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定位和活检

 yuhan849 2014-06-15
    SLN的概念最早于1977年提出. 当时Cabanas在阴茎背侧进行淋巴造影时发现了发生肿瘤转移的“第一站”淋巴结. Cabanas将此种淋巴结命名为前哨淋巴结. 并提出通过SLN活检可了解整个淋巴引流区域的肿瘤转移情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生物活性染料的问世及核医学技术的发展,SLN活检的临床研究在乳腺癌、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和外阴癌等浅表恶性肿瘤方面已逐渐成熟,尤其是乳腺癌10年内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其SLN检出率现可达90%~100%,假阴性率为0~10%. SLN正在被推广到大肠癌、肺癌以及头颈部鳞癌等领域,其应用价值在宫颈癌的研究已有5年余的历史[3],国内外的临床医生正在探索SLN活检取代盆腔淋巴结无转移的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清扫的可行性,这是当今临床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 目前SLN活检方法有3种:染料法,核素法和联合法. 这3种方法的检出率依次提高. 但核素法设备要求较高,操作较复杂,且放射性污染的特点限制了其临床上的广泛使用. 相对而言染料法简单实用,无放射污染,无需特殊设备,易于推广. 我们采用美蓝作为染色剂,早期宫颈癌的SLN识别率为84%(26/31),该结果与Di Stefano等[4]报道相似. 我们发现局部肿瘤直径≥4 cm的宫颈癌患者其SLN检出率为63.6%,远低于肿瘤直径<4 cm者的95.0%检出率. 该结果与Malur等[5]的报道相符. 在国际多项研究中,SLN 主要分布在骼内、外及闭孔区,宫旁SLN 占很小比例. 我们共取得SLN 59枚,主要分布在髂内和闭孔,其中无1枚宫旁淋巴结,分析原因,可能与宫旁淋巴结体积较小,且解剖位置靠近宫颈,手术当中通常不单独分离,病理检查也容易忽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6]. Altgassen等[7]使用稀释5倍的专利蓝作为示踪剂,与未稀释的专利蓝组相比,宫旁SLN识别率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也将尝试使用稀释染料注射来获得宫旁SL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