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学立行抓落实 即知即改转作风

 革命老区 2014-06-14
立学立行抓落实 即知即改转作风

  【编者按】:

  自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实际,有序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他们坚持深入基层、走进一线,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期盼,真正将教育实践活动与社情民意无缝对接;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切实做到“立学立行、即知即改”,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作风转变。

  苏州:

  疏通思路 畅通言路 贯通制度

  疏通思路,以学策改,认识“高一层”。“同志们,今天我们探讨一下‘扬清正之风,做廉洁之人’问题。”前不久,苏州市司法局举行微型党课,主讲人娓娓道来,听众凝神沉思记笔记。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该局将“集中学”与“自我学”相结合,设定菜单式选学内容。其中,有领导干部带头学,局长朱正做主题党课辅导;有机关同志自助学,微型党课即是典型体现,通过党员主讲,小中见大,见微知著,带动全体党员“以学凝心,以学修身,以学正行”,进一步提升司法行政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畅通言路,以言促改,查摆“严一些”。“像这样的座谈会我还是第一次参加,感受到司法局确实是想听听群众的‘真声音’。”在大公园社区座谈会上,一位群众代表说。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局党组成员分别主持召开各类座谈会13个,听取群众、“两代表一委员”、行风监督员、机关干部、法官和法律服务者共意见建议118人次200余条。在“请进来”的同时,他们还坚持“走出去”调研,组织党员干部下基层听取意见建议,交流借鉴开展法律服务经验,为即知即改打好基础。

  贯通制度,即行即改,实践“好一筹”。他们立足职能推出十项便民措施,司法鉴定出台六项服务承诺,其中鉴定时限缩短一半、对70周岁以上者提供上门服务、酒精检测可在法定假日进行等均在省内首创;出台《司法鉴定法律援助办法》,实现法律援助司法鉴定项目和机构全覆盖,成为全国首个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由政府财政保障的地级市。在苏州,老年法律服务中心成为老年群众解疑释惑的新阵地,法律服务志愿团成为“送法进社区”的新推手;公证遗嘱备案平台和轮流周值班员制度反映公证标准化推进的新成效,乡镇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村居便民法律服务站见证“半小时法律服务圈”的新拓展;6家企业走进苏州监狱,为即将出狱的服刑人员提供工作岗位;司考中心帮助获得资格的考生推荐实习事务所;公调对接筑牢矛盾纠纷调解防火墙;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提升作风效能等一系列刚性制度巩固了建设服务型机关的台柱子。

  (苏思轩)

  泰州:

  项目化推进“为民工程”

  泰州市司法局将教育实践活动与司法行政职责有机结合,以项目化手段推进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为民办实事”工程。

  实施“公共法律服务直通互联”工程,建立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体系,打造“城市半小时、农村1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年内辖市(区)、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成率达80%以上。

  打造“和谐使者”服务和谐工程,开展无矛盾纠纷、无民转刑案件、无群体性上访等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全覆盖体系,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全市全年调处成功率达96.5%。

  开展“关爱帮扶”工程,对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开展排查摸底,对生活困难、监护人不能履职、教育缺失、存在心理问题者分类登记,制定有针对性的关爱帮扶措施,联合人社、民政、团委、教育等部门开展“关爱帮扶”活动。

  实施法律援助“千家万户明白工程”,广泛宣传法律援助制度,加大法律援助办案力度,逐步放宽经济困难审查标准,开展办案质量“全程无缝式管理”专项活动,推动办案质量不断提高。

  打造“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创建延伸工程,推动普法向各领域覆盖延伸,提升普法教育参与度和互动性,实现普法教育评价的社会化、科学化,力争社会满意度达90%以上,社会知晓度达96%以上。

  实施“公证为民四季行”专项活动,公开公证服务减免收费承诺,对符合规定的公证项目实行减免收费,开展“公证助残月”、遗嘱代管、免费查询、“公证敬老月”等系列便民利民惠民公益活动。

  开展“群众在我心中”队伍素质能力拓展工程,组织开展“群众在我心中”系列活动,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干警服务群众意识,提高服务群众水平。

  (泰斯宣)

  盐城:

  “特色动作”主打“便民牌”

  近日,盐城亭湖的特困户林某看到法院判决书上的“判令被告及保险公司支付赔偿款23万余元”时,一腔焦虑化作万分感激:“没想到交通事故也能得到法律援助,还没花一分钱的律师费。谢谢法律援助律师,感谢法律援助好制度!”

