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省抚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海中第一人 2014-06-14
江西省抚州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18分,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尴尬/宵衣旰食 迤逦/彭蠡  决起而飞/空穴来风   衡阳之浦/童仆

B、 惆怅/轻飏   央浼 /眄庭柯  茕茕孑立/押解   秩序 / 卷帙浩繁

C、 裹挟 /畏葸不前揣度 / 置之度外逸兴遄飞/命途多舛  精髓/睢园

D、 下乘/ 趁机 下载/ 载欣载奔  恭逢胜饯/桀骜不驯 倾囊相助/顷刻

(C   A、ɡān/ɡàn  lǐ  xuè /xué  pǔ /pú  
B chàng/ yáng  měi/miǎn   jié/ jiè   zhì   
C xié /xǐ duó/dù  chuán /chuǎn  suǐ /suī    
D chénɡ/chèn   zà?  jiàn/jié  qīng/ qǐng)

2.下列词语中书写错误最多的一组是(   

A、叫嚣    俨然    雍荣华贵    各行其事   甘败下风

B、饯别    援例    皇天后土    英雄倍出   性情孤癖
C、篇幅    慨叹    绿草如茵    和协社会   肺腑之言
D、委屈    坐标    世外桃源    如火如荼   贪脏枉法
(A、A荣—容  事-是 败-拜 B倍-辈 癖-僻  C协-谐  D脏-赃)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人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

C.随着公众对政府行为和社会事务的关注与参与度的不断提高,一些地方已开始征收卡拉OK版权费,这对著作权人来说是大快人心的好事。

B.父母对子女总是抱着很大的希望,教育子女也总是苦口婆心,做子女的,应该多多体谅,多多理解,不要让父母枉费心机。

D.在微博等网络舆论大力监督下,在有关部门的周密调查下,“表哥”“房叔”等人光鲜外表下掩藏的腐败本质被暴露得具体而微。

(A、A光风霁月: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B大快人心:快:痛快。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C枉费心机。枉:白白地,徒然。白费心思。贬义词。贬词褒用,不恰当。D具体而微,具:各部分已大体具备;体而微:形状和规模微小。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形状和规模比较微小而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东亚的岛屿争端日趋激化,俄罗斯军方严密布防北方四岛地区,与中国维护钓鱼岛主权的活动南北呼应。日本右翼开始担心:中俄会不会再度结成强力军事同盟对付日本?

B.由于访问量过大的原因,不少旅客在12306网购车票时,频频遭遇“系统忙”而无法访问。相比之下,电话订票比网购车票要顺利得多。

C.他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一件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D.最近几年,该省科学技术协会走协商、协调、协作之路,团结、动员、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有效提高了该省人民的科学素养。

(A、B“遭遇”缺少宾语。可以在“无法访问”后加“的困难”。C递进句的语序不当,前后应调整,“不仅仅是”与“更是”后的内容对调。D“团结、动员、发挥科技工作者的独特作用”动宾搭配不当。)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柔和是一种品质与风格。有时,柔和比风暴更有力量。我们的声音柔和了,________;我们的目光柔和了,________;我们的面庞柔和了,________;我们的身体柔和了,_______。柔和并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

①就更准确的表明与人平等的信念

②就更容易渗透到辽远的空间

③就更流畅的传达温暖的诚意

④就更轻灵的卷起心扉的纱窗

A.④②①③       B.①③④②        C. ②④③①        D.③④①②

C(“声音”对应”渗透”,“目光”对应“心扉”,“面庞”对应“温暖的诚意”,“身体”对应“与人平等的信念” )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头的文人”就够味了。

B.所谓“午阴嘉树清园(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减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
C.古代诗人是在深秋季节用“木”字呢?还是在情绪落寞的时候用“木”字呢?
D.看到鸟儿们不停地啄食葡萄,狐狸急不可耐,但又无计可施。“这葡萄是酸的,”最后,狐狸说道,“不吃也罢。”
(选D  A.“文人”后应加叹号;B.括号应放在引号外;C.句中前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二、现代文阅读,完成7~9题。(9分,每题3分)

