将上升与堕落和左右着整个人群活动的审判者基督这一中心人物联结在一起。

创作背景——西斯廷礼拜堂天顶壁画完工24 年之后,反对宗教改革的教皇保罗三世兴奋异常,根本不顾艺术家年事已高,企图“让他显示其绘画艺术的全部威力”要他为西斯庭教堂祭坛后面的大墙上绘制壁画。1535年末,米开朗基罗已年逾六十,教皇这种疯狂的艺术剥削行为,使米开朗基罗身心俱悴。当时,米开朗基罗正经历着精神与信仰的危机。他选择《最后的审判》这一主题,展现了他的痛苦。老艺术家从1535年末至1541年10月31日止,用了近6年的时间,完成了这一幅体现着画家大无畏艺术魄力的多人物构图《最后的审判》,在这块将近200平方米的祭坛后的大墙上,他绘出了数以百计的等身大小的裸体群像。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铜版原拓制品偶拾及其他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铜版原拓制品偶拾及其他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 铜版画复制品原拓   

 雕版师: (英) 阿尔伯特·亨利·佩恩  1812—1902)

 

除却《最后的审判》之外,笔者还同时淘得阿尔伯特·亨利·佩恩 的米开朗基罗的铜版画复刻原拓《弓箭手》,一并粘贴,与同好分享——

米开朗基罗《最后的审判》铜版原拓制品偶拾及其他
米开朗基罗《弓箭手》铜版画复制品原拓   

雕版师: (英) 阿尔伯特·亨利·佩恩  1812—19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