  作为司法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盐城市政府连续8年将法律援助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确保法律援助惠及众多困难群众,为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自教育实践活动以来,盐城市司法局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创特色”,开展了一系列“特色动作”:实施抽学原文、抽查笔记、抽考内容、抽讲党课或体会的“四抽”工作法,将《教育实践活动应知应会200问》作为中层干部“四抽”、晋升面试必考试题、法律服务人员年检培训的必要内容。同时组织机关干部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挂钩一个司法所,每月到挂钩司法所调研,参与民事调解、法制宣传等工作;联系一个村居,把法律服务、法律援助送上门,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上一堂法制课,根据基层工作量身定制讲课内容;调解一起矛盾纠纷,深入矛盾集中、意见多的地方查找并解决问题;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自身工作,每年提出一条以上合理化建议;党员干部与贫困家庭结对,定期了解情况,提供致富信息,帮扶一户困难群众。

  针对法律援助窗口建设不够规范、人员配备未到位、社会知晓率偏低等问题,该局还积极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公开承诺:年内完成规范化窗口建设,全年办理援助案件6000件以上,免费法律咨询2万件以上,努力提升社会知晓率和群众满意率。

  (严思璇)

  淮安: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针对基层群众反映的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群众打官司难、基层法律服务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淮安市司法局迅速落实整改,开展“法律快车村村通”活动,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开拓法律快车路径,实现零距离服务。他们通过实行“1+1+4”模式,即1名律师和1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结对联系4个村居,每月至少主动与村居联系一次,每季度至少到村居开展工作一次,同时在挂钩村居公布其姓名、单位、职务、工作职责、电话号码等信息。截至目前,全市404名律师365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成为1600个村居的法律顾问和“法律保姆”,实现对所有村居法律服务全覆盖。

  丰富法律快车产品,实现全方位服务。当好村居法律顾问,引导村(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社区事务、集体资产等公共事务管理;开展法制宣传,按照“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要求,推进法治文化专栏、法制学校、法制图书角建设;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定期举办法律咨询,为村居组织和个人提供诉讼和非诉讼代理,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为特困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今年以来共为困难村(居)民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89件;化解矛盾纠纷,在解决好村(居)民在婚姻、继承、赡养、邻里等传统法律问题的基础上,着力帮助解决在劳动争议、拆迁安置等热点难点领域的法律问题;收集社情民意,每人每年至少提供5条以上有价值的社情民意信息。

  畅通法律快车运行,实现全天候服务。制定节假日值班制等多项制度,结对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安排节假日轮休制度,确保365天提供“随叫随到”的法律服务。自活动开展以来,共出动法律快车430余次,开展法制宣传活动106场,为村居组织和群众解决法律问题1943件,提供诉讼及非诉讼代理496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8340次,化解矛盾纠纷12758件。 (淮司轩)

  常州:

  “次方”工作法让党员群众“心连心”

  “你们不仅帮我解决了家庭矛盾,还给我开法律知识小灶。以后再遇到法律问题,我不会两眼一抹黑了。”接受党员义工法律服务后,社区居民刘大爷如是说。自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常州市司法局坚持“问题导向”,用心听取群众声音、感受群众需求、为群众提供服务,创新实施“次方”工作法。