诗圣与文士性格的塑造

王学泰

宋代学者称杜甫为“圣于诗者”,这主要是指杜甫在诗歌史上的地位而言。他们把杜甫视为“集大成”者,认为他是位无体不工、无美不备的诗人。到了后世把杜甫简称为“诗圣”,这突出了杜诗的道德含义(郭沫若称其为“诗中圣哲”也是此意),符合杜诗中的儒学内涵。

“诗圣”的名号,使得杜诗所确立的“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不管你是否赞成,但都不能不承认诗歌写作应该反映现实和关注国家与人民命运。南宋诗人就说:“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这是赞成诗人应该忧国忧民的。也有不赞成的,明代的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宏道,提倡个性解放,不同意诗人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他在《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中说“新诗日日千余言,诗中无一忧民字”,“自从老杜得诗名,忧国爱民成儿戏”。仔细咀嚼诗意,可见袁氏虽然不赞成此说,但还是把“忧国忧民”看做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这些都说明对后世士人影响之深。

 诗歌创作乃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古代学子平常接触最多当属杜诗。因为杜诗中规矩井然,学有规矩。如应酬中大量运用的律体诗,当以杜甫写得最好,很少率意之作;科举考试中用的试帖诗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杜甫以后,很少再有诗人写出像杜甫这样多的高质量的“五排”了)。对杜诗的广泛的模仿从宋代就开始了。书商为了满足这个社会需求,还把杜诗分类编排,给模仿者以便利。这样,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必然会从阅读的渠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去。因此,说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性格的塑造产生影响绝不是夸诞之词。

中国的文学传统,特别是古典诗词对读者思想情感的陶冶力量是很难估量的。杜甫诗发扬了儒家思想中富于伦理价值的思想,对古代读书人有很大影响;施之于今日的教育之中,也当有积极的意义。

注:对原文作了删减。

 7.关于文章第二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开头一句承上启下,由“诗圣”名号的含义,引出了下文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对后世士人的影响。

B.南宋诗人“忧时本是诗人职,莫怪吟中感慨多”的诗句,就是大多数诗人赞同杜甫诗中“忧国忧民”的思想的证明。

C.本段文字引用南宋诗人的诗句,举袁宏道的例子,对本段观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证分析,加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D.作者举袁宏道一例是为了否定“提倡个性解放,诗人不应有‘忧国忧民’的责任感”这一观点。

(D.表意指向错误。文章举袁宏道一例是从另一角度论证分析本段观点,即“杜甫忧国忧民思想逐渐成为了主流理论,是当时诗歌创作中大多数诗人所遵循的原则”)

  8.对古代文士积极学习杜诗的根本原因,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日常功课之一就是要学习诗歌创作。

  B.书商们把杜诗分类编排,便利了古代文士们模仿各类杜诗。

  C.杜诗合乎格律诗的要求,平仄押韵,规范合理,质量高,数量足。

D.通过阅读,杜诗中的思想感情容易渗入到士人们的思想意识中。

(C、见第三段的论述,强调杜甫诗歌的“规矩”“高质量”)

  9.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明清时代读书人在社交应酬活动中,必须吟咏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以显其风雅。

  B.袁宏道“新诗日日千余言”中提出的新诗,大多是抒写个性和性情的诗句。

  C.科举考试要求写“排律”形式的试帖诗,这是模仿诗中的“五排”而产生的。

  D.文士的性格是由杜甫思想塑造起来的。即使在今天,杜甫的思想也有积极意义。

 (B    A、文中未有此信息C项,原文中提到“可以模仿杜集中的‘五排’”,在于说明杜诗的规范和高质量,并非“由模仿‘五排’而产生的”D项,“杜诗对后世文人士大夫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非“是由杜甫思想所塑造起来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题. (9分,每题3分)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玠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攻石尖山,浩阵而前      冒:贸然