  常州市司法局长陈少宝解释说:“次方工作法就是以‘群众一寸言,我出一尺力’的态度,对群众提出的问题,不仅要解决它,还要送上增值服务,让便民惠民利民常态化高效化人性化。”为此,该局领导带头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向基层村居、外来务工人员、企业主、老干部、大学生等发放调查问卷1250份,征求意见建议231条。经过分类整理、座谈讨论后给出对策,让党员们“带着问题下基层、针对问题查自身、围绕问题送服务”。

  服务“重大项目突破年”,党员们走进企业实地了解经营情况,不仅帮企业解疑答惑,还系统性地、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制订转型升级法律意见120余份,提供“诊脉”、“开方”等一条龙服务。走进溧阳监狱开展帮教活动,不仅为服刑人员送去法律知识,还带去数百份就业机会,58名服刑人员现场与6家企业签订就业意向书;组织党员参加“义工365”活动,深入社区担当法律顾问,为群众解决法律问题,把常州首创、全国闻名的道德讲堂赋予法律元素,为基层群众送上“法律大餐”,开展法制宣传200场次。

  该局不仅从服务深度上“次方”延伸,还从服务内容上“次方”扩容。制定“服务群众八项承诺”和“司法行政十件实事”,将公证、法律援助周六固定值班接待、预约上门服务、增设鉴定代办点和减免鉴定费用、1小时到场调处矛盾等措施通过媒体广泛发布。(常思选)

  太仓:

  “光明万家”活动惠及千企万户

  5月12日,在太仓市浏河镇颐悦园,50余名老人正围坐在一起,聆听律师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朴实的太仓方言讲述着发生在大家身边的典型案例,引来老人们的唏嘘与感叹,老人们时而颔首领悟,时而与律师互动……

  随着教育时间活动的开展,太仓市启动第三轮“光明万家·司法惠民”专项活动。他们结合每月10日的“司法光辉日”,组织1000余名法律工作者、调解员和法律志愿者“下百村、进千企、入万家”,促村居和谐、助千企升级、谋万家幸福;“百佳党员司法光辉岗”闪耀在娄东大地、田间地头。活动中,他们累计走访企业187家,举办法制讲座19场,解答法律咨询110余个,化解矛盾纠纷35件,走访困难群众24户。

  4月底,太仓司法局领导在赴浏河镇开展“一把手在一线”活动中了解到,该镇在前期拆迁安置中将300多名家人不便照顾的老人临时集中寄养在镇敬老院。现在安置房将要竣工,房产的冠名、分割及继承等问题成了老人们的闹心事。司法局主要领导当场与司法所、挂钩的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负责人商量,“点对点”地为老人们开展法律服务。一次次基层调研、一次次民情恳谈、一次次走访慰问,隔阂在沟通中消弭,感情在交流中升华,太仓司法行政人尊法律为太阳,润物无声,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太仓司法局坚持“在一线掌握情况,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锤炼能力,在一线转变作风,在一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到“立学立行,即知即改”,交上一份令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都满意的答卷。在太仓市委市政府召开的2014年主题教育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大会上,“法律服务·光明万家”再次被表彰为“群众最满意的机关优质服务品牌”。 

  (苏太思)

  南通:

  以“一诺五制” 整“四风”治“顽疾”

  直面社会,公开承诺。将教育实践活动变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南通市司法局自戴“紧箍咒”,将49项重点工作立项序时推进,按月公开进度,主动将“对账单”交到群众手上。针对领导班子“四风”问题,局党组专门召开会议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具体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期限、责任部门和责任领导。在党组成员中开展“日读千字年学一技”活动,要求每天学习半小时,全年走访企业不少于100家、走访村居不少于100个,更加贴近基层需求,更好地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服务“双创双争”,促进“四风”问题整改。