 B.奋力大呼,得贼乃          己:停止

 C.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

 D.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

A冒:不顾、顶着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 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 ②极登临之胜,徙倚久之而归。

① 以渴我师   ② 实以四日半溯流行七百里云

C  ①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   ② 南唐为奉化军节度

①绍圣开拓之地   ②信造化之尤物也

A ①动词,调任。②徙倚:动词,徘徊不忍离去。 B ①目的连词,来。②介词,用。C ①名词,军队。②南唐至宋朝时的区划名称。 D 都是结构助词,的。

12.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受流箭射中,仍奋力作战。

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 郭浩、吴玠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c据文意郭、吴产生隔阂在吴举劾之后

第Ⅱ卷

1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4分)

【答案】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多次迁升后管至忠州刺史。

(2)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4分  

【答案】我在任时就听说警事,担忧夏人一定会乘机侵犯边境,希望挑选将领设防。

(3 )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4分 

【答案】郭浩召集逃亡流落在外的人,开辟耕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发布各地。

第(1)题注意,由是:因此,从此;累迁:多次迁升官职。第(2)题注意实词“盗:侵占”,古今异义“ 设备:设置守备”的翻译;第(3)题注意实词“辑:安抚”,“ 规置:所作所为”,虚词“以:把”的译法。

附译文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曾率领一百名骑兵来到灵州城下,夏国以一千名骑兵来追赶他们,郭浩亲手斩杀两名骑兵,提着首级返回。跟随种师道进军修筑茸平寨,敌军占据并堵塞水源,来断绝宋军的饮水,郭浩率领几百名精锐骑兵夺取了它.敌人攻打石尖山,郭浩迎着敌阵前进,被流箭射中左肋,发怒不去拔箭,奋力大呼,活捉到贼人才停止;各军跟着前进。

敌军逃走,郭浩从此知名。积功升任忠州刺史。钦宗即位,因种师道推荐,被皇上召见应对,他上奏说:“金军长期在外,一心想着回归。请求派轻兵从小路驰往滑台,等他们渡到一半时,就可发动攻击。”正逢朝廷大臣议和议战意见不同,郭浩之策没有被采纳。皇上询问西边事务,郭浩说:“臣在任时已听到警报,担心夏人一定会乘机侵占边地,希望朝廷选派将领设置守备。”不久西夏军队果然进攻泾原路,夺取了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年间开拓之地,又全部失去。

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军攻取长安,泾州守将夏大节弃城逃跑,郡人也投降了金军。郭浩正好在半夜时来到郡中,他纸率领了二百人,捉到金兵不杀,让他们返回,说: “替我告诉你们的将领,我是郭浩,想要交战就立即来决一死战。”金军于是退去。

绍兴元年,金军攻破饶风岭,盗取梁、洋,进入凤州,攻打和尚原。郭浩与吴蚧前去救援,斩杀俘获敌人数以万计。升任邻州观察使,调任知兴元府。飢民在米仓山聚结作乱,郭浩讨伐平定了他们。调任知利州。金步兵骑兵十多万攻破和尚原,进而窥视川口,到达杀金平,郭浩与吴蚧大败金军。吴蚧查究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暗地舆敌人勾结.而利州方面的审讯结果不同,由此吴蚧舆郭浩开始不和,朝廷就调任郭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

金州残损破坏得特别严重,户籍在册的也没有几家,郭浩招集安抚流亡之人,开闢营田,朝廷把他所作所为颁示各路。其他军队因为军需困乏需要朝廷补给,而只有郭浩把积馀的十万矫钱资助给户部,朝廷嘉奖他,以后凡有奏请,都能得以直达朝廷。九年,改任金、洋、房三州节制。