  直面自身,“五制”连抓。创新修订五项制度:日常工作定期督办制,定期对日常工作推进和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并将结果通报全系统;重点工作立项推进制,将全年重点工作立项并实行项目推进月报,对项目进度控制、整体质量、实施效果等进行逐一考核评价定期公布,并与处室和个人的年终绩效考评挂钩;局务会议议定事项限期通报制,对局务会确定下来的任务和目标限期督办、按时完成,并进行通报;任务时限提单制,凡上级机关有明确完成时限的工作任务,由办公室开具“日常工作提示单”,一式两联,一份存档,一份交部门完成后负责人签字交回;一周工作安排公示制,每周五制订下周重点工作安排表,在局内网公示,以便统筹协调,提升工作效率,增加工作透明度。

  直面问题,立行立改。自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南通司法局共收到各类建议和意见135条,经梳理、归类、合并,其中“四风”问题18条,目前已主动整改或根据建议完成5条,包括纪检组长不再参与党组业务分工、主要领导四个不直接分管、财务预算执行情况每半年通过局务会公开、严格车辆管理并向社会公示警用车辆车牌号、将原有8类工作简报合并为《南通司法》等,另有2类问题已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时反映,11项问题已交办给相关业务处室。 (童思轩)

  镇江:

  即知即改,赢得群众点“赞”

  “村里的法律服务站办事公道态度好,既方便又不收费,我们十分欢迎。”日前,扬中市新坝镇立新村司法行政惠民服务站圆满调解一起持续半年的界址纠纷。服务站驻村律师先依法理分析讲解,再以情理耐心劝和,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镇江市司法局长殷敏表示,加快村居司法惠民服务站、社区“绿丝带”律师工作室覆盖进程,将法律服务触角延伸至第一线、最前沿,是落实司法惠民推出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该市已建成村居司法惠民服务站461家,覆盖率超过50%。

  自今年2月以来,镇江司法局先后召开8场座谈会,开展调研走访12次,针对不同群体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围绕汇总梳理出各类问题和建议,及时落实整改。针对机关工作绩效提升,出台工作人员外出(离岗)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针对基层群众日益增强的法律服务需求,启动贯穿全年的“惠民生,促和谐”法律关爱大行动,全年项目化推进20项服务民生重点工作;针对服务资源相对分散、群众办事成本增加的问题,集中力量推进辖市(区)一站式、窗口化、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针对群众对于公平正义的要求,公开承诺五条新举措,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从业行为,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在全省率先推出9项民生类公证服务减免费措施,得到了省司法厅长柳玉祥的批示肯定。截至4月底,全市共办理公证5918件、法律援助案件1130件,未发生一起投诉,得到群众的高度好评。(甄思轩)

  扬州:

  群众的呼声就是整改努力的方向

  “前来寻求法律援助、办理公证事项的,有的是孤寡老人或残疾人等,有的是利用节假日前来办理的,司法行政部门如何提供便捷服务?”在不久前的一次座谈上,扬州一位人大代表向该市司法局主要负责人提出这样的问题。“建议在公证处办事大厅设立咨询台”“局领导要多与普通干部、青年干部谈心谈话,了解他们所思所想,鼓励他们为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努力奋斗”一些公证服务对象和干警代表则提出如此建议……

  群众的呼声就是整改努力的方向。针对群众提出的“办事大厅设立咨询台”问题,扬州市司法局要求公证处迅速落实,每天安排专人在办事大厅接待咨询,对办证和咨询的当事人实行分流;对材料不齐全者,一次性告知补齐材料;材料齐全的,安排在咨询台填写公证申请表,避免出现当事人较长时间等候,提高公证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为让弱势群众少跑腿,他们还专门开辟“绿色通道”,在法律范围内,实行预约登记后5日内上门办理公证和法律援助事项;在公证处和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服务窗口实行周六固定值班,满足群众的需求。

  针对干警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多与普通干部、青年干部谈心谈话”问题,该局主要领导主持召开青年干警座谈会,与青年干警“面对面”进行交流,并由局政治处、工会共同组织开展拓展训练营活动,进一步激发青年干警干事创业的热情,提升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杨思轩)

  5月27日,宿迁市宿城区司法局以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法律问题为出发点,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普法志愿者深入幸福街道,向社区居民发放法律知识材料,征求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