十四年,得到皇上召见,授检校少保。十五年,去世。终年五十九岁。

四、古诗词鉴赏及默写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8分)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4.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4分)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
【易错点拨】作用不能从形式和内容量方面去做答,即不能从表达的情感上和描写的画面上入手。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15.“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解题思路】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用什么研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情到至极,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以致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易错点拨】不理解意象之间的关系,作者所选的意象,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表达他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赏析】这首词后人评为“痴人痴事”。相思情苦,以泪洗面,还算常事;以泪研墨,却是痴态;以泪和墨润笔作书,更属痴绝。结语不说红笺因泪褪色,反说情深使红笺无色,语似无理,却是慧心妙语,令人称绝。上片由写景引出“千里念行客”这一中心。首句由物候点明季节,景物氛围渲染出离别的悲凉气氛,三、四句旨在怀人。下片承“千里念行客”一句,因寄书不得,思念之情无由寄托,故而弹泪。全词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在文笔上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

16.补写出下列空白处的古诗词名句。(8分)

(1)引壶觞以自酌,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王勃《滕王阁序》

(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4)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朝驰余马兮江皋,夕济兮西澨。----屈原《湘夫人》
(5)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  21分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

                                    袁行霈

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先后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诗集。林先生写诗先是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38年1月,随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究上,并于1946完成《中国文学史》。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诗创作的文章。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讲坛上才华横溢,名言隽语层出不穷。对整个中国文学的宏观认识,结合着对诗句的细密分析,再加上那诗人的风度,吸引着每一个听课的学生。在教学的同时,林先生出版了《中国文学简史》等享誉学术界的著作,直到90高龄,还出版了一部富有哲理性的诗集《空间的驰想》。

林庚先生写诗一方面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另一方面则追溯中国诗歌民族形式发展的历史经验和规律,并创造性地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中来。林先生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取得深入浅出明朗不尽的艺术效果。有的诗仿佛脱口而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是何等的透明,又是何等的蕴藉。有的诗令人如痴如醉,一种少年的精神伴随着完美的节奏呈现在眼前,其新鲜的程度真如旦晚才脱笔砚者。有的诗表现的是现代意识,而诗的形式却又带着鲜明的民族特点。语言是那么浅显,含义却又那么深邃。

林庚先生首先是诗人,是以诗人为基点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他在诗坛上曾经辉煌过,经过岁月的淘洗,他的诗必将重新赢得新一代的读者。

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他的《中国文学简史》高瞻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他关于屈原和《楚辞》的考证独辟蹊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他关于李白的研究,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赞扬创造力,给学术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遗产。

林庚先生的过人之处究竟何在?就在于他的诗歌、学问与人格的统一,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他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既严谨又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贯注于其诗其学其人之间。林庚先生享年96岁,桃李满天下,直至晚年仍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与活力。诗人的气质,学者的胸襟,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古代知识分子的风骨,现当代知识分子的追求,二者在林庚先生身上完美地统一起来。他是中国近百年来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上的一位标志性人物,有了他,这段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才显得完整。

林庚先生的生命就是一首诗,他的生命之消失也是一首诗。他离去得那么从容,没有痛苦,只有潇洒。如果说有一点遗憾的话,也只是想再看一次月圆,而没有看到。他仿佛是为诗而生的,为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而生的。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我们都为物欲横流、精神苍白的某些现状而痛心,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在这种背景下,更觉得我们的老师林庚先生之可贵。愿更多的人了解他,尊敬他,学习他,愿他的精神经过我们而得以发扬光大。

17.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幼年颖悟、文化的熏陶、自然的美好使林庚很早就心系诗歌,最初致力于旧体诗词,后转写新诗,其诗语言浑成,意境高远。

B.抗战爆发后,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封闭的生活环境让林庚潜心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史》是他这一时期的重要成果。

C.林庚教学出色,成就非凡,专著享誉学术界,其诗也总是力求以最自然的语言传达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艺术效果深入浅出,明朗不尽。

D.因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所以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在学术研究上更独具慧眼。

E.对林庚诗一般的生命历程和他在中国百年文学史、学术史和教育史方面研究的突出成就的记叙使全文充满深深的怀念、赞美和遗憾之情。   BC(A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D林先生标举“少年精神”“建安风骨”“盛唐气象”,与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具有敏锐的感受力无因果联系。E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

18.林庚一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①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寻求创作的经验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②他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③他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对一点给2分)

19.林庚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其“魅力”体现在何处?请简要分析。(6分)

①致力于把握现代生活和现代汉语的新节奏,并创造性地将中国诗歌的民族形式运用到新诗的写作之中。②他的学术研究独具慧眼,成就非凡。③为人清高,艺术趣味高雅,学风严谨灵活,有一股朴茂纯真的灵气。(对一点给2分)

20.林庚一生勤于研究,笔耕不辍,成就非凡,但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就是一首诗”。我们应从他的身上学习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5分)

观点一:人生作为都指向青春,理想和美,有追求,潇洒自如,诗意生存。
      理由:①林先生自幼心理埋下诗的种子,一生坚持诗歌创作,诗意新颖,意识现代,语言浅显而含义深邃;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交融着他的人格魅力,始终保持着青年人的朝气和活力;③诗人的气质、风骨和学者的胸襟、追求完美统一在林先生身上。
      观点二:高瞻远瞩,孜孜以求,执著探索,精神永驻,生命如诗。
      理由:①林先生首先是诗人,一生心系诗歌,由旧体诗到新诗,勤于创作,不断探索,诗歌贯穿生命始终;②学术研究独具慧眼,学风严谨又灵活,一生笔耕不辍,奋斗如诗;③讲坛上才华横溢,诗人风度,吸引考生,教学出色;离去潇洒从容,生命最后的遗憾也诗意。

(观点明确给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6分。其中观点明确,理由只要答出三点即可满分)

六、语言运用(注意:书写要规范)

21.阅读下文,以“互助”为话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评论。(15分)

  乞丐    屠格涅夫

  我在街上走着……一个乞丐──一个衰弱的老人挡住了我。红肿的、含着泪水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糙、褴褛的衣服,龌龊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人折磨成了什么样子啊!他向我伸出一只红肿、肮脏的手……他呻吟着,他喃喃地乞求帮助。我伸手搜索自己身上所有的口袋……既没有钱包,也没有怀表,甚至连一块手帕也没有……我随身什么东西也没有带。但乞丐在等待着……他伸出来的手,微微地摆动着和颤动着。我惘然无措,惶惑不安,紧紧地握了握这只肮脏的、发抖的手……“请别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有带,兄弟。”乞丐那对红肿的眼睛凝视着我;他发青的嘴唇微笑了一下──接着,他也照样紧握了我的变得冷起来的手指。“哪儿的话,兄弟,”他吃力地说道,“这也应当谢谢啦。这也是一种施舍啊,兄弟。”我明白,我也从我的兄弟那儿得到了施舍。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50分)

青春励志剧《奋斗》在全国各地电视台热播,取得了6.03%的高收视率。该剧讲述了几个80后大学毕业生初入社会奋斗创业的故事。

美国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奖影片《阿甘正传》讲述先天弱智的阿甘凭着自己的信念、真诚、勇敢一路“跑”向成功的故事。

军旅电视剧《士兵突击》掀起荧屏收视狂潮,片中男主角许三多凭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从农村走进军营,由“孬兵”成为“兵王”,被誉为“中国的阿甘”。

《北京青年》是讲四个北京青年,为了各自的理想抛开稳定的工作与一成不变的生活,寻找真正的自己。而他们只有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散场的青春。电影最后提到一句话,就是男主角说的那句话:当你真正的喜欢上一个女孩子后,并不是哀怨没有和她在一起,而是深深的祝福她幸福快乐。高中生活,真的是人生中最最宝贵的,影响最深远的日子。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的,青春终将散场,现实远比电影更加残酷无情,有着更多的失望甚至绝望,有着更加浓重的黑色,曾经的爱情、梦想、信仰可能会被击得粉碎。但不妨为心保留一块温柔的地方,心怀温暖,直面残酷。

不同的年代,同样美好的青春年华;不同的地域,同样昂扬的奋斗精神。身为90后的你对此有何感想、体会、憧憬……

要求:

①     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②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     不少于700字。

